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局限于“就教材教语文”,只重视了语文知识技能的传授,忽视了语文教学发展性功能的教育。造成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的严重脱离。教材只是师生活动的中介物,教师在实施语文学习的活动中既要以教材为依托,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要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出发,将学与用、练与悟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与生活实践相联系的、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及语文能力等各方面得到发展。
一、走进现实社会
社会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空间,这使得语文实践活动的主题内容显现出一种动态式的教育。通过进入社会,接触社会现实,参与社会活动等途径,学生了解社会生活的基本活动过程,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产生问题意识。尤其是要立足乡土,利用当地的社会人文资源,将学生的语文学习融入生活。
我们江苏省海安县是地处里下河水乡的全国有名的禽蛋之乡、茧丝绸之乡,并有着青墩遗址、韩紫石故居等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因此,我们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漫步海安,解读家乡。学生们的足迹遍布海安大地,通过参观、采访、记录,学生们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充分运用已有的语文知识,多方面、多角度地点击海安。同时,引导他们用美好生动的语言讲述活动中的故事和感受。通过“我为海安做名片”、“我为海安绘蓝图”等主题活动,使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畅想海安美好的明天,表达自己对家乡的认识、理解和情感,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锻炼,语文素养也在活动中得到积累和提升。
二、感悟地域文化
不同地区的文化应该成为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一般来说,地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体现着一个地区人们的精神风貌。假如我们把语文实践活动引进来,更能让学生体验文化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例如。我们可以充分发掘各地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中国的传统节日众多: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有着各地不同的引人入胜的典故传说和独特的风俗习惯,与之相关的古诗词更是数不胜数。活动中,我们以节日为载体,开展一些专题性实践活动。如春节,开展“过大年”的专题性实践活动,让学生向爷爷奶奶们打听“年”的来历,过年有哪些风俗习惯;搜集几条自己最喜欢的春联,尝试着自己编写一条春联;搜集有关辞旧迎新的古诗词……
再如,每到喜庆的日子,我们这儿的人家都会编织或购买一些中国结饰品,用来装点自己的家。中国结是我国特有的民间手工编结装饰品,其历史贯穿于人类历史始终。漫长的文化沉淀使得中国结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纯粹的文化精髓,富含丰富的文化底蕴,体现着人们追求真、善、美的良好愿望。我们让学生了解中国结艺术,学做简易的中国结,引导学生去充分感受中国结丰富的人文内涵,关注中国结的发展,扩大眼界,把语文学习的触角伸向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三、关注自然环境
通过和自然的接触,领悟自然的神奇与博大,学生对自然产生热爱之情,形成探究的兴趣,并关注周边的自然环境。形成语文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探究课题。我在教学完《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一文后,组织学生对我们周边的环保情况进行了调查,特别是对学校周边的一些小河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学生分析了这些小河今昔不同的原因,提出了“保护小河生态”的建议,最终形成研究报告。这种形式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内容,对自然环境的研究是一种真实的研究体验。在观察与研究中,同学们领悟到自己的生活与环境息息相关,懂得人们的生产、生活对环境的各种影响,并熟悉了环境保护的常识,掌握了基本的环保技能。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在活动中得到展示和提高的同时,环保意识也得到培养。
四、捕捉即时情境
爱因斯坦说过:“提问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激发学生浓厚的参与欲望是语文实践活动实施的重要步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自己选择的内容感兴趣,才会愿意用心去积极参与。因此,教师必须及时捕捉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些即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发思考,形成探究的主题。
班上一位同学带来的一片用枫叶制作的卡片引起了同学们的好奇。于是,我将计就计,围绕叶子组织开展了专题实践活动。同学们通过采集各种不同的叶片,查阅了解有关叶子的知识,搜集描写叶子的优美词语、名诗名句,讲述围绕叶子发生的故事传说,制作叶子贺卡、树叶帖画进行展示等,畅游在叶子文化丰富的世界里。
