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员教育是基层党组织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也是基层党组织的一项基本任务。本文紧紧围绕西南油气田“上产500亿、奋斗800亿”战略目标,探讨与公司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党建教育培训体系搭建。
关键词:党员教育;培训;体系
一、近年来党员教育培训开展情况
(一)坚持服务大局,推动中央和上级精神落地生根
以培养“四种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为主线,着力引导各级党员围绕改革发展大局,主动适应新常态,接收新理念,学习新知识。一是注重行家领学。邀请中央党校、省委党校、国务院国资委、北京大学等高水平专家教授授课。二是注重思想引领。紧扣时代特征,举办处级干部十九大精神专题轮训班和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全面开展支部书记轮训,为推动企业改革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三是注重交流提高。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广泛开展“学员上讲台”活动;选调30岁以下党员干部参加青年党务工作者递进培养;组织青年党员干部开展双向交流实践锻炼,丰富基层工作经验和人生阅历。
(二)坚持分类分级,实现各级党员教育培训全覆盖
把广大党员教育培训的普遍性要求与公司发展和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党员的特殊需要有机结合。一是分类开设班次。针对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处级党员干部、青年骨干党员、年轻党务干部、专业技术党员干部的培训班主题鲜明,内容各有侧重。二是分时设置课程。紧扣思想需要和工作重点,针对处级干部能力提升增加毛泽东经典论著导读课程,针对基层党组织书记能力提升传递“大党建”工作格局践行,针对青年党务工作增加素质拓展、军训等实践锻炼环节。三是个别针对选送。积极选派参加四川省委、省国资委党委和集团公司党组举办的十九大精神培训班、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和党务工作者能力提升班,以及四川省“双千工程”和“优秀年轻干部人才递进培养计划”等。
(三)服务大局,巩固党在油气田发展中的领导核心
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公司高质量科学发展,把改革创新贯穿于党员教育培训各环节各方面。一是始终紧扣中心工作。先后举办多期天然气勘探开发、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培训班,持续提升基层技术骨干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二是坚决突出培训效果。强化党员干部纪律意识,每年安排“一书三课两通报”,对新上岗的党员干部进行“六个一”教育,夯实“不想腐”的思想基础。强化学员管理约束,动态实时跟踪,督促改进提高,利用考核手段提升培训实效。三是全面拓宽学习平台。走出课堂教育的主阵地,前往原隆昌气矿炭黑车间旧址等红色基地开展主题教育,提升党员培训知识更新时效性和前沿性。
二、关于构建党员教育培训体系必要性和紧迫性分析
(一)必要性分析
1. 党员教育培训是实现国有企业领导的重要途径。抓好党员教育培训能提高企业党员干部素质和能力,提升党员队伍的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国有企业发展的政治方向。
2. 党员教育培训是实现企业党组织目标的有力保证。深化改革发展需要教育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自觉防止和抵御各种腐朽思想和错误思潮的侵蚀和干扰,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護”,确保企业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
3. 党员教育培训是推动国有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党员教育培训要担负起促进党员队伍思想进步、增强职工群众发凝聚力的重任,通过大力弘扬石油精神激发干劲和热情,培育先进文化营造同心协力发展环境。
(二)紧迫性分析
1. 党员教育培训是推进油气田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党员教育培训要求与高质量党建的内涵高度契合,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培训,下功夫建成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的党员队伍将有力推动高质量党建建设。
2. 党员教育培训是实现油气田党校“四个枢纽”建设的客观需要。国有企业党校作为国有企业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既要贯彻“党校姓党”这一根本原则,又要将党的领导在党校进一步延伸和覆盖,探索将党校打造成企业理论创新传承、干部人才传输、思想价值传播、理想信念传导的中心枢纽。
三、党员教育培训体系构建
(一)思路与目标
构建思路:以坚定信仰、增强党性、提升素质为重点,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从严治党,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分类指导、按需施教,坚持联系实际、继承创新,不断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引导党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努力建设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的党员队伍。
构建目标:在明确党员党性修养、政治素质提升目标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行业成功经验,精准匹配公司发展战略,有效衔接队伍素质提升,全面响应党校建设需求,构建稳定、系统、结构完整的党员培训体系模型,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更加深入、教育培训效果更加显著、教育培训体系更加健全。
