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7月4日上午,台州学院离休教授蒋文韵将其珍藏多年的好友贺鸣声的版画作品捐赠给台州市博物馆,堪称善举。台州市博物馆此次接受捐赠的贺鸣声绘画作品共8件,其中木刻作品《鲁迅先生像》于1958年参加“全国第三届版画展”。
● 贺鸣声生平
贺鸣声(1915-1984),原名普森,笔名老六,台州海门水门村人,师从倪贻德教授。
贺鸣声幼年时由椒江尚德小学毕业后考入海门东山中学,1930年失学做钱庄学徒,1935年求学于上海美专西洋画系。“八一三”事件后,离沪返家,与林匡、张燕、方正中等成立“春野救亡剧社”,在临海、黄岩、温岭等县巡回演出进步话剧。1938年4月,参加由国共合作的临海县战时政治工作队,8月,与牟决鸣等七人北上延安,先后在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学习。
1940年回台州执教美术并参加“力行剧团”,在戏剧艺术上造诣很高,能编会导,尤以抗战时在台州“春野”“力行”“闲非”等业余话剧团的舞台上享有盛名。他曾扮演过的角色有:《放下你的鞭子》中的青工、《雷雨》中的鲁贵、《日出》中的方达生、《原野》中的仇虎、《阿Q正传》中的赵太爷、《夜店》中的金老头等。他还与白砥民、林正茵、童乃文、方正中等业余话剧演员一起,凭回忆复原了多幕话剧《红心草》剧本。
贺鸣声热心版画创作,并从事台州木刻运动。1940年5月4日,由他与林元白、方正中合编的《巨轮》木刻集出版,中共地下党领导人王槐秋撰写了创刊词。1942年,他将陈叔亮从延安寄来的古元、彦涵、沃渣、江丰、王琦等木刻作品,用斗方粗纸衬托,举办“抗战木刻展览”,并亲自带往温岭、黄岩、宁波等地巡回展出,介绍延安老解放区木刻艺术。
1945年,贺鸣声曾任职于浙江日报社。随着政局的演变,其创作了大量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漫画、版画,先后发表于《浙江日报》《文萃》《民主》等报刊。1946年复进上海美专,为该校学生会主席、木刻漫画研究会会长。在反内战、反饥饿运动中,组织各高校学生上街游行请愿,连续创作漫画《还是十年前的老城隍庙》,用传统的线条勾勒出俯视的“南京国府”平面图,讽刺国民党“还都”后,仍是一成不变的“老城隍庙”。贺鸣声的木刻作品:《警报响了》,被辑入《巨轮》木刻集;《心诉》,1947年被选送日、英、美、苏、印五国展出,1948年7月收在《中國版画集》,后又选载在《浙江版画五十年》。
新中国成立后,贺鸣声从台州中学调浙江省文联,专职发掘民间工艺美术。编著《构图学讲话》《图案讲话》和《浙江工艺美术选集》等。在报刊上发表的有《东阳木雕与建筑上的木雕艺术》《青田石雕》《浦江剪纸》《奉化百叶龙》等专题论述。
● 贺鸣声作品简述
1.版画《周恩来总理像》(图1),1978年作。画面刻画出周恩来总理一身精神、和蔼可亲的形象,也体现出聪慧敏锐的思维、洞察一切的眼神、刚柔结合的气质。款题郭沫若《纪念周总理八十诞辰》四言诗:“光明磊落,大公无私。忠于革命,忠于导师。经纬万端,各得其宜。丰功伟绩,万古长垂。郭沫若诗,戊午盛暑,贺鸣声造像,野萍刻字。” 下刻印白文“贺”“张”各一。纵20.5、横14厘米。
2.版画《鲁迅先生像》(图2),1957年作。作者款题:“毛主席《新民主主义论》(语录)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千夫’在这里就是说‘敌人’,对于无论什么凶恶的敌人,我们决不屈服。‘孺子’在这里就是说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习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公元一九五七年六月二日。贺鸣声刻像,谢磊明刻字”。纵16、横11.5厘米。
3.版画《托尔斯泰像》(图3)。画中的托尔斯泰处在读书间隙的瞬间,似乎书中的内容引起他注目深思,作家的睿智目光避过观众而直视着遥遥的远方,充满着巨大的精神力量和信念。右下角刻印“鸣声”。纵46、横30厘米。
4.版画《傍晚》(图4)。版画套色。图中描绘了新中国成立后,某天傍晚村庄外农民收工牵牛回家,农妇在河边洗衣等农村美好生活景象。左下角钤白文“鸣声”。纵32、横21.5厘米。
