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已深入人心,形成共识。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从根本上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才能保证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保证国家长治久安。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由它的功能——即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作用所决定的。作为教育的核心——德育,主要表现为它的政治功能:培养和造就跨世纪的新一代人,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坚定的信念、崇高的道德情操、淵博的知识和热爱生活并从事创造性劳动的人。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它的教育价值就在于全面发展人的素质,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教育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未来的教育应当是最优化的教育,注重开拓与进取,知识与能力,现实与未来相结合。社会大背景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改革开放以来,国门洞开,伴随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等的引进,西方的一些不文明、不健康的污泥浊水,像病菌到处扩散,严重损害了青少年稚嫩的肌体;加上学校一度强调智育而忽略德育,育人方法滞后,育人途径狭隘,造成“朱墨相争”激烈。当前在学生中崇尚金钱、爱慕虚荣、追求新潮、玩物丧志、生活奢侈、不求上进、虚度光阴者不乏其例,面对现实,真令我们痛心疾首,焦虑不安。
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只有通过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才能使学生树立起崇高的理想,认清自己的前途,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评判能力。作为教师,肩负着历史重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人类的希望,这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如果我们认识不到德育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那就会丧失时机,贻误大事,要犯历史性的错误。搞好德育教育,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必须考虑的严肃课题,一定要更新观念,改变那种单向灌输,一厢情愿,赶鸭上架式的教育方法。几年来,我在德育实践中有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说理教育法
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可经常组织讨论“一个人该不该有理想?”、“该有怎样的理想?”、“什么是真正的理想?”等问题,然后老师归纳总结。我常用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启发学生。宋代朱熹说过:“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唯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少处。而今贪利禄而不贪道义,要作贵人而不作好人,皆志不立之病。”革命导师斯大林说:“有理想的人,生活也是火热的,一个人有无成就,决定于他们青年时期是不是有志气。”青年们的良师益友吴运铎说:“理想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品,而是一个人生命的动力,有了理想就等于有了灵魂。”……这些至理名言,都阐明了树立理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学生懂得: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和志气,人生就会变得暗淡无光,人生的航船就失去了方向。然后,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例举那些因没有理想缺乏信念而自甘堕落,沦为罪人的例子。既摆事实,又讲道理的教育方法,使学生心悦诚服。
二、阅读感染法
我借助团组织这个先进青年组织的力量,用倡议的形式向学生推荐好书,开展每学期读一、二本好书的活动。如《青春之歌》、《保卫延安》、《红岩》、《创业史》、《高山下的花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优秀的文学作品以曲折的故事情节,高大的人物形象来震撼读者的心,感染读者的情。一本格调高雅,内容健康的好书,能催人奋发,给人以力量。中学生纯朴热情,求知欲强,极需要泉水般透明的精神食粮。许多学生在读了好书之后,深有感触地说:“真正懂得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贵品质。”、“找到了人生奋斗目标”、“明辨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
三、榜样示范法
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先进的模范人物的崇高形象以及他们的光辉业绩,给学生以示范作用和激励作用。我经常介绍如居里夫人、华罗庚、徐悲鸿等人物的传奇故事,这些科学家、艺术大师,不仅为自己的祖国,同时也为全人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雷锋、张思德、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人物激励他们珍惜今天幸福生活,从小渴望将来当一名人民战士,像英雄那样生活,使自己的青春发出光和热。榜样成了学生奋斗的目标和追求,学习和生活就会产生强大的动力。
四、陶冶教育法
有意识地创造和利用好的教育环境,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影响。在校园里、班级里精心创造一种氛围,例如教学大楼的“校训”几个鲜红醒目的大字;走廊墙壁上伟人像以及他们的格言;教室里鲜艳的五星红旗,班级的奋斗目标,警句和句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园地”……无不渗透着教师的心血,都是为了创造一种优良环境来陶冶学生的情操。
五、“行为规范教育”或称为“行为轨道教育法”
家有家规,校有校纪,国有国法,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有“礼仪之邦”的美称。青少年从小必须懂得讲文明、有礼貌、守纪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用“五讲四美”、“学生守则”、“行为规范”等来约束学生,是十分必要的。