(二)党员教育培训体系搭建
党员教育培训体系是一个动态平衡的体系,是为实现党员教育培训目标,将“讲师、对象、教材”等培训要素进行合理、有计划、有系统的安排而形成的一个整体。我们认为公司党员教育培训体系应由以下5个部分构成,包括组织架构、师资队伍、课程开发、考核评估、组织保障。
(1)组织机构
在管理学意义上,组织机构实质上是一种职权-职责关系结构。党员教育培训体系的组织机构应包括决策、指挥、参谋、执行、监督和反馈六个子系统。任何一种培训体系都不会自动运行,它在前期,一定需要管理者去“强势推动”,这是培训体系成功运作的“秘诀”,这种推动是在培训的系统流程之外的一种方法和技巧。
(2)师资队伍
培训讲师是整个培训流程的源头,讲师的来源有两种途径,一是内部养成,二是外部聘请。讲师的主要任务是授课、教材开发和参与培训课程的设置。党员教育培训的讲师必须着重两个兼顾统一,学理性授课与实践性授课兼顾统一,科研型授课与咨询型授课兼顾统一,同时晓之以理,在理论上讲深;大胆探索,在认识上讲新;聚焦前沿,强化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也就是深入浅出、深处求新,浅处求胜。
(3)课程开发
课程开发是指通过需求分析确定课程目标,再根据这一目标选择某一学科(或多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和相关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实施、评价、修订,以最终达到课程目标的整个工作过程。培训课程开发是建立在培训需求分析基础之上的,课程开发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个环节。根据党员能力素质模型以及培训收益比较,将培训课程的基础型、专项型和提升型课程分为党员核心课程、分类必修课程和动态选修课程。
(4)考核评估
培训评估是对培训项目、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可基于柯氏评估模型对党员教育培训效果评估进行设计,包括反应评估、学习评估、行为评估和成果评估四个阶段,从培训项目中收集数据,并将其与整个组织的需求和目标联系起来,最终确定培训的价值和质量。培训转为产出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实效性高、针对性强的党员教育培训可以保证党员队伍能力素质可持续提升,可以强化党员示范引领作用,为公司改革发展凝聚强大动力。
(5)组织保障
培训组织保障措施为培训组织和实施构建完整并有权威的指导性框架,以规范化、系统化的方式来保证培训沿着正确的方向,深入、持续地发展下去,从而保证培训能够发挥最大作用。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发展到一定规模,应建立企业党校,将上级要求和公司自身需求结合起来,肩负起培训各类党员的职责。
参考文献
[1]李小三.切实提高新时代干部素质教育培训质量[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9(03):17-19.
[2]董洁.新时代关于党校干部培训工作的若干思考[J].智库时代.2019(05):37-41
[3]王泉.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创新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1
关键词:党员教育;培训;体系
一、近年来党员教育培训开展情况
(一)坚持服务大局,推动中央和上级精神落地生根
以培养“四种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为主线,着力引导各级党员围绕改革发展大局,主动适应新常态,接收新理念,学习新知识。一是注重行家领学。邀请中央党校、省委党校、国务院国资委、北京大学等高水平专家教授授课。二是注重思想引领。紧扣时代特征,举办处级干部十九大精神专题轮训班和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全面开展支部书记轮训,为推动企业改革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三是注重交流提高。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广泛开展“学员上讲台”活动;选调30岁以下党员干部参加青年党务工作者递进培养;组织青年党员干部开展双向交流实践锻炼,丰富基层工作经验和人生阅历。
(二)坚持分类分级,实现各级党员教育培训全覆盖
把广大党员教育培训的普遍性要求与公司发展和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党员的特殊需要有机结合。一是分类开设班次。针对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处级党员干部、青年骨干党员、年轻党务干部、专业技术党员干部的培训班主题鲜明,内容各有侧重。二是分时设置课程。紧扣思想需要和工作重点,针对处级干部能力提升增加毛泽东经典论著导读课程,针对基层党组织书记能力提升传递“大党建”工作格局践行,针对青年党务工作增加素质拓展、军训等实践锻炼环节。三是个别针对选送。积极选派参加四川省委、省国资委党委和集团公司党组举办的十九大精神培训班、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和党务工作者能力提升班,以及四川省“双千工程”和“优秀年轻干部人才递进培养计划”等。
(三)服务大局,巩固党在油气田发展中的领导核心
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公司高质量科学发展,把改革创新贯穿于党员教育培训各环节各方面。一是始终紧扣中心工作。先后举办多期天然气勘探开发、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培训班,持续提升基层技术骨干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二是坚决突出培训效果。强化党员干部纪律意识,每年安排“一书三课两通报”,对新上岗的党员干部进行“六个一”教育,夯实“不想腐”的思想基础。强化学员管理约束,动态实时跟踪,督促改进提高,利用考核手段提升培训实效。三是全面拓宽学习平台。走出课堂教育的主阵地,前往原隆昌气矿炭黑车间旧址等红色基地开展主题教育,提升党员培训知识更新时效性和前沿性。
二、关于构建党员教育培训体系必要性和紧迫性分析
(一)必要性分析
