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单位,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组织。良好的班级管理能加速学生的全面发展,并有效地展现学生各方面的潜质和才能,为学生发展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保证。班级是由千差万别的个体组成的,班级的管理,实际上是对人的管理——具体说是对学生的管理,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对完成教育和教学的各项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传统的班级管理理论认为,班主任是管理的主体,学生是被管理的客体,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是改造与被改造、教育与被教育、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班主任通过运用班级管理权力,对学生的行为予以监督和调控,以此确保学生的发展符合既定方向。但是,这种模式要么使学生缺乏独立自主性,要么压抑学生的自尊、自主意识,要么剥夺学生的民主参与,容易使学生产生敌对和抵制情绪,严重窒息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现代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理论认为,人是管理活动的主体,一切管理工作均应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而对人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启动下属的内在工作动力,充分发挥下属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班级的主体是学生,是性格、特点差异明显的个体。因此,在班级管理中融入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是现代班级管理活动的趋势,也是教学教育活动的必然要求。
那么,如何推动这一思想的贯彻呢?
一、转变班主任的管理理念,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
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是班级管理工作的灵魂,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班主任首先要转变思想,并努力提高思想素质、管理水平和心理素质。
1、转变班级管理的观念。学生在管理活动中既是被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人;既是被改造的对象,又是改造者;学生的发展过程表现为一种自我培养,自我塑造的过程,这意味着学生所受外在强制力的减弱和学生活动自由空间的增大,从而有利于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因此,虽然班级管理的对象是学生,但我们不能把学生当作没有思想,没有情感的被动的受管理者,而应该把他们当作有思想、有意志、有情感的主动发展的个体。成功管理的前提是尊重学生的意愿,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当作实实在在的“人”,而不是班主任的驯服物。
2、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尤其要养成“多做奉献,少讲索取”的人生观和时刻为学生服务、“多抢挑重担,少推卸责任”的职业操守。
3、努力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首先要充分了解、 研究和掌握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多学习有关教育学、心理学及管理学的理论知识,探索新的管理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管理理论水平。其次要具有较强的管理实践能力。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在班级管理实践中普遍存在“保姆式”、“警察式”、“军事化”等管理方式,导致学生大多依赖性强、开拓性差、谨小慎微,缺乏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因此,班主任必须大胆创新,采取科学化、民主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
4、努力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教师要改变自己的心理认知,在管理实践中应主动适应工作环境和积极调整自己的工作角色;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完善自己的个性,保持积极乐观、性情开朗、公正无私,这样才使全班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要建立和谐、互爱互尊的师生关系和互帮互助的教师关系;要主动关心学生,做学生的“同路人”和“知心友”。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制度
鉴于学校教育教学要求和班级管理所具有的周期性、阶段性特点,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必须结合初中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目标、特点,建立运行合理、稳定灵活、切合实际的教育计划,明确的、宽严合度的班纪班规,以目标激励学生,以制度约束学生。
1、制定整体计划。要在确定一个符合教育教学总目标的前提下,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学习阶段、个体的认识规律、个体素质,按学年、学期将总体目标切分为若干个梯级,做到有层次梯度,由低到高,由易到难,逐步深化,以期尽量切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2、制定阶段计划。阶段计划主要针对近期管理工作而设计,内容包括管理口号、管理组织、管理程序、管理手段等多方面。阶段计划必须从学生实际、管理规律出发,注意管理的渐进度,既有最高要求又有最低标准,充分考虑到先进生和后进生的实际,一步一个脚印,并保证在实际执行中能够及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修改补充。
3、制定科学合理的班纪班规,以“法”治班。传统班级管理的弊端在于管理的无规章或制度不明,所以班级管理或随机应付,或有始无终,学生常常无所适从。班纪班规是有效进行班级管理的重要制度保证。制度包括两方面:一是按空间为序划分为班长职责、团支部职责、班委会职责等;二是按时间范畴划分为一日常规、一周常规、每月常规、学期常规和学年常规等。
班规班纪建立后,还要建立检查监督的制度,形成自检、互检、班干部检查、班集体检查、班主任抽检五级监测体系;要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对执行过程进行信息反馈,通过加强对管理过程的管理,从时间上、制度上保证班级的一切活动都能按时、按量、高质量地完成;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全体学生集体执法、集体监督、共同遵守的意识,做到“人人遵纪、人人执法、人人监督”的良好局面,真正实现“自治”。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斯宾塞在《教育学》中曾指出:“记住你管教的应该是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别人来管理的人。”这表明,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并不全是被动的。转化传统以班主任管理为主的模式,建立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的新机制,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继而实现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管理因时而动、权力彼此制约的有序管理状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密切学生之间的联系,提高管理和教学的效率,是科学化管理的归宿,也是“人本”思想的集中体现。
