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影视产业快速发展,新媒体成为影视产业的巨大经济增长点,这对影视类的专业人才需求增大。在此背景下,本文结合数字影视媒体制作专业制作体系建设的设计思路,探索产教融合下培养人才的新途径。
关键词:产教融合;影视媒体;复合型人才
一、影视产业发展现状:新媒体成为影视产业的巨大经济增长点
随着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与群众文化需求的不断提升,中国影视作品的数量、质量和销量增长迅猛,影视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其形态明显呈现出从单一媒体形式向多元化新媒体转型的趋势。互联网与影视的融合,并非始之今天,从网络播放平台诞生的那一天起,新媒体就成为影视产业巨大的经济增长点。因此,随着产业的不断成熟,大型影视产业的企业逐渐不同程度上打造电影、电视剧产业链,扩大规模优势,规模效应、现金流以及品牌对大型影视公司的影响较大。而中小型影视公司更倾向于垂直市场中微影视这一块,形成了从前期策划、营收、制作、播出直至后期推广发行的完整产业链。另外,婚礼微电影、企业微电影、结婚周年微电影、毕业微电影以及艺术性的微电影等更加细分的市场也在增长,主要的传播平台是互联网或者个人客户需求。
二、影视产业人才需求现状:需要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影视产业属于文化创意产业,对人才的需求较高。影视作品的前期制作、后期发行和营销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需要有专业知识和丰富工作经验的团体运作。但随着影视业的快速发展,影视人才队伍存在着诸多问题和矛盾,诸如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专业人才严重不足、高层人才紧缺、人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人才成长与激励机制亟待建立与完善等。
影视产业的发展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高校影视教育提出新的挑战,只有与时俱进,和影视产业需求接轨才是唯一的出路。根据对高职类院校主要学生群体的分析与目标就业市场需求的分析,既懂艺术又懂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影视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其就业岗位集中在中小型影视公司、各大中小视频网站等企业。因此,影视教育不仅要注重教育教学的变革,更要密切影视产业的动向,探讨影视产业所需要的人才类型,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必须以产业需求带动教学,让教学更加贴近市场,实现学校培养人才与产业使用人才的双赢。在这种背景下,影视教育与影视产业的互动与整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三、影视教育与影视产业的融合:寻找共赢,持续对接
1.工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依据影视专业培养目标,通过影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探索形成“三学段能力进阶,五专项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影视节目制作岗位流程设置由单一到综合的“微影视”专项作品制作的工作任务,以高标准的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为基础,为教学实训实习创设真实情境,按照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分学段从单项能力、综合能力到职业能力进行递进式培养,逐步强化岗位需求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将全学程6个学期按照学生认知规律与职业成长规律分为三个阶段,将校园新闻的采编制作、学院大型活动节目制作、省市级级影视创作竞赛项目、影视制作中心的产学合作项目等真实工作任务引入到1~6学期的岗位认知、课程实训和专项实训中,对接专业课程教学进行新闻资讯节目、音乐电视节目、专题节目、系列广告节目与剧情片五个专项的实训,使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学习,实现“教、学、做、产”一体化,学生在“影视制作工作室”以摄像、剪辑、后期、编导、监制五个岗位职业身份进行工学交替式学习,完成五个专项的工作任务,在构建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培养职业精神。
2.产教融合,营造实践育人真实环境
要真正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必须把多赢性作为校企合作的价值追求,建立起以“互利互惠、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为基础的,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基于这个建设思路,高职影视专业就“企业软性广告微电影制作”的产教融合模式做如下设计:
基于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合作,是以公司真实项目为载体,开展产教融合的合作。
影视企业负责提供项目的具体要求:提供项目制作经费;委派项目的导演和总监(为专业教师担任);提供后期剪辑和包装所需设备及相应指导;进行项目的验收。
专业师生则需要根据企业要求:师生共同完成剧本的策划和编写;由专业教师根据项目预算要求带领学生招募演员、确定场地、购买道具等前期筹备、由教师带领学生根据剧本和策划方案完成拍摄任务;由教师带领学生实现保障与剧务工作;由教师带领学生按照导演和总监要求完成后期剪辑、包装,提交成片。
在产教融合的教学过程中,根据企业要求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完成真实任务,让学生在监制、策划、摄像、剪辑、后期制作等不同岗位上或亲身体验或观摩领会,不仅在实际工作中巩固和提升职业技能,增长工作经验。更重要的是在真实工作氛围里,学生以职业角色存在,获得职业荣誉感的同时,强化了职业精神,成了商业微电影片制作方面的准职业人。在带领学生参与真实项目的同时,专业教师也提升了实践能力。
对于合作企业而言,第一方面企业降低了用人成本与时间成本;另一方面,企业可以直接从真实完成工作的过程中发现所需要的各种员工,同时也可以获得更多的人才,而对于进入工公司工作的员工(学生)来说,这样培训出来的员工也更有公司的归属感。
参考文献:
[1]王仕勇.网络电影概念与特征探析[J].当代传播,2009(4).
