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阶段,在教师的群体中,职业倦怠渐加剧,渐趋于自我封闭化倾向,本文分析了倦怠源于人性原始本能的承载,到个体理性升华的过程,阐述了职业幸福感下降、职业满意度下降、心理风险增大这些现象对职业的消极影响,旨在提升教师幸福感,升华其自身的职业态度。
[关键词]职业倦怠 消极影响 自我调试
职业倦怠通常指心理能量在工作中枯竭,耗尽。随之而来的是身体疲劳,对工作失去热情,情感衰竭,成就降低。倦怠是人类原始本能的反映。职场人士倦怠,影响的是个体和企业的经济效益。而教师倦怠情绪积蓄,则逐渐会渗透到教师的行为细节中,将不自主地影响到学生知识传授和人格塑造上,并使学生感受不到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将起到消极的影响。
一、探究心理,分析原因
职业倦怠源于人类生理和心理的正常反映。2008年中国职场人士工作倦怠现状调查报告显示,100万上班族数据库为基础的调查中,61%的上班族感到压力较大,近2/3的人对工作兴趣索然。职业倦怠似乎成了现代社会职场人事的通病,在人们身边蔓延。同时渗透到了教师群体中。
(一)原始动力机制的承载
倦怠,是人性原始部分遗传下来的动物本能,是原始动力机制,是人类内部本能的驱动。然而,人类又是理性的,是意识主动的承载体,人类能够控制,并根据外部社会的需求采取人为活动方式,并转移被社会所接受的主动机制过程,也就是说,虽然倦怠,源于原始动力的本能,但还是能用人为社会因素驾双而改变的。心理学家马斯洛将倦怠概括为三种症状,即情感衰竭,玩世不恭,成就感降低。这是现阶段知识群体出现的普遍现象,在我们教师的群体中,工作一段时间后,就往往易出现压力增大,逐渐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不自主的冷漠忽视态度,对工作越来越失去兴趣,甚至对工作的意义持怀疑态度。导致身心的极度疲劳。教师在每天重复劳动,备课,管理,授课等体力加脑力的劳动后,信号传导到大脑皮层区域,近而使该区域的域值逐渐下降,身心不自主的慢性疲劳,逐渐导致个人成就感降低,消极评价自己,最终伴有工作能力体验和成就体验的下降。
(二)情感衰竭导致职业的倦怠
由于对工作产生倦怠,往往引起身体,情感的疲劳。当我们对自己的工作不自主的产生忽视时,人的内心就滋生出不悦,继而产生不悦感,引起心理的疲劳现象,这种情绪上的态度比生理上的操劳更易使人产生职业疲劳。试想,如果你对钓鱼不感兴趣的话,让你面对几小时的等待,你内心的感觉会是怎样?因此,教师在每日的工作中,要随时调整审视自己,反省和纠正内心的偏差,使自己在工作中处于积极的,旺盛的精神状态。这样,才会尽量避免厌倦感出现。情感倦怠是导致降低工作能力的原因之一,因此,要使自己避免情感上的疲劳,就要始终保持情绪上精神上的旺盛,避免职业倦怠的出现。
(三)社会环境因素
教师的安逸,重复的劳动,使得教师在 岗位上逐渐的失去激情。如果抛开人性本我的因素导致倦怠现象的话,那客观人文因素也是导致倦怠的重要因素之一。这其中也包含以下方面:其一;与社会整体的氛围有关。在当今社会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教师当然也是社会人的一分子,具有人性的全部需求。使教师永远赋予理智是不太现实的,再加上日益激烈的竞争和工作压力,教师很快会出现身心疲惫。其二;教师的精英群体中,对自己的职业方向并不是很明确,在他们本科学习阶段,期望值过高,当期望值和现实不匹配时,就容易产生倦怠感。日益教学的压力增大,精力更易耗竭,工作辛苦程度和回抱(包括情感回抱,薪水回报等)不成正比;再者,就是追求完美的优秀个体,对自我满意度枯竭,总感到自我价值得不到释放,也容易倦怠。
二、倦怠以无自主意识信息传递给学生
教师意识不到自己倦怠情绪,是潜在的最大危险,倦怠给学生造成的危害是不能够量化的。这种潜在的伤害往往会伴随学生很长时间。
(一)潜在的影响
教师在学生面前表现出消极情绪逐渐会渗透到教师意识探测不到的地方,以自主无意识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充斥着双方精神和思想,当倦怠情绪积蓄到一定程度,教师无自制力的频出忌语,释放出中度,或重度的倦怠语言。造成消极影响,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JohnBargh)指出“我们的意识想当然地以为,是自己的意图和选择控制着我们的生活,但意识往往高估了自己的控制力“也就是说。倦怠大部分时间都足以自动驾驭的方式表现出来,影响到学生,教师要经常通过自醒来获得联想,用自动感觉的形式知道和判断自己职业情绪,避免使学生接受教师倦怠信息的传递。让我们教师与学生之间呈现出外显与内隐思维之间相互积极的作用,使自我人格形成完整的综合体系。