1. 党员教育培训是实现国有企业领导的重要途径。抓好党员教育培训能提高企业党员干部素质和能力,提升党员队伍的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国有企业发展的政治方向。
2. 党员教育培训是实现企业党组织目标的有力保证。深化改革发展需要教育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自觉防止和抵御各种腐朽思想和错误思潮的侵蚀和干扰,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護”,确保企业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
3. 党员教育培训是推动国有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党员教育培训要担负起促进党员队伍思想进步、增强职工群众发凝聚力的重任,通过大力弘扬石油精神激发干劲和热情,培育先进文化营造同心协力发展环境。
(二)紧迫性分析
1. 党员教育培训是推进油气田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党员教育培训要求与高质量党建的内涵高度契合,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培训,下功夫建成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的党员队伍将有力推动高质量党建建设。
2. 党员教育培训是实现油气田党校“四个枢纽”建设的客观需要。国有企业党校作为国有企业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既要贯彻“党校姓党”这一根本原则,又要将党的领导在党校进一步延伸和覆盖,探索将党校打造成企业理论创新传承、干部人才传输、思想价值传播、理想信念传导的中心枢纽。
三、党员教育培训体系构建
(一)思路与目标
构建思路:以坚定信仰、增强党性、提升素质为重点,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从严治党,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分类指导、按需施教,坚持联系实际、继承创新,不断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引导党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努力建设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的党员队伍。
构建目标:在明确党员党性修养、政治素质提升目标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行业成功经验,精准匹配公司发展战略,有效衔接队伍素质提升,全面响应党校建设需求,构建稳定、系统、结构完整的党员培训体系模型,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更加深入、教育培训效果更加显著、教育培训体系更加健全。
(二)党员教育培训体系搭建
党员教育培训体系是一个动态平衡的体系,是为实现党员教育培训目标,将“讲师、对象、教材”等培训要素进行合理、有计划、有系统的安排而形成的一个整体。我们认为公司党员教育培训体系应由以下5个部分构成,包括组织架构、师资队伍、课程开发、考核评估、组织保障。
(1)组织机构
在管理学意义上,组织机构实质上是一种职权-职责关系结构。党员教育培训体系的组织机构应包括决策、指挥、参谋、执行、监督和反馈六个子系统。任何一种培训体系都不会自动运行,它在前期,一定需要管理者去“强势推动”,这是培训体系成功运作的“秘诀”,这种推动是在培训的系统流程之外的一种方法和技巧。
(2)师资队伍
培训讲师是整个培训流程的源头,讲师的来源有两种途径,一是内部养成,二是外部聘请。讲师的主要任务是授课、教材开发和参与培训课程的设置。党员教育培训的讲师必须着重两个兼顾统一,学理性授课与实践性授课兼顾统一,科研型授课与咨询型授课兼顾统一,同时晓之以理,在理论上讲深;大胆探索,在认识上讲新;聚焦前沿,强化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也就是深入浅出、深处求新,浅处求胜。
(3)课程开发
课程开发是指通过需求分析确定课程目标,再根据这一目标选择某一学科(或多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和相关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实施、评价、修订,以最终达到课程目标的整个工作过程。培训课程开发是建立在培训需求分析基础之上的,课程开发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个环节。根据党员能力素质模型以及培训收益比较,将培训课程的基础型、专项型和提升型课程分为党员核心课程、分类必修课程和动态选修课程。
(4)考核评估
培训评估是对培训项目、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可基于柯氏评估模型对党员教育培训效果评估进行设计,包括反应评估、学习评估、行为评估和成果评估四个阶段,从培训项目中收集数据,并将其与整个组织的需求和目标联系起来,最终确定培训的价值和质量。培训转为产出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实效性高、针对性强的党员教育培训可以保证党员队伍能力素质可持续提升,可以强化党员示范引领作用,为公司改革发展凝聚强大动力。
(5)组织保障
培训组织保障措施为培训组织和实施构建完整并有权威的指导性框架,以规范化、系统化的方式来保证培训沿着正确的方向,深入、持续地发展下去,从而保证培训能够发挥最大作用。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发展到一定规模,应建立企业党校,将上级要求和公司自身需求结合起来,肩负起培训各类党员的职责。
参考文献
[1]李小三.切实提高新时代干部素质教育培训质量[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9(03):17-19.
[2]董洁.新时代关于党校干部培训工作的若干思考[J].智库时代.2019(05):37-41
[3]王泉.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创新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