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国家“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高校精准资助取得了良好成效。在高校精准资助工作中,辅导员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高校精准资助的系统化发展趋势,结合教育学发展的相关知识背景,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及角色扮演需要进行一定调整,需要在精准资助前期、中期、后期三大阶段进行角色定位与侧重,并将三者有机结合,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精准资助;辅导员;教育;对策
全面加强和推进学生资助工作,确保实现“人人有学上、个个有技能、家家有希望、县县有帮扶”的工作目标,是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精神,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的基本要求。此外,提升受助学生的感恩意识和责任意识,是目前高校精准资助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从教育视野对高校精准资助的理解
高校精准资助是依托国家“精准扶贫”战略,对学生群体进行精准识别、精准资助和精准管理,并进一步培育受助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感恩意识。用教育的眼光来看精准资助,精准资助不仅是一项资助行为,更是一项富含意味的教育行为。首先,教育本身具有广泛联系性,决定了实际中的教育行为处在广泛的联系中。精准资助直接联系的是资助方与被资助学生,但实际操作中精准资助也会与班级、学校、社会等其他因素产生联系。而以系统的思维关注精准资助的整个过程,正是充分考虑到了教育的广泛联系性。其次,教育作为一项培养人的活动,指向的是人的全面发展。因而教育行为不同于其他一切行为,教育行为所肩负的责任、承担的风险、考虑的因素也远远多于其他一切行为。拿精准资助来说,当它上升为教育行为,不可避免地要考虑到教育理性、教育公正、教育德性等一系列教育问题。如果在精准资助中不顾实际,主观臆断,那么便是对教育理性的违背。如果在精准资助中有失偏颇,有所偏爱,那么就是对教育公正的违背。如果在后期对受助者的感恩意识不予以重视,那么便罔顾了教育德性。在系统化思考与处理精准资助时,前期的调查、中期的公正、后期的追踪都对教育精神进行了应有的贯彻。总体来看,面对精准资助发展的困境,回归教育本身,是思想的启发也是现实的呼应。高校资助工作是一项长期开展、影响重大的民生工作,需要高校辅导员将其视为一个系统工作,以系统的眼光关注其前期、中期、后期的发展变化过程,在各阶段有重点的进行投入与互动,并且明确自己在系统中的角色定位和角色扮演。
二、辅导员在高校精准资助中的三大时期的角色定位
按照系统观的总体思路,将高校资助工作有重点的划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三个时期。辅导员在三个时期需要有意识地对自己的角色进行清晰的定位,把握自身在精准资助这一系统中的角色扮演。
(1)前期做好调查了解的“知情人”,不做高高挂起的“领导人”
针对高校资助工作资助项目多、时间长、频率高、难度大等特点,辅导员要在资助前期做好准备工作。辅导员前期“知情”的涵义在于立足于自身本职工作,在观察了解同学们日常学习生活的基础上,有针对性有重点的对相关同学进行关注。辅导员前期“知情”的意义在于了解每一位同学的真实情况,为后期实施资助提供最可靠的依据。辅导员在前期工作中切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等待学生自己寻求帮助。
(2)中期做好实施引导的“司法人”,不做情感主导的“偏心人”
针对高校资助工作真正帮助贫困学生的出发点,辅导员要在中期做好实施工作。辅导员中期“实施”的涵义在于宣传清楚各资助项目的内容与条件,鼓励符合标准的同学报名,并开展公平合理的选拔。辅导员中期“实施”的意义在于保证学生对高校资助的知情权与选择权,推动资助工作的顺利开展与成功落实,帮助真正有需要的同学。在实施过程中切忌徇私舞弊、隐瞒相关内容或是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断去判断同学的家庭情况,自行决定资助的对象。
(3)后期做好追踪发现的“有心人”,不做不闻不问的“植物人”
