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发展,人们逐渐开始重视公共管理人才的职业素质培养工作,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变革带动人才培养,推动就业市场发展。本文基于新的市场经济情形,分析了公共管理的含义和发展现状,介绍了公共管理人才的职业素质培养现存的问题和弊端,详细阐述了培养具有职业素质的人才的创新性思路与措施,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借鉴。
【关键词】市场经济;公共管理;职业素质;发展现状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企业发展迅速,随之带来了企业公共管理问题。企业公共管理需要对人才进行职业素质培养,管理人才培养制度需要不断变革。如今企业公共管理不能跟上市场经济发展的速度,存在脱节现象。管理的模式没有得到创新,传统的管理模式不能处理好外界对它的干扰问题,不能处理好人才发展问题。所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通过减少政府干预和开放市场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人才培养问题的创新性措施和方法至关重要。
1.公共管理内涵分析
公共管理涉及公共组织管理,包括有政府部门组织、非政府组织、企事业单位、团体组织等,为的是获取现实社会的公共效益。培养公共管理领域的人才可以帮助公共管理工作顺利进展,可以解决市场对于该领域的部分需求,可以更好地提供社会服务。人才竞争推动社会发展,社会需求促进公共管理发展。人才培育的方向包括有人才技能培养、素质培养、道德培养等,加快复合型人才培育机制建成速度,提高人才行政水平和职业素养。企业公共管理人才培育的发展需要以社会发展为前提,传统的培育制度存在发展漏洞,需要创新公共管理模式,找到管理的平衡点,发挥管理工作最大的影响力。
2.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的弊端分析
2.1课程设计与需求不一致
高校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设置了一系列的课堂课程计划,但是,这些课程应用性不强,不能在实际公共管理工作中得到有效应用,对理论知识重视程度远大于实践操作,理论知识体系零散,没有整体性。相关的职业需求是随着行业改革而不断发生改变的,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很严格,需要有专业素养也要有实践经验,需要有整合公共管理资源的能力还要有很强的公共管理意识。在实际的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方和企业方的合作不够融洽,公共管理的处理方法不够成熟。
2.2实践教学与职业需求不一致
公共管理专业本身具有特点:第一重视实践教学;第二招生人数少;第三资金投入不足。所以,高校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弊端是实践教学与职业需求不一致,实践教学的时间短暂、间隔零散、整体性弱、合作意识不强,学生到社会工作时,很少能够保留公共管理教学理论知识,忘记的概率很大,课本更新换代频率低,导致理论远离实际的概率变大。
2.3教师的职业素养不高
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引导者,发挥实现公共管理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作用。但是,部分教师缺乏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的认知不够。具体来说,(1)针对教师的实践意识来说,教师不重视发展实践教学模式,认为实践教学不能成为公共管理课的主流教学模式。在这种认知条件下,实践教学逐渐走向过程形式化和错误教学模式化。(2)针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来说,教师缺少一定的职业素养和综合技能,教学经验不足,不具备实践教学能力,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不能灵活应对各种情况。
3.公共管理人才的职业素质培养策略
3.1完善公共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设置了课程计划,但是,这些课程应用性不强,不能在实际生活中得到有效应用,所以,高校需要完善专业课程设置,整合课程体系建设,以培育人才职业素质。(1)公共课设置包括培养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和职业道德修养,培养管理系统的办公技能。(2)专业基础课设置包括培养学生行政管理、现代化公共管理等能力。(3)专业技术课设置需要考量学生综合专业素养,包括培养学生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组织领导能力、英语应用技術、市场营销等实践性技术。(4)专业实践课程安排实习、实践、实训等活动,完善课程体系建设,突出专业应用领域。
3.2提高公共管理专业教师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教师的职业素养缺乏,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不能灵活应对情况。所以,为了推动高校公共管理教学工作,应该要把提高教师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放在首位。(1)通过举办培训活动培训师资队伍的整体职业素养,培训的内容包括信息技术培训和公共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培训等。(2)积极鼓励教师进行主动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的自制力和激发学习热情。主动学习的途径包括课后学习、同事间相互讨论学习和与同学们沟通交流学习等。经验的交流互通可以提高教师工作的工作效率,师生的交流可以缩小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密切两者关系,以平等的地位建立学习基础。
3.3完善公共管理评价考核机制
