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应用能力,最主要的是要让学生形成听、说、读、写的综合应用的能力,在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中,作文教学是最能够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一项训练。教师要强化学生的寫作能力,就要重视对学生语文知识的传授,强化对学生写作技能的培养,重视对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这些都是提高初中学生作文水平乃至语文整体成绩的必要途径。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成绩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148-01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过去的“应试教育”忽视了素质教育,在作文教学中只传授“套题”功夫,考试前让学生背熟一些优秀例文,考试时便按作文题“移花接木”,把内容搬进试卷,抄袭现象严重。片面追求分数,忽视了素质教育,培养的学生只是高分低能,缺乏必要的过硬的心理素质。青少年的情感丰富,情绪具有强烈的冲动性和不稳定性,但他们又缺乏自我心理调控能力.生活给他们带来的郁闷需要宣泄,一吐为快;同样,生活给他们的喜悦也需要宣泄,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比较隐蔽,不喜形于色了。而作文,包括写周记、日记和心理随笔,正是他们宣泄情绪情感的好渠道。要全面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对写作知识的传授、写作技能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但不能只抓这些方面,更重要的是在作文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要重点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心理素质的培养:
一、走进生活,敏锐观察
文学作品是对社会生活的真实展现,好的作文需要经过从观察到构思,最后完成表达的过程。初中生算是写作的初级阶段,一般都会注意构思和表达的过程,学生在写作之前要设计好文章的构思和布局,要琢磨好文章的遣词造句和语言表达。但是很多学生都不注意观察,其实观察才是完成一篇好的文章的基础,好的文章来源于生活,只有观察透彻才能在写作的时候有话可说。很多学生平时不注重观察,在写作的时候就没有话题可写,没有情感可以抒发,所以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比解决怎么写还要重要。初中语文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带领学生学会确定文章主题。
1.教师要让学生明确作文所写的内容就是社会生活以及家庭生活,学生要注意观察一些有社会价值的故事线索,要重视对表现出真善美等特点的事物展开观察,并进行描述,这样才能激发起追求美的事物的向往。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都是叙述适时,抒发情感,歌颂任务,最主要的是要展现人的精神世界。
2.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生活,细致观察,带领学生通过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很多学生在看到作文题目的时候都会抱怨自己没有什么可写的,甚至有的学生只完成教师要求的字数往往文不对题敷衍了事。一般的学生也会出现文章空洞无内容,简单的辞藻堆砌毫无思想,还有的学生会将自己看过的好的文章照搬过来,并没有自己的思想引领创作。分析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记叙文需要通过形象表达情感,通过生活深化思想这一特征;再有就是在写作之前学生没有足够的素材积累,大脑中没有写作能够用的上的资料。学生并没有按照教师的要求认真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对于理论的贯穿自然毫无思想,学生对于生活中的美也就没有认识可言,更谈不上艺术创作了,这是写作水平低的问题体现。
二、刺激学生的求知欲
1.教师通过愉快的情绪感染学生。初中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保持愉悦的心情,只有这样才能在面对学生时保持良好的心态,构建和谐宽松的气氛带领学生进行文学创作。语文教师要在班级内部构建愉悦的学习氛围,在环境的影响下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写作兴趣,这样可以从基础上强化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实现文学创作水平的提高。
2.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文章和生活相和谐发展。生活中有很多学生常见或比较常见的生活信息,但往往又是被他们忽略或视而不见,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写日记,用“日记”的方式把一天天的生活见闻、感觉,一次次丰富多彩的活动描述下来,发展其观察能力,提高写作技能。养成学生常动笔、爱动笔的习惯,让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写作,一改以往被动的“要我写”为主动的“我要写”。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喜爱,才是最好的老师。”这对儿童来说尤为突出。兴趣,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儿童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我坚持做到:以愉快的情绪去感染教育学生,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快乐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自觉地提高学习质量。
三、实现写作和生活的结合
1.把握写作素材。文章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文学创作和艺术一样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初中语文教师要在开展语文作文教学的时候引导学生将生活实际和文学创作相结合,引导学生增加所见所闻,增长学生的见识,帮助学生实现写作能力的提高,强化学生文学创作中的创新性发展。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小时,要用心观察周围环境的各种特点,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写作对象,展开重点叙述,实现写作能力的提高。
2.教师发挥典范作用。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强化个人的能力和素质,为学生做出表率作用,要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为学生做以榜样,让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从思想上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善于发现并总结自己的特点和能力实现个人水平更高层次的发展。教师要在教育工作过程中更加关心学生,对学生的一切行为和心理状态进行详细的观察,要在第一时间发现学生的不足和面对的困难,教师要凭借自己的能力帮助学生。另外,教师要注重自己言行举止的模范作用,很多学生会向老师学,要给学生做出良好的示范,保证学生吸收教师良好的品质实现个人的成长。
结论:想要实现作文素质的提高最关键的一点是要完善学生的心理素质,素质教育的根本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要帮助学生实现德智体全方面的发展。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首先要从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入手,德育教育的中心是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只有较强的心理素质才能让学生更为主动积极的实现自身素质的提升,这也关系到中学生是否能通过个人素质的强化实现新的社会形势对青年人的根本要求。