辅导员后期“追踪”的涵义在于了解受资助同学的学习生活改善情况,反思资助之后出现的问题。辅导员后期“追踪”的意义在于发现并反思资助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后期资助工作的开展,有助于提升整个资助工作的水平。精准资助对于辅导员来说并不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任务完成,而是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肩负。在完成资助对象的选择后,还需后续的跟踪调查,关注被资助对象的学习状态、生活方式、家庭状况以及言行动态,培养其责任意识与担当能力。
三、辅导员在高校精准资助中“三位一体”式的角色扮演
“三位一体”指的是辅导员在高校精准资助的三个时期要做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展工作。全方位的了解每个学生,多层次的进行资助选拔,宽领域的进行资助后调研。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才能保证辅导员进行有效的角色扮演。
1.全方位开展前期“知情人”工作
第一,全方位了解每一个学生。辅导员作为从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日常管理、就业指导、心理健康以及学生党团建设等方面的工作的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了解每一个学生。虽然不可能完全做到对每个学生知根知底,但是对每个学生有基本的了解是必须的。这就要求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之外的时间花更多的时间去观察了解每个学生,不能因为某类学生的外向积极对其有所偏心,从而忽视那些内向腼腆的学生,不能因为某类学生的家庭背景等外在因素,从而忽视那些普通的学生。
第二,全方位了解途径的多样化。辅导员可以通过多个途径去了解学生,如观察日常表現、寝室查寝沟通以及座谈等等。首先,辅导员可以在日常工作中通过班会、班级活动等形式去观察一个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状态,从而能对这个学生有基本的大体认识,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其次,辅导员可以从学生周围的群体去了解学生。寝室是一个较为良好的途径去了解学生,辅导员可以通过室友或者同学们的评价中认识学生,但是这具有强烈的主观性,辅导员在参考时要审慎,决不能把一些主观判断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依据。最后,辅导员可以采取较为公开而又私密的方式同学生进行座谈。辅导员可以个别约见学生进行聊天,采取一种温和婉转的方式同学生进行沟通,并做好痕迹管理。 第三,全方位促进宣传的全覆盖。资助项目多种多样,为了缓解学生的压力,满足其基本需要,辅导员需要向学生们积极宣传每一种资助项目。在宣传工作开展之前,辅导员需要对每一种资助花大量的功夫,积极查阅资料,了解其资助的条件标准以及具体情况,以防在传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差错,避免造成一些无法挽回的伤害。在自己了解清楚情况之后,才能进行宣传。辅导员对每项资助进行宣传时,要逐一条例的仔细严谨的向学生介绍,要让每个同学了解清楚,明白透彻。
2.多层次开展中期“司法人”工作
第一,多层次组织学生认真申报。对于特点不一的资助项目,在全方位宣传资助项目内容、条件、标准的基础上,要公开鼓励各位同学参与到申报当中来,与此同时,在“知情”基础上,对于相关学生要重点进行引导申报。在申报阶段,要特别强调报名表的填写,强调填写内容的真实客观性,减少虚假申报虚假填写的情况发生。在收集申报表时,尽量做到由专人负责,避免学生私人信息的多处传播,保护学生的隐私。
第二,多层次引导寝室真会谈。在报名表填写完成之后,要針对申报人和申报情况,从学生群体出发了解情况。寝室作为学生的基本生活单位,邀请申报同学的寝室成员进行座谈,从侧面了解申报同学的生活状况和家庭状况。通过寝室,辅导员可以开展“网格化”管理,对学生的家庭与生活有更深入的了解。
第三,多层次分析做到公平公正。在进行报名和座谈后,辅导员要结合申报表和同学们的反馈,对申报学生形成一定的认识,对申报条件进行一定的判断,在最终结果的形成中做到客观公正,有理有据。
3.宽领域开展后期“有心人”工作
第一,宽领域在于从学习层面进一步观察受资助同学的发展情况。辅导员可以通过私下与受资助学生交流、与任课老师交流、查看考试成绩等多种方式对受资助学生的成绩进行观察,了解受资助学生后期的学习动能与学习效果,反思资助行为是否给资助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改变。