抓住学生感兴趣的即时情境,引领学生亲身经历这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从中获得参与活动的发展性体验,正是我们小学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永恒的价值追求。
一、走进现实社会
社会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空间,这使得语文实践活动的主题内容显现出一种动态式的教育。通过进入社会,接触社会现实,参与社会活动等途径,学生了解社会生活的基本活动过程,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产生问题意识。尤其是要立足乡土,利用当地的社会人文资源,将学生的语文学习融入生活。
我们江苏省海安县是地处里下河水乡的全国有名的禽蛋之乡、茧丝绸之乡,并有着青墩遗址、韩紫石故居等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因此,我们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漫步海安,解读家乡。学生们的足迹遍布海安大地,通过参观、采访、记录,学生们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充分运用已有的语文知识,多方面、多角度地点击海安。同时,引导他们用美好生动的语言讲述活动中的故事和感受。通过“我为海安做名片”、“我为海安绘蓝图”等主题活动,使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畅想海安美好的明天,表达自己对家乡的认识、理解和情感,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锻炼,语文素养也在活动中得到积累和提升。
二、感悟地域文化
不同地区的文化应该成为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一般来说,地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体现着一个地区人们的精神风貌。假如我们把语文实践活动引进来,更能让学生体验文化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例如。我们可以充分发掘各地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中国的传统节日众多: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有着各地不同的引人入胜的典故传说和独特的风俗习惯,与之相关的古诗词更是数不胜数。活动中,我们以节日为载体,开展一些专题性实践活动。如春节,开展“过大年”的专题性实践活动,让学生向爷爷奶奶们打听“年”的来历,过年有哪些风俗习惯;搜集几条自己最喜欢的春联,尝试着自己编写一条春联;搜集有关辞旧迎新的古诗词……
再如,每到喜庆的日子,我们这儿的人家都会编织或购买一些中国结饰品,用来装点自己的家。中国结是我国特有的民间手工编结装饰品,其历史贯穿于人类历史始终。漫长的文化沉淀使得中国结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纯粹的文化精髓,富含丰富的文化底蕴,体现着人们追求真、善、美的良好愿望。我们让学生了解中国结艺术,学做简易的中国结,引导学生去充分感受中国结丰富的人文内涵,关注中国结的发展,扩大眼界,把语文学习的触角伸向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三、关注自然环境
通过和自然的接触,领悟自然的神奇与博大,学生对自然产生热爱之情,形成探究的兴趣,并关注周边的自然环境。形成语文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探究课题。我在教学完《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一文后,组织学生对我们周边的环保情况进行了调查,特别是对学校周边的一些小河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学生分析了这些小河今昔不同的原因,提出了“保护小河生态”的建议,最终形成研究报告。这种形式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内容,对自然环境的研究是一种真实的研究体验。在观察与研究中,同学们领悟到自己的生活与环境息息相关,懂得人们的生产、生活对环境的各种影响,并熟悉了环境保护的常识,掌握了基本的环保技能。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在活动中得到展示和提高的同时,环保意识也得到培养。
四、捕捉即时情境
爱因斯坦说过:“提问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激发学生浓厚的参与欲望是语文实践活动实施的重要步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自己选择的内容感兴趣,才会愿意用心去积极参与。因此,教师必须及时捕捉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些即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发思考,形成探究的主题。
班上一位同学带来的一片用枫叶制作的卡片引起了同学们的好奇。于是,我将计就计,围绕叶子组织开展了专题实践活动。同学们通过采集各种不同的叶片,查阅了解有关叶子的知识,搜集描写叶子的优美词语、名诗名句,讲述围绕叶子发生的故事传说,制作叶子贺卡、树叶帖画进行展示等,畅游在叶子文化丰富的世界里。
抓住学生感兴趣的即时情境,引领学生亲身经历这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从中获得参与活动的发展性体验,正是我们小学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永恒的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