(二)直接影响
倦怠,一方面是对教师个人形象和人格魅力的影响,反映出教师的精神面貌和文化修养与个人的品位,气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一个人的品德情操,由于对职业的消极,倦怠,使得个人形象在学生心目中降低。另一方面,直接影响教育最终结果,阻碍了教育的正常运行,学生的身心会留下很多负面影响后,对学业产生直接厌恶和反感,甚至厌学、弃学。给学生的印象常常是具体、形象的,这种负面的伤害是强劲,深刻和直观的,因此,教师,不仅要在知识领域,完成专业文化的传授,自身也要不断的完善,甚至这种意识应该上升到道德层面,使学生在学习期间感受到高素质的人文文化环境,这对他们将来的人生道路,人格的塑造都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对学生世界观的影响
这个时期的学生,思想和世界观还没有固定形成,也就是说,还没有完整的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很容易受到外界的语言,环境影响。如果由于教师个人的行为的不理智,无视自身的个人社会价值,会深深感染到每位学生的世界观,不能激活他们的人生态度和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必须承认,有些影响,有时会伴随他们的一生。然而,我们必须当心教师深蕴在内心这一潜在的职业倦怠暗伤对本能内心的承载,(本我)有意识的,循环成理性的,自我的调节过程(自我),用个人的魅力感染学生的世界观。
三、倦怠的自我调试
教师,应通过各种形式,为学生创造一个淨化的环境,减少和抵制不良环境对学生心灵上的污染。那么,教师的言行品质、职业态度、职业表现反映了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的职业精神、职业感觉都会内化成学生自觉个体需求的榜样力量,激发他们的内动力,而完成培养综合素质的合格型人才,与世界同步。
(一)教师的道德感和使命感
教师的使命感来源与自身的自醒, 自检,不断的灵魂升华和完善。在自身灵魂意识中不能总沉浸在本我的状态,用非理性的意识结构来面对我们的教育对象。必须始终保持教师的使命感,也就是说,当我们思想内部本能地充满了非理性因素时,就要用职业理性控制个人内部的能动性,将职业的兴奋释放到外部的结构中,将外界社会更好的协调,并展现出的职业责任。从本能的自身控制中,来调节倦怠的方法。当一个人把社会,世界看得比自己大的时候,就是他,的品德提升到了最高的境界的时候,教师要随时,有意识的提高自身的道德感和世界观,当你在职业中感到倦怠时,你要放大社会的道德意识来救赎自己,奉献出你灵魂光辉的一面。
(二)提升幸福感和职业态度
当人类无法温饱时,确实很难思考精神层面的事情。但不缺温饱的人,就有机会思考精神层面的追求,本能的追求生命中的幸福感,提高自己的快乐指数,来达到精神的满足。人的幸福指数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和人生观。幸福指数高的人,往往面对任何事物都采取积极的心态,内心总是充满着光明。教师幸福感的产生,来源于大脑某些功能依赖的潜意识。然而人类的大部分信息处理都是在人类意识探测不到的地方进行的。假如你的内心总是充斥着情感衰竭、倦怠、失望等消极潜意识贮藏,那你个体意识,就会选择控制你的生活,控制你的自制力,降低你个体的幸福指数。因此,教师要养成原始幸福意识的培养,这来自于整体生活的综合获得。这样,就会自觉通过感觉的形式显示出来,以自主意识的形式抑制情感倦怠,职业倦怠等消极情绪,提升个人的幸福感,升华我们的职业态度。
四、自我调试的几点建议
首先,提高自身的社会价值:工作一段时间后的人,往往容易出现生活满意度降低,成就感缺失,职业前景不自信,甚至出现人际空落等自身价值降低的感觉,所以,教师的职业素养、形象、业务水平,以及道德观念,涉及的不是个人的行为,而是灵魂的传承。这就是你教师重要的社会价值。提高自身的生活满意度:做自己喜欢的事,算算你拥有的幸福。你的职业受整社会所尊重,受家人的拥爱。你有中产阶级的薪水和带薪休假。
其次,提高自我成就感,激励自己获得收获:教师的技术功底,人性的洞察力,和使命感都随时闪烁着你每日的成就。,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奉献自身的价值,闪烁着你人性的智慧和光辉,你对学生全身心的投入,伴随着他们的成长,将你所有的知识回馈给学生,回馈给社会。有意将全身心的能量投入到传教解惑,尽量少在个人恩怨上消耗自己。宽容为怀,积累原始幸福感的培养,为我们的教育事业提高快乐指数,用个人的人格魅力,综合知识完成我们教师的传承使命!