第二,宽领域在于从生活层面进一步了解受资助同学的改善情况。资助改善最大的方面一定程度体现在受资助对象的生活上,辅导员可以通过观察受资助对象的打扮、日常消费等方面了解后续学生的状况,如果依旧存在生活问题,后续需要重点帮助。如果因为资助产生了诸如不良消费等新问题,需要辅导员进行及时的疏导与纠正。
第三,宽领域在于提升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感恩意识。社会和学校首先要为受助大学生提供多元平台,拓宽实践途径。如开设社会服务岗位供受助大学生实习体验,方便感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行动中落实。学校和班级可以选择优秀的受助大学生,以他们通过实践回馈社会的事例作为模范进行宣传,发挥榜样的带头作用,促进其他受助大学生向他们学习。
四、结语
辅导员在高校精准资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掌握系统思路,领悟教育思想,在精准资助的前期、中期、后期进行角色定位与角色扮演是值得每一个辅导员深思的。辅导员在这个系统的中做好“知情人”、“司法人”与“知心人”,意味着不仅仅只是某个阶段完成某一项任务,更意味着在全过程的用心用情,这样才能把资助给到真正需要它的人,让学生充分受惠,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改进资助出现的问题,让资助工作开展的更好。从微观上来讲,辅导员个人的公正做法给学生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从中观上来说,学校也发挥了自身的教育作用,做到了为学生服务,帮助学生,提供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从宏观上来说,体现了国家精准扶贫的力度和决心,体现了国家关注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成长。
资助不仅仅是生活的帮助,更是心灵的滋润。感恩意识是我们每个人必须所具备的品质,学会感恩是这件工作最大的教育意义,做好精准资助能够让学生感恩父母,感恩学校,感恩国家,并且能够让受资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正确的三观。不仅如此,做好精准资助工作对解决贫困学生的迫切需求,壮大社会主义教育,进一步向国家培养与输送人才,助力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谢浩然.辅导员在高校“精准资助”中的角色定位及角色扮演[J].法制与社会,2016(22)237-238.
[2]刘晓杰.“精准扶贫”思想下的大学生“精准资助”[J].教育教学论坛,2017(03):3-5.
关键词:精准资助;辅导员;教育;对策
全面加强和推进学生资助工作,确保实现“人人有学上、个个有技能、家家有希望、县县有帮扶”的工作目标,是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精神,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的基本要求。此外,提升受助学生的感恩意识和责任意识,是目前高校精准资助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从教育视野对高校精准资助的理解
高校精准资助是依托国家“精准扶贫”战略,对学生群体进行精准识别、精准资助和精准管理,并进一步培育受助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感恩意识。用教育的眼光来看精准资助,精准资助不仅是一项资助行为,更是一项富含意味的教育行为。首先,教育本身具有广泛联系性,决定了实际中的教育行为处在广泛的联系中。精准资助直接联系的是资助方与被资助学生,但实际操作中精准资助也会与班级、学校、社会等其他因素产生联系。而以系统的思维关注精准资助的整个过程,正是充分考虑到了教育的广泛联系性。其次,教育作为一项培养人的活动,指向的是人的全面发展。因而教育行为不同于其他一切行为,教育行为所肩负的责任、承担的风险、考虑的因素也远远多于其他一切行为。拿精准资助来说,当它上升为教育行为,不可避免地要考虑到教育理性、教育公正、教育德性等一系列教育问题。如果在精准资助中不顾实际,主观臆断,那么便是对教育理性的违背。如果在精准资助中有失偏颇,有所偏爱,那么就是对教育公正的违背。如果在后期对受助者的感恩意识不予以重视,那么便罔顾了教育德性。在系统化思考与处理精准资助时,前期的调查、中期的公正、后期的追踪都对教育精神进行了应有的贯彻。总体来看,面对精准资助发展的困境,回归教育本身,是思想的启发也是现实的呼应。高校资助工作是一项长期开展、影响重大的民生工作,需要高校辅导员将其视为一个系统工作,以系统的眼光关注其前期、中期、后期的发展变化过程,在各阶段有重点的进行投入与互动,并且明确自己在系统中的角色定位和角色扮演。
