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即自然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ylog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中那一道阳光
  冷。
  冬季的寒冷把教室仿佛都冻住了。桌椅冒出丝丝寒气,钻入皮肤,像锋利的小钩,刮碎了血肉。
  我紧紧地贴在暖气上,希望把自己缩得更小一些。背后是同学的喧闹,没完没了。
  抬头,身边是窗,窗外是银杏。
  我颤抖着,好像银杏也颤抖着,它与我一样都失去了荣光。秋季,那金黄的、小巧的叶子都咧着笑脸挂在树枝上,簇成一叠一叠,像顽皮的精灵,费力地想拉弯树枝。秋风吹过,它们灵巧地躲避着,风从叶隙间吹过,奏出一首沙沙作响的歌曲。银杏,是秋最美的风景。
  可是早已入冬了。
  叶子随风去远方旅行,只留下树固守坚硬的土地和寒冷的冬天。
  银杏举着深棕色的枝干,立在一片清浅的、掺着灰的天空下面,站在干枯孱弱的树枝和一片黄色的草地前,站在那寒冷的冬风画出的毫无生机的世界前,显得与它们格格不入。
  是的,银杏不在这画面里。
  银杏在寒风中画着自己的画。它踮着脚,伸直了手臂,去为那遥远的一角上色。它僵硬的身躯固执地向上伸着,直到细小的树枝成为碎小的星点,依然在那惨淡的天空中用力伸张自己的生命。
  银杏,在等待春天。
  它在寒风中期待着春天温暖的阳光,悦耳的鸟鸣,还有那明亮的、生机勃勃的绿再次回到它的枝头。然后,再期待一次盛夏,一场秋收。
  它有所期待,所以分外坚强。那树枝哪里是在颤抖?那是银杏为自己打出的生命节拍。
  忽然,我从暖气的热气中感到一份无法忍受的灼热。我的心脏盛着满心的希望,将生命对光明的渴望运送到每根头发与每个脚趾。
  我回身看向座位,那空悠悠的纸张上已没有了刺眼的直线裂痕,只剩下一阶一阶走向远方的阶梯。
  清冷的冬季里,那固守坚硬与寒冷的银杏成为了我心中的一道阳光,温暖了沉寂在冰冷中的一个下午,还有一颗心。
  我懂得了期待:期待冬的厚重,春的青涩,夏的炽热与秋的成熟。
  我懂得了坚强:走过生命的寂寥与低谷,迎接永恒的新生。
  心中那一道阳光,温暖而灿烂。
  就在这一刻:
  燥热,无风,隐有蝉鸣。
  主干道上喇叭不止,发动机“突突”地嚷着,阳光灼人。我只想走快些,再快一点就能回到家里。
  转弯,清风扑面而来。抬头看去,已拐入一条小巷,春花竟如冬雪一样,在高温下早早消逝,仅留槐树和它单调的墨绿。
  我仍想快些走,却有些舍不得这清凉,一时间有些无措。顺着街望去,槐叶把春天窄小的叶子展开了,绿意更浓,溢进了空气里,像是一层淡绿色的光圈。它招来风,引来光,像是在闷热的空气里弹起了吉他,指弦相合,琴声悠扬。
  光从叶间洒下,在柏油路上画出一片斑驳。影像恋人的手,指尖相抵,覆盖住整条马路。柔软的风如玉在指尖滑过,叶声沙沙,和着琴声,将一个个音符带向远方。叶动影晃,柏油路成了一片湖,浅浅地浮动着,水波粼粼。我终被蛊惑,寻一处台阶坐下,像坐在小舟里,水波浮动,晃散了不宁的心绪。
  那一刻,我好似聽到天地的呼吸。
  向巷口望去,阳光闪烁在叶的墨绿与天的湛蓝上,散在灰白的围墙上,像一部倍受喜爱的黑白电影,终于被翻拍成如今这彩色的影像。
  巷子的店铺里,老旧的躺椅“吱呀吱呀”地响着,小小的风扇搅走了闷热,戏匣子兀自说着评书,直到惊堂木拍下,才会收到几分目光。柜台上的白猫不满地转转耳朵,从台上跳下,摇摇尾巴,走远了。
  家属院里,老式电视“嗡嗡”地响着,拍打晾晒在阳光下的被褥时,传来阵阵闷响。孩子们玩累了,寻个阴凉,两人分一支冰棒,费力地吸出带点甜味的汁水,最后只剩下白花花的冰渣在塑料壳里转动。
  穿过小巷,红红的刹车灯排列着,司机被困在车群间,无奈地按响喇叭,蹙紧眉头。我哼着一首刚学来的歌,放慢脚步,轻盈地走着,背后是种满槐树的小巷。
  这一刻,我在心里藏了整个世界。
  人生的节奏有时杂乱无章,有时有条不紊,与其患得患失,心烦意乱,不如寻一处小巷,听听槐树的声音,寻寻天地的呼吸。
  走进心灵的阁楼,扫去沉重的灰尘,卸去负重,让心间盛满温暖的阳光,轻装前进。
  那一刻,世界都将在你的心中。
其他文献
每个人的心理,都是一个相对封闭而又自成一体的繁复世界。  心理的世界宛若一座座的城堡,外人只能绕着城墙远望或偷窥,却无法步入其内。城墙很厚,城门的铁锁很坚实。  城堡大小不一,景况各异:有的辽阔,有的局促;有的妖娆,有的荒芜;有的暖风徐徐,有的冷风瑟瑟。  心理世界很虚幻,看不见,抓不住,却又真实地存在着。心理世界和客观世界,在相当程度上,有其共性:皆拥有四季,皆有可能刮风下雨,皆有可能阳光明媚或
期刊
于小芙 吉林省桦甸市人,桦甸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品发表于《诗选刊》《关东诗人》《作家周刊》《山东诗人》《工人日报》《吉林日报》等报刊,及《中国当代汉诗年鉴》等多种年选。  它有很霸气的外号,血见愁。  它有温婉的一面,若伤其茎叶,会有乳汁溢出,也叫奶浆草。  它有孤煞的学称,草血竭,时常出现在中药的配伍里。但很难,把这个名字与一株细小精致的植物联系起来。  在民间,它叫铺地锦。伏地而生,茎红,叶片
