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令人想不到的是,在这个古老的小岛上,到处可见朱鹮的形象,经常听到关于朱鹮的故事
如此现代化的日本,但佐渡岛上的一切,竟然又如此纯粹。
这里没有高楼大厦,没有川流的汽车,甚至连麦当劳之类的美国洋餐都予以抵制。岛上温泉很多,但大家却爱水如命,按泉水量征税。岛上也没有豪华饭店,几乎都是小型家庭旅馆,却保持着 “一客一仆”的服务方式。往昔淘金的矿井变成了“博物馆”,河水淘金成为“旅游体验所”,被称作“木盆舟”的无动力木盆成为旅游者体验渔民智慧与艰辛的工具。最著名的是天然水域游泳、公路自行车和公路长跑活动,完全是纯生态的旅游。
心中的宝贝
然而,这还不是佐渡岛最有代表性的特色。在一个山野餐馆里用餐时,笔者向主人赞赏她家的米饭好吃,她竟然讲起了朱鹮,说是保护朱鹮,就是热爱家园,消除污染,才会使米饭更香甜。
主人告诉我们,朱鹮是日本人心中的宝贝,无论老幼,说起它来都非常激动。难怪新泻市和佐渡岛都把它作为“形象大使”。于是,我们向主人提出了拜访朱鹮保护中心的要求,要知道,这个保护中心属于日本中央政府管辖。他们竟然专门联系了,并取得了许可。
中心设立在一个山坳里,为朱鹮建造的“家”是个很大的自由空间,出于安全保护,这个空间是一个用巨大的铁丝网笼罩的山坡。技术人员详细地介绍了保护朱鹮的措施,可谓精心周到。
来这里旅游的人,是不准进入朱鹮活动区域的,只能在展览室里看图片,听讲解,游览它们生存的环境。为了不惊动敏感的小鸟,我们小心翼翼,大家几乎不说话,连照相快门的声音都显得很刺耳。
保护中心千方百计创造朱鹮返回自然自由生活的环境。为此,佐渡岛和佐渡人放弃了很多商业利益,专门制定了“与朱鹮共生的城乡建设认证制度”。值得称道的是,百姓对政府决策真心地支持,正像那位小餐馆的老板娘所表述的那样,关注朱鹮,就能体现大家对环境保护的诚意。
艰难重生
据日本当地媒体报道,今年4月,在新泻县佐渡市的一个朱鹮鸟巢内发现三只雏鸟。这是日本国内36年来首次由野化放生的朱鹮产卵后,在野生环境下成功孵化的。目前,佐渡岛内野生朱鹮已经达到65只。
佐渡与朱鹮的渊源要追溯到300多年前,当时佐渡岛附近的朱鹮很多,明治维新(1868年)以后,日本藩镇废除,禁令放松,人们大肆狩猎,日本的朱鹮开始走上了灭绝之路。
1967年,日本在佐渡岛建立了日本朱鹮保护中心。当时,除人工饲养外,还有野生朱鹮。但因在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滥用农药、化肥等破坏了环境,朱鹮的野外种群持续减少,很多幼雏因农药中毒而死亡。到1981年,日本全境在佐渡岛仅有6只朱鹮幸存。
日本政府决定把6只野生朱鹮全部捕获,希望借助先进的科学手段和人工精心饲养的办法让朱鹮再度繁衍。但事实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好,朱鹮数量不但继续减少,而且年老体迈,难续香火。
为了拯救日本的朱鹮,日本政府多次与中国政府协商,希望“出借”朱鹮给日本。1985年,幸运的4岁“华华”首开先河,东渡扶桑,但配对仍未成功。日本人工繁殖朱鹮的计划再度夭折。直到1998年,中国第三次向日本赠送了一对朱鹮, 这两只朱鹮都属于陕西洋县朱鹮救护饲养中心人工繁殖的“子1代”个体,在次年春天,这对朱鹮成功孵育出了第一只日本朱鹮,它的出生轰动了日本。
“盼了这么多年,头发都盼白了才终于盼来了这一天。”当时保护中心的近辻所长说。而这多亏了来自中国的拥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专家大力相助和指导。
2000年5月,这对朱鹮又生下了两只幼鸟,一雄一雌。同年,中国政府应日本政府的请求,由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第四次向日本提供了一只雌性朱鹮“美美”。次年,“美美”成功繁育出5只雏鸟。