二、辅导员在高校精准资助中的三大时期的角色定位
按照系统观的总体思路,将高校资助工作有重点的划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三个时期。辅导员在三个时期需要有意识地对自己的角色进行清晰的定位,把握自身在精准资助这一系统中的角色扮演。
(1)前期做好调查了解的“知情人”,不做高高挂起的“领导人”
针对高校资助工作资助项目多、时间长、频率高、难度大等特点,辅导员要在资助前期做好准备工作。辅导员前期“知情”的涵义在于立足于自身本职工作,在观察了解同学们日常学习生活的基础上,有针对性有重点的对相关同学进行关注。辅导员前期“知情”的意义在于了解每一位同学的真实情况,为后期实施资助提供最可靠的依据。辅导员在前期工作中切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等待学生自己寻求帮助。
(2)中期做好实施引导的“司法人”,不做情感主导的“偏心人”
针对高校资助工作真正帮助贫困学生的出发点,辅导员要在中期做好实施工作。辅导员中期“实施”的涵义在于宣传清楚各资助项目的内容与条件,鼓励符合标准的同学报名,并开展公平合理的选拔。辅导员中期“实施”的意义在于保证学生对高校资助的知情权与选择权,推动资助工作的顺利开展与成功落实,帮助真正有需要的同学。在实施过程中切忌徇私舞弊、隐瞒相关内容或是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断去判断同学的家庭情况,自行决定资助的对象。
(3)后期做好追踪发现的“有心人”,不做不闻不问的“植物人”
辅导员后期“追踪”的涵义在于了解受资助同学的学习生活改善情况,反思资助之后出现的问题。辅导员后期“追踪”的意义在于发现并反思资助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后期资助工作的开展,有助于提升整个资助工作的水平。精准资助对于辅导员来说并不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任务完成,而是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肩负。在完成资助对象的选择后,还需后续的跟踪调查,关注被资助对象的学习状态、生活方式、家庭状况以及言行动态,培养其责任意识与担当能力。
三、辅导员在高校精准资助中“三位一体”式的角色扮演
“三位一体”指的是辅导员在高校精准资助的三个时期要做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展工作。全方位的了解每个学生,多层次的进行资助选拔,宽领域的进行资助后调研。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才能保证辅导员进行有效的角色扮演。
1.全方位开展前期“知情人”工作
第一,全方位了解每一个学生。辅导员作为从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日常管理、就业指导、心理健康以及学生党团建设等方面的工作的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了解每一个学生。虽然不可能完全做到对每个学生知根知底,但是对每个学生有基本的了解是必须的。这就要求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之外的时间花更多的时间去观察了解每个学生,不能因为某类学生的外向积极对其有所偏心,从而忽视那些内向腼腆的学生,不能因为某类学生的家庭背景等外在因素,从而忽视那些普通的学生。
第二,全方位了解途径的多样化。辅导员可以通过多个途径去了解学生,如观察日常表現、寝室查寝沟通以及座谈等等。首先,辅导员可以在日常工作中通过班会、班级活动等形式去观察一个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状态,从而能对这个学生有基本的大体认识,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其次,辅导员可以从学生周围的群体去了解学生。寝室是一个较为良好的途径去了解学生,辅导员可以通过室友或者同学们的评价中认识学生,但是这具有强烈的主观性,辅导员在参考时要审慎,决不能把一些主观判断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依据。最后,辅导员可以采取较为公开而又私密的方式同学生进行座谈。辅导员可以个别约见学生进行聊天,采取一种温和婉转的方式同学生进行沟通,并做好痕迹管理。 第三,全方位促进宣传的全覆盖。资助项目多种多样,为了缓解学生的压力,满足其基本需要,辅导员需要向学生们积极宣传每一种资助项目。在宣传工作开展之前,辅导员需要对每一种资助花大量的功夫,积极查阅资料,了解其资助的条件标准以及具体情况,以防在传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差错,避免造成一些无法挽回的伤害。在自己了解清楚情况之后,才能进行宣传。辅导员对每项资助进行宣传时,要逐一条例的仔细严谨的向学生介绍,要让每个同学了解清楚,明白透彻。
