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参与式”最初是英国的一套社会学理论,目的是吸引受国际援助的当地人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援助项目中,使国际援助获得成功。后来被引进教学领域,形成了现在的一种教学法。它的出发点是让每个参与者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目的使每个不同(背景、个性、经验、智能类型)的人都平等、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在参与中掌握方法,建构知识系统,体验丰富的情感并形成能力。这种先进的理念便是后来形成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其主体性、互动性、民主性、合作性、开放性、激励性、发展性、反思性的特征和多样性、主动性、公平性的原则更能满足不同背景、不同智能的参与者的多种需求,让所有学习者都积极充分地参与,使教学过程呈现公平性,最终达到教学过程和结果的有效性。长期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参与比教师的讲授更为重要,因为有两个积极性总比只有一个积极性要好得多。为此,我对运用主体参与式教学法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开展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下面谈谈我的做法。
1.营造参与氛围。师生课前两分钟进行心理调整和参与的气氛准备,形成良好的精神状态,双双进入角色,保证上课开始后学生能迅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2.参与导入新课。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帷幕,帷幕一拉开,就要寻求学生的合作与参与。如讲《商品、货币、价值规律》这一课时,可拟出以下问题:①买东西需要用钱,但钱为什么能够买东西?钱是从哪里来的?②想使人们的生活富裕一些,多印发一些钞票行不行?③人们呼吸空气中的氧气不要钱,为什么医院里给病人输氧气要收费?通过这样的问题导入,牵动学生思维与即将展开的新课内容挂起钩来,唤起参与欲望,为参与新课奠定了基础。
3.展示教学目标。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方向盘”和“指南针”,也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在上新课前,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和应达到的教学目标,明确告诉学生,这就为学生的参与提供了条件,使教学目标成为对师生的双向要求。这样,在教学中,师生易达到共鸣。
4.指导学生自学。如指导学生自学课文内容时,对重点概念、结论、原理进行圈点批画,并思考学习重点和课文后思考题,发现疑难,找出问题等。这样通过自学,一些容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教师只是起点拨作用,无需多分析;而对一些似是而非,想肯定又拿不准的疑点,就让学生展开课堂讨论。
5.组织学生讨论,发表见解,做出评判,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由“静听”的记忆变为“热烈”的辩论。有时,以当堂内容为中心,让学生说课本,说自己,说生活,说电视节目,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参与意识和“主角”意识。
6.启发学生提问。“提出一个问题,胜于解答十个问题。”教学中,让学生自己主动提出问题,做学习的真正主人,是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一条重要措施,学生带着问题听课,会更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7.学生参与命题。一份好的考题要求覆盖面宽,重点突出,联系实际,难易适当,实用性强。命题的过程就是复习的过程,通过命题可以全面、系统、深入地掌握教材内容。让学生参与命题是期中、期末复习的一种好方法。
8.学生参与训练。政治作业多数在课堂完成,为了把竞争意识引入课堂,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教材重点,精心挑选学生命题中富有启发性的题目。采取抢答或点将等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学生争先恐后地答题,在共同参与的气氛中掌握知识,教师也能及时得到反馈,从而能及时查漏补缺。
9.学生参与小结。一课内容结束后,学生对教材的内容已有所了解,如何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这个工作过去多数是由教师完成的,学生听起来没有新鲜感。让学生自己做小结,不仅能及时反馈信息,而且可以进一步促进主体的发展。这样做,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真正使学生参与了教学的全过程。
10.学生参与社会调查。知识只有形成信念,才能使信念上升为行动,开展社会调查是实现从知到行的有效途径。定期地组织学生到机关、工厂、农村、商店、车站等地进行社会调查,让学生在生活中收集资料,从资料中分析和发现问题,从问题中提炼观点,表达对生活、对社会的认识,从小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总之,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能激发学生对课堂教学强烈的参与欲望,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昂的情绪投入到课堂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能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从而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发展多种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责任编辑 袁 妮)
1.营造参与氛围。师生课前两分钟进行心理调整和参与的气氛准备,形成良好的精神状态,双双进入角色,保证上课开始后学生能迅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2.参与导入新课。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帷幕,帷幕一拉开,就要寻求学生的合作与参与。如讲《商品、货币、价值规律》这一课时,可拟出以下问题:①买东西需要用钱,但钱为什么能够买东西?钱是从哪里来的?②想使人们的生活富裕一些,多印发一些钞票行不行?③人们呼吸空气中的氧气不要钱,为什么医院里给病人输氧气要收费?通过这样的问题导入,牵动学生思维与即将展开的新课内容挂起钩来,唤起参与欲望,为参与新课奠定了基础。
3.展示教学目标。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方向盘”和“指南针”,也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在上新课前,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和应达到的教学目标,明确告诉学生,这就为学生的参与提供了条件,使教学目标成为对师生的双向要求。这样,在教学中,师生易达到共鸣。
4.指导学生自学。如指导学生自学课文内容时,对重点概念、结论、原理进行圈点批画,并思考学习重点和课文后思考题,发现疑难,找出问题等。这样通过自学,一些容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教师只是起点拨作用,无需多分析;而对一些似是而非,想肯定又拿不准的疑点,就让学生展开课堂讨论。
5.组织学生讨论,发表见解,做出评判,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由“静听”的记忆变为“热烈”的辩论。有时,以当堂内容为中心,让学生说课本,说自己,说生活,说电视节目,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参与意识和“主角”意识。
6.启发学生提问。“提出一个问题,胜于解答十个问题。”教学中,让学生自己主动提出问题,做学习的真正主人,是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一条重要措施,学生带着问题听课,会更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7.学生参与命题。一份好的考题要求覆盖面宽,重点突出,联系实际,难易适当,实用性强。命题的过程就是复习的过程,通过命题可以全面、系统、深入地掌握教材内容。让学生参与命题是期中、期末复习的一种好方法。
8.学生参与训练。政治作业多数在课堂完成,为了把竞争意识引入课堂,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教材重点,精心挑选学生命题中富有启发性的题目。采取抢答或点将等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学生争先恐后地答题,在共同参与的气氛中掌握知识,教师也能及时得到反馈,从而能及时查漏补缺。
9.学生参与小结。一课内容结束后,学生对教材的内容已有所了解,如何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这个工作过去多数是由教师完成的,学生听起来没有新鲜感。让学生自己做小结,不仅能及时反馈信息,而且可以进一步促进主体的发展。这样做,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真正使学生参与了教学的全过程。
10.学生参与社会调查。知识只有形成信念,才能使信念上升为行动,开展社会调查是实现从知到行的有效途径。定期地组织学生到机关、工厂、农村、商店、车站等地进行社会调查,让学生在生活中收集资料,从资料中分析和发现问题,从问题中提炼观点,表达对生活、对社会的认识,从小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总之,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能激发学生对课堂教学强烈的参与欲望,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昂的情绪投入到课堂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能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从而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发展多种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