随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7年访日时,代表中国政府再向日本赠送一对朱鹮。这一对朱鹮,一只是来自陕西洋县的华阳,它是中国海拔最高的朱鹮野生分布地,另一只则来自中国最大的朱鹮野生繁殖地。这是陕西朱鹮第3次荣任“中日友好使者”。
2008年,中国驻日大使崔天凯夫妇应邀出席了由日本环境省主办,在新潟县佐渡市举行的朱鹮放飞仪式,他们和日本皇室秋篠宫亲王夫妇等人共同放飞了10只朱鹮,希望它们在野外完成朱鹮重生的使命。日本环境省计划在2015年前使野外生存的朱鹮数量达到60只,此次放飞试验,正是该计划实施的第一步。
和谐共生
从1984年开始,日本政府就投入巨资拯救朱鹮,世界自然基金会等国际保护组织亦无偿提供朱鹮保护饲养经费,孵化、监测、通讯设备、交通工具和技术援助,极大地缓解了朱鹮保护经费不足和设备短缺的局面,有效地促进了中国朱鹮保护的进程,并为朱鹮历史分布区各国的种群恢复奠定了基础。
为呼吁日本民众对朱鹮保护事业的支持,日本在佐渡朱鹮保护中心周边建起了朱鹮森林公园。还在保护中心建成了朱鹮野外适应基地。这个容积庞大,足有一个足球场规模的野外仿真养育笼,加上其他相关设施,总耗资达13亿日元,使之成为朱鹮在放归前培养野外谋生能力的一个人工控制的过渡场所。
公园内设有朱鹮饲养区,可以用望远镜观察朱鹮的生活状况,运气好时可在观测通道看到回归自然的朱鹮。对于未来朱鹮的生存状况,除了日本政府之外,日本的民间组织也倾注了许多热情。日本很多地区都成立了朱鹮保护机构,他们在当地组织募捐,然后向陕西洋县捐助资金和设备。一位叫村本义雄的老先生,年逾耄耋,九十开外,在日本成立了中国朱鹮保护协会,从1986年开始,几乎每年都去洋县考察,为朱鹮项目捐款。
而佐渡岛则以朱鹮的重现为契机,建立起了使朱鹮与人类共生,并实现生物多样性和地域经济循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与朱鹮共生的城乡建设认证制度”。通过低农药水稻种植和将朱鹮的野生放飞与稻谷种植过程中减少农药使用量相结合的举措,来增加朱鹮觅食的水田面积,并提高农民收入,可谓一举多得。
当地农民为了使朱鹮能有更好的生活环境,在种植水稻时减少使用农药和化肥,收获的大米被称为“朱鹮之乡大米”,在日本各地广获好评。获得认证的农户为了建立朱鹮觅食区而修缮水路,冬天也在田里放满水,田里的泥鳅和蚯蚓等随之增多,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得以保持。2011年,佐渡岛正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
就像一位自然保护专家所说的那样,从一个地方珍稀野生动物的消长情况和生存状况,就能检验出这一地区自然环境变化的趋势。所以,今天佐渡市的自然生态环境,正朝着越来越适宜朱鹮家族生存发展的方向改变,一个美丽的朱鹮之乡正呈现于世人面前。
(吴丕系日本佐渡市国际交流员;张广瑞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 )
TIPS
朱鹮是世界上最濒危的鸟类,有“东方宝石”之称。曾广泛分布于西伯利亚、朝鲜半岛、日本和中国大部。自1981年5月在陕西秦岭南坡、洋县境内重新发现世界上唯一幸存的野生朱鹮7只以来,得到国际上有关组织的极大关注和国家及政府的重点保护,目前朱鹮的数量已达到1000余只。2004年朱鹮被确定为陕西省省鸟。其主要分布于洋县的溢水镇、窑坪乡、关帝乡、八里关乡、槐树关镇一带。
自1985年“华华”首开先河,东渡扶桑以来,洋县朱鹮多次成为中日友好关系的东方大使,并且在中国洋县和日本佐渡岛专门设立保护中心,使得朱鹮能够繁衍生息,快乐生活。
