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经典 推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

来源 :对外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wang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深刻阐述了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并提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将其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资源。
  一、青年学生是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自2014年以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纲领性文件,就加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出了部署。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强调,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充分运用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孔子学院等各类品牌活动,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2018年9月,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印发《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地方教育部门建设校园诵读品牌,引导支持各级各类学校举办形式多样的语言文化活动。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学生群体已成为国际传播的重要对象和媒介。中外青少年之间的文化交流活动,不仅能有效而精准地推广中华文化,还能通过双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增强“侨二代”“侨三代”的文化认同感,通过文化辐射,传承中国优秀文化。
  二、致敬经典,推动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
  (一)“致经典”双语诵读会具有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据《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统计,侨居海外的华人华侨已有6000多万人,分布在世界198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国际移民群体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海外移民群体。①旅居海外的华人华侨是中华民族的独特资源,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纽带与桥梁。②如今,华人社团、华文媒体和华人教育被并称为海外华人社会的三大支柱。
  近年來,随着英美等国移民政策的变化,加拿大一跃成为全球最热门移民国家之一。据统计,自2007年至2017年,成为加拿大永久居民,或入籍成为公民的中国移民共有32.6万人,中国裔的加拿大人,成为过去10年移民加拿大人数最多的族裔。③加拿大华人移民踊跃参政议政,在政坛上不断为华人群体发声。有“移民楷模、华人之光”之称的加拿大华裔联邦参议员胡子修,曾连续两届当选为密西沙加市华商会会长,目前仍是该商会的荣誉会长。他一直致力于推动加中两国的文化、贸易和投资交流。“虽然两国文化背景和社会价值观有所不同,但是人类社会的普世价值只有一种,那就是和谐发展。”④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从“正本清源”进入到“守正出新”新阶段,国际传播和对外宣传应大力推进与新时代、新阶段相适应的“高质量发展”。⑤中国日报社作为中央主要宣传文化单位之一,自创刊以来始终致力于“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承担和发挥着沟通中外的桥梁作用。2018年1月,中国日报社旗下21世纪英语教育传媒,依托在外语教育和中西文化领域积累的雄厚学术资源,创办了“致经典”双语诵读会。
  大会面向全国3至18岁青少年学生,通过中、英文朗诵中华古典诗词,演绎传递中华传统文化,为广大青少年搭建一个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华传统文化的舞台。自首届活动启动以来,受到央视、《中国教育报》、人民网、中国网、新浪、腾讯等多家主流媒体的关注,这些媒体对活动进行了报道。2019“致经典”双语诵读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近40万名选手的参与,全国总决选和颁奖典礼在北京电视台演播大厅举行。
