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高中;新课改;困难;突破路径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A)-0045-01
目前,新课程改革已在高中全面展开,然而新课改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笔者认为,影响新课程改革落实的主要原因有:“观念转变”与“角色转换”的滞后;单一的评价方式助推了“一切为考试服务”的思想;课堂教学低效等。
一、“转变观念”与“转换角色”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新课程改革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带来了教育观念的转变。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学校对课程、教学、教师发展等有了更多的发言权,学校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进行科学探索成了新型学校的重要特征。
课程不再仅仅指现成的教科书,而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所有学习机会,是师生互动产生的经验;教师也不再只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一个主动的调适者、研究者和创造者;教材是范例,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不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是师生对话的话题;学生是自主的学习者,要主动地进行知识建构,发挥其创造力、潜能、天赋,陶冶情操,张扬个性,做学习的主人,自己读书,自己观察、分析、思考问题;教学是师生对话、交流与知识建构的活动,教学过程不只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通过师生之间的直接对话进行心灵的沟通,实现双方共同发展的过程。
二、改革高考制度,才能为师生松绑
在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实践中,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都是围绕考试而进行的,教师在多年的教学中已将“一切为考试服务”的准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教师以成绩论成败,学生以成绩论英雄。现行的高考制度迫使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育方式,加上近年来社会对高考的关注程度有增无减,承受着重重压力的学校领导者和教师们往往会选择“防御性教育”策略,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以有利于学生在考试中的表现为标准,而不以培养学生的内在品质为最高任务。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改革高考制度,为师生松绑,使他们能够以符合教育规律的方式追求高效的教学。
三、高效的课堂教学是解决时间资源稀缺的最佳途径
所有高效的教学模式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教师的角色是“帮学者”,即教师在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尽可能地增加学生的自学时间和合作学习时间。
高效的课堂教学要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交流,让教师的导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立足于引导,着力于疏导,着眼于诱导,激活学生思维,变难为易,删繁就简,使学生乐学、善学。学生则通过课前预习,在课堂上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给大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首先要学会欣赏别人,同时要善于质疑,在思维的碰撞中提升自己。
四、创造性地推进新课程改堇
高中新课改不仅在学科教材、教学要求上不同于以往,它还有很多以往没有的课程形态,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通用技术课程,学校应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推进这些新的课程形态的实施。
1.充分利用区域资源解决非传统性课程的师资难题。校校联手、校企结合的模式是解决非传统课程师资难题的有效手段。我校就充分利用通渭中专、通渭机电两所学校的实训设备、课程资源和优秀的专业技术指导教师队伍,解决了学校相关的实验设备和专业技术指导方面的难题。
2.整合校际资源,解决选修课的师资问题。选修课师资欠缺,选修人数不够等问题也困扰着学校。目前,我校初步设想与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开通“选修课程空中课堂”,突破校内开设选修课的局限性,进行跨校网上选课,让所有学生都能在网上选修名校名师的课程。
3.创造性地引导非传统课程的开设。研究性学习等非传统课程很难在日常教育实践中生根发芽,除了这些课程本身有一定难度之外,师生对这些非传统课程的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不够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并且这种注重体验的课程无法通过终端考试的办法测量。为此,我校成立了各种活动社团,在固定的时间、地点进行活动,举办高中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学校在“双优谍”评选中新增了“通用技术”和“研究性学习”两门学科,对调动教师指导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专业性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编辑:沈丽琼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A)-0045-01
目前,新课程改革已在高中全面展开,然而新课改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笔者认为,影响新课程改革落实的主要原因有:“观念转变”与“角色转换”的滞后;单一的评价方式助推了“一切为考试服务”的思想;课堂教学低效等。
一、“转变观念”与“转换角色”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新课程改革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带来了教育观念的转变。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学校对课程、教学、教师发展等有了更多的发言权,学校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进行科学探索成了新型学校的重要特征。
课程不再仅仅指现成的教科书,而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所有学习机会,是师生互动产生的经验;教师也不再只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一个主动的调适者、研究者和创造者;教材是范例,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不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是师生对话的话题;学生是自主的学习者,要主动地进行知识建构,发挥其创造力、潜能、天赋,陶冶情操,张扬个性,做学习的主人,自己读书,自己观察、分析、思考问题;教学是师生对话、交流与知识建构的活动,教学过程不只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通过师生之间的直接对话进行心灵的沟通,实现双方共同发展的过程。
二、改革高考制度,才能为师生松绑
在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实践中,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都是围绕考试而进行的,教师在多年的教学中已将“一切为考试服务”的准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教师以成绩论成败,学生以成绩论英雄。现行的高考制度迫使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育方式,加上近年来社会对高考的关注程度有增无减,承受着重重压力的学校领导者和教师们往往会选择“防御性教育”策略,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以有利于学生在考试中的表现为标准,而不以培养学生的内在品质为最高任务。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改革高考制度,为师生松绑,使他们能够以符合教育规律的方式追求高效的教学。
三、高效的课堂教学是解决时间资源稀缺的最佳途径
所有高效的教学模式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教师的角色是“帮学者”,即教师在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尽可能地增加学生的自学时间和合作学习时间。
高效的课堂教学要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交流,让教师的导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立足于引导,着力于疏导,着眼于诱导,激活学生思维,变难为易,删繁就简,使学生乐学、善学。学生则通过课前预习,在课堂上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给大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首先要学会欣赏别人,同时要善于质疑,在思维的碰撞中提升自己。
四、创造性地推进新课程改堇
高中新课改不仅在学科教材、教学要求上不同于以往,它还有很多以往没有的课程形态,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通用技术课程,学校应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推进这些新的课程形态的实施。
1.充分利用区域资源解决非传统性课程的师资难题。校校联手、校企结合的模式是解决非传统课程师资难题的有效手段。我校就充分利用通渭中专、通渭机电两所学校的实训设备、课程资源和优秀的专业技术指导教师队伍,解决了学校相关的实验设备和专业技术指导方面的难题。
2.整合校际资源,解决选修课的师资问题。选修课师资欠缺,选修人数不够等问题也困扰着学校。目前,我校初步设想与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开通“选修课程空中课堂”,突破校内开设选修课的局限性,进行跨校网上选课,让所有学生都能在网上选修名校名师的课程。
3.创造性地引导非传统课程的开设。研究性学习等非传统课程很难在日常教育实践中生根发芽,除了这些课程本身有一定难度之外,师生对这些非传统课程的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不够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并且这种注重体验的课程无法通过终端考试的办法测量。为此,我校成立了各种活动社团,在固定的时间、地点进行活动,举办高中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学校在“双优谍”评选中新增了“通用技术”和“研究性学习”两门学科,对调动教师指导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专业性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编辑:沈丽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