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阶段,作文是体现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情感体验能力、思想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语文教学内容。一篇优秀的作文作文既需要流畅优美的语言,还需要丰富生动的素材以及深刻独特的思想。因此,初中作文教学是一个全面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刻把握各种写作要点,以丰富的知识进行内容的设定,以独立的思维深刻认知生活与社会,进行具有创造性的写作,让作文达到语言、素材、情感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初中;作文;能力;提高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1-142
写作能力的培养一直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难点。主要体现在学生在写作中语言表达过于平淡,缺乏独特的韵味;对于素材的运用过于陈旧,缺乏新鲜感;同时,在情感和思想表达上过于直白,不能给人深刻的感触。而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传统,经常只是给学生制定大体的写作方向,让学生机械地搬照范文中的话进行写作,而不能从基本的写作要点入手,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写作技巧,从而结合个人的知识素养进行独特的创造。因此,改进作文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下面,笔者就具体谈一谈初中作文的有效教学方法。
一、多面积累,运用新鲜素材
学生在作文中首先面临着写什么的问题。很多学生缺乏素材积累的意识,写作的内容经常十分陈旧,难以引起读者的兴趣。同时也会限制思维的发挥。因此,只有从素材上首先进行革新,才能够相应地改进作文的语言和情感。对此,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形成广泛阅读的意识来丰富自身的知识素养;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深入到生活中,积累新鲜的素材,以此让作文内容更具有新鲜性和独特性。
例如,在学习《山水画的意境》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文中学习作者运用新鲜素材的方法。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作者运用的介绍山水画意境素材可以分为哪两大类型?”学生能够发现作者一方面运用了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毛泽东的《十点到十二点可以画松树、六字令三首》、《沁园春·雪》等诗歌从理论上对中国画的意境进行阐释;另一方面运用早晨8点到十二点之间可以画松树的经验以及一位画家外出写生的事迹从生活的角度对如何让画的意境更完美进行了阐述。学生能够从这些方面体会到掌握丰富的书本知识和大量的生活素材对于拓展写作内容的重要性。之后,教师可以给出一定的题目让学生尝试运用丰富的素材进行表现。比如,可以让学生以“劳动”为话题进行写作。学生首先可以结合自强不息、天道酬勤等传统文化知识进行理论上的阐述,之后可以在生活中采访先进的劳动模范,了解人物的劳动事迹进行写作,充实作文内容。通过这样的素材积累,学生能够有效打开写作思路,提升作文的可读性。
二、融入情景,创新语言表达
运用语言对事物进行描写、刻画是作文的基础步骤。在目前,很多学生对于写作和写字不能正确地区分,认为作文只是将一些文字进行罗列,而不注重语言运用的美感。因而写出的文章缺乏生动性和,也难以给人想象的空间。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赏析具有优美情境的文本的语言表达,让学生掌握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方法,从独特的角度表现事物,增强语言表达的独特性,提高作文语言的感染力。
例如,在学习《孤独之旅》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文中独特的写作手法。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赏析“它们在晚风中向水面飘去,然后又贴着水面,慢慢飘散”一句所具有的独特表达效果。从而提升对文字的敏感度。学生能够通过想象烟雾缓缓从水面上散开的场景体会到作者运用的“贴”字所体现出的烟雾的轻和薄。又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一段中作者对于芦苇的独特描写。学生能够通过想象本段所描写的场景感受到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将芦苇比作浪潮一方面突出了芦苇的茂盛,一方面体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的惶恐。从而有意识地运用比喻的修辞进行写作。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独特的语言对一些事物展开描写。比如,可以让学生对云朵展开描写。学生可以运用炼字的方法写出:云朵们轻轻地依靠在一起,随着风的吹动又很快分散。也可以以比喻的修辞写出:云朵们如同一朵朵棉花盛开在天空中等句子。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能够有效提升语言表达的感染力,增强作文的趣味性。
二、广泛联系,提升思想内涵
表达思想情感是作文的主要目的之一。而在写作中,思想情感既要具有真实性又要具有深刻性才能够带给读者深度的思考和感悟,提升作文的魅力。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对相关事物的文化价值和象征意义进行深刻的挖掘,让作文的思想情感具有深沉性;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深入感受生活,从生活细节中进行深刻的体验,让作文的思想情感具有真实性,从而有效提升作文的感染力。
例如,在学习《醉翁亭记》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探究作者的思想感情。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探究文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学生从“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等句子中能够感受到一种宁静淡然的氛围。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作者描写的这些景象和古代哪个思想流派的追求是一致的?”学生能够自然联想到道家清静无为的思想追求。同样,从“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等句子中学生也能够体会到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通过这些分析,学生能够体会到文化传承对于思想情感表达的重要性。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能够将宁静淡泊的心态表达的如此自然呢?”学生能够发现文中主要描写了作者和百姓们游乐的场景。从而体会到体验生活对于增強情感真实性的作用。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能够将文化传承和生活体验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让作文的思想感情更加深沉与自然。
综上所述,初中作文是一个综合性的教学任务。教师要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素材运用能力以及思想情感表达能力入手,引导学生通过文本鉴赏学习多样的写作手法、通过广泛阅读掌握丰富的知识;通过体验生活获得充沛的情感。从而让作文具有语言表达的独特性、素材的新鲜新和情感的深沉性与自然性,全面提升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杨丽;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创新的必要性及策略;《读天下》;2016年24期.
