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室感染监控的要点,加强其质量管理,提高消毒灭菌质量。
方法:于2013年6月到2013年12月对消毒供应室进行加强管理和控制,在消毒供应室建立监督机构,完善监督和规范制度,加强对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管理以及再生物品环节的质量管理,每个月对消毒供应室人员进行4次素质培养教育,完善消毒供应室的各项检测措施,分析并总结消毒供应室感染监控的要点。
结果:通过加强管理和控制,我院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达到了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的要求,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在整体上有了较大的提高,为无菌物品的质量提供了保障,有效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结论:在消毒供应室感染的监控管理中,加强对其工作人员的素质教育培训,完善各项监测措施,使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对于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 医院感染 感染监控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371-01
为了探讨消毒供应室感染监控的要点,提高消毒灭菌质量,本文主要于2013年6月到2013年12月从消毒供应室监督机构的建立和完善,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管理以及再生物品环节质量管理的加强,消毒供应室各项检测措施的完善等方面加强对消毒供应室的管理和控制,探讨消毒供应室感染监控的要点,以及为消毒供应室感染监控工作管理提供参考和依据,具体临床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和方法。将我院消毒供应室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研究方法为:于2013年6月到2013年12月对消毒供应室进行加强管理和控制,在消毒供应室建立监督机构,完善监督和规范制度;制定各班的工作程序,人员科学分工,充分调动全科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对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管理以及再生物品环节的质量管理,每个月对消毒供应室人员进行4次素质培养教育,培训方法采取多层次、多形式、立体化,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使用器械和物品的回收操作应注意的问题,其中有回收物品的分类方式,物品的清洗过程、消毒过程、干燥过程还有灭菌过程,以及对物品的检查、保养、储存等操作过程;完善消毒供应室的各项检测措施,严格划分物品的存放区、污染区、生活区、清洁区等区域;对工作人员从物品的回收、消毒、洗涤、制作、包装、消毒、储存、发放等操作流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规范和控制,避免逆行和交叉引起的感染,回收物品的洗涤采取分流的方式,洗涤过程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每个环节都由专人负责,物品包装时要进行仔细的核对,并标记;每周抽取一个无菌物品进行细菌监测,对其有无细菌生长进行观察,加强无菌间的人员行为管理和内部卫生管理,增加通风换气设施,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并每天用紫外线照射进行空气消毒,2次/d,每次至少30min,对空气中的细菌总数进行监测。
1.2 观察指标。对加强消毒供应室管理和控制措施干预前后,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操作规范合格率以及消毒供应室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感染监控的要点和意义。
1.3 统计学方法。对本次的研究结果,我们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2.0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的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加强消毒供应室管理和控制措施干预前,消毒供应室的各个工作区域、工作性质比较混乱,在干预后,各个区域性质采取由“污”到“净”的流水作业方式,物流和人流通过设立的专门传递窗口分为两条线走,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在整体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在干预后供应室的污染区、工作区、无菌区、清洁区各个区域界限清楚,四个区域工作与生活间分开来,初洗与精洗分开来,回收物品与清洁物品分开来,未消毒物品与消毒后的物品分开来,且标志明显。整体改造后,经统计医院消毒供应室感染发生率降为0,这与干预前的统计结果0.47%相比,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
3 结论
消毒供应室为医院全方面提供各种各样的无菌物品,它所提供的物品质量好坏对于医院医疗工作、护理质量以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因此,消毒供应室是医院各个部门中比较重要和关键的一个科室,加强对消毒供应室的管理和控制工作,尤其是对于物品的回收、分类、清洗、干燥、灭菌、储存以及发放等操作过程感染要点的监控具有重要意义[1]。供应室感染的监控要点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进行探讨:①回收过程中,要将一次性使用的器械和物品与重复使用的分开放置,一次性物品使用后由科室按照医疗垃圾处理,而重复使用的物品回收要采用封闭式的方式,并且如果是特殊传染病污染的物品和器械,还应该采用多层包装,并进行标识[2]。②在回收后的分类过程中,物品的分类可以根据物品的材质和精密度进行,分类应该在供应室的去污区进行,分类过程应使用专用的手套和鞋子,分类后进行清洗。事实上清洗过程比灭菌还要重要,如果清洗不彻底很容易导致灭菌失败。