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工具,课堂评价性语言是指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的答问、作业、演示、表现所做出的评价性语言。在许多优秀语文教师的课堂中,我们都不难发现他们运用评价性语言的娴熟与精当,甚至精彩!好的语文课堂评价语言就像“吹面不寒”的“杨柳风”,拂过学生脸颊后能使人如沐春风,甚至触动学生之心灵。语文课堂应该致力于创设这样的一个美好境界:让学生与教师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在富有新意的课堂评价中共成长。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语言,那么我们有哪些策略运用好课堂评价,使自己的课堂充满生机,使我们的课堂更有效果呢?
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就要明确课堂评价性语言运用的目的何在。
笔者认为语文课堂上评价性语言运用目的主要包括总结性目的、激励性目的、引导启发性目的这几种目的。所谓总结性目的就是在课堂评价学生的答问等基础之上总结知识点,达到准确传授知识的目的;所谓激励性目的就是对学生的答问等给予正面积极的评价,达到激励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甚至于使学生获得学习自信心的目的;引导启发性目的就是当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出现错误或是找不准方向时给予引导或启发,从而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答案或答题方法的目的。
弄清了课堂评价语言的目的,就不难发现,要使用好课堂评价语,就要多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借助启发性语言引导学生,要能够推波助澜,锦上添花,促进学生的认识提高。这些方面的论述已经颇多,笔者想指出的是,除了这些方面之外,我们在课堂评价学生时还要有几点重要的意识:
一、评价要评到要点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课堂必须要有三维目标,而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是一堂课最基本的目标,也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基础和载体。知识和方法的传授是课堂的基本要求,因此,对学生知识点掌握和方法使用的评价一定要准确、严格。笔者曾到上海市某重点中学听过一堂语文公开课《自然笔记》,教师在导入课文之后马上提了一个问题:“这是一篇科普性文章,可是却写得非常有文学味道,请找找文中哪些地方具有文学味?”应该说这个问题的质量是很好的,抓住了这篇文章的最大特质,但学生回答问题后老师的评价就让人大跌眼镜,这堂课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先后回答问题的学生大概有十几个,但老师对他们回答的评价一律是:“很好”、“说的不错”、“很好,其他同学也要大胆一点说”。这样的评价除了对学生有一点激励性作用之外还有什么用呢?学生回答的要点对不对,学生回答出了哪些知识点,学生回答问题的方法对不对,这些重要的课堂要点都没有落实,实际上这些评价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只是图个热闹而已。
二、评价要评到学生
新颁《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在这里笔者不谈师生平等的问题,只想申明教师对学生了解关注度的问题,特别是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在这方面尤为重要。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中起主导作用,如果起主导作用的人连学习主体的学情或性格特点都不了解,怎么能主导好课堂,怎么能准确深刻地对学生的课堂答问等做出评价呢?
听过一堂公开课如一位老师在执教《小音乐家扬科》时,为了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设计了替扬科母亲写诉状——“要告谁,为什么要告他?”有一学生竟然说:老师,我要告音乐!