期刊
有些话,我已憋了数百年,今天真想说说。  我白龙马尽管没有悟空的骁勇善战,没有八戒的滑稽可爱,没有沙僧的任劳任怨,但我也曾是东海龙王的三太子,享尽锦衣玉食、荣华富贵。然而,所有的桀骜与恣肆都被大火吞噬殆尽,随着玉帝的明珠而黯淡消逝。轻狂的代价是不堪负重的行李经书,是风沙肆虐的漫漫征途,是俯首屈身的卑微无闻。我认了,我忍了,但我不甘心。  “长生不老”的传言怕是人尽皆知了,一路上的妖魔鬼怪竟也成了日
期刊
“怎么四面敌人唱的歌声跟咱们家乡的腔调一个味儿啊?这是怎么回事儿啊?”这是爷爷在唱京剧《霸王别姬》的念白,他念得像在唱,情真、腔圆,用清晰的声音表达感情。  我来到爷爷房间,为他鼓掌,问:“爷爷,我怎么感觉你唱京剧,像‘凤凰传奇’组合,一边念词一边唱,这是正宗京剧唱法吗?”  爷爷笑了起来,呷了一口茶,给我讲起了京剧的历史:京剧被称为“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内
期刊
冰糖葫芦  新年去北京旅游,清晨赶早去天安门看升旗仪式,白天逛故宫、爬长城。晚上,来到后海,那是文艺青年的天堂,赏着月色,品着美酒,听着歌曲。在北京,人活得充实,每天都活出点儿新鲜的滋味,而旅游的惬意和享受,常常和当地的特色小吃有关。  王府井小吃街,熙熙攘攘的人群,绝对让你有大快朵颐的食欲。伴隨着京剧的婉转,闻香寻美食,这才是生活最新鲜的味道。  在小吃街,当你一边有说有笑走着的时候,忽听不远处
期刊
虽然很不情愿,但我得承认,就生理年龄而言,我不再是少年。就社会地位而言,我还有一个令人发指不愿苟同的定位——社会无业小青年。这让我无语凝噎的七个字来源于和瓶子的一场辩论。当时,我力证借病逃课的我仍是好少年一枚,瓶子不屑嗤笑:“去你的好少年,我们现在就是俩社会无业小青年!”  这种伤人伤己的无差别攻击让人自叹弗如,但我还是要反驳一下,我可以坦然接受我青春不再,骨里缺钙,头发花白;但我日益衰竭的心脏必
期刊
老街拆迁时,在搬往新居的路上,我看到奶奶特意带上了她的“宝物箱”,一幅幅剪纸在我的记忆里又栩栩如生起来。  平常,奶奶戴上她的老花镜,做些手工活。我随手拿起奶奶的一幅剪纸,这时,邻居张奶奶从窗外探头,带着一包喜糖来找奶奶,请她为即将出生的孙子剪几幅剪纸,奶奶欣然同意。她拿起剪刀,手法娴熟地先剪了一幅《观音送子》,寓意添喜、富贵。  望着栩栩如生的剪纸造型,想起我与剪纸的渊源。记得我上小学时,老师有
期刊
自我们呀呀学语时,便听过了传承千年的神话。始于盘古开天,女娲造人,一直到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始于上帝创造亚当,混沌中的地神盖亚,一直到诺亚方舟,特洛伊的木马计……每一次重读神话,我们都能发现不同的东西。  神话或许是人类对于不可抗拒力的无法解释和无法解决而衍生出的一系列幻想。天柱塌了,地维断了,天倾西北,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水潦尘埃归焉,这时出现了一位人面蛇身的女神——女娲,找来了五彩石,费
期刊
我拥有的第一本书是《睡前好童话》,可我听过的第一个故事是神话“牛郎织女”。没有夏日凉风习习,蒲扇挥动,带动满天星光飞舞。  它来自一次意外。  不肯睡觉的我缠着爸爸讲故事,于是便意外地进入了那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的世界。固然,爸爸的讲述相当简略,与标准故事可能略有出入,但那力大无穷能解人意的老牛,那从天而降的仙女,那不尽人情却法力无边的王母,还有那轻轻一划,拨开天幕的金簪,给我无限遐想,我让爸爸
期刊
何 杰  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教授,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中国语言学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长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语言学研究。曾赴拉脱维亚大学讲学、任教,同时在波罗地海语言中心讲学,赴德国汉诺威参加世界汉语教学研讨。出版《现代汉语量词研究》等三部专著;出版词典、教材共三本;出版散文集《蓝眼睛黑眼睛——我和我的洋弟子们》。入选《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中国语言学人名大辞典》。2006年荣获“全国十佳知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