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8年,她从拉架子车卖水果起步,踏上了人生中最为艰苦卓绝的创业之路;
1993年,她开始在中国版图上跑南闯北,凡盛产水果的地方,凡销售水果的市场,都留下了她的足迹;
2004年,她走入改变她一生的地方——武汉大学,在那里攻读EMBA(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2011年,她整合团队资源,从经营者成功蜕变为掌舵者;
2012年,她一手打造的平安福商贸有限公司全年产值过亿。
这是王福芝白手起家的艰辛历程,这是“平安福”披荆斩棘的追梦之旅。25年来,她不知疲倦地奔忙在中华大地上:她梦想将全国各地最优质的水果以最快的速度送上老百姓的餐桌,成为连接果农与消费者最紧密的纽带;她梦想开创中国第一个水果品牌,在不远的将来,全天下最优质的水果都只有一个名字,那就是——“平安福果”。
闪回:每一步前进都是一种脱壳
1988年的国庆节过后,家住河南禹州市北关的张大爷早上散步回去捎了一兜子新鲜水果。这是王福芝夫妇的第一个顾客,她小心地收起钱,并叮咛张大爷要把香蕉跟苹果搁一起存放,吃起来会更甜软。
有心人会注意到,这对拉着架子车卖水果的夫妇白天早早地到县城北关出摊,到了晚上,这个移动的水果摊位又会随着人群赶到闹市。
年轻的生命总有着无限的张力。那时,二十几岁的王福芝感到浑身是劲儿,夜里12点收摊回家时,她跟丈夫还一边赶路一边高歌。1989年,王福芝夫妇卖水果的月收入已经有将近两千块。“一点也不觉得累,干得可幸福。”回想起这段日子,她激情澎湃。
由于当时需要到郑州进货,为了省下一块九毛五的路费,王福芝开始为同在禹州市零售水果的朋友们捎货。日子久了,摸索出来的经验也多了,她便琢磨着搞批发。
水果摊儿摆了两年后,这个呼啦响快的女人毅然决然扩大了战线——搞批发。开始,她从水果商那里批,慢慢地,她直接到产地去批。那时她的想法很简单,就为了省去一部分中间环节的价差。
1993年,王福芝再次将战线扩大。性格泼辣大胆的王福芝接触的水果产地多了,经销商也多了,她又开始单枪匹马在全国范围内联络收货、送货业务,赚取价差。南至上海、福州、汕头、广州、三亚,北至廊坊、包头、鄂尔多斯、牡丹江、黑河,等等,凡是盛产水果的地方,凡是销售水果的市场,都留下了王福芝的足迹。
2001年12月,360平米的“平安福果品店”开张,巨大的幸福丝毫没有挡住王福芝前进的步伐,她又踏上了新的征程……
从1988年至今的25年间,我们看到的都是王福芝一副柔肩打天下的铿锵背影。她的脚印深深浅浅地烙在中华大地的版图上,“每一步前进都是一种脱壳”,每一帧闪回的镜头都是刻骨铭心的印记,这是一个中国女人坚实而又扎实的蝶变历程。人情冷暖,甘苦自知。
特写:武大EMBA改变了她的一生
2004年的一天,《大河报》刊登了一则武汉大学EMBA班在全国招录学员的启事。王福芝的心早已按捺不住,她拿着这张报纸找到河南省教育中心的负责人,要求报考。可她一个高中生,根本不符合申报条件,对方毫不留情地把她拒之门外了。
很快,武大EMBA班在郑州试讲。只要开课,小个子女人王福芝就会掂着脚尖站在教室门外旁听,堂堂不落。
负责招生的人员被她的精神感动,破格录取了她。
这是命运对她的垂青。实际上,早在2002年,王福芝已深感自己的理论知识太过欠缺,她的事业发展到了瓶颈期。那时她就已经下定决心要重新走进校园了。困守之际,看到了《大河报》上的启事,她像一个将要溺水的人抓住了救命稻草那般迫切地想要走进武大。
被破格录取后,她不顾家人的反对,背负着亲朋的怨怼,以不惑之龄迈入了武大校门。
将近十年过去,王福芝仍然能够记起自己所学的12门科目的名称:项目管理、金融管理、营销管理、人资管理、财务管理,等等;她甚至还能记得这12门课程上老师是如何把企业模型构架成一个完整体系的;她毫不掩饰地告诉记者,她的同班同学用了一年的时间毕业,而她由于底子较弱,用了两年时间才通过论文答辩……