[关键词]职业倦怠 消极影响 自我调试
职业倦怠通常指心理能量在工作中枯竭,耗尽。随之而来的是身体疲劳,对工作失去热情,情感衰竭,成就降低。倦怠是人类原始本能的反映。职场人士倦怠,影响的是个体和企业的经济效益。而教师倦怠情绪积蓄,则逐渐会渗透到教师的行为细节中,将不自主地影响到学生知识传授和人格塑造上,并使学生感受不到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将起到消极的影响。
一、探究心理,分析原因
职业倦怠源于人类生理和心理的正常反映。2008年中国职场人士工作倦怠现状调查报告显示,100万上班族数据库为基础的调查中,61%的上班族感到压力较大,近2/3的人对工作兴趣索然。职业倦怠似乎成了现代社会职场人事的通病,在人们身边蔓延。同时渗透到了教师群体中。
(一)原始动力机制的承载
倦怠,是人性原始部分遗传下来的动物本能,是原始动力机制,是人类内部本能的驱动。然而,人类又是理性的,是意识主动的承载体,人类能够控制,并根据外部社会的需求采取人为活动方式,并转移被社会所接受的主动机制过程,也就是说,虽然倦怠,源于原始动力的本能,但还是能用人为社会因素驾双而改变的。心理学家马斯洛将倦怠概括为三种症状,即情感衰竭,玩世不恭,成就感降低。这是现阶段知识群体出现的普遍现象,在我们教师的群体中,工作一段时间后,就往往易出现压力增大,逐渐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不自主的冷漠忽视态度,对工作越来越失去兴趣,甚至对工作的意义持怀疑态度。导致身心的极度疲劳。教师在每天重复劳动,备课,管理,授课等体力加脑力的劳动后,信号传导到大脑皮层区域,近而使该区域的域值逐渐下降,身心不自主的慢性疲劳,逐渐导致个人成就感降低,消极评价自己,最终伴有工作能力体验和成就体验的下降。
(二)情感衰竭导致职业的倦怠
由于对工作产生倦怠,往往引起身体,情感的疲劳。当我们对自己的工作不自主的产生忽视时,人的内心就滋生出不悦,继而产生不悦感,引起心理的疲劳现象,这种情绪上的态度比生理上的操劳更易使人产生职业疲劳。试想,如果你对钓鱼不感兴趣的话,让你面对几小时的等待,你内心的感觉会是怎样?因此,教师在每日的工作中,要随时调整审视自己,反省和纠正内心的偏差,使自己在工作中处于积极的,旺盛的精神状态。这样,才会尽量避免厌倦感出现。情感倦怠是导致降低工作能力的原因之一,因此,要使自己避免情感上的疲劳,就要始终保持情绪上精神上的旺盛,避免职业倦怠的出现。
(三)社会环境因素
教师的安逸,重复的劳动,使得教师在 岗位上逐渐的失去激情。如果抛开人性本我的因素导致倦怠现象的话,那客观人文因素也是导致倦怠的重要因素之一。这其中也包含以下方面:其一;与社会整体的氛围有关。在当今社会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教师当然也是社会人的一分子,具有人性的全部需求。使教师永远赋予理智是不太现实的,再加上日益激烈的竞争和工作压力,教师很快会出现身心疲惫。其二;教师的精英群体中,对自己的职业方向并不是很明确,在他们本科学习阶段,期望值过高,当期望值和现实不匹配时,就容易产生倦怠感。日益教学的压力增大,精力更易耗竭,工作辛苦程度和回抱(包括情感回抱,薪水回报等)不成正比;再者,就是追求完美的优秀个体,对自我满意度枯竭,总感到自我价值得不到释放,也容易倦怠。
二、倦怠以无自主意识信息传递给学生
教师意识不到自己倦怠情绪,是潜在的最大危险,倦怠给学生造成的危害是不能够量化的。这种潜在的伤害往往会伴随学生很长时间。
(一)潜在的影响
教师在学生面前表现出消极情绪逐渐会渗透到教师意识探测不到的地方,以自主无意识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充斥着双方精神和思想,当倦怠情绪积蓄到一定程度,教师无自制力的频出忌语,释放出中度,或重度的倦怠语言。造成消极影响,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JohnBargh)指出“我们的意识想当然地以为,是自己的意图和选择控制着我们的生活,但意识往往高估了自己的控制力“也就是说。倦怠大部分时间都足以自动驾驭的方式表现出来,影响到学生,教师要经常通过自醒来获得联想,用自动感觉的形式知道和判断自己职业情绪,避免使学生接受教师倦怠信息的传递。让我们教师与学生之间呈现出外显与内隐思维之间相互积极的作用,使自我人格形成完整的综合体系。
(二)直接影响