[2]张青.影视编导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体会[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5(1).
关键词:产教融合;影视媒体;复合型人才
一、影视产业发展现状:新媒体成为影视产业的巨大经济增长点
随着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与群众文化需求的不断提升,中国影视作品的数量、质量和销量增长迅猛,影视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其形态明显呈现出从单一媒体形式向多元化新媒体转型的趋势。互联网与影视的融合,并非始之今天,从网络播放平台诞生的那一天起,新媒体就成为影视产业巨大的经济增长点。因此,随着产业的不断成熟,大型影视产业的企业逐渐不同程度上打造电影、电视剧产业链,扩大规模优势,规模效应、现金流以及品牌对大型影视公司的影响较大。而中小型影视公司更倾向于垂直市场中微影视这一块,形成了从前期策划、营收、制作、播出直至后期推广发行的完整产业链。另外,婚礼微电影、企业微电影、结婚周年微电影、毕业微电影以及艺术性的微电影等更加细分的市场也在增长,主要的传播平台是互联网或者个人客户需求。
二、影视产业人才需求现状:需要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影视产业属于文化创意产业,对人才的需求较高。影视作品的前期制作、后期发行和营销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需要有专业知识和丰富工作经验的团体运作。但随着影视业的快速发展,影视人才队伍存在着诸多问题和矛盾,诸如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专业人才严重不足、高层人才紧缺、人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人才成长与激励机制亟待建立与完善等。
影视产业的发展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高校影视教育提出新的挑战,只有与时俱进,和影视产业需求接轨才是唯一的出路。根据对高职类院校主要学生群体的分析与目标就业市场需求的分析,既懂艺术又懂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影视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其就业岗位集中在中小型影视公司、各大中小视频网站等企业。因此,影视教育不仅要注重教育教学的变革,更要密切影视产业的动向,探讨影视产业所需要的人才类型,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必须以产业需求带动教学,让教学更加贴近市场,实现学校培养人才与产业使用人才的双赢。在这种背景下,影视教育与影视产业的互动与整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三、影视教育与影视产业的融合:寻找共赢,持续对接
1.工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依据影视专业培养目标,通过影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探索形成“三学段能力进阶,五专项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影视节目制作岗位流程设置由单一到综合的“微影视”专项作品制作的工作任务,以高标准的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为基础,为教学实训实习创设真实情境,按照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分学段从单项能力、综合能力到职业能力进行递进式培养,逐步强化岗位需求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将全学程6个学期按照学生认知规律与职业成长规律分为三个阶段,将校园新闻的采编制作、学院大型活动节目制作、省市级级影视创作竞赛项目、影视制作中心的产学合作项目等真实工作任务引入到1~6学期的岗位认知、课程实训和专项实训中,对接专业课程教学进行新闻资讯节目、音乐电视节目、专题节目、系列广告节目与剧情片五个专项的实训,使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学习,实现“教、学、做、产”一体化,学生在“影视制作工作室”以摄像、剪辑、后期、编导、监制五个岗位职业身份进行工学交替式学习,完成五个专项的工作任务,在构建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培养职业精神。
2.产教融合,营造实践育人真实环境
要真正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必须把多赢性作为校企合作的价值追求,建立起以“互利互惠、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为基础的,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基于这个建设思路,高职影视专业就“企业软性广告微电影制作”的产教融合模式做如下设计:
基于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合作,是以公司真实项目为载体,开展产教融合的合作。
影视企业负责提供项目的具体要求:提供项目制作经费;委派项目的导演和总监(为专业教师担任);提供后期剪辑和包装所需设备及相应指导;进行项目的验收。
专业师生则需要根据企业要求:师生共同完成剧本的策划和编写;由专业教师根据项目预算要求带领学生招募演员、确定场地、购买道具等前期筹备、由教师带领学生根据剧本和策划方案完成拍摄任务;由教师带领学生实现保障与剧务工作;由教师带领学生按照导演和总监要求完成后期剪辑、包装,提交成片。
在产教融合的教学过程中,根据企业要求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完成真实任务,让学生在监制、策划、摄像、剪辑、后期制作等不同岗位上或亲身体验或观摩领会,不仅在实际工作中巩固和提升职业技能,增长工作经验。更重要的是在真实工作氛围里,学生以职业角色存在,获得职业荣誉感的同时,强化了职业精神,成了商业微电影片制作方面的准职业人。在带领学生参与真实项目的同时,专业教师也提升了实践能力。
对于合作企业而言,第一方面企业降低了用人成本与时间成本;另一方面,企业可以直接从真实完成工作的过程中发现所需要的各种员工,同时也可以获得更多的人才,而对于进入工公司工作的员工(学生)来说,这样培训出来的员工也更有公司的归属感。
参考文献:
[1]王仕勇.网络电影概念与特征探析[J].当代传播,2009(4).
[2]张青.影视编导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体会[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