  本着“传承文化、传播中国、文明互鉴”的宗旨,本届大会首次设立加拿大赛区以及国际诵读会,近千名加拿大多伦多地区6至18岁学生,在2019年5月和6月参加了初赛和复赛。8月18日,2019“致经典”国际诵读会在多伦多大学举行,中加选手们共襄诗词盛典,通过中英文朗诵和才艺表演等形式进行文化交流、致敬经典,在国际舞台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华人选手祖籍广东,作为一门古老的方言,粤语在唐代以前就基本定型,现今使用的粤语依然保留了一些古汉语成分。几位加拿大选手用粤语朗诵《三字经》,别具古韵。
  (二)加拿大华商会携手助力中加文化交流
  长期以来,各地华人社团在中外交流方面也发挥着桥梁与纽带作用。加拿大华商会成员95%以上来自广东、香港。笔者在加拿大期间接触了华商会的诸多工作人员。通过访谈,笔者发现,加拿大华人社团组织在华人融入当地、传播中华文化、维护自身权益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届“致经典”国际诵读会由加拿大密西沙加华商会承办,大多市华商总会协办。据加拿大密西沙加华商会副会长罗美卿介绍,加拿大华人社团的历史已有百年之久,它们大都由民间自发成立,属于非盈利组织,也被称为非政府组织、“第三部门”等。加拿大有数十个华商会, 主要集中在多伦多、温哥华、蒙特利尔、密西沙加等大城市。华人社团举办的活动丰富多样,如研讨会、文化交流会、文艺演出以及派出和接待民间文化艺术团体和人士等。
  长期以来,加拿大当地教育部门与华人社团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约克区域教育局及皮尔区域教育局还特别在官网上发布了比赛信息。在密西沙加华商会及当地教育部门的支持下,众多华人学生积极参加了本次比赛。
  为筹备加拿大赛区的比赛,密西沙加华商会数十名志愿者组建了筹委会,同时特别成立了国际诵读会专家顾问团:加拿大联邦参议员胡子修担任专家顾问团主席,专家顾问还包括《加拿大商报》社长门宗伟、颐康基金会总裁萧显扬、杜林-皮尔区天主教教育局(Durham Peel Catholic School Board)委员卢斯·德尔·罗萨里奥(Luz del Rosario)等加拿大知名人士。
  加拿大联邦参议员胡子修认为,年轻人是中加两国最重要使者,能够传承和发扬两国文化。中国驻多伦多领事馆参赞鄂德峰认为,“诵经典、传文化、拓视野、系友谊”是非常好的主题,“中加青少年能够通过国际诵读会推动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友谊及合作到达一个新高度。”⑥
  (三)《加拿大商报》全程独家报道传播中国声音   海外华文传媒是指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澳门以外,以汉字或汉语为传播方式的大众传播媒介。它们多由在海外定居的海外华人创办,至今已有200年历史。据统计,200年间共有52个国家和地区出现华文报刊,累计总数约5000种。目前仍在出版的印刷媒体有500多种,其中日报100多家,以报纸形式、定期出版的期报180多家,各类刊物230多种。此外,海外华语广播电台70多家,华语电视台几十家,网络媒体则难以统计。⑦
  华文媒体具有跨文化、跨国界的特殊性。以加拿大华文媒体为例,当地华文报纸是华人获取当地新闻信息和国内动态的主要渠道,在沟通信息、维系民族情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大多伦多地区的华人商场、书店、超市、餐馆、杂货店内,《加拿大商报》《星岛日报》《明报》等华文免费报纸随处可见,可信手取阅。
  《加拿大商报》是本届国际诵读会的独家报道媒体。该报对相关活动进行了详细报道,共有六个整版报道了国际诵读会和文化汇演、“小选手共植中加友谊之树”以及“太古广场公开朗诵”等三项活动。《加拿大商报》扎根加拿大,对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不遗余力。“讲好中国故事、影响主流社会、改善国际舆论”是《加拿大商报》的目标和责任。⑧
  创刊于2005年11月1日的《加拿大商报》,是加拿大唯一一份综合性免费日报,由爱国资深传媒人胡仙博士创办并全资拥有。作为多伦多发行量最高的报纸,《加拿大商报》拥有自己的采编队伍,日发行量约为25000份。但与此同时,加拿大华人报业也正面临困境。“主要原因在于新媒体对传统纸媒的冲击,读者流失、传播窄化、商业广告急剧下降,新闻人才也流失严重。”⑨
  在全球报业遇冷境况下,华文媒体亟需拓展思路,立足于本土与血缘,积极报道和参与华人社区的建设;应加强与当地主流媒体的交流合作;携手中国媒体尤其是中国的外文媒体,合作共赢,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之路。
  以《加拿大商报》为例,目前国内多家媒体已与该报开展合作:《北京青年周刊》与其联合推出免费杂志《现代北京青年周刊》;《西安日报》与其合作开办《今日西安》专版;《南方日报》与其合作开办《今日广东》专版;中新社吉林分社、湖南分社分别与其合作开办《今日吉林》《今日湖南》;《香港商报》与其推出《香港商报论坛》;香港《文汇报》为其独家提供大量版面。从2016年8月1日起,《人民日报·海外版》与《加拿大商报》联手出版发行多伦多版、温哥华版、卡尔加里版、渥太华版、蒙特利尔版。同时,海外网与加拿大商报网同时实现内容互转。⑩
  三、思考和启示
