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镇南浔向来就是收藏家的福地,尤其是近代以来,不仅孕育了庞莱臣、张葱玉这样的书画收藏巨擘,也诞生了刘承干、张石铭等藏书大家。其中南浔的首富刘家,不仅以刘承干的嘉业堂藏书闻名四海,其三叔刘梯青(图1,1876年至1950年,字安泩,号梯青)的玉器收藏亦有相当规模。近期,拍卖市场上出现了一本名叫《中国古代玉器》的书,揭开了其作为中国一流收藏家的神秘面纱。
《中国古代玉器》(图2)尺寸约为27厘米×37厘米,布页精装,出版于1932年,同时在国内和美国发行。封面显著位置标注作者刘梯青的英文名字“Mr.T.C.Liu”。书中收录的所有古代名玉均系刘梯青的私人收藏,每幅图片下方还配有中英文对照解释。
以书中第10页的“北魏新市县主高虎玉造像碑”(图3)为例,碑阳造像九五级,风格与山西云冈石窟寺佛像冠饰颇相似。碑阴有文曰“太和三年五月廿八日新市县主高虎为其父母请工镂石敬造释迦佛像碑愿令神飞九空迹游乐境永绝苦因速成正觉五道众生咸同斯福”。图片文字说明:“碑文称镂石者古人玉石,不堪严别,实则玉而非石也,当时私人金石造像,后世出土者不少,大都简率朴拙,惟此造像雕镂精美,弈弈有神,必是当时名手所作,世不多见”。又如第73页的“三代傳国玺”。上有“受命干天既寿永昌”字样,为夏商传国玉玺。出土时被乡人将其三面摩擦,幸留得一面,亦为难得至宝。
刘梯青在杭州北山路上有一处“西湖别墅”——孤云草舍。据刘氏后人回忆,刘梯青爱好收藏,为此他专门在此辟出地下室,以供摆放玉器、青铜器、瓷器。当年日军占领杭州时,杭州的别墅仅留佣人看门,结果房子成了日本占领军的驻杭司令部,大批文物被日军用卡车拉走,据说有十几辆卡车之多。
任何收藏家都需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刘梯青系南浔“四象”之首刘镛的三子,是典型的“富二代”。20多岁就坐拥祖上留下来的亿万资产,在继承祖业从事辑里湖丝贸易的同时,他还经营钱庄、典当,投资银行,创办丝厂,尤以“炒”房地产闻名。
早年,刘梯青曾与西洋人合资在南方经营橡胶园。1917年又与张謇等人集资200万元成立“草堰场大丰盐垦股份有限公司”,是淮南首屈一指的盐垦公司。上世纪20年代,刘梯青与同乡庞赞臣及张伯琴、俞富岩集银28万,兴建崇裕丝厂(解放后称杭州新华丝厂,属国有大型缫丝企业),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年产厂丝达40余吨,其产品主要销往欧洲、北美洲以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
与此同时,他在上海、杭州、南浔等地拥有大量房产、并在上海景云大楼设总账房管理其所有房产。民国十七年(1928年)4月出刊的《上海总商会会员录》,排列了当时最具规模的16家房地产大户,刘承干、刘梯青、刘湖涵皆榜上有名,刘家兄弟在旧上海房地产界的分量与实力由此可证。
《中国古代玉器》(图2)尺寸约为27厘米×37厘米,布页精装,出版于1932年,同时在国内和美国发行。封面显著位置标注作者刘梯青的英文名字“Mr.T.C.Liu”。书中收录的所有古代名玉均系刘梯青的私人收藏,每幅图片下方还配有中英文对照解释。
以书中第10页的“北魏新市县主高虎玉造像碑”(图3)为例,碑阳造像九五级,风格与山西云冈石窟寺佛像冠饰颇相似。碑阴有文曰“太和三年五月廿八日新市县主高虎为其父母请工镂石敬造释迦佛像碑愿令神飞九空迹游乐境永绝苦因速成正觉五道众生咸同斯福”。图片文字说明:“碑文称镂石者古人玉石,不堪严别,实则玉而非石也,当时私人金石造像,后世出土者不少,大都简率朴拙,惟此造像雕镂精美,弈弈有神,必是当时名手所作,世不多见”。又如第73页的“三代傳国玺”。上有“受命干天既寿永昌”字样,为夏商传国玉玺。出土时被乡人将其三面摩擦,幸留得一面,亦为难得至宝。
刘梯青在杭州北山路上有一处“西湖别墅”——孤云草舍。据刘氏后人回忆,刘梯青爱好收藏,为此他专门在此辟出地下室,以供摆放玉器、青铜器、瓷器。当年日军占领杭州时,杭州的别墅仅留佣人看门,结果房子成了日本占领军的驻杭司令部,大批文物被日军用卡车拉走,据说有十几辆卡车之多。
任何收藏家都需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刘梯青系南浔“四象”之首刘镛的三子,是典型的“富二代”。20多岁就坐拥祖上留下来的亿万资产,在继承祖业从事辑里湖丝贸易的同时,他还经营钱庄、典当,投资银行,创办丝厂,尤以“炒”房地产闻名。
早年,刘梯青曾与西洋人合资在南方经营橡胶园。1917年又与张謇等人集资200万元成立“草堰场大丰盐垦股份有限公司”,是淮南首屈一指的盐垦公司。上世纪20年代,刘梯青与同乡庞赞臣及张伯琴、俞富岩集银28万,兴建崇裕丝厂(解放后称杭州新华丝厂,属国有大型缫丝企业),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年产厂丝达40余吨,其产品主要销往欧洲、北美洲以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
与此同时,他在上海、杭州、南浔等地拥有大量房产、并在上海景云大楼设总账房管理其所有房产。民国十七年(1928年)4月出刊的《上海总商会会员录》,排列了当时最具规模的16家房地产大户,刘承干、刘梯青、刘湖涵皆榜上有名,刘家兄弟在旧上海房地产界的分量与实力由此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