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中的德育教育法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t_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已深入人心,形成共识。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从根本上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才能保证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保证国家长治久安。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由它的功能——即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作用所决定的。作为教育的核心——德育,主要表现为它的政治功能:培养和造就跨世纪的新一代人,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坚定的信念、崇高的道德情操、淵博的知识和热爱生活并从事创造性劳动的人。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它的教育价值就在于全面发展人的素质,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教育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未来的教育应当是最优化的教育,注重开拓与进取,知识与能力,现实与未来相结合。社会大背景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改革开放以来,国门洞开,伴随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等的引进,西方的一些不文明、不健康的污泥浊水,像病菌到处扩散,严重损害了青少年稚嫩的肌体;加上学校一度强调智育而忽略德育,育人方法滞后,育人途径狭隘,造成“朱墨相争”激烈。当前在学生中崇尚金钱、爱慕虚荣、追求新潮、玩物丧志、生活奢侈、不求上进、虚度光阴者不乏其例,面对现实,真令我们痛心疾首,焦虑不安。
  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只有通过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才能使学生树立起崇高的理想,认清自己的前途,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评判能力。作为教师,肩负着历史重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人类的希望,这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如果我们认识不到德育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那就会丧失时机,贻误大事,要犯历史性的错误。搞好德育教育,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必须考虑的严肃课题,一定要更新观念,改变那种单向灌输,一厢情愿,赶鸭上架式的教育方法。几年来,我在德育实践中有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说理教育法
  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可经常组织讨论“一个人该不该有理想?”、“该有怎样的理想?”、“什么是真正的理想?”等问题,然后老师归纳总结。我常用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启发学生。宋代朱熹说过:“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唯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少处。而今贪利禄而不贪道义,要作贵人而不作好人,皆志不立之病。”革命导师斯大林说:“有理想的人,生活也是火热的,一个人有无成就,决定于他们青年时期是不是有志气。”青年们的良师益友吴运铎说:“理想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品,而是一个人生命的动力,有了理想就等于有了灵魂。”……这些至理名言,都阐明了树立理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学生懂得: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和志气,人生就会变得暗淡无光,人生的航船就失去了方向。然后,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例举那些因没有理想缺乏信念而自甘堕落,沦为罪人的例子。既摆事实,又讲道理的教育方法,使学生心悦诚服。
  二、阅读感染法
  我借助团组织这个先进青年组织的力量,用倡议的形式向学生推荐好书,开展每学期读一、二本好书的活动。如《青春之歌》、《保卫延安》、《红岩》、《创业史》、《高山下的花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优秀的文学作品以曲折的故事情节,高大的人物形象来震撼读者的心,感染读者的情。一本格调高雅,内容健康的好书,能催人奋发,给人以力量。中学生纯朴热情,求知欲强,极需要泉水般透明的精神食粮。许多学生在读了好书之后,深有感触地说:“真正懂得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贵品质。”、“找到了人生奋斗目标”、“明辨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
  三、榜样示范法
  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先进的模范人物的崇高形象以及他们的光辉业绩,给学生以示范作用和激励作用。我经常介绍如居里夫人、华罗庚、徐悲鸿等人物的传奇故事,这些科学家、艺术大师,不仅为自己的祖国,同时也为全人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雷锋、张思德、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人物激励他们珍惜今天幸福生活,从小渴望将来当一名人民战士,像英雄那样生活,使自己的青春发出光和热。榜样成了学生奋斗的目标和追求,学习和生活就会产生强大的动力。
  四、陶冶教育法
  有意识地创造和利用好的教育环境,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影响。在校园里、班级里精心创造一种氛围,例如教学大楼的“校训”几个鲜红醒目的大字;走廊墙壁上伟人像以及他们的格言;教室里鲜艳的五星红旗,班级的奋斗目标,警句和句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园地”……无不渗透着教师的心血,都是为了创造一种优良环境来陶冶学生的情操。
  五、“行为规范教育”或称为“行为轨道教育法”
  家有家规,校有校纪,国有国法,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有“礼仪之邦”的美称。青少年从小必须懂得讲文明、有礼貌、守纪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用“五讲四美”、“学生守则”、“行为规范”等来约束学生,是十分必要的。
  总之,德育是教师以激励的教育行为,从外部给学生以刺激,使学生把教育的要求,内化为自觉的个体行动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德育教育当然有许多途径,其中学科教育是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对此,我们应加强研究,深入探讨。