师:为什么?能讲讲你的理由吗?(教师自然而然地脱口相问。)
生:因为扬科太热爱音乐了,是音乐害死了他,如果他不是喜欢音乐,就不会去偷小提琴,就不会被打死。
师(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应对,略作思索):同学们,音乐是一个人吗?它能不能作为被告?音乐能不能作为被告,大家可以课后再讨论。
问题很精彩,评价更精彩,后面学生发言越发积极踊跃,以至于下课之后还有学生坚持要发言,后面挤满了的听课老师没有一个要走的,都期待着老师的精彩点评。这堂课是非常成功的,老师对学生答问的评价最让人印象深刻,她不仅评出了知识要点,更评价了学生的学习和为人,把学生与课堂融为一体。如果没有对学生学习的了解,没有对学生的关注,要想掌握这些细节,并把这些细节融入课堂评价中去,这是不可能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都有“尊重需要”,学生也是如此。老师对学生了解多少,对学生是否关注,就会决定学生是否觉得自己受到老师的尊重,所以在课堂评价语言中能够评到学生,这对学生来说决不是简单的评价那么简单,更是一种根本上的激励和心灵上的感染。
三、评价要评出语文教师的语文水准
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但是在学识上教师要高于学生,在教学地位中教师也与学生不同,要起到主导作用。如果语文课堂的评价语言总是“很好”、“说得非常好”之类,不仅学生会觉得厌烦,语文老师自己的文化底蕴也会降低。
语文老师毕竟是经过专门培养和训练的,语文的知识面要比学生广,视点要比学生高,思路要比学生严密,这样才能在课堂中起到主导作用,才能引领学生深入分析文本,掌握知识,学会方法,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这个角度来说,课堂评价语言能不能体现教师的语文水准就决定了一堂课的成败。要评出语文教师的语文水准,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有准确清晰的思路。学生课堂答问好不好,好在哪,学生答题的思路或者方法对还是不对,需不需要调整,这些问题应该在评价的时候明确指出,使学生养成好的思维和答题习惯。
2、要有语文味儿。语文味儿是语文课堂的本色味儿,一堂没有语文味儿的语文课实在很难说得上是好的语文课。对学生的评价语中有没有语文味也是语文课堂评价语是否有水平的重要标志。有语文味儿的评价语可以是运用成语或诗句,也可以是老师自己组织整齐精彩的句子,要让学生一下子就感受到这是一个语文老师的评语。
3、要有一定的思想认知高度。如果遇到思想认知方面的问题,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还是“说得对”、“说得好”之类的话而没有自己的认知的话学生是很难从课堂中得到思想上的提高的。教师的知识和认知水平毕竟是高于学生的,在课堂评价语中体现教师的思想认知高度并不是为了炫耀,而是要起到引领和提高的作用。老师是学生的重要榜样,老师思想认知水平的高低往往影响着班级中学生思想认知水平的高低。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精辟地道出了教师课堂语言的重要性。语文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应丰富多彩、有的放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赏识自己,找到进步的方向,以饱满的情绪参与课堂学习;使老师成为课堂的主导者,学生的引领者,并不断提高自己,丰富自己。
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就要明确课堂评价性语言运用的目的何在。
笔者认为语文课堂上评价性语言运用目的主要包括总结性目的、激励性目的、引导启发性目的这几种目的。所谓总结性目的就是在课堂评价学生的答问等基础之上总结知识点,达到准确传授知识的目的;所谓激励性目的就是对学生的答问等给予正面积极的评价,达到激励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甚至于使学生获得学习自信心的目的;引导启发性目的就是当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出现错误或是找不准方向时给予引导或启发,从而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答案或答题方法的目的。
弄清了课堂评价语言的目的,就不难发现,要使用好课堂评价语,就要多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借助启发性语言引导学生,要能够推波助澜,锦上添花,促进学生的认识提高。这些方面的论述已经颇多,笔者想指出的是,除了这些方面之外,我们在课堂评价学生时还要有几点重要的意识:
一、评价要评到要点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课堂必须要有三维目标,而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是一堂课最基本的目标,也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基础和载体。知识和方法的传授是课堂的基本要求,因此,对学生知识点掌握和方法使用的评价一定要准确、严格。笔者曾到上海市某重点中学听过一堂语文公开课《自然笔记》,教师在导入课文之后马上提了一个问题:“这是一篇科普性文章,可是却写得非常有文学味道,请找找文中哪些地方具有文学味?”应该说这个问题的质量是很好的,抓住了这篇文章的最大特质,但学生回答问题后老师的评价就让人大跌眼镜,这堂课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先后回答问题的学生大概有十几个,但老师对他们回答的评价一律是:“很好”、“说的不错”、“很好,其他同学也要大胆一点说”。这样的评价除了对学生有一点激励性作用之外还有什么用呢?学生回答的要点对不对,学生回答出了哪些知识点,学生回答问题的方法对不对,这些重要的课堂要点都没有落实,实际上这些评价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只是图个热闹而已。
二、评价要评到学生
新颁《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在这里笔者不谈师生平等的问题,只想申明教师对学生了解关注度的问题,特别是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在这方面尤为重要。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中起主导作用,如果起主导作用的人连学习主体的学情或性格特点都不了解,怎么能主导好课堂,怎么能准确深刻地对学生的课堂答问等做出评价呢?