2.多层次开展中期“司法人”工作
第一,多层次组织学生认真申报。对于特点不一的资助项目,在全方位宣传资助项目内容、条件、标准的基础上,要公开鼓励各位同学参与到申报当中来,与此同时,在“知情”基础上,对于相关学生要重点进行引导申报。在申报阶段,要特别强调报名表的填写,强调填写内容的真实客观性,减少虚假申报虚假填写的情况发生。在收集申报表时,尽量做到由专人负责,避免学生私人信息的多处传播,保护学生的隐私。
第二,多层次引导寝室真会谈。在报名表填写完成之后,要針对申报人和申报情况,从学生群体出发了解情况。寝室作为学生的基本生活单位,邀请申报同学的寝室成员进行座谈,从侧面了解申报同学的生活状况和家庭状况。通过寝室,辅导员可以开展“网格化”管理,对学生的家庭与生活有更深入的了解。
第三,多层次分析做到公平公正。在进行报名和座谈后,辅导员要结合申报表和同学们的反馈,对申报学生形成一定的认识,对申报条件进行一定的判断,在最终结果的形成中做到客观公正,有理有据。
3.宽领域开展后期“有心人”工作
第一,宽领域在于从学习层面进一步观察受资助同学的发展情况。辅导员可以通过私下与受资助学生交流、与任课老师交流、查看考试成绩等多种方式对受资助学生的成绩进行观察,了解受资助学生后期的学习动能与学习效果,反思资助行为是否给资助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改变。
第二,宽领域在于从生活层面进一步了解受资助同学的改善情况。资助改善最大的方面一定程度体现在受资助对象的生活上,辅导员可以通过观察受资助对象的打扮、日常消费等方面了解后续学生的状况,如果依旧存在生活问题,后续需要重点帮助。如果因为资助产生了诸如不良消费等新问题,需要辅导员进行及时的疏导与纠正。
第三,宽领域在于提升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感恩意识。社会和学校首先要为受助大学生提供多元平台,拓宽实践途径。如开设社会服务岗位供受助大学生实习体验,方便感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行动中落实。学校和班级可以选择优秀的受助大学生,以他们通过实践回馈社会的事例作为模范进行宣传,发挥榜样的带头作用,促进其他受助大学生向他们学习。
四、结语
辅导员在高校精准资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掌握系统思路,领悟教育思想,在精准资助的前期、中期、后期进行角色定位与角色扮演是值得每一个辅导员深思的。辅导员在这个系统的中做好“知情人”、“司法人”与“知心人”,意味着不仅仅只是某个阶段完成某一项任务,更意味着在全过程的用心用情,这样才能把资助给到真正需要它的人,让学生充分受惠,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改进资助出现的问题,让资助工作开展的更好。从微观上来讲,辅导员个人的公正做法给学生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从中观上来说,学校也发挥了自身的教育作用,做到了为学生服务,帮助学生,提供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从宏观上来说,体现了国家精准扶贫的力度和决心,体现了国家关注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成长。
资助不仅仅是生活的帮助,更是心灵的滋润。感恩意识是我们每个人必须所具备的品质,学会感恩是这件工作最大的教育意义,做好精准资助能够让学生感恩父母,感恩学校,感恩国家,并且能够让受资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正确的三观。不仅如此,做好精准资助工作对解决贫困学生的迫切需求,壮大社会主义教育,进一步向国家培养与输送人才,助力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谢浩然.辅导员在高校“精准资助”中的角色定位及角色扮演[J].法制与社会,2016(22)237-238.
[2]刘晓杰.“精准扶贫”思想下的大学生“精准资助”[J].教育教学论坛,2017(0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