[2]才让措;语文作文教学点滴谈[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四卷)[C];2013年.
关键词:初中;作文;能力;提高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1-142
写作能力的培养一直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难点。主要体现在学生在写作中语言表达过于平淡,缺乏独特的韵味;对于素材的运用过于陈旧,缺乏新鲜感;同时,在情感和思想表达上过于直白,不能给人深刻的感触。而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传统,经常只是给学生制定大体的写作方向,让学生机械地搬照范文中的话进行写作,而不能从基本的写作要点入手,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写作技巧,从而结合个人的知识素养进行独特的创造。因此,改进作文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下面,笔者就具体谈一谈初中作文的有效教学方法。
一、多面积累,运用新鲜素材
学生在作文中首先面临着写什么的问题。很多学生缺乏素材积累的意识,写作的内容经常十分陈旧,难以引起读者的兴趣。同时也会限制思维的发挥。因此,只有从素材上首先进行革新,才能够相应地改进作文的语言和情感。对此,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形成广泛阅读的意识来丰富自身的知识素养;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深入到生活中,积累新鲜的素材,以此让作文内容更具有新鲜性和独特性。
例如,在学习《山水画的意境》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文中学习作者运用新鲜素材的方法。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作者运用的介绍山水画意境素材可以分为哪两大类型?”学生能够发现作者一方面运用了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毛泽东的《十点到十二点可以画松树、六字令三首》、《沁园春·雪》等诗歌从理论上对中国画的意境进行阐释;另一方面运用早晨8点到十二点之间可以画松树的经验以及一位画家外出写生的事迹从生活的角度对如何让画的意境更完美进行了阐述。学生能够从这些方面体会到掌握丰富的书本知识和大量的生活素材对于拓展写作内容的重要性。之后,教师可以给出一定的题目让学生尝试运用丰富的素材进行表现。比如,可以让学生以“劳动”为话题进行写作。学生首先可以结合自强不息、天道酬勤等传统文化知识进行理论上的阐述,之后可以在生活中采访先进的劳动模范,了解人物的劳动事迹进行写作,充实作文内容。通过这样的素材积累,学生能够有效打开写作思路,提升作文的可读性。
二、融入情景,创新语言表达
运用语言对事物进行描写、刻画是作文的基础步骤。在目前,很多学生对于写作和写字不能正确地区分,认为作文只是将一些文字进行罗列,而不注重语言运用的美感。因而写出的文章缺乏生动性和,也难以给人想象的空间。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赏析具有优美情境的文本的语言表达,让学生掌握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方法,从独特的角度表现事物,增强语言表达的独特性,提高作文语言的感染力。
例如,在学习《孤独之旅》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文中独特的写作手法。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赏析“它们在晚风中向水面飘去,然后又贴着水面,慢慢飘散”一句所具有的独特表达效果。从而提升对文字的敏感度。学生能够通过想象烟雾缓缓从水面上散开的场景体会到作者运用的“贴”字所体现出的烟雾的轻和薄。又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一段中作者对于芦苇的独特描写。学生能够通过想象本段所描写的场景感受到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将芦苇比作浪潮一方面突出了芦苇的茂盛,一方面体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的惶恐。从而有意识地运用比喻的修辞进行写作。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独特的语言对一些事物展开描写。比如,可以让学生对云朵展开描写。学生可以运用炼字的方法写出:云朵们轻轻地依靠在一起,随着风的吹动又很快分散。也可以以比喻的修辞写出:云朵们如同一朵朵棉花盛开在天空中等句子。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能够有效提升语言表达的感染力,增强作文的趣味性。
二、广泛联系,提升思想内涵
表达思想情感是作文的主要目的之一。而在写作中,思想情感既要具有真实性又要具有深刻性才能够带给读者深度的思考和感悟,提升作文的魅力。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对相关事物的文化价值和象征意义进行深刻的挖掘,让作文的思想情感具有深沉性;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深入感受生活,从生活细节中进行深刻的体验,让作文的思想情感具有真实性,从而有效提升作文的感染力。
例如,在学习《醉翁亭记》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探究作者的思想感情。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探究文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学生从“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等句子中能够感受到一种宁静淡然的氛围。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作者描写的这些景象和古代哪个思想流派的追求是一致的?”学生能够自然联想到道家清静无为的思想追求。同样,从“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等句子中学生也能够体会到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通过这些分析,学生能够体会到文化传承对于思想情感表达的重要性。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能够将宁静淡泊的心态表达的如此自然呢?”学生能够发现文中主要描写了作者和百姓们游乐的场景。从而体会到体验生活对于增強情感真实性的作用。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能够将文化传承和生活体验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让作文的思想感情更加深沉与自然。
综上所述,初中作文是一个综合性的教学任务。教师要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素材运用能力以及思想情感表达能力入手,引导学生通过文本鉴赏学习多样的写作手法、通过广泛阅读掌握丰富的知识;通过体验生活获得充沛的情感。从而让作文具有语言表达的独特性、素材的新鲜新和情感的深沉性与自然性,全面提升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杨丽;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创新的必要性及策略;《读天下》;2016年24期.
[2]才让措;语文作文教学点滴谈[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四卷)[C];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