总之,德育是教师以激励的教育行为,从外部给学生以刺激,使学生把教育的要求,内化为自觉的个体行动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德育教育当然有许多途径,其中学科教育是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对此,我们应加强研究,深入探讨。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教育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未来的教育应当是最优化的教育,注重开拓与进取,知识与能力,现实与未来相结合。社会大背景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改革开放以来,国门洞开,伴随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等的引进,西方的一些不文明、不健康的污泥浊水,像病菌到处扩散,严重损害了青少年稚嫩的肌体;加上学校一度强调智育而忽略德育,育人方法滞后,育人途径狭隘,造成“朱墨相争”激烈。当前在学生中崇尚金钱、爱慕虚荣、追求新潮、玩物丧志、生活奢侈、不求上进、虚度光阴者不乏其例,面对现实,真令我们痛心疾首,焦虑不安。
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只有通过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才能使学生树立起崇高的理想,认清自己的前途,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评判能力。作为教师,肩负着历史重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人类的希望,这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如果我们认识不到德育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那就会丧失时机,贻误大事,要犯历史性的错误。搞好德育教育,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必须考虑的严肃课题,一定要更新观念,改变那种单向灌输,一厢情愿,赶鸭上架式的教育方法。几年来,我在德育实践中有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说理教育法
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可经常组织讨论“一个人该不该有理想?”、“该有怎样的理想?”、“什么是真正的理想?”等问题,然后老师归纳总结。我常用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启发学生。宋代朱熹说过:“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唯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少处。而今贪利禄而不贪道义,要作贵人而不作好人,皆志不立之病。”革命导师斯大林说:“有理想的人,生活也是火热的,一个人有无成就,决定于他们青年时期是不是有志气。”青年们的良师益友吴运铎说:“理想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品,而是一个人生命的动力,有了理想就等于有了灵魂。”……这些至理名言,都阐明了树立理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学生懂得: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和志气,人生就会变得暗淡无光,人生的航船就失去了方向。然后,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例举那些因没有理想缺乏信念而自甘堕落,沦为罪人的例子。既摆事实,又讲道理的教育方法,使学生心悦诚服。
二、阅读感染法
我借助团组织这个先进青年组织的力量,用倡议的形式向学生推荐好书,开展每学期读一、二本好书的活动。如《青春之歌》、《保卫延安》、《红岩》、《创业史》、《高山下的花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优秀的文学作品以曲折的故事情节,高大的人物形象来震撼读者的心,感染读者的情。一本格调高雅,内容健康的好书,能催人奋发,给人以力量。中学生纯朴热情,求知欲强,极需要泉水般透明的精神食粮。许多学生在读了好书之后,深有感触地说:“真正懂得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贵品质。”、“找到了人生奋斗目标”、“明辨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
三、榜样示范法
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先进的模范人物的崇高形象以及他们的光辉业绩,给学生以示范作用和激励作用。我经常介绍如居里夫人、华罗庚、徐悲鸿等人物的传奇故事,这些科学家、艺术大师,不仅为自己的祖国,同时也为全人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雷锋、张思德、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人物激励他们珍惜今天幸福生活,从小渴望将来当一名人民战士,像英雄那样生活,使自己的青春发出光和热。榜样成了学生奋斗的目标和追求,学习和生活就会产生强大的动力。
四、陶冶教育法
有意识地创造和利用好的教育环境,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影响。在校园里、班级里精心创造一种氛围,例如教学大楼的“校训”几个鲜红醒目的大字;走廊墙壁上伟人像以及他们的格言;教室里鲜艳的五星红旗,班级的奋斗目标,警句和句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园地”……无不渗透着教师的心血,都是为了创造一种优良环境来陶冶学生的情操。
五、“行为规范教育”或称为“行为轨道教育法”
家有家规,校有校纪,国有国法,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有“礼仪之邦”的美称。青少年从小必须懂得讲文明、有礼貌、守纪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用“五讲四美”、“学生守则”、“行为规范”等来约束学生,是十分必要的。
总之,德育是教师以激励的教育行为,从外部给学生以刺激,使学生把教育的要求,内化为自觉的个体行动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德育教育当然有许多途径,其中学科教育是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对此,我们应加强研究,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