5.版画《出诊去》(图5)。画面描述一老医者不顾自身安危,冒着暴风雨提着药箱趟过急水流出诊看病的情景。左下钤白文“鸣声”。纵30、横20.5厘米。
6.《一片金黄谷》(图6)。纸本设色,1954年作。农民丰收时晒谷场上一片欣欣向荣繁忙的景象,同时充分反映出南方人民的智慧,利用当地毛竹制成的地簟来晒谷物,竹箩、扁担来装运谷物。左下角行草款题:“鸣声,1954.8”。纵26.5、横35厘米。
7.版画《加紧盐场生产》(图7)。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相继占领了我国一些沿海地区,强行掠夺并截断了内地军民食用海盐来路。图中描述战时军民抢收、押运食盐的景象。款题:“加紧盐场生产,鸣声木刻”。左下刻印“鸣声”。纵35、横42厘米。
8.《黄山小心坡风景》(图8)。 纸本设色。1979年作于黄山绝险处小心坡一段景色。用水墨两色,描写陡峭的山石、倚巨石而生的奇松,线条柔美,画面清雅,勾绘传神,彰显了对黄山的深刻感受。款题:“烟雨无定容,倾刻模糊画。己未初春,鸣声写黄山小心坡。”旁钤朱文“贺”。左下角钤朱文印“鸣声”,右下角钤白文“家在西湖山水间 ”。 纵50、横37厘米。
● 结语
中国是印刷术的起源国,版画是印刷术中由图像印刷部分派生出来的一门艺术。版画作品的创作,是通过画家用木版、金属版、石版、丝网版等材料参与制版,使自己心中的意象借此版转印到纸面上的作品。版画艺术在中国历史悠久,是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现代中国版画在文化先驱鲁迅等大力倡导推动下,吸收了西方现代版画的长处,关注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出现了一大批优秀作品,形成了一股强大的艺术力量,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产生过不可替代的积极影响。台州近代版画创作,是在我国近代新兴木刻运动基础上发展起来并成为其组成部分,贺鸣声等版画家在中国版画史上都留下了灿烂的身影。 (摄影:李妍嘉)
● 贺鸣声生平
贺鸣声(1915-1984),原名普森,笔名老六,台州海门水门村人,师从倪贻德教授。
贺鸣声幼年时由椒江尚德小学毕业后考入海门东山中学,1930年失学做钱庄学徒,1935年求学于上海美专西洋画系。“八一三”事件后,离沪返家,与林匡、张燕、方正中等成立“春野救亡剧社”,在临海、黄岩、温岭等县巡回演出进步话剧。1938年4月,参加由国共合作的临海县战时政治工作队,8月,与牟决鸣等七人北上延安,先后在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学习。
1940年回台州执教美术并参加“力行剧团”,在戏剧艺术上造诣很高,能编会导,尤以抗战时在台州“春野”“力行”“闲非”等业余话剧团的舞台上享有盛名。他曾扮演过的角色有:《放下你的鞭子》中的青工、《雷雨》中的鲁贵、《日出》中的方达生、《原野》中的仇虎、《阿Q正传》中的赵太爷、《夜店》中的金老头等。他还与白砥民、林正茵、童乃文、方正中等业余话剧演员一起,凭回忆复原了多幕话剧《红心草》剧本。
贺鸣声热心版画创作,并从事台州木刻运动。1940年5月4日,由他与林元白、方正中合编的《巨轮》木刻集出版,中共地下党领导人王槐秋撰写了创刊词。1942年,他将陈叔亮从延安寄来的古元、彦涵、沃渣、江丰、王琦等木刻作品,用斗方粗纸衬托,举办“抗战木刻展览”,并亲自带往温岭、黄岩、宁波等地巡回展出,介绍延安老解放区木刻艺术。
1945年,贺鸣声曾任职于浙江日报社。随着政局的演变,其创作了大量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漫画、版画,先后发表于《浙江日报》《文萃》《民主》等报刊。1946年复进上海美专,为该校学生会主席、木刻漫画研究会会长。在反内战、反饥饿运动中,组织各高校学生上街游行请愿,连续创作漫画《还是十年前的老城隍庙》,用传统的线条勾勒出俯视的“南京国府”平面图,讽刺国民党“还都”后,仍是一成不变的“老城隍庙”。贺鸣声的木刻作品:《警报响了》,被辑入《巨轮》木刻集;《心诉》,1947年被选送日、英、美、苏、印五国展出,1948年7月收在《中國版画集》,后又选载在《浙江版画五十年》。