清洗过程应保持有序,并且在清洗过程中应重视清洗质量的控制,做到有效的清洗。在清洗的时候必须要穿专用的防水罩袍、手套以及鞋子,同时还要配备面罩、口罩、眼罩,避免有害物质的伤害。另外要保证清洗好的器械要保证清洗质量合格,清洗好的物品与污染物品要分开放置,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3]。③在消毒的过程中,凡是与患者接触过的物品的器械都应该经过消毒、清洗、再消毒或者灭菌的过程,灭菌合格之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管理。④在保养和包装过程中,首先要检查物品是否符合规定,检查好符合规定的物品应该使用专用的水溶性润滑剂进行保养,且包装后应进行灭菌处理,以防止发生再污染,包装要始终保持闭合性和密闭性。⑤在灭菌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灭菌方式,操作应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并要密切注意灭菌的温度、压力、时间等条件的控制,定期进行灭菌效果监测,保证每项指标都符合要求,有效控制风险的发生。最后,灭菌好的物品应储存在无菌区,并分类存放,对于一次性使用的物品区应除外包装存放。无菌物品保持干燥状态,并进行标识,这有助于发放效率的提高。
在本次研究中,干预后,各个区域性质采取由“污”到“净”的流水作业方式,物流和人流通过设立的专门传递窗口分为两条线走,这与干预前各个工作区域、工作性质混乱相比,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在整体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干预后供应室的污染区、工作区、无菌区、清洁区四个区域界限清楚,标志明显;整体改造后,经统计医院消毒供应室感染发生率降为0,这与干预前的统计结果0.47%相比,有了显著的提高。由此可见,通过加强管理和控制,我院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达到了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的要求,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在整体上有了较大的提高,为无菌物品的质量提供了保障,有效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总的来说,在消毒供应室感染的监控管理中,加强对其工作人员的素质教育培训,完善各项监测措施,使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这对于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韩德辉,张晓杰,许桂红,王颖,李玉洁.加强消毒供应室管理控制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15):173-174
[2] 邰素琴,邓双艳.消毒供应室规范管理与对策[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11):86-87
[3] 毛晓红.基层医院消毒供应室存在问题与管理对策[J].航空航天医药.2010(08):75-76
方法:于2013年6月到2013年12月对消毒供应室进行加强管理和控制,在消毒供应室建立监督机构,完善监督和规范制度,加强对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管理以及再生物品环节的质量管理,每个月对消毒供应室人员进行4次素质培养教育,完善消毒供应室的各项检测措施,分析并总结消毒供应室感染监控的要点。
结果:通过加强管理和控制,我院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达到了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的要求,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在整体上有了较大的提高,为无菌物品的质量提供了保障,有效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结论:在消毒供应室感染的监控管理中,加强对其工作人员的素质教育培训,完善各项监测措施,使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对于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 医院感染 感染监控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371-01
为了探讨消毒供应室感染监控的要点,提高消毒灭菌质量,本文主要于2013年6月到2013年12月从消毒供应室监督机构的建立和完善,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管理以及再生物品环节质量管理的加强,消毒供应室各项检测措施的完善等方面加强对消毒供应室的管理和控制,探讨消毒供应室感染监控的要点,以及为消毒供应室感染监控工作管理提供参考和依据,具体临床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和方法。将我院消毒供应室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研究方法为:于2013年6月到2013年12月对消毒供应室进行加强管理和控制,在消毒供应室建立监督机构,完善监督和规范制度;制定各班的工作程序,人员科学分工,充分调动全科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对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管理以及再生物品环节的质量管理,每个月对消毒供应室人员进行4次素质培养教育,培训方法采取多层次、多形式、立体化,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使用器械和物品的回收操作应注意的问题,其中有回收物品的分类方式,物品的清洗过程、消毒过程、干燥过程还有灭菌过程,以及对物品的检查、保养、储存等操作过程;完善消毒供应室的各项检测措施,严格划分物品的存放区、污染区、生活区、清洁区等区域;对工作人员从物品的回收、消毒、洗涤、制作、包装、消毒、储存、发放等操作流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规范和控制,避免逆行和交叉引起的感染,回收物品的洗涤采取分流的方式,洗涤过程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每个环节都由专人负责,物品包装时要进行仔细的核对,并标记;每周抽取一个无菌物品进行细菌监测,对其有无细菌生长进行观察,加强无菌间的人员行为管理和内部卫生管理,增加通风换气设施,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并每天用紫外线照射进行空气消毒,2次/d,每次至少30min,对空气中的细菌总数进行监测。