倦怠,一方面是对教师个人形象和人格魅力的影响,反映出教师的精神面貌和文化修养与个人的品位,气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一个人的品德情操,由于对职业的消极,倦怠,使得个人形象在学生心目中降低。另一方面,直接影响教育最终结果,阻碍了教育的正常运行,学生的身心会留下很多负面影响后,对学业产生直接厌恶和反感,甚至厌学、弃学。给学生的印象常常是具体、形象的,这种负面的伤害是强劲,深刻和直观的,因此,教师,不仅要在知识领域,完成专业文化的传授,自身也要不断的完善,甚至这种意识应该上升到道德层面,使学生在学习期间感受到高素质的人文文化环境,这对他们将来的人生道路,人格的塑造都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对学生世界观的影响
这个时期的学生,思想和世界观还没有固定形成,也就是说,还没有完整的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很容易受到外界的语言,环境影响。如果由于教师个人的行为的不理智,无视自身的个人社会价值,会深深感染到每位学生的世界观,不能激活他们的人生态度和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必须承认,有些影响,有时会伴随他们的一生。然而,我们必须当心教师深蕴在内心这一潜在的职业倦怠暗伤对本能内心的承载,(本我)有意识的,循环成理性的,自我的调节过程(自我),用个人的魅力感染学生的世界观。
三、倦怠的自我调试
教师,应通过各种形式,为学生创造一个淨化的环境,减少和抵制不良环境对学生心灵上的污染。那么,教师的言行品质、职业态度、职业表现反映了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的职业精神、职业感觉都会内化成学生自觉个体需求的榜样力量,激发他们的内动力,而完成培养综合素质的合格型人才,与世界同步。
(一)教师的道德感和使命感
教师的使命感来源与自身的自醒, 自检,不断的灵魂升华和完善。在自身灵魂意识中不能总沉浸在本我的状态,用非理性的意识结构来面对我们的教育对象。必须始终保持教师的使命感,也就是说,当我们思想内部本能地充满了非理性因素时,就要用职业理性控制个人内部的能动性,将职业的兴奋释放到外部的结构中,将外界社会更好的协调,并展现出的职业责任。从本能的自身控制中,来调节倦怠的方法。当一个人把社会,世界看得比自己大的时候,就是他,的品德提升到了最高的境界的时候,教师要随时,有意识的提高自身的道德感和世界观,当你在职业中感到倦怠时,你要放大社会的道德意识来救赎自己,奉献出你灵魂光辉的一面。
(二)提升幸福感和职业态度
当人类无法温饱时,确实很难思考精神层面的事情。但不缺温饱的人,就有机会思考精神层面的追求,本能的追求生命中的幸福感,提高自己的快乐指数,来达到精神的满足。人的幸福指数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和人生观。幸福指数高的人,往往面对任何事物都采取积极的心态,内心总是充满着光明。教师幸福感的产生,来源于大脑某些功能依赖的潜意识。然而人类的大部分信息处理都是在人类意识探测不到的地方进行的。假如你的内心总是充斥着情感衰竭、倦怠、失望等消极潜意识贮藏,那你个体意识,就会选择控制你的生活,控制你的自制力,降低你个体的幸福指数。因此,教师要养成原始幸福意识的培养,这来自于整体生活的综合获得。这样,就会自觉通过感觉的形式显示出来,以自主意识的形式抑制情感倦怠,职业倦怠等消极情绪,提升个人的幸福感,升华我们的职业态度。
四、自我调试的几点建议
首先,提高自身的社会价值:工作一段时间后的人,往往容易出现生活满意度降低,成就感缺失,职业前景不自信,甚至出现人际空落等自身价值降低的感觉,所以,教师的职业素养、形象、业务水平,以及道德观念,涉及的不是个人的行为,而是灵魂的传承。这就是你教师重要的社会价值。提高自身的生活满意度:做自己喜欢的事,算算你拥有的幸福。你的职业受整社会所尊重,受家人的拥爱。你有中产阶级的薪水和带薪休假。
其次,提高自我成就感,激励自己获得收获:教师的技术功底,人性的洞察力,和使命感都随时闪烁着你每日的成就。,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奉献自身的价值,闪烁着你人性的智慧和光辉,你对学生全身心的投入,伴随着他们的成长,将你所有的知识回馈给学生,回馈给社会。有意将全身心的能量投入到传教解惑,尽量少在个人恩怨上消耗自己。宽容为怀,积累原始幸福感的培养,为我们的教育事业提高快乐指数,用个人的人格魅力,综合知识完成我们教师的传承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