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是交易”么?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louc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社会隔三岔五地便会爆出些令人闻之愕然且出于颇有“知识”的分子嘴中的奇谈怪论。譬如网传浙江财大谢作诗教授发表的自以为并非“哗众取宠”而在网友却认为“十分离谱”的高论——“婚姻是交易”,“美女就该嫁‘富豪’”云云!
   众所周知:婚姻是人类社会进化至私有制时期的产物。倘照托尔斯泰的说法:“同是一件婚事,一些人视之为儿戏,而另一些人则视之为世界上最庄重的事情。” 如何定义婚姻之本质,则恐怕一千个家庭有一千种说法。但在“上帝”死了,“大师”无了,“知识”分子又少有“耻感”而只知调戏人们理性、嘲笑传统人伦的今天,倒亦不妨饶舌几句。
   说谢教授的高论“十分离谱”,窃以为未必,其不过就是“拜物教”教徒如出一辙的表演而已。记得四年前不也有位人称什么“地产投资的教父”董教授董藩先生因为发了一通惊世骇俗的叫嚣——“当你40岁时,没有四千万身价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而引得舆论一片哗然么?“四千万身价”和“婚姻是交易”在某些“教授”眼中其實是一回事!在他们看来:在当今世上一切的一切——知识、职称、名誉、地位、颜值、乌纱(帽),皆可“交易”,皆可用“金钱”来衡量。从这意义上讲,谢教授的大话不算“离谱”,估计还有后来者,且一样的是“教授”!
   是“教授”,书当然没少读。吹嘘“婚姻是交易”,“人类的一切关系,本质上都是交易关系”,却也不能说是“新见”,至多是“抄袭”。譬如:葛朗台先生教训他女儿的经典名言就是:“人生就是一件交易。”对“金钱”的威力,马克思更是形象地喻其为“一门大炮”,它能摧毁一切——包括名誉、亲情、道德、操守,人类一切的“神圣与崇高”,当然也可以摧毁“婚姻”。
   又据说谢教授是专门“研究经济”的。自然在他的人生字典中应该从头到尾,密密麻麻写着的不过就是“交易”二字。“交易”者,“买卖”也。钱、权、色、论文、职称、地位,在他看来当然都可用“金钱”作为标的物进行“交易”。按谢教授直白的说法就是“美女就应该嫁高富帅”。但这交易是否算“喜结良缘”,则未免令人生疑。至于时下流行的包二奶、三奶,乃至七奶、八奶确是“交易”,但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婚姻”则也是无疑的。
   当然无论谢教授如何“回应”,恐怕他也必得承认:凡“人”对事物的看法皆有雅俗、善恶、美丑之分,对“婚姻”自亦如此。老套地讲:人生所有的行为不过是个“信仰”问题。你的本质是什么,你就信仰什么,选择什么。你信仰“婚姻是交易”,它就是交易;你相信婚姻是爱情,那就会回报你爱情。有人说“婚姻是地狱、坟墓、围城”,则婚姻殿堂在他必无“神圣”可言,甚或一开始就不必相亲!
   所幸人类进化至今,对婚姻的理性弘扬如同对金钱的无情批判一样,从未声绝于耳。“婚姻的幸福不完全建筑在显赫的身份和财产上,却建筑在相互崇敬上。这种幸福的本质是谦逊和朴实的。”(巴尔扎克)“大凡爱情是相互的,诚挚的,志同道合的,婚姻就必定是美满的。”(夏洛蒂·勃朗特)
   而以愚下来看,虽未必要做到像纽约市长对婚姻的定义——“‘得到一个人,失去全世界。’我愿意因为你放弃这个世界”而唯爱至上,但较为现实的看法当是:不想共筑爱巢,长相厮守,共度人生的“婚姻”是自私而虚伪的;经不起岁月、财富、离别,乃至疾病考验的“爱情”则是不值得为之拼却一醉的。
   当然我们也毋须“挥动道德大棒”去和谢教授一搏是非。“道德”原本就是约束自己的。对一个不想用道德约束自己的教授,当然已无“道德”可言。对把人类的一切关系,本质上都视为“是交易关系”的人而言,同他谈“信仰”恐怕也是白费口舌。他愿“交易”就由他交易去好了,且看他由这场“人生交易游戏”中,究可赚取多少“美色”!
   人生值得珍视的除了“血缘”,大概就是“姻缘”了,最难经营的大概就是“婚姻”。“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古已有之的人生婚姻之浪漫而美丽的追求——只要“爱”在人间,这故事永远不会过时!
