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阐述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昆明市新农村民居设计在满足农村生活及生产要求的情况下,尊重农民的生活习惯和情感的需求,充分体现昆明地区的地域特点,延续传统民居特色。
关键词:昆明市 新农村 民居 使用者
中图分类号:TU2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b)-0061-0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要解决农民的生产和生活问题,其中农村住宅是进行生产活动和生活的重要载体。新农村住宅设计是为了改善农民的住房条件,提高新农村住宅建设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并且体现地域特点。本文论述的方案设计是要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去再现生产和生活的场景,尊重农民生活习惯,充分体现昆明的地域特点和延续传统民居特色。
1 设计理念
传承当地居民对环境的记忆和情感,做到生产和生活的共融,尊重农户的生活习惯,创造和谐的居住空间环境是设计的理念。农村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是不能明确分开的,民宅不仅仅是居住的场所也是重要的生产场所,这是农村区别于城市的主要特点之一,因此设计从现实的生产和生活出发,结合昆明地区传统民居特点,力争创造出生产和生活共融的居住环境,体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的居住景象。传统民居的居住功能和设施已不能满足现代居民的需求,而传统民居的一些居住空间仍有其人性化的一面。如入口空间、庭院空间、檐廊空间和户外如井台空间、街巷和小型的广场空间等等。人们在这些空间中通过生活和生产活动与空间环境取得联系,形成记忆和情感,这些空间使人们感到亲切,并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哪怕是一棵大树和两块普通的石板在建筑之间界定出来的开敞空间也是人们日常聊天、纳凉和做活计的地方,这些地方是人们彼此了解、认同的邻里空间。内庭院和檐廊空间是符合人们行为心理特征和生活习惯的半私密空间,也是人们日常家务劳动、生产和休憩的空间。
2 针对使用者的设计思考
2.1 空间功能的可变性和多样性
在住宅的设计中充分考虑发展的可能性,因此在空间的布置和组合上考虑功能的可变性和多样性。如在建筑的入口设计上,院落式的过渡性空间在满足使用习惯外,可兼作停车使用;而沿街的空间可作商铺,对其居住环境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2.2 保持与传统村镇空间的协调
户型的设计上,尊重昆明的地域特色,采用院落的布局方式,使之与传统村镇空间协调,形成丰富的空间和景观,户型组合能形成较好空间肌理。
2.3 满足村民自建的要求
建筑材料选用如毛石、砖、木材、青瓦等易找和便宜地方性材料。建筑设计上,功能结构明确,流线清晰,结构简单,可操作性强等特点,能满足村民自建的需求。
2.4 满足农业生产的要求
为了满足人们生产要求,在住宅的分区上,布局后院,设置有杂物院和杂物间,家畜、禽的饲养空间和农具的堆放空间;在一层局部的屋顶设有晾晒台和农产品贮藏间。户型设计避免脱离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区别于城市住宅的基本特征,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
2.5 安全和防卫
昆明传统民居院落式的布局和门窗向院开启的方式使整个院落形成的内敛的空间,有较好的私密性和防卫性。设计应运用小的院落来组织各部分空间,门窗多向院落开启,在提升居住舒适性的同时,具有较好的安全和防卫性。
2.6 使用太阳能和沼氣节能设计
新农村建设在短期内,人们的饮水和能源运用问题还无法解决,自来水和管道煤气等还无法广泛的使用。而在农村太阳能的使用空间充足,沼气使用有充足的材料,几户人家使用一口井,可操作性较强等这些优势可充分利用,既能满足能源的需求,也可改善脏乱的环境。
3 设计在方案中的具体体现
围绕设计的理念,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对新农村民居的每个空间都做了充分的考虑。
(1)杂物间是农具、柴草等的堆放空间,杂物间的设计可解决农村存在的脏、乱等问题。圈养替代放养可解决农村普遍存在的卫生问题,与沼气搭配使用,既卫生又节能。
(2)厨房是农户主要的生活空间,是人们吃饭的地方。除此之外,檐廊、门口、客厅也是人们吃饭时爱呆的地方。
(3)檐廊是人们平时生产和生活的重要空间,做针线活、编织、休息、农活等很多活动在此发生。
(4)沿道路部分的建筑空间可灵活变动,功能具有很强的可变性,如可作为商铺等,对后院的居住和生产都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5)后院是农业生产和养殖的重要空间,能将脏、乱的环境与起居空间分离,提高居住的品质。
(6)堂屋也是祖堂,是会客的空间,使用也较为灵活。如当有客人时,客厅也是餐厅,桌椅摆放也较为灵活。
(7)生活院和檐廊一样,是能体现很好生活气息的空间。良好的私密性体现了与人们生产、活动心理相应的空间特征。
(8)入口的院落能形成室内外空间的自然过渡,使院落的布局有较好的私密性;并且,入口院落功能的使用较为灵活,如可作停车使用等。
(9)方案设计易于组合,形成三合院、四合院等,与传统的空间肌理相协调。
(10)户型组合和建筑布局挤压出来的零散空间,是日常邻里交往的和休息的空间。石板座椅、大树、井台等要素和其使用的人们使空间充满生气和活力。人们在空间中日常交往和休憩等活动使人们对环境产生记忆和情感。
(11)不同户型的组合能形成丰富的空间和景观界面,避免形式过于单一,也能延续传统街巷的空间特点。
4 结语
从使用者的角度去看新农村民居的设计,更贴近当地居民的生活,在满足人们生产及生活的前提下,还能延续当地的文化特色。农村居民在解决“生”的问题后,更应体会“活”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俊伟.昆明新农村民居设计获奖作品17号[N].昆明日报特刊,2008,10,10.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 (丹麦)杨·盖尔[著].何人可[译].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 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关键词:昆明市 新农村 民居 使用者