听过一堂公开课如一位老师在执教《小音乐家扬科》时,为了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设计了替扬科母亲写诉状——“要告谁,为什么要告他?”有一学生竟然说:老师,我要告音乐!
师:为什么?能讲讲你的理由吗?(教师自然而然地脱口相问。)
生:因为扬科太热爱音乐了,是音乐害死了他,如果他不是喜欢音乐,就不会去偷小提琴,就不会被打死。
师(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应对,略作思索):同学们,音乐是一个人吗?它能不能作为被告?音乐能不能作为被告,大家可以课后再讨论。
问题很精彩,评价更精彩,后面学生发言越发积极踊跃,以至于下课之后还有学生坚持要发言,后面挤满了的听课老师没有一个要走的,都期待着老师的精彩点评。这堂课是非常成功的,老师对学生答问的评价最让人印象深刻,她不仅评出了知识要点,更评价了学生的学习和为人,把学生与课堂融为一体。如果没有对学生学习的了解,没有对学生的关注,要想掌握这些细节,并把这些细节融入课堂评价中去,这是不可能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都有“尊重需要”,学生也是如此。老师对学生了解多少,对学生是否关注,就会决定学生是否觉得自己受到老师的尊重,所以在课堂评价语言中能够评到学生,这对学生来说决不是简单的评价那么简单,更是一种根本上的激励和心灵上的感染。
三、评价要评出语文教师的语文水准
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但是在学识上教师要高于学生,在教学地位中教师也与学生不同,要起到主导作用。如果语文课堂的评价语言总是“很好”、“说得非常好”之类,不仅学生会觉得厌烦,语文老师自己的文化底蕴也会降低。
语文老师毕竟是经过专门培养和训练的,语文的知识面要比学生广,视点要比学生高,思路要比学生严密,这样才能在课堂中起到主导作用,才能引领学生深入分析文本,掌握知识,学会方法,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这个角度来说,课堂评价语言能不能体现教师的语文水准就决定了一堂课的成败。要评出语文教师的语文水准,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有准确清晰的思路。学生课堂答问好不好,好在哪,学生答题的思路或者方法对还是不对,需不需要调整,这些问题应该在评价的时候明确指出,使学生养成好的思维和答题习惯。
2、要有语文味儿。语文味儿是语文课堂的本色味儿,一堂没有语文味儿的语文课实在很难说得上是好的语文课。对学生的评价语中有没有语文味也是语文课堂评价语是否有水平的重要标志。有语文味儿的评价语可以是运用成语或诗句,也可以是老师自己组织整齐精彩的句子,要让学生一下子就感受到这是一个语文老师的评语。
3、要有一定的思想认知高度。如果遇到思想认知方面的问题,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还是“说得对”、“说得好”之类的话而没有自己的认知的话学生是很难从课堂中得到思想上的提高的。教师的知识和认知水平毕竟是高于学生的,在课堂评价语中体现教师的思想认知高度并不是为了炫耀,而是要起到引领和提高的作用。老师是学生的重要榜样,老师思想认知水平的高低往往影响着班级中学生思想认知水平的高低。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精辟地道出了教师课堂语言的重要性。语文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应丰富多彩、有的放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赏识自己,找到进步的方向,以饱满的情绪参与课堂学习;使老师成为课堂的主导者,学生的引领者,并不断提高自己,丰富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