  利用海外华人及其社团群体这样的非国家行为体,采取民间化策略,将是未来中国文化影响力持续增长的一条有效途径。11在国外充分利用民间资本的良性发展,依靠民间组织的积极作用,发挥新生代移民的跨国交流与文化传播能力,建立文化交流的合作平台,从整体上推动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12
  (一)传播内容:固本培根,推广中华文化课程
  教育渠道对于文化普及和传承具有更为广泛的作用。华人社区组织通常是中华文化的传播中心,许多社区开办中文学习班,免费教授“侨二代”“侨三代”,甚至一些非华人子女学习中文。以加拿大为例,目前加拿大有9所孔子学院,设有大、中、小学内的汉语课堂,还有诸多官方或非官方的中文补习班或培训班。
  值得重視的是,师资问题是目前制约海外华文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华文教师培训已逐渐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要依托华人教育机构及当地教育部门,借助国内学术及师资力量,如国家汉办、中国比较文学协会、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等机构在海外的教育项目,共同策划和开展华文教师培训。
  (二)传播形式:少年可期,开展文化交流活动
  中华文脉生生不息、代代传扬。要传播中华文化,必须首先传承中华文化。海外华人民间开展的文化传播活动形式多样,例如:教育系统、文化或传媒机构组织的研修班、培训班、夏令营、冬令营、游学营、诵读比赛、演讲比赛、征文活动等,都有利于加强中外学子的文化交流,有利于“侨二代”“侨三代”了解、认同和热爱中华文化。
  近年来,我国各地大量涌现针对海外华人学子的文化交流活动,例如由国务院侨办主办的“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每年吸引3万多海外华裔青少年的热情参与。2019“致经典”国际诵读会首站在加拿大进行了有益探索和积极实践。中加选手们带领现场观众与伟大诗人们隔空对话,在国际舞台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
  (三)传播体系:携手共建,改善国际舆论环境
  从传播对象到传播中介的定位转换,将是未来我国对外传播工作的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领域。13
  正如原国务院侨办主任裘援平所言:期待海外华文媒体充当好沟通祖国(籍)与海外侨胞的桥梁作用;期待海外华文媒体在海外和谐侨社建设中发挥引领的作用,促进侨胞共同维护华族的权益和华族的发展。14
  海外华人是我国外宣媒体的重要受众,海外华文媒体则是国内媒体,尤其是国内外文媒体可以携手共建国际舆论环境的重要盟友,共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我国外文媒体还可以和当地华文媒体共同主办大型国际论坛或活动,以全球受众作为传播对象,携手参与国际媒体竞争,借力本土媒体的传播优势,用好本地媒体的传播渠道,精心设置议题,优化传播内容,用受众更易于接受的方式,更加科学、精准、有效地向受众传播中国文化,为改变“西强东弱”的国际传播秩序、构建新的话语体系、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而共同努力。
  「注释」
  ①王辉耀:《2015中国国际移民报告》,《光明日报》2015年4月8日,第16版。
  ②何亚非:《发挥华侨传播中华文化优势》,《对外传播》2015年第7期。
  ③刘春燕、王镭衡:《相依共融: 加拿大华人社团组织对华人移民融入的作用》,《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5期。
  ④笔者对加拿大华裔联邦参议员胡子修的访谈,2019年8月18日。
  ⑤《中国日报总编辑周树春:以高质量传播提升中国话语力量》,中国日报网,http://cn.chinadaily.com.cn/2018-10/23/content_37118616.htm,2018年10月23日。
  ⑥陈叶岚琦、田文:《“致经典”少年唱酬多伦多 参议员参赞共颂中加友谊》,微信公众号“致经典双语诵读会”,2019年8月20日。
  ⑦李红:《两个世纪的纪念——记海外华文媒体诞生200周年》,《今日中国》2015年第12期。
  ⑧笔者对《加拿大商报》记者刘锐韬的现场访谈,2019年9月20日。
  ⑨同⑧。
  ⑩同⑧。
  11林中威:《华人移民对中国文化传播的贡献》,《海峡教育研究》2015年第4期。
  12郭镇之:《“侨二代”与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国际传播》2017年第3期。
  13常江:《中共十九大对外传播议程设置解读》,《对外传播》2017年第11期。
  14《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裘援平对海外华文媒体提三点希望》,人民网,http:// politics.people.com.cn/n/2015/0514/c70731-27002171.html,2015年5月14日。
其他文献