其他文献
高一学生刚上高中,在学习思维和方法方面离高中阶段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如何对他们进行学习指导,就成为各科任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下面我结合信息论、系统论和当代认知心理学谈谈如何指导高一学生学习化学的几点做法。  一、感知或接收阶段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要让学生由“学会”转到“会学”、乐学,兴趣是前提。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只有学生对化学产生了兴趣,才乐意
期刊
在对中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我们往往只重视对学生的语言文明教育、公益性和公德性行为教育、爱国主义理想教育,以及一般的规范性行为教育。但中学生与小学生相比,特别是中学高年级学生,其知识范围和对事物的认识远远要比小学生广阔、深刻,对中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在全面性、完整性和视野的开阔性上还存在一些盲点。  一、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盲点  1、缺乏对协作精神养成的教育。在对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教育过
期刊
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之林。”真是至理名言。全球已步入知识经济的时代,面对经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非常强调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启迪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和目的。而人的素质就是人所拥有的“本质力量”,是主体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实现自身价值的身心能动量。创造性是人的最本质的特征之一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化课改,优化课堂结构,是践行生物教学高质量,办学高品位的必经之路。要开展这一工作,必须从认识和实践两个层面上着力研究和解决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四个问题:教学对象要突出全体性;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性;教学过程要突出主体性;教学方案要突出启发性。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这一办学宗旨——“把每个应受教育者培养成有用的个人和合格的公民”。  【关键词】课堂教学改革
期刊
现行高一思想政治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第2版)“商品”一节内容中涉及到了劳动产品和使用价值两个概念,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一内容中又涉及到社会财富概念;高二思想政治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第2版)在“群众是实践的主体”这一内容中涉及到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两个概念;在高三复习时,有些同学在运用劳动产品、使用价值、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社会财富这五个概念时容易弄混淆,现就五个概念
期刊
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它具有综合性,因而也就具有开放性。“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是《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提出的两个基本理念,而要体现这两个基本理念,必须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时空、教学评价等方面大胆改革,实施开放式教学。只有开放式教学才能培养出开放
期刊
思想政治课教学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就必须由封闭性走向开放性,实现由教学理念到教学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开放性的内涵  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一系列缺陷,主要是重视理论知识的单向灌输,而且传授理论脱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强调统一性、标准性,忽视学生个体体验;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单一,压抑学生个性,等等。思想政治课开放性教学旨在探讨加强教学和社会生活联系的途径,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引导
期刊
俗话说:“田没种好误一季,人没育好误一生。”教育工作的成败直接关系着祖国未来的繁荣兴旺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绝不能只埋头教书,不重视育人。只有从“讲政治”的高度把思想品德教育深入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努力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才能使他们成为有文化、爱劳动、守纪律、品德高尚的新世纪“四有新人”。  一、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首先从当今国际国内形势看,中
期刊
说起黑白版画——木刻,中国是木刻版面的发源地。早在古代历史上就有详细的记载,公元前七世纪的隋朝,就已经开始有了版画的雏形。那时的木刻是用来印制经咒护符,说的是人们佩戴这种经咒护符在身上的话,走在山野中遇虎狼时,虎狼不敢近身。这个传说今天听起来感觉很荒诞,但在古代不发达的封建条件下是不奇怪的事。后来,到了唐朝,木刻版画又开始在佛画方面发展起来了。这其中,最早的唐朝咸通九年的木刻经本《金刚经》,扉页上
期刊
一、活动目的  完成了中国近代史上册的新授课任务,开展一次“近代向西方学习”的研究性活动课的时机已经成熟。本活动以“活动促发展”的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旨在通过课外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搜集整理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向西方学习的历史资料,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汇集,再现各类历史知识信息,巩固相关史实知识,以达到使学生知识、情感和能力同步增长的目的。  1、知识目的: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林则徐、魏源等人向西方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