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关系到高校公共管理课理论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但是,现如今的考核评价机制呈现不成熟、形式单一、不客观等特点,所以,当务之急是完善评价考核机制。评价考核机制的完善方向是考核呈现更加客观性、可行性,多样化考核途径以及动态化评价考核机制。首先,为了实现评价考核机制更加具有实用性和适应性,考核的形式应该规范化,把每一条考核标准都制定出详细的细则,以规章制度规范操作。其次,实践考核的形式不拘泥于传统形式,创新形式内容,采取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评估,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等能力,拓展教学维度,让学生在枯燥的理论学习之余感受教学的创新。
3.4创新实践教学机制
高校的公共管理课理论教学具备较强的政治因素,所以实践教学机制应该得到创新和规范化,突出实践教学效能。第一,做好顶层设计工作,包括保障机制、课程设计、人才引进机制等。顶层设计规范教学流程,创新教学实操,有利于人才培养和资源整合。注重实践教学的作用,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模式丰富了实践教学内容,激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学科的应用性。第二,优化各项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实践教学的基础,是完成教学工作的指导方法。规章制度需要结合实际,制定的方法必须合理化和规范化,需要切实可行并且符合实际,让规章制度的实施更加顺利,提前解决可能遇上的问题。第三,注重经费的花费和落实保障制度。经费是实践教学的辅助性因素,没有经费就不能顺利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经费的投入需要高校及政府的支持,经费的来源还可以是当地企业或社会相关单位等。实践教学的经费支持必须专款专项,发挥经费最大的作用,实现实践教学机制完善和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创新实践教学机制是高校公共管理课理论教学的重要途径,应该得到重视。
4.结束语
新时代下国家对于高等学校的公共管理的相关工作十分重视,公共管理工作的开展关系到学校教学目的,关系到培育什么样的人才等关键性问题。针对高校来说,将课程教学融入到人才培养教学中,有利于落实国家对公共管理的教学政策,落实国家培育人才的政策。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培育人才职业素质的关键性因素在于创新培育机制,从而发挥相关领域人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姚晓梦.论市场经济下公共管理人才的职业素质培养[J].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2019.
[2]王丽梅.公共管理类人才胜任素质模型的构建——基于无边界职业生涯理论的分析[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9,022(003):58-61,80.
[3]蔡明思.市场经济下公共管理制度的创新研究[J].消费导刊,2018,000(001):228.
【关键词】市场经济;公共管理;职业素质;发展现状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企业发展迅速,随之带来了企业公共管理问题。企业公共管理需要对人才进行职业素质培养,管理人才培养制度需要不断变革。如今企业公共管理不能跟上市场经济发展的速度,存在脱节现象。管理的模式没有得到创新,传统的管理模式不能处理好外界对它的干扰问题,不能处理好人才发展问题。所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通过减少政府干预和开放市场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人才培养问题的创新性措施和方法至关重要。
1.公共管理内涵分析
公共管理涉及公共组织管理,包括有政府部门组织、非政府组织、企事业单位、团体组织等,为的是获取现实社会的公共效益。培养公共管理领域的人才可以帮助公共管理工作顺利进展,可以解决市场对于该领域的部分需求,可以更好地提供社会服务。人才竞争推动社会发展,社会需求促进公共管理发展。人才培育的方向包括有人才技能培养、素质培养、道德培养等,加快复合型人才培育机制建成速度,提高人才行政水平和职业素养。企业公共管理人才培育的发展需要以社会发展为前提,传统的培育制度存在发展漏洞,需要创新公共管理模式,找到管理的平衡点,发挥管理工作最大的影响力。
2.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的弊端分析
2.1课程设计与需求不一致
高校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设置了一系列的课堂课程计划,但是,这些课程应用性不强,不能在实际公共管理工作中得到有效应用,对理论知识重视程度远大于实践操作,理论知识体系零散,没有整体性。相关的职业需求是随着行业改革而不断发生改变的,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很严格,需要有专业素养也要有实践经验,需要有整合公共管理资源的能力还要有很强的公共管理意识。在实际的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方和企业方的合作不够融洽,公共管理的处理方法不够成熟。
2.2实践教学与职业需求不一致
公共管理专业本身具有特点:第一重视实践教学;第二招生人数少;第三资金投入不足。所以,高校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弊端是实践教学与职业需求不一致,实践教学的时间短暂、间隔零散、整体性弱、合作意识不强,学生到社会工作时,很少能够保留公共管理教学理论知识,忘记的概率很大,课本更新换代频率低,导致理论远离实际的概率变大。
2.3教师的职业素养不高