其他文献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自古以来就是骚客文人向往的盛事。作为一个偶尔涉笔社会、文化的读书人,我曾经非常喜欢旅游广行天下。大凡每到一地,不仅遍览当地名胜古迹,就是市内的每一处旮旯拐角,也尽可能走到,以求获得对当地社会文化、民俗风情的一个完整印象。但近些年出行,却开始有些慵懒乏力和索然无味之感,不想再看了。盖因当今城市,不仅急速扩张以致大而无当,且无一不被钢筋水泥森林覆盖得蔽日遮天,毫无自身个性也。虽
期刊
《杂文月刊》2015年10期(上) 刊载未羊先生的《最风光的狗》,说的是1978年,齐奥塞斯库得到英国人送的一只拉布拉多犬。他深爱这条狗,为它取了个名字叫“考布”,并郑重授予“考布同志”陆军上校军衔。考布上校乘豪华小汽车,住豪华别墅,有保镖,有保健医生,狗食总是先让医生尝过后,才让它吃,采购狗食成了罗马尼亚驻英国大使的重任。真是“最风光的狗”。   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由“考布”我想到了“马林”。
期刊
鲥鱼味美,连鱼鳞都得细细地嚼,不然,纯粹是上海人嘲笑的暴殄天物的“洋盘”。   《万历野获编·卷十七》里说,明代有皇帝好这一口,于是,大热天从长江里好不容易觅得新鲜鲥鱼“晋京”,就成了有关官员的头等大事。“晋京”的鲥鱼走水路,即使一帆风顺,也得半月以上,所以其船昼夜兼程,急如星火,每到一站,便“求冰易换”,否则,鱼儿腐烂,谁也担当不起。那个季节,要弄一船让鲥鱼“完璧”如初的冰块,谈何容易!而实际上
期刊
贪污受贿充斥晚清官场。“州县杂款报销,尤不可究诘。有曾任直隶之涞水令者,言涞水每年收牛羊税,计共六百两,报销仅十三两,而藩司署费二十四两,道署二十两,州署十四两,余皆官所自得。又月领驿站费三百两,其由县给发,不过五十两,则每年获数千矣。”如此平常个案,真实地披露了省、道、州、县各级衙门官吏分肥的惯例。下层官吏如此,京官受贿更是普遍,主要形式有三。一是节庆送礼。寒暑变迁有“冰敬”“炭敬”,平日送礼有
期刊
关于读书,是否也有闲来无事多此一举的一面,在我好像是的。同时又觉得,读书与吃饭一样,不厌其精,同时也有求于粗纤维的功效。   不必因苛求精美圈禁自己,实行贪多快进与细嚼慢咽二重唱,并在轻松快乐中享受甘美、感受愉悦是我关于读书的大部主张。   以上是读鲁迅《坟·摩罗诗力说》后,想到并写在书上的话。有朋友说,我对“遇”字情有独钟,我的读书正是随遇而想,随想而“味”,许多书都是在书中之遇后陆续到手的。我
期刊
俗语云:“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其中第二句话居然以讹传讹,被说成“无毒不丈夫”。这“度”与“毒”音近义异,一字之差,意思却大相径庭(也可能是借用“无度不丈夫”的现成俗语而变义成为“无毒不丈夫”,形成与原来意义相反而语音形式相同的俗语)。   既然说“无毒不丈夫”,那么,每个男子汉大丈夫就得先学一套对人狠毒、刻毒、恶毒、苛毒、残毒、阴毒的伎俩,心狠手辣、奸险凶毒,否则就不是大丈夫?果如是,这人
期刊
我较早的一个理想,是当上乡文化站站长。那时候,在农村读书,学校里通过考试出去改变农民身份的学生是百里选一,而我这人自信心一向不咋地,在参加高考之前,从来就没想过读大学的事。那时乡里的文化站长,当然也不是大学生,他是“泥腿子文化人”转正过来的。那年代,靠着半耕半读而最终甩掉“牛粮”吃“马粮”的人,基本上在每个乡里都有,他们多数干的是文化活儿。这诱惑力,对于课余也喜欢舞文弄墨的“农N代”来说,该有多大
期刊
鹦鹉干部: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  蜻蜒干部:点水而飞,浮光掠影。  母鸡干部:生一个蛋,不断地叫,生怕主人、同伴不知道。  蜘蛛干部:忙忙碌碌,只编织了一张难经风雨的网。  苍蝇干部:飞来飞去,追腥逐臭。  老虎干部:屁股摸不得。  大象干部:屁股推不动。  寒号鸟干部:平常之时得过且过,非常之时啼饥号寒。  蚂蚁干部:暴雨将至,为争穴门,大斗不止。  鱼干部:不能拒绝诱饵,難逃杀身结
期刊
2015年第11期(上)《杂文月刊》佳作连连,但我偏爱邓迎雪的《贾母的月亮》。   就此文而言,有故事、有形象、有情感,因此更貼近杂文的文学特质,也更使人喜闻乐见。贾母看到“月上中天,皎洁如银”,说“如此好明月,不可不闻笛”,却又嘱咐下人“音乐不可过多,要那吹笛的远远的吹起来就够”——几句话,便使贾母的“文艺范儿”活灵活现,跃然纸上。从贾母继而写到陆游赏梅赋诗、张岱流传至今的小品文《湖心亭看雪》
期刊
近年来,张祥龙教授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出“建立儒家文化特区”,说是“旨在复活一种儒家的社团生活:以家庭为根,以农业为主,有自己的教育体系、政治结构、技术结构”;“找一个偏远的、不碍别人事儿的地方,‘还从物外起田园’,建设我们自己的一个充满生机的天地”,“呈现一种美好的生活,施教化于无形”。  张教授在设计这一美好蓝图时,还引北美的阿米什社团为据,“不想成为主流,也不想影响他人”,到一个“偏远”的地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