1、提高学生对管理活动的认识。曾经有学生问一个特级老师:“您不在的时候,谁来管我们?”班主任回答:“副班主任管!”学生问:“副班主任在哪?”老师说:“在每位同学的脑子里!”这段话中,老师除巧妙地向学生传达了他对学生的信任外,还向学生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这就是:管理对整个教学活动来说是必要的,但管理不是老师来约束学生,而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我约束。通过引导学生对管理的认识,使学生自觉意识到自我管理的必要性,在客观效果上,减少了学生对管理的抵触以至对抗的情绪,大大减少了由人际关系不谐而产生的内耗,极大地提高了教育管理的实效。
2、创新、创设自我教育的多种形式,大力倡导学生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自我管理班级过程是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自律形式多样,一般有让学生自我决策、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等形式开展自我管理班级。即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重大事情、重大事件由班主任引导学生集体作决策,寻找解决方案,并在运行中形成一整套自我监督和自我约束的自动化操作系统,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增强集体管理意识。比如,可以设立值周班长(自愿报名,轮值一周)、值日班长(按学号轮值),发动学生承包班级的一些具体用品和各项专门事务等等,让这些同学与常务班长、团支书、班委会成员一起,各有不同的职责,但共同负责班级各种事务,每个人都有机会履行班级管理职责,增强责任感和参与意识,从而形成班主任、班级干部、学生三级管理网络,人人参与管理,同时便于人人接受管理。
3、强化规划、决策过程中的民主参与。让学生民主选举,产生班级管理体系,表达其“通过自己信任的人管理自己”的自治思想;通过引导学生制订班规班法,既使学生的意志与愿望通过合理渠道得到了满足,又密切了师生关系;同时由于学生有为自己的目标负责的倾向,所以容易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产生自我约束,可谓“一举数得”。
四、充分重视个体差异
班级由若干个学生组成,他们总是性格不同,动、静,顽劣、乖巧特点各异。在班级管理中,注意根据个体不同,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励个体发展的潜在活力;个体有活力,有干劲,有了积极性,又会在同学中互相影响,继而相互促进,使班级呈现出一个和谐、团结、人人追求向上、人人力争上游的好氛围。
总之,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工作方法千差万别,形势和任务千变万化,但是在工作中要始终相信,班主任不能只做学生活动的监护人与严厉的执法者。作为教师,他首先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坚决贯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思想,采取多种措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继而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必然推动教学教育工作的纵深发展。
(作者单位:644100四川省南溪县第二中学)
传统的班级管理理论认为,班主任是管理的主体,学生是被管理的客体,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是改造与被改造、教育与被教育、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班主任通过运用班级管理权力,对学生的行为予以监督和调控,以此确保学生的发展符合既定方向。但是,这种模式要么使学生缺乏独立自主性,要么压抑学生的自尊、自主意识,要么剥夺学生的民主参与,容易使学生产生敌对和抵制情绪,严重窒息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现代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理论认为,人是管理活动的主体,一切管理工作均应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而对人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启动下属的内在工作动力,充分发挥下属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班级的主体是学生,是性格、特点差异明显的个体。因此,在班级管理中融入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是现代班级管理活动的趋势,也是教学教育活动的必然要求。
那么,如何推动这一思想的贯彻呢?
一、转变班主任的管理理念,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
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是班级管理工作的灵魂,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班主任首先要转变思想,并努力提高思想素质、管理水平和心理素质。
1、转变班级管理的观念。学生在管理活动中既是被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人;既是被改造的对象,又是改造者;学生的发展过程表现为一种自我培养,自我塑造的过程,这意味着学生所受外在强制力的减弱和学生活动自由空间的增大,从而有利于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因此,虽然班级管理的对象是学生,但我们不能把学生当作没有思想,没有情感的被动的受管理者,而应该把他们当作有思想、有意志、有情感的主动发展的个体。成功管理的前提是尊重学生的意愿,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当作实实在在的“人”,而不是班主任的驯服物。
2、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尤其要养成“多做奉献,少讲索取”的人生观和时刻为学生服务、“多抢挑重担,少推卸责任”的职业操守。
3、努力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首先要充分了解、 研究和掌握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多学习有关教育学、心理学及管理学的理论知识,探索新的管理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管理理论水平。其次要具有较强的管理实践能力。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在班级管理实践中普遍存在“保姆式”、“警察式”、“军事化”等管理方式,导致学生大多依赖性强、开拓性差、谨小慎微,缺乏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因此,班主任必须大胆创新,采取科学化、民主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