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引导者,发挥实现公共管理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作用。但是,部分教师缺乏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的认知不够。具体来说,(1)针对教师的实践意识来说,教师不重视发展实践教学模式,认为实践教学不能成为公共管理课的主流教学模式。在这种认知条件下,实践教学逐渐走向过程形式化和错误教学模式化。(2)针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来说,教师缺少一定的职业素养和综合技能,教学经验不足,不具备实践教学能力,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不能灵活应对各种情况。
3.公共管理人才的职业素质培养策略
3.1完善公共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设置了课程计划,但是,这些课程应用性不强,不能在实际生活中得到有效应用,所以,高校需要完善专业课程设置,整合课程体系建设,以培育人才职业素质。(1)公共课设置包括培养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和职业道德修养,培养管理系统的办公技能。(2)专业基础课设置包括培养学生行政管理、现代化公共管理等能力。(3)专业技术课设置需要考量学生综合专业素养,包括培养学生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组织领导能力、英语应用技術、市场营销等实践性技术。(4)专业实践课程安排实习、实践、实训等活动,完善课程体系建设,突出专业应用领域。
3.2提高公共管理专业教师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教师的职业素养缺乏,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不能灵活应对情况。所以,为了推动高校公共管理教学工作,应该要把提高教师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放在首位。(1)通过举办培训活动培训师资队伍的整体职业素养,培训的内容包括信息技术培训和公共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培训等。(2)积极鼓励教师进行主动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的自制力和激发学习热情。主动学习的途径包括课后学习、同事间相互讨论学习和与同学们沟通交流学习等。经验的交流互通可以提高教师工作的工作效率,师生的交流可以缩小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密切两者关系,以平等的地位建立学习基础。
3.3完善公共管理评价考核机制
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关系到高校公共管理课理论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但是,现如今的考核评价机制呈现不成熟、形式单一、不客观等特点,所以,当务之急是完善评价考核机制。评价考核机制的完善方向是考核呈现更加客观性、可行性,多样化考核途径以及动态化评价考核机制。首先,为了实现评价考核机制更加具有实用性和适应性,考核的形式应该规范化,把每一条考核标准都制定出详细的细则,以规章制度规范操作。其次,实践考核的形式不拘泥于传统形式,创新形式内容,采取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评估,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等能力,拓展教学维度,让学生在枯燥的理论学习之余感受教学的创新。
3.4创新实践教学机制
高校的公共管理课理论教学具备较强的政治因素,所以实践教学机制应该得到创新和规范化,突出实践教学效能。第一,做好顶层设计工作,包括保障机制、课程设计、人才引进机制等。顶层设计规范教学流程,创新教学实操,有利于人才培养和资源整合。注重实践教学的作用,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模式丰富了实践教学内容,激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学科的应用性。第二,优化各项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实践教学的基础,是完成教学工作的指导方法。规章制度需要结合实际,制定的方法必须合理化和规范化,需要切实可行并且符合实际,让规章制度的实施更加顺利,提前解决可能遇上的问题。第三,注重经费的花费和落实保障制度。经费是实践教学的辅助性因素,没有经费就不能顺利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经费的投入需要高校及政府的支持,经费的来源还可以是当地企业或社会相关单位等。实践教学的经费支持必须专款专项,发挥经费最大的作用,实现实践教学机制完善和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创新实践教学机制是高校公共管理课理论教学的重要途径,应该得到重视。
4.结束语
新时代下国家对于高等学校的公共管理的相关工作十分重视,公共管理工作的开展关系到学校教学目的,关系到培育什么样的人才等关键性问题。针对高校来说,将课程教学融入到人才培养教学中,有利于落实国家对公共管理的教学政策,落实国家培育人才的政策。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培育人才职业素质的关键性因素在于创新培育机制,从而发挥相关领域人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姚晓梦.论市场经济下公共管理人才的职业素质培养[J].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2019.
[2]王丽梅.公共管理类人才胜任素质模型的构建——基于无边界职业生涯理论的分析[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9,022(003):58-61,80.
[3]蔡明思.市场经济下公共管理制度的创新研究[J].消费导刊,2018,000(0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