如此现代化的日本,但佐渡岛上的一切,竟然又如此纯粹。
这里没有高楼大厦,没有川流的汽车,甚至连麦当劳之类的美国洋餐都予以抵制。岛上温泉很多,但大家却爱水如命,按泉水量征税。岛上也没有豪华饭店,几乎都是小型家庭旅馆,却保持着 “一客一仆”的服务方式。往昔淘金的矿井变成了“博物馆”,河水淘金成为“旅游体验所”,被称作“木盆舟”的无动力木盆成为旅游者体验渔民智慧与艰辛的工具。最著名的是天然水域游泳、公路自行车和公路长跑活动,完全是纯生态的旅游。
心中的宝贝
然而,这还不是佐渡岛最有代表性的特色。在一个山野餐馆里用餐时,笔者向主人赞赏她家的米饭好吃,她竟然讲起了朱鹮,说是保护朱鹮,就是热爱家园,消除污染,才会使米饭更香甜。
主人告诉我们,朱鹮是日本人心中的宝贝,无论老幼,说起它来都非常激动。难怪新泻市和佐渡岛都把它作为“形象大使”。于是,我们向主人提出了拜访朱鹮保护中心的要求,要知道,这个保护中心属于日本中央政府管辖。他们竟然专门联系了,并取得了许可。
中心设立在一个山坳里,为朱鹮建造的“家”是个很大的自由空间,出于安全保护,这个空间是一个用巨大的铁丝网笼罩的山坡。技术人员详细地介绍了保护朱鹮的措施,可谓精心周到。
来这里旅游的人,是不准进入朱鹮活动区域的,只能在展览室里看图片,听讲解,游览它们生存的环境。为了不惊动敏感的小鸟,我们小心翼翼,大家几乎不说话,连照相快门的声音都显得很刺耳。
保护中心千方百计创造朱鹮返回自然自由生活的环境。为此,佐渡岛和佐渡人放弃了很多商业利益,专门制定了“与朱鹮共生的城乡建设认证制度”。值得称道的是,百姓对政府决策真心地支持,正像那位小餐馆的老板娘所表述的那样,关注朱鹮,就能体现大家对环境保护的诚意。
艰难重生
据日本当地媒体报道,今年4月,在新泻县佐渡市的一个朱鹮鸟巢内发现三只雏鸟。这是日本国内36年来首次由野化放生的朱鹮产卵后,在野生环境下成功孵化的。目前,佐渡岛内野生朱鹮已经达到65只。
佐渡与朱鹮的渊源要追溯到300多年前,当时佐渡岛附近的朱鹮很多,明治维新(1868年)以后,日本藩镇废除,禁令放松,人们大肆狩猎,日本的朱鹮开始走上了灭绝之路。
1967年,日本在佐渡岛建立了日本朱鹮保护中心。当时,除人工饲养外,还有野生朱鹮。但因在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滥用农药、化肥等破坏了环境,朱鹮的野外种群持续减少,很多幼雏因农药中毒而死亡。到1981年,日本全境在佐渡岛仅有6只朱鹮幸存。
日本政府决定把6只野生朱鹮全部捕获,希望借助先进的科学手段和人工精心饲养的办法让朱鹮再度繁衍。但事实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好,朱鹮数量不但继续减少,而且年老体迈,难续香火。
为了拯救日本的朱鹮,日本政府多次与中国政府协商,希望“出借”朱鹮给日本。1985年,幸运的4岁“华华”首开先河,东渡扶桑,但配对仍未成功。日本人工繁殖朱鹮的计划再度夭折。直到1998年,中国第三次向日本赠送了一对朱鹮, 这两只朱鹮都属于陕西洋县朱鹮救护饲养中心人工繁殖的“子1代”个体,在次年春天,这对朱鹮成功孵育出了第一只日本朱鹮,它的出生轰动了日本。
“盼了这么多年,头发都盼白了才终于盼来了这一天。”当时保护中心的近辻所长说。而这多亏了来自中国的拥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专家大力相助和指导。
2000年5月,这对朱鹮又生下了两只幼鸟,一雄一雌。同年,中国政府应日本政府的请求,由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第四次向日本提供了一只雌性朱鹮“美美”。次年,“美美”成功繁育出5只雏鸟。