中图分类号:TU2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b)-0061-0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要解决农民的生产和生活问题,其中农村住宅是进行生产活动和生活的重要载体。新农村住宅设计是为了改善农民的住房条件,提高新农村住宅建设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并且体现地域特点。本文论述的方案设计是要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去再现生产和生活的场景,尊重农民生活习惯,充分体现昆明的地域特点和延续传统民居特色。
1 设计理念
传承当地居民对环境的记忆和情感,做到生产和生活的共融,尊重农户的生活习惯,创造和谐的居住空间环境是设计的理念。农村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是不能明确分开的,民宅不仅仅是居住的场所也是重要的生产场所,这是农村区别于城市的主要特点之一,因此设计从现实的生产和生活出发,结合昆明地区传统民居特点,力争创造出生产和生活共融的居住环境,体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的居住景象。传统民居的居住功能和设施已不能满足现代居民的需求,而传统民居的一些居住空间仍有其人性化的一面。如入口空间、庭院空间、檐廊空间和户外如井台空间、街巷和小型的广场空间等等。人们在这些空间中通过生活和生产活动与空间环境取得联系,形成记忆和情感,这些空间使人们感到亲切,并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哪怕是一棵大树和两块普通的石板在建筑之间界定出来的开敞空间也是人们日常聊天、纳凉和做活计的地方,这些地方是人们彼此了解、认同的邻里空间。内庭院和檐廊空间是符合人们行为心理特征和生活习惯的半私密空间,也是人们日常家务劳动、生产和休憩的空间。
2 针对使用者的设计思考
2.1 空间功能的可变性和多样性
在住宅的设计中充分考虑发展的可能性,因此在空间的布置和组合上考虑功能的可变性和多样性。如在建筑的入口设计上,院落式的过渡性空间在满足使用习惯外,可兼作停车使用;而沿街的空间可作商铺,对其居住环境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2.2 保持与传统村镇空间的协调
户型的设计上,尊重昆明的地域特色,采用院落的布局方式,使之与传统村镇空间协调,形成丰富的空间和景观,户型组合能形成较好空间肌理。
2.3 满足村民自建的要求
建筑材料选用如毛石、砖、木材、青瓦等易找和便宜地方性材料。建筑设计上,功能结构明确,流线清晰,结构简单,可操作性强等特点,能满足村民自建的需求。
2.4 满足农业生产的要求
为了满足人们生产要求,在住宅的分区上,布局后院,设置有杂物院和杂物间,家畜、禽的饲养空间和农具的堆放空间;在一层局部的屋顶设有晾晒台和农产品贮藏间。户型设计避免脱离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区别于城市住宅的基本特征,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
2.5 安全和防卫
昆明传统民居院落式的布局和门窗向院开启的方式使整个院落形成的内敛的空间,有较好的私密性和防卫性。设计应运用小的院落来组织各部分空间,门窗多向院落开启,在提升居住舒适性的同时,具有较好的安全和防卫性。
2.6 使用太阳能和沼氣节能设计
新农村建设在短期内,人们的饮水和能源运用问题还无法解决,自来水和管道煤气等还无法广泛的使用。而在农村太阳能的使用空间充足,沼气使用有充足的材料,几户人家使用一口井,可操作性较强等这些优势可充分利用,既能满足能源的需求,也可改善脏乱的环境。
3 设计在方案中的具体体现
围绕设计的理念,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对新农村民居的每个空间都做了充分的考虑。
(1)杂物间是农具、柴草等的堆放空间,杂物间的设计可解决农村存在的脏、乱等问题。圈养替代放养可解决农村普遍存在的卫生问题,与沼气搭配使用,既卫生又节能。
(2)厨房是农户主要的生活空间,是人们吃饭的地方。除此之外,檐廊、门口、客厅也是人们吃饭时爱呆的地方。
(3)檐廊是人们平时生产和生活的重要空间,做针线活、编织、休息、农活等很多活动在此发生。
(4)沿道路部分的建筑空间可灵活变动,功能具有很强的可变性,如可作为商铺等,对后院的居住和生产都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5)后院是农业生产和养殖的重要空间,能将脏、乱的环境与起居空间分离,提高居住的品质。
(6)堂屋也是祖堂,是会客的空间,使用也较为灵活。如当有客人时,客厅也是餐厅,桌椅摆放也较为灵活。
(7)生活院和檐廊一样,是能体现很好生活气息的空间。良好的私密性体现了与人们生产、活动心理相应的空间特征。
(8)入口的院落能形成室内外空间的自然过渡,使院落的布局有较好的私密性;并且,入口院落功能的使用较为灵活,如可作停车使用等。
(9)方案设计易于组合,形成三合院、四合院等,与传统的空间肌理相协调。
(10)户型组合和建筑布局挤压出来的零散空间,是日常邻里交往的和休息的空间。石板座椅、大树、井台等要素和其使用的人们使空间充满生气和活力。人们在空间中日常交往和休憩等活动使人们对环境产生记忆和情感。
(11)不同户型的组合能形成丰富的空间和景观界面,避免形式过于单一,也能延续传统街巷的空间特点。
4 结语
从使用者的角度去看新农村民居的设计,更贴近当地居民的生活,在满足人们生产及生活的前提下,还能延续当地的文化特色。农村居民在解决“生”的问题后,更应体会“活”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俊伟.昆明新农村民居设计获奖作品17号[N].昆明日报特刊,2008,10,10.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 (丹麦)杨·盖尔[著].何人可[译].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 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