4、努力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教师要改变自己的心理认知,在管理实践中应主动适应工作环境和积极调整自己的工作角色;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完善自己的个性,保持积极乐观、性情开朗、公正无私,这样才使全班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要建立和谐、互爱互尊的师生关系和互帮互助的教师关系;要主动关心学生,做学生的“同路人”和“知心友”。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制度
鉴于学校教育教学要求和班级管理所具有的周期性、阶段性特点,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必须结合初中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目标、特点,建立运行合理、稳定灵活、切合实际的教育计划,明确的、宽严合度的班纪班规,以目标激励学生,以制度约束学生。
1、制定整体计划。要在确定一个符合教育教学总目标的前提下,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学习阶段、个体的认识规律、个体素质,按学年、学期将总体目标切分为若干个梯级,做到有层次梯度,由低到高,由易到难,逐步深化,以期尽量切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2、制定阶段计划。阶段计划主要针对近期管理工作而设计,内容包括管理口号、管理组织、管理程序、管理手段等多方面。阶段计划必须从学生实际、管理规律出发,注意管理的渐进度,既有最高要求又有最低标准,充分考虑到先进生和后进生的实际,一步一个脚印,并保证在实际执行中能够及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修改补充。
3、制定科学合理的班纪班规,以“法”治班。传统班级管理的弊端在于管理的无规章或制度不明,所以班级管理或随机应付,或有始无终,学生常常无所适从。班纪班规是有效进行班级管理的重要制度保证。制度包括两方面:一是按空间为序划分为班长职责、团支部职责、班委会职责等;二是按时间范畴划分为一日常规、一周常规、每月常规、学期常规和学年常规等。
班规班纪建立后,还要建立检查监督的制度,形成自检、互检、班干部检查、班集体检查、班主任抽检五级监测体系;要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对执行过程进行信息反馈,通过加强对管理过程的管理,从时间上、制度上保证班级的一切活动都能按时、按量、高质量地完成;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全体学生集体执法、集体监督、共同遵守的意识,做到“人人遵纪、人人执法、人人监督”的良好局面,真正实现“自治”。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斯宾塞在《教育学》中曾指出:“记住你管教的应该是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别人来管理的人。”这表明,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并不全是被动的。转化传统以班主任管理为主的模式,建立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的新机制,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继而实现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管理因时而动、权力彼此制约的有序管理状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密切学生之间的联系,提高管理和教学的效率,是科学化管理的归宿,也是“人本”思想的集中体现。
1、提高学生对管理活动的认识。曾经有学生问一个特级老师:“您不在的时候,谁来管我们?”班主任回答:“副班主任管!”学生问:“副班主任在哪?”老师说:“在每位同学的脑子里!”这段话中,老师除巧妙地向学生传达了他对学生的信任外,还向学生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这就是:管理对整个教学活动来说是必要的,但管理不是老师来约束学生,而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我约束。通过引导学生对管理的认识,使学生自觉意识到自我管理的必要性,在客观效果上,减少了学生对管理的抵触以至对抗的情绪,大大减少了由人际关系不谐而产生的内耗,极大地提高了教育管理的实效。
2、创新、创设自我教育的多种形式,大力倡导学生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自我管理班级过程是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自律形式多样,一般有让学生自我决策、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等形式开展自我管理班级。即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重大事情、重大事件由班主任引导学生集体作决策,寻找解决方案,并在运行中形成一整套自我监督和自我约束的自动化操作系统,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增强集体管理意识。比如,可以设立值周班长(自愿报名,轮值一周)、值日班长(按学号轮值),发动学生承包班级的一些具体用品和各项专门事务等等,让这些同学与常务班长、团支书、班委会成员一起,各有不同的职责,但共同负责班级各种事务,每个人都有机会履行班级管理职责,增强责任感和参与意识,从而形成班主任、班级干部、学生三级管理网络,人人参与管理,同时便于人人接受管理。
3、强化规划、决策过程中的民主参与。让学生民主选举,产生班级管理体系,表达其“通过自己信任的人管理自己”的自治思想;通过引导学生制订班规班法,既使学生的意志与愿望通过合理渠道得到了满足,又密切了师生关系;同时由于学生有为自己的目标负责的倾向,所以容易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产生自我约束,可谓“一举数得”。
四、充分重视个体差异
班级由若干个学生组成,他们总是性格不同,动、静,顽劣、乖巧特点各异。在班级管理中,注意根据个体不同,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励个体发展的潜在活力;个体有活力,有干劲,有了积极性,又会在同学中互相影响,继而相互促进,使班级呈现出一个和谐、团结、人人追求向上、人人力争上游的好氛围。
总之,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工作方法千差万别,形势和任务千变万化,但是在工作中要始终相信,班主任不能只做学生活动的监护人与严厉的执法者。作为教师,他首先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坚决贯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思想,采取多种措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继而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必然推动教学教育工作的纵深发展。
(作者单位:644100四川省南溪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