1.2 观察指标。对加强消毒供应室管理和控制措施干预前后,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操作规范合格率以及消毒供应室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感染监控的要点和意义。
1.3 统计学方法。对本次的研究结果,我们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2.0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的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加强消毒供应室管理和控制措施干预前,消毒供应室的各个工作区域、工作性质比较混乱,在干预后,各个区域性质采取由“污”到“净”的流水作业方式,物流和人流通过设立的专门传递窗口分为两条线走,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在整体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在干预后供应室的污染区、工作区、无菌区、清洁区各个区域界限清楚,四个区域工作与生活间分开来,初洗与精洗分开来,回收物品与清洁物品分开来,未消毒物品与消毒后的物品分开来,且标志明显。整体改造后,经统计医院消毒供应室感染发生率降为0,这与干预前的统计结果0.47%相比,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
3 结论
消毒供应室为医院全方面提供各种各样的无菌物品,它所提供的物品质量好坏对于医院医疗工作、护理质量以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因此,消毒供应室是医院各个部门中比较重要和关键的一个科室,加强对消毒供应室的管理和控制工作,尤其是对于物品的回收、分类、清洗、干燥、灭菌、储存以及发放等操作过程感染要点的监控具有重要意义[1]。供应室感染的监控要点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进行探讨:①回收过程中,要将一次性使用的器械和物品与重复使用的分开放置,一次性物品使用后由科室按照医疗垃圾处理,而重复使用的物品回收要采用封闭式的方式,并且如果是特殊传染病污染的物品和器械,还应该采用多层包装,并进行标识[2]。②在回收后的分类过程中,物品的分类可以根据物品的材质和精密度进行,分类应该在供应室的去污区进行,分类过程应使用专用的手套和鞋子,分类后进行清洗。事实上清洗过程比灭菌还要重要,如果清洗不彻底很容易导致灭菌失败。清洗过程应保持有序,并且在清洗过程中应重视清洗质量的控制,做到有效的清洗。在清洗的时候必须要穿专用的防水罩袍、手套以及鞋子,同时还要配备面罩、口罩、眼罩,避免有害物质的伤害。另外要保证清洗好的器械要保证清洗质量合格,清洗好的物品与污染物品要分开放置,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3]。③在消毒的过程中,凡是与患者接触过的物品的器械都应该经过消毒、清洗、再消毒或者灭菌的过程,灭菌合格之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管理。④在保养和包装过程中,首先要检查物品是否符合规定,检查好符合规定的物品应该使用专用的水溶性润滑剂进行保养,且包装后应进行灭菌处理,以防止发生再污染,包装要始终保持闭合性和密闭性。⑤在灭菌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灭菌方式,操作应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并要密切注意灭菌的温度、压力、时间等条件的控制,定期进行灭菌效果监测,保证每项指标都符合要求,有效控制风险的发生。最后,灭菌好的物品应储存在无菌区,并分类存放,对于一次性使用的物品区应除外包装存放。无菌物品保持干燥状态,并进行标识,这有助于发放效率的提高。
在本次研究中,干预后,各个区域性质采取由“污”到“净”的流水作业方式,物流和人流通过设立的专门传递窗口分为两条线走,这与干预前各个工作区域、工作性质混乱相比,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在整体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干预后供应室的污染区、工作区、无菌区、清洁区四个区域界限清楚,标志明显;整体改造后,经统计医院消毒供应室感染发生率降为0,这与干预前的统计结果0.47%相比,有了显著的提高。由此可见,通过加强管理和控制,我院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达到了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的要求,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在整体上有了较大的提高,为无菌物品的质量提供了保障,有效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总的来说,在消毒供应室感染的监控管理中,加强对其工作人员的素质教育培训,完善各项监测措施,使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这对于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韩德辉,张晓杰,许桂红,王颖,李玉洁.加强消毒供应室管理控制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15):173-174
[2] 邰素琴,邓双艳.消毒供应室规范管理与对策[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11):86-87
[3] 毛晓红.基层医院消毒供应室存在问题与管理对策[J].航空航天医药.2010(08):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