然而记者发现,在她的记忆里,唯独没有武大校园里最出众最独特的风景线——满目烂漫的樱花。于是猜想,那两年间,每月一次的武大之行中,她定是顾不上除去求知之外的其他景致的。
那段时期,只要课程设在郑州,王福芝就每天早上五点开始从禹州赶往郑州,听完课晚上再返回禹州。这个雷厉风行的女人,当天就要把自己所学到的内容讲给自己的员工,那时,她的几十号员工多是她的亲朋好友。她以强悍的手腕对“员工”实施“大家长式”管理,如果有人不愿服从,她甚至会打骂他们。可是,她的步伐越赶越快,她的队伍离她越来越远。自她上EMBA班开始,大家都纷纷在背后说她“疯了,简直是疯了”。
2005年,等她拿到EMBA学位完胜归来时,她的员工几乎全部离她而去,她差点成了光杆司令。所有人都认为她走错路的时候,她只听从内心的召唤,坚定地站在了所有人的对立面。此时此刻,她甚至感到自己更加坚实有力了。
2006年2月,她注册“平安福”商标,重新招兵买马。这年12月,她在禹州市开设第二个分店。2009年,她充分整合团队资源,建立营销渠道,旗下网点上千个。2010年,她建立了自己的配货中心。
象牙塔里的两年时光,让她树立了现代化企业管理的理念,重塑了她的人生。然而,如何把学到的这些知识从肚子里倒出来,充分地、真正地为我所用,她又重新走在了路上,开始了苦苦的追觅。
定格:他们,历史性握手
2011年,对王福芝来说是个不寻常的年份。
事情要先从李宏亭说起。李宏亭何许人也?深圳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河南区总经理。那天夜里,李宏亭接到了朋友高政阳的电话,要他帮忙打印一份文件,这正是时任某咨询管理公司副总的高政阳为平安福商贸有限公司未来发展所做的一份策划案。 精通商业管理的李宏亭一下就捕捉到了这其中蕴藏的巨大商机,“无限大”,他后来这样跟记者描述。仔仔细细将那份策划案通读几遍,他再也睡不着了。
一个念头在他脑海中盘旋,一个彻夜难眠的夜晚。
忍到早上五点,他给高政阳拨过去电话,得知对方七点钟要去禹州与王福芝会面,他撂下电话就跑到人家楼下等去了。
从禹州回来时,他已放下了手中所有的事情,带着全部行囊一头扎入了“平安福”。这就是如今平安福商贸有限公司行政副总的来头。
这次会面,也使高政阳从自己原本的团队中抽身,毫不犹豫地加盟了“平安福”。这绝对称得上平安福发展史上历史性的握手。
有了专业的运营团队加入,王福芝在这一年从各方面进行了大幅度的资源整合,加快了企业的发展速度。2005年至此,王福芝已经在这条路上苦苦跋涉了6年。
李宏亭回忆起他第一次见王福芝的情景:每五分钟要接一个电话,每两分钟要签一份文件。王福芝给他的第一印象是一个完全陷入日常琐事的事务性管理者,而如今,王福芝在他眼里已经完全是“站在企业战略高度上的一个掌舵者”了。
吸引他和高政阳加入这个团队的,是王福芝的理念,是她心怀的梦想。
20世纪90年代,王福芝还在走南闯北卖水果挣差价的时候,她就已经意识到水果市场上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采摘时节,果农的水果如果不能及时卖掉,果子就会烂在地里,让她心疼不已;而配送车从产地经绿色通道,只能到达城市的外围,当果子到达老百姓的餐桌时,早已失去新鲜,又让她苦恼不堪。
那时,她就下决心要做果农与消费者之间最紧密的联结者,从果农的果园直至“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如今,“平安福”已经在为消费者打造着“水果基地—配送中心—果品专卖连锁店-老百姓的餐桌”这种一条龙的服务模式。二十几年来,王福芝孜孜以求地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为每一位消费者送上最优质的水果,让“平安福果”摆上中国人的每一个餐桌,培育出水果在国人心中独有的“吃福果、享平安”理念。
远瞻:围绕一个品牌战略
近日,记者顶着盛夏的烈日走进郑州市经四路纬四路交汇处“平安福”旗下的一家水果专卖店,白绿相间的设计格调让人顿觉神清气爽。