“城市形象”的定义最早由美国学者凯文·林奇(Kevin Lynch)提出,他认为“城市形象”由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等五个要素构成。随着相关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城市形象的内涵也在不断延伸。在全球化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独特的“城市形象”已成为城市发展和传播战略中重要组成部分。  柳州地处我国西南部,经济总量位列广西第二、工业产值第一,但囿于区位、经济总量、文化底蕴等多方面限制,城市形象的对外传
期刊
一、研究背景  自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2019年4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再次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解决全球治理难题的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
期刊
“城市外交”是近年来学术界兴起的一个新概念,是在中央政府授权或政策指导下以城市这个次国家行为体为主体的国际交往活动,是国家外交的重要补充。其中,国际友好城市(International Friendship City)机制是城市外交的一个重要形式,是“世界各国地方政府之间通过协议形式建立起来的一种国际联谊与合作关系”,①有利于促进两个城市之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的交流,对于城市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城
期刊
作者史蒂芬·巴龙(Stefan Baron)曾任德国《明镜》周刊、《经济周刊》记者,研究中国问题30余年,其作品曾多次获奖。其妻尹广燕(Guangyan Yin-Baron)出生于中国,主修新闻传播学,1993年赴德主修经济学,现为中德企事业单位提供咨询服务。  作者通过自己和妻子多年来对中国的体验和理解,向世人展示了中国的文化传统、政治理念和经济发展等状况,该书是作者对中国的认知和总结。作者认为
期刊
近年来,媒体融合发展迅猛。传统媒体在媒体融合时代,受到更多的挑战。传统媒体如何在媒体融合中突围,需要在其有优势的领域中发力。纵观各报道领域,传统媒体在重大主题报道中有着天然的优势。具体到外宣媒体中,重大主题报道亦是外宣媒体增强自身综合传播影响力的重要一环。本文以《中国日报》近两年来的重大主题报道为研究对象,探讨外宣媒体如何更好地做好重大主题的对外报道。  一、做好重大主题对外报道的经验做法  《中
期刊
中国南部满是灰尘的商业城市广州,政府主办的社区组织正在挨家挨户地向市民宣传一些简单的文明要求:请勿随地吐痰;不要插队上车;不要在街上喧哗。  广州是中国经济排名第三的大城市。这个城市正在进行一系列活动,旨在赢得令人向往的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这个全国性活动每年评选一次。为了赢得这个称号,中国各大城市几个月来一直在进行疯狂的擦擦洗洗。  戴着红袖标的妇女在街道上巡逻,捡起地上的烟头。交通协管员挥着黄
期刊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有2981公里的边境线,25个国家一类口岸和3个边境互市贸易区,是国家对俄开放的桥头堡和大通道。中俄两国人民除了贸易往来外,还有文化交流,表现在教育、体育、艺术、文学、民俗等方面。对俄传播一直是黑龙江省区域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媒介组织的黑龙江广播电视台进行了多年探索。黑龙江广播电视台是黑龙江省历史最长、综合实力最强、受众面最广的主流媒体,多年来在推动中俄双边关系稳定发展方面发挥
期刊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六年以来,在国际社会中引起了高度关注。从地理方位和地缘政治的角度看,印度都处于“一带一路”建设较为关键的位置,印度主流媒体如何报道“一带一路”倡议?又建构了怎样的“一带一路”形象?这些问题不仅关乎“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推进,而且与中印两国关系发展及中国国家形象在国际舆论场的呈现紧密相关。本文以世界各国报纸全文库(Access World News)为基础数据库,运用框架分析、内
期刊
我国改革开放各项事业的飞速发展,为新闻实践提供了广阔沃土,为讲好中国故事创造了丰富选题。新时代如何进一步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将“展形象”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他强调:“展形象,就是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
期刊
在中国生产中心地带的东莞,新世纪酒店的宴会厅中正在举行一次紧急会议,宴会厅墙壁上的金粉已经开始脱落,昔日的辉煌似乎正在衰败。  这个气氛似乎暗合了东莞工业支持会此次紧急会议的主题。那就是讨论如何渡过这场对中国出口业打击如此巨大的金融风暴。  由于西方市场对他们廉价、大规模生产的货物的需求量几乎一夜之间枯竭,过去半年内收入下跌40%。每念及此,房间内与会者毫无例外都是脸色灰白,额头上渗着汗珠。  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