新中国成立后,贺鸣声从台州中学调浙江省文联,专职发掘民间工艺美术。编著《构图学讲话》《图案讲话》和《浙江工艺美术选集》等。在报刊上发表的有《东阳木雕与建筑上的木雕艺术》《青田石雕》《浦江剪纸》《奉化百叶龙》等专题论述。
● 贺鸣声作品简述
1.版画《周恩来总理像》(图1),1978年作。画面刻画出周恩来总理一身精神、和蔼可亲的形象,也体现出聪慧敏锐的思维、洞察一切的眼神、刚柔结合的气质。款题郭沫若《纪念周总理八十诞辰》四言诗:“光明磊落,大公无私。忠于革命,忠于导师。经纬万端,各得其宜。丰功伟绩,万古长垂。郭沫若诗,戊午盛暑,贺鸣声造像,野萍刻字。” 下刻印白文“贺”“张”各一。纵20.5、横14厘米。
2.版画《鲁迅先生像》(图2),1957年作。作者款题:“毛主席《新民主主义论》(语录)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千夫’在这里就是说‘敌人’,对于无论什么凶恶的敌人,我们决不屈服。‘孺子’在这里就是说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习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公元一九五七年六月二日。贺鸣声刻像,谢磊明刻字”。纵16、横11.5厘米。
3.版画《托尔斯泰像》(图3)。画中的托尔斯泰处在读书间隙的瞬间,似乎书中的内容引起他注目深思,作家的睿智目光避过观众而直视着遥遥的远方,充满着巨大的精神力量和信念。右下角刻印“鸣声”。纵46、横30厘米。
4.版画《傍晚》(图4)。版画套色。图中描绘了新中国成立后,某天傍晚村庄外农民收工牵牛回家,农妇在河边洗衣等农村美好生活景象。左下角钤白文“鸣声”。纵32、横21.5厘米。
5.版画《出诊去》(图5)。画面描述一老医者不顾自身安危,冒着暴风雨提着药箱趟过急水流出诊看病的情景。左下钤白文“鸣声”。纵30、横20.5厘米。
6.《一片金黄谷》(图6)。纸本设色,1954年作。农民丰收时晒谷场上一片欣欣向荣繁忙的景象,同时充分反映出南方人民的智慧,利用当地毛竹制成的地簟来晒谷物,竹箩、扁担来装运谷物。左下角行草款题:“鸣声,1954.8”。纵26.5、横35厘米。
7.版画《加紧盐场生产》(图7)。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相继占领了我国一些沿海地区,强行掠夺并截断了内地军民食用海盐来路。图中描述战时军民抢收、押运食盐的景象。款题:“加紧盐场生产,鸣声木刻”。左下刻印“鸣声”。纵35、横42厘米。
8.《黄山小心坡风景》(图8)。 纸本设色。1979年作于黄山绝险处小心坡一段景色。用水墨两色,描写陡峭的山石、倚巨石而生的奇松,线条柔美,画面清雅,勾绘传神,彰显了对黄山的深刻感受。款题:“烟雨无定容,倾刻模糊画。己未初春,鸣声写黄山小心坡。”旁钤朱文“贺”。左下角钤朱文印“鸣声”,右下角钤白文“家在西湖山水间 ”。 纵50、横37厘米。
● 结语
中国是印刷术的起源国,版画是印刷术中由图像印刷部分派生出来的一门艺术。版画作品的创作,是通过画家用木版、金属版、石版、丝网版等材料参与制版,使自己心中的意象借此版转印到纸面上的作品。版画艺术在中国历史悠久,是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现代中国版画在文化先驱鲁迅等大力倡导推动下,吸收了西方现代版画的长处,关注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出现了一大批优秀作品,形成了一股强大的艺术力量,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产生过不可替代的积极影响。台州近代版画创作,是在我国近代新兴木刻运动基础上发展起来并成为其组成部分,贺鸣声等版画家在中国版画史上都留下了灿烂的身影。 (摄影:李妍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