记者看到每种水果旁边都悬挂着“健康小贴士”的标签,店内绿色的装饰藤子让人恍如进入了一片清幽的林地。年轻的店员跟记者介绍,如果去看望老人,可以选用红苹果和鲜桃以及火龙果之类的红色果子配篮,当然,再搭上些绵软的香蕉则更好。相信只有进了“平安福”,才能享受到如此贴心的服务。
记者想起一位朋友曾提起,他幼小的儿子有一天告诉他:“爸爸,我只吃上面写着三个字的苹果。”
那三个字,是“平安福”。
那是“平安福”从新疆阿克苏采购的苹果。“平安福”从全国各地甄选最优质的水果基地,当然,这些基地必须是无公害的,包括当地的水质、土壤、气候及水果种植过程等各方面条件都要达到“平安福”的标准;对于果农种的果子,比如接受光照程度、含糖成分、大小、光洁度等方面,“平安福”也是有着严格要求的;当然,配送、物流、检验等各个方面,“平安福”也都丝毫没有放松。“平安福”的宗旨,就是将最新鲜最好吃的水果以最快的速度送到百姓手里。
7月10号,郑州下了两场雨,王福芝却没有感受到这股凉意,她正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水源头丹江口洽谈“万亩高新农业水果种植基地”的合作事宜。如今,她进一步加强了与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通过研发的模式对产品精准定位,提炼产品附加值;她不停地创新盈利模式,激发员工潜能,完善企业内部机制;她甚至还有一个大胆的设想,打入南水北调的绿化带规划区,在“绿飘带”沿岸打造独一无二的水果经济林……她所有的思路都围绕一个理念:通过一个品牌的树立,去带动一个产业,推动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
这是王福芝的人生革命,她走了25年,还将继续走下去。“平安福”的直营店在全国遍地开花,把“平安福果”摆上每个中国人的餐桌是王福芝即将缔造起来的水果帝国。谁能想象到,二十几年前那个小小水果摊的摊主如今创下了年销售收入过亿的造富神话。可以大胆前瞻:全国最好吃的水果将来或许只有一个名字——“平安福果”。
1993年,她开始在中国版图上跑南闯北,凡盛产水果的地方,凡销售水果的市场,都留下了她的足迹;
2004年,她走入改变她一生的地方——武汉大学,在那里攻读EMBA(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2011年,她整合团队资源,从经营者成功蜕变为掌舵者;
2012年,她一手打造的平安福商贸有限公司全年产值过亿。
这是王福芝白手起家的艰辛历程,这是“平安福”披荆斩棘的追梦之旅。25年来,她不知疲倦地奔忙在中华大地上:她梦想将全国各地最优质的水果以最快的速度送上老百姓的餐桌,成为连接果农与消费者最紧密的纽带;她梦想开创中国第一个水果品牌,在不远的将来,全天下最优质的水果都只有一个名字,那就是——“平安福果”。
闪回:每一步前进都是一种脱壳
1988年的国庆节过后,家住河南禹州市北关的张大爷早上散步回去捎了一兜子新鲜水果。这是王福芝夫妇的第一个顾客,她小心地收起钱,并叮咛张大爷要把香蕉跟苹果搁一起存放,吃起来会更甜软。
有心人会注意到,这对拉着架子车卖水果的夫妇白天早早地到县城北关出摊,到了晚上,这个移动的水果摊位又会随着人群赶到闹市。
年轻的生命总有着无限的张力。那时,二十几岁的王福芝感到浑身是劲儿,夜里12点收摊回家时,她跟丈夫还一边赶路一边高歌。1989年,王福芝夫妇卖水果的月收入已经有将近两千块。“一点也不觉得累,干得可幸福。”回想起这段日子,她激情澎湃。
由于当时需要到郑州进货,为了省下一块九毛五的路费,王福芝开始为同在禹州市零售水果的朋友们捎货。日子久了,摸索出来的经验也多了,她便琢磨着搞批发。
水果摊儿摆了两年后,这个呼啦响快的女人毅然决然扩大了战线——搞批发。开始,她从水果商那里批,慢慢地,她直接到产地去批。那时她的想法很简单,就为了省去一部分中间环节的价差。