随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7年访日时,代表中国政府再向日本赠送一对朱鹮。这一对朱鹮,一只是来自陕西洋县的华阳,它是中国海拔最高的朱鹮野生分布地,另一只则来自中国最大的朱鹮野生繁殖地。这是陕西朱鹮第3次荣任“中日友好使者”。
2008年,中国驻日大使崔天凯夫妇应邀出席了由日本环境省主办,在新潟县佐渡市举行的朱鹮放飞仪式,他们和日本皇室秋篠宫亲王夫妇等人共同放飞了10只朱鹮,希望它们在野外完成朱鹮重生的使命。日本环境省计划在2015年前使野外生存的朱鹮数量达到60只,此次放飞试验,正是该计划实施的第一步。
和谐共生
从1984年开始,日本政府就投入巨资拯救朱鹮,世界自然基金会等国际保护组织亦无偿提供朱鹮保护饲养经费,孵化、监测、通讯设备、交通工具和技术援助,极大地缓解了朱鹮保护经费不足和设备短缺的局面,有效地促进了中国朱鹮保护的进程,并为朱鹮历史分布区各国的种群恢复奠定了基础。
为呼吁日本民众对朱鹮保护事业的支持,日本在佐渡朱鹮保护中心周边建起了朱鹮森林公园。还在保护中心建成了朱鹮野外适应基地。这个容积庞大,足有一个足球场规模的野外仿真养育笼,加上其他相关设施,总耗资达13亿日元,使之成为朱鹮在放归前培养野外谋生能力的一个人工控制的过渡场所。
公园内设有朱鹮饲养区,可以用望远镜观察朱鹮的生活状况,运气好时可在观测通道看到回归自然的朱鹮。对于未来朱鹮的生存状况,除了日本政府之外,日本的民间组织也倾注了许多热情。日本很多地区都成立了朱鹮保护机构,他们在当地组织募捐,然后向陕西洋县捐助资金和设备。一位叫村本义雄的老先生,年逾耄耋,九十开外,在日本成立了中国朱鹮保护协会,从1986年开始,几乎每年都去洋县考察,为朱鹮项目捐款。
而佐渡岛则以朱鹮的重现为契机,建立起了使朱鹮与人类共生,并实现生物多样性和地域经济循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与朱鹮共生的城乡建设认证制度”。通过低农药水稻种植和将朱鹮的野生放飞与稻谷种植过程中减少农药使用量相结合的举措,来增加朱鹮觅食的水田面积,并提高农民收入,可谓一举多得。
当地农民为了使朱鹮能有更好的生活环境,在种植水稻时减少使用农药和化肥,收获的大米被称为“朱鹮之乡大米”,在日本各地广获好评。获得认证的农户为了建立朱鹮觅食区而修缮水路,冬天也在田里放满水,田里的泥鳅和蚯蚓等随之增多,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得以保持。2011年,佐渡岛正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
就像一位自然保护专家所说的那样,从一个地方珍稀野生动物的消长情况和生存状况,就能检验出这一地区自然环境变化的趋势。所以,今天佐渡市的自然生态环境,正朝着越来越适宜朱鹮家族生存发展的方向改变,一个美丽的朱鹮之乡正呈现于世人面前。
(吴丕系日本佐渡市国际交流员;张广瑞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 )
TIPS
朱鹮是世界上最濒危的鸟类,有“东方宝石”之称。曾广泛分布于西伯利亚、朝鲜半岛、日本和中国大部。自1981年5月在陕西秦岭南坡、洋县境内重新发现世界上唯一幸存的野生朱鹮7只以来,得到国际上有关组织的极大关注和国家及政府的重点保护,目前朱鹮的数量已达到1000余只。2004年朱鹮被确定为陕西省省鸟。其主要分布于洋县的溢水镇、窑坪乡、关帝乡、八里关乡、槐树关镇一带。
自1985年“华华”首开先河,东渡扶桑以来,洋县朱鹮多次成为中日友好关系的东方大使,并且在中国洋县和日本佐渡岛专门设立保护中心,使得朱鹮能够繁衍生息,快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