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化课改,优化课堂结构,是践行生物教学高质量,办学高品位的必经之路。要开展这一工作,必须从认识和实践两个层面上着力研究和解决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四个问题:教学对象要突出全体性;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性;教学过程要突出主体性;教学方案要突出启发性。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这一办学宗旨——“把每个应受教育者培养成有用的个人和合格的公民”。
【关键词】课堂教学改革 研究 解决 四个问题
深化生物课堂教学改革,优化生物课堂结构,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才能大面积提高,才能走出一条低负高效的课堂改革之路。依据素质教育要求,结合多年生物教学工作的实践,笔者认为:进一步推进生物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必须从认识和实践两个层面上着力研究和解决以下四个问题:
一、教学对象要突出全体性
“面向全体”的口号,我们早已耳熟能详,但是要把它作为一种思想,在我们的生物教学活动中坚持不懈地予以贯彻。把它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在我们每个生物教师心中牢固树立,绝非易事。由于多方原因,“后进生”情结的存在仍不容忽视。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就必须彻底解开“后进生”情结,矫正“后进生”心态,确保义务教育的全体性、均衡性。因此要引导生物教师换一种眼光、换一种思维去看待我们的学生,把对他们的教育目标和教学追求定位在“发展”两字上。希望通过我们的教学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是正常的,从“没有差异就没有个性”的角度讲,某些差异甚至是可贵的。因为学生的“差异”会使教师的教学内容更有层次性,教學设计更具创造性,更使教师的教学具有挑战性和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应着眼于帮助和指导全体学生按照适合自身特点的方式获得最优发展。
二、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性
生物课堂教学改革,除了要弄清“为谁教”的问题,还必须进一步探讨“教什么”的问题。生物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之所以要突出“基础性”,是因为义务教育阶段的课堂教学目标就是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我认为生物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获得的不应仅仅是知识,而更应该是一种学习的品质、能力,从而为他们的终身学习、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夯实知识基础。为实现这一目标,生物教师必须抓准“基础”。不仅要找准生物教材及课标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基础”,尤其是“后进生”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给每位学生插上奋飞的翅膀,才能使每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才不会断章取义、拔苗助长。例如:来自某小学的学生,显微镜几乎从未用过,我们怎能要求他们在第一节课便如来自城市的学生一般熟练地操作.
2、指导学习方法。课堂教学中,传授知识固然重要,但帮助学生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能尝试着运用、改进、完善,同样不容忽视。当前,生物学科的教学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全程优化,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初加工,课中专注勤思考,课后复习善整理,独立作业稳巩固,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过程要突出主体性
生物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必须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一主体地位应该完整地体现在课堂教学的设计、课堂教学的实施、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评估的过程之中。不管是边学边教,教与学齐头并进的教学模式,还是实行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都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内化为自觉行为。教学中,以学生活动为中心,以学生探究为核心,以学习过程为重心,让学生主动去“做科学”。这样才能把学生真正地变为主体,不断使“主体”得到加强,才能推进生物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
四、教学方法要突出启发性
深化生物课堂教学改革,刹住“讲风”刻不容缓。我们应组织生物教师抓住本校课堂教学中的典型个案进行剖析,充分认识“满堂灌”这种教学方法的弊端和危害,把控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单向讲授时间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探究践行生动活泼、启发学生思维的教学方法。当前在我校生物课堂教学方法的更新中应致力于三个方面的探究:一是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面对问题,欲放不能,欲罢不能;二是组织学生深入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参与中获取知识,形成结论,从而构建自己的新的认知结构;三是注重对教学对象的研究。一种完善的教学方法,必须以心理为基础,除了依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之外,还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心理特点,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新的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应建立在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做到驾驭教材与引导学生的和谐统一。可见,教学质量要实现质的飞跃,关键是以教材为依据,以课堂为主渠道,以学生终身发展为目标,不断探究并践行生物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方法,努力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四个问题”,切实“把每个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公民和有用的个人。
【关键词】课堂教学改革 研究 解决 四个问题
深化生物课堂教学改革,优化生物课堂结构,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才能大面积提高,才能走出一条低负高效的课堂改革之路。依据素质教育要求,结合多年生物教学工作的实践,笔者认为:进一步推进生物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必须从认识和实践两个层面上着力研究和解决以下四个问题:
一、教学对象要突出全体性
“面向全体”的口号,我们早已耳熟能详,但是要把它作为一种思想,在我们的生物教学活动中坚持不懈地予以贯彻。把它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在我们每个生物教师心中牢固树立,绝非易事。由于多方原因,“后进生”情结的存在仍不容忽视。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就必须彻底解开“后进生”情结,矫正“后进生”心态,确保义务教育的全体性、均衡性。因此要引导生物教师换一种眼光、换一种思维去看待我们的学生,把对他们的教育目标和教学追求定位在“发展”两字上。希望通过我们的教学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是正常的,从“没有差异就没有个性”的角度讲,某些差异甚至是可贵的。因为学生的“差异”会使教师的教学内容更有层次性,教學设计更具创造性,更使教师的教学具有挑战性和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应着眼于帮助和指导全体学生按照适合自身特点的方式获得最优发展。
二、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性
生物课堂教学改革,除了要弄清“为谁教”的问题,还必须进一步探讨“教什么”的问题。生物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之所以要突出“基础性”,是因为义务教育阶段的课堂教学目标就是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我认为生物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获得的不应仅仅是知识,而更应该是一种学习的品质、能力,从而为他们的终身学习、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夯实知识基础。为实现这一目标,生物教师必须抓准“基础”。不仅要找准生物教材及课标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基础”,尤其是“后进生”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给每位学生插上奋飞的翅膀,才能使每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才不会断章取义、拔苗助长。例如:来自某小学的学生,显微镜几乎从未用过,我们怎能要求他们在第一节课便如来自城市的学生一般熟练地操作.
2、指导学习方法。课堂教学中,传授知识固然重要,但帮助学生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能尝试着运用、改进、完善,同样不容忽视。当前,生物学科的教学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全程优化,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初加工,课中专注勤思考,课后复习善整理,独立作业稳巩固,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过程要突出主体性
生物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必须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一主体地位应该完整地体现在课堂教学的设计、课堂教学的实施、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评估的过程之中。不管是边学边教,教与学齐头并进的教学模式,还是实行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都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内化为自觉行为。教学中,以学生活动为中心,以学生探究为核心,以学习过程为重心,让学生主动去“做科学”。这样才能把学生真正地变为主体,不断使“主体”得到加强,才能推进生物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
四、教学方法要突出启发性
深化生物课堂教学改革,刹住“讲风”刻不容缓。我们应组织生物教师抓住本校课堂教学中的典型个案进行剖析,充分认识“满堂灌”这种教学方法的弊端和危害,把控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单向讲授时间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探究践行生动活泼、启发学生思维的教学方法。当前在我校生物课堂教学方法的更新中应致力于三个方面的探究:一是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面对问题,欲放不能,欲罢不能;二是组织学生深入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参与中获取知识,形成结论,从而构建自己的新的认知结构;三是注重对教学对象的研究。一种完善的教学方法,必须以心理为基础,除了依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之外,还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心理特点,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新的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应建立在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做到驾驭教材与引导学生的和谐统一。可见,教学质量要实现质的飞跃,关键是以教材为依据,以课堂为主渠道,以学生终身发展为目标,不断探究并践行生物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方法,努力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四个问题”,切实“把每个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公民和有用的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