1993年,王福芝再次将战线扩大。性格泼辣大胆的王福芝接触的水果产地多了,经销商也多了,她又开始单枪匹马在全国范围内联络收货、送货业务,赚取价差。南至上海、福州、汕头、广州、三亚,北至廊坊、包头、鄂尔多斯、牡丹江、黑河,等等,凡是盛产水果的地方,凡是销售水果的市场,都留下了王福芝的足迹。
2001年12月,360平米的“平安福果品店”开张,巨大的幸福丝毫没有挡住王福芝前进的步伐,她又踏上了新的征程……
从1988年至今的25年间,我们看到的都是王福芝一副柔肩打天下的铿锵背影。她的脚印深深浅浅地烙在中华大地的版图上,“每一步前进都是一种脱壳”,每一帧闪回的镜头都是刻骨铭心的印记,这是一个中国女人坚实而又扎实的蝶变历程。人情冷暖,甘苦自知。
特写:武大EMBA改变了她的一生
2004年的一天,《大河报》刊登了一则武汉大学EMBA班在全国招录学员的启事。王福芝的心早已按捺不住,她拿着这张报纸找到河南省教育中心的负责人,要求报考。可她一个高中生,根本不符合申报条件,对方毫不留情地把她拒之门外了。
很快,武大EMBA班在郑州试讲。只要开课,小个子女人王福芝就会掂着脚尖站在教室门外旁听,堂堂不落。
负责招生的人员被她的精神感动,破格录取了她。
这是命运对她的垂青。实际上,早在2002年,王福芝已深感自己的理论知识太过欠缺,她的事业发展到了瓶颈期。那时她就已经下定决心要重新走进校园了。困守之际,看到了《大河报》上的启事,她像一个将要溺水的人抓住了救命稻草那般迫切地想要走进武大。
被破格录取后,她不顾家人的反对,背负着亲朋的怨怼,以不惑之龄迈入了武大校门。
将近十年过去,王福芝仍然能够记起自己所学的12门科目的名称:项目管理、金融管理、营销管理、人资管理、财务管理,等等;她甚至还能记得这12门课程上老师是如何把企业模型构架成一个完整体系的;她毫不掩饰地告诉记者,她的同班同学用了一年的时间毕业,而她由于底子较弱,用了两年时间才通过论文答辩……
然而记者发现,在她的记忆里,唯独没有武大校园里最出众最独特的风景线——满目烂漫的樱花。于是猜想,那两年间,每月一次的武大之行中,她定是顾不上除去求知之外的其他景致的。
那段时期,只要课程设在郑州,王福芝就每天早上五点开始从禹州赶往郑州,听完课晚上再返回禹州。这个雷厉风行的女人,当天就要把自己所学到的内容讲给自己的员工,那时,她的几十号员工多是她的亲朋好友。她以强悍的手腕对“员工”实施“大家长式”管理,如果有人不愿服从,她甚至会打骂他们。可是,她的步伐越赶越快,她的队伍离她越来越远。自她上EMBA班开始,大家都纷纷在背后说她“疯了,简直是疯了”。
2005年,等她拿到EMBA学位完胜归来时,她的员工几乎全部离她而去,她差点成了光杆司令。所有人都认为她走错路的时候,她只听从内心的召唤,坚定地站在了所有人的对立面。此时此刻,她甚至感到自己更加坚实有力了。
2006年2月,她注册“平安福”商标,重新招兵买马。这年12月,她在禹州市开设第二个分店。2009年,她充分整合团队资源,建立营销渠道,旗下网点上千个。2010年,她建立了自己的配货中心。
象牙塔里的两年时光,让她树立了现代化企业管理的理念,重塑了她的人生。然而,如何把学到的这些知识从肚子里倒出来,充分地、真正地为我所用,她又重新走在了路上,开始了苦苦的追觅。
定格:他们,历史性握手
2011年,对王福芝来说是个不寻常的年份。
事情要先从李宏亭说起。李宏亭何许人也?深圳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河南区总经理。那天夜里,李宏亭接到了朋友高政阳的电话,要他帮忙打印一份文件,这正是时任某咨询管理公司副总的高政阳为平安福商贸有限公司未来发展所做的一份策划案。 精通商业管理的李宏亭一下就捕捉到了这其中蕴藏的巨大商机,“无限大”,他后来这样跟记者描述。仔仔细细将那份策划案通读几遍,他再也睡不着了。
一个念头在他脑海中盘旋,一个彻夜难眠的夜晚。
忍到早上五点,他给高政阳拨过去电话,得知对方七点钟要去禹州与王福芝会面,他撂下电话就跑到人家楼下等去了。
从禹州回来时,他已放下了手中所有的事情,带着全部行囊一头扎入了“平安福”。这就是如今平安福商贸有限公司行政副总的来头。