参考文献:
[1]初中生语文素质的培养 罗文鑫. 当代教育论坛 2003年02期
[2]《语文学习教学争鸣录》(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年10版)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成绩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148-01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过去的“应试教育”忽视了素质教育,在作文教学中只传授“套题”功夫,考试前让学生背熟一些优秀例文,考试时便按作文题“移花接木”,把内容搬进试卷,抄袭现象严重。片面追求分数,忽视了素质教育,培养的学生只是高分低能,缺乏必要的过硬的心理素质。青少年的情感丰富,情绪具有强烈的冲动性和不稳定性,但他们又缺乏自我心理调控能力.生活给他们带来的郁闷需要宣泄,一吐为快;同样,生活给他们的喜悦也需要宣泄,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比较隐蔽,不喜形于色了。而作文,包括写周记、日记和心理随笔,正是他们宣泄情绪情感的好渠道。要全面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对写作知识的传授、写作技能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但不能只抓这些方面,更重要的是在作文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要重点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心理素质的培养:
一、走进生活,敏锐观察
文学作品是对社会生活的真实展现,好的作文需要经过从观察到构思,最后完成表达的过程。初中生算是写作的初级阶段,一般都会注意构思和表达的过程,学生在写作之前要设计好文章的构思和布局,要琢磨好文章的遣词造句和语言表达。但是很多学生都不注意观察,其实观察才是完成一篇好的文章的基础,好的文章来源于生活,只有观察透彻才能在写作的时候有话可说。很多学生平时不注重观察,在写作的时候就没有话题可写,没有情感可以抒发,所以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比解决怎么写还要重要。初中语文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带领学生学会确定文章主题。
1.教师要让学生明确作文所写的内容就是社会生活以及家庭生活,学生要注意观察一些有社会价值的故事线索,要重视对表现出真善美等特点的事物展开观察,并进行描述,这样才能激发起追求美的事物的向往。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都是叙述适时,抒发情感,歌颂任务,最主要的是要展现人的精神世界。
2.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生活,细致观察,带领学生通过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很多学生在看到作文题目的时候都会抱怨自己没有什么可写的,甚至有的学生只完成教师要求的字数往往文不对题敷衍了事。一般的学生也会出现文章空洞无内容,简单的辞藻堆砌毫无思想,还有的学生会将自己看过的好的文章照搬过来,并没有自己的思想引领创作。分析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记叙文需要通过形象表达情感,通过生活深化思想这一特征;再有就是在写作之前学生没有足够的素材积累,大脑中没有写作能够用的上的资料。学生并没有按照教师的要求认真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对于理论的贯穿自然毫无思想,学生对于生活中的美也就没有认识可言,更谈不上艺术创作了,这是写作水平低的问题体现。
二、刺激学生的求知欲
1.教师通过愉快的情绪感染学生。初中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保持愉悦的心情,只有这样才能在面对学生时保持良好的心态,构建和谐宽松的气氛带领学生进行文学创作。语文教师要在班级内部构建愉悦的学习氛围,在环境的影响下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写作兴趣,这样可以从基础上强化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实现文学创作水平的提高。
2.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文章和生活相和谐发展。生活中有很多学生常见或比较常见的生活信息,但往往又是被他们忽略或视而不见,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写日记,用“日记”的方式把一天天的生活见闻、感觉,一次次丰富多彩的活动描述下来,发展其观察能力,提高写作技能。养成学生常动笔、爱动笔的习惯,让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写作,一改以往被动的“要我写”为主动的“我要写”。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喜爱,才是最好的老师。”这对儿童来说尤为突出。兴趣,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儿童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我坚持做到:以愉快的情绪去感染教育学生,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快乐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自觉地提高学习质量。
三、实现写作和生活的结合
1.把握写作素材。文章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文学创作和艺术一样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初中语文教师要在开展语文作文教学的时候引导学生将生活实际和文学创作相结合,引导学生增加所见所闻,增长学生的见识,帮助学生实现写作能力的提高,强化学生文学创作中的创新性发展。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小时,要用心观察周围环境的各种特点,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写作对象,展开重点叙述,实现写作能力的提高。
2.教师发挥典范作用。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强化个人的能力和素质,为学生做出表率作用,要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为学生做以榜样,让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从思想上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善于发现并总结自己的特点和能力实现个人水平更高层次的发展。教师要在教育工作过程中更加关心学生,对学生的一切行为和心理状态进行详细的观察,要在第一时间发现学生的不足和面对的困难,教师要凭借自己的能力帮助学生。另外,教师要注重自己言行举止的模范作用,很多学生会向老师学,要给学生做出良好的示范,保证学生吸收教师良好的品质实现个人的成长。
结论:想要实现作文素质的提高最关键的一点是要完善学生的心理素质,素质教育的根本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要帮助学生实现德智体全方面的发展。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首先要从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入手,德育教育的中心是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只有较强的心理素质才能让学生更为主动积极的实现自身素质的提升,这也关系到中学生是否能通过个人素质的强化实现新的社会形势对青年人的根本要求。
参考文献:
[1]初中生语文素质的培养 罗文鑫. 当代教育论坛 2003年02期
[2]《语文学习教学争鸣录》(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年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