这次会面,也使高政阳从自己原本的团队中抽身,毫不犹豫地加盟了“平安福”。这绝对称得上平安福发展史上历史性的握手。
有了专业的运营团队加入,王福芝在这一年从各方面进行了大幅度的资源整合,加快了企业的发展速度。2005年至此,王福芝已经在这条路上苦苦跋涉了6年。
李宏亭回忆起他第一次见王福芝的情景:每五分钟要接一个电话,每两分钟要签一份文件。王福芝给他的第一印象是一个完全陷入日常琐事的事务性管理者,而如今,王福芝在他眼里已经完全是“站在企业战略高度上的一个掌舵者”了。
吸引他和高政阳加入这个团队的,是王福芝的理念,是她心怀的梦想。
20世纪90年代,王福芝还在走南闯北卖水果挣差价的时候,她就已经意识到水果市场上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采摘时节,果农的水果如果不能及时卖掉,果子就会烂在地里,让她心疼不已;而配送车从产地经绿色通道,只能到达城市的外围,当果子到达老百姓的餐桌时,早已失去新鲜,又让她苦恼不堪。
那时,她就下决心要做果农与消费者之间最紧密的联结者,从果农的果园直至“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如今,“平安福”已经在为消费者打造着“水果基地—配送中心—果品专卖连锁店-老百姓的餐桌”这种一条龙的服务模式。二十几年来,王福芝孜孜以求地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为每一位消费者送上最优质的水果,让“平安福果”摆上中国人的每一个餐桌,培育出水果在国人心中独有的“吃福果、享平安”理念。
远瞻:围绕一个品牌战略
近日,记者顶着盛夏的烈日走进郑州市经四路纬四路交汇处“平安福”旗下的一家水果专卖店,白绿相间的设计格调让人顿觉神清气爽。
记者看到每种水果旁边都悬挂着“健康小贴士”的标签,店内绿色的装饰藤子让人恍如进入了一片清幽的林地。年轻的店员跟记者介绍,如果去看望老人,可以选用红苹果和鲜桃以及火龙果之类的红色果子配篮,当然,再搭上些绵软的香蕉则更好。相信只有进了“平安福”,才能享受到如此贴心的服务。
记者想起一位朋友曾提起,他幼小的儿子有一天告诉他:“爸爸,我只吃上面写着三个字的苹果。”
那三个字,是“平安福”。
那是“平安福”从新疆阿克苏采购的苹果。“平安福”从全国各地甄选最优质的水果基地,当然,这些基地必须是无公害的,包括当地的水质、土壤、气候及水果种植过程等各方面条件都要达到“平安福”的标准;对于果农种的果子,比如接受光照程度、含糖成分、大小、光洁度等方面,“平安福”也是有着严格要求的;当然,配送、物流、检验等各个方面,“平安福”也都丝毫没有放松。“平安福”的宗旨,就是将最新鲜最好吃的水果以最快的速度送到百姓手里。
7月10号,郑州下了两场雨,王福芝却没有感受到这股凉意,她正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水源头丹江口洽谈“万亩高新农业水果种植基地”的合作事宜。如今,她进一步加强了与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通过研发的模式对产品精准定位,提炼产品附加值;她不停地创新盈利模式,激发员工潜能,完善企业内部机制;她甚至还有一个大胆的设想,打入南水北调的绿化带规划区,在“绿飘带”沿岸打造独一无二的水果经济林……她所有的思路都围绕一个理念:通过一个品牌的树立,去带动一个产业,推动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
这是王福芝的人生革命,她走了25年,还将继续走下去。“平安福”的直营店在全国遍地开花,把“平安福果”摆上每个中国人的餐桌是王福芝即将缔造起来的水果帝国。谁能想象到,二十几年前那个小小水果摊的摊主如今创下了年销售收入过亿的造富神话。可以大胆前瞻:全国最好吃的水果将来或许只有一个名字——“平安福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