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方艺术·大家:来北京后搬过几次工作室?
田野:从法国回来后第一个工作室就在这, 2011年搬进来的。
东方艺术·大家:为什么选择在这边?
田野:当时大的空间都没有,我喜欢工作室的空间大一些,有时会做一些大的装置,这边的空间比较符合我的需求。另外,我的工作室并不单纯是一个创作的空间,也是一个交流的平台,我更愿意将它看成是一个小规模的美术馆。
除了收藏一些国内外艺术家的作品之外,也会为其他艺术家提供驻留和创作的空间。如去年就有两个法国艺术家在这边驻留了一个多月,我免费提供场地给他们进行创作等。非洲也有个野生动物保护基金会的办公点也放在这里,邀请艺术家去肯尼亚考察半个月时间,然后创作相关的作品等等。
东方艺术·大家:您是哪年去法国的?
田野:1998年,在那边待了十几年,回来是为了筹划西部双年展。
东方艺术·大家:刚去时候困难吗?
田野:当然困难了,当时是留学去的,法语也不会,在国内学了三个月就去了,两三年后交流沟通上才没问题。去了那之后也没画画,觉得哪都新鲜,卢浮宫、蓬皮杜,一个接一个的美术馆看。
在接受新东西的同时,我也对自己之前的经验和知识产生了怀疑。走进卢浮宫,几百年前的古典绘画已经很成熟了,你再画成那样有什么意义呢?再走进奥赛博物馆和蓬皮杜艺术中心,百年前印象派的光色实验和二战之后的后现代主义等等,会深深地感觉到自己在国内学到的很多东西整个都是跟时代脱节的,中间的跨度太大了。所以在那个阶段思考的比较多,动手的时候反而很少。
东方艺术·大家:这种思考的状态持续了几年?对自己之后的创作产生了哪些影响呢?
至少有两年。一开始试着做,会感觉每一条可见的路都被之前的大师走过了,已经无路可走了。但后来自己也慢慢意识到时代的进步对于艺术的影响,只有把握住社会与时代之间的关系,艺术才有可能进一步发展。
上个月我去洛杉矶当代美术馆MOCA看展览,展览中没有一张绘画作品,全是装置。现在是一個信息的时代,绘画所产生的视觉和社会功能很有限,当大街上到处都是移动终端的电子屏幕在充斥着我们的视野的时候,仅通过一幅绘画能够解决不同个体对当下的真实感触吗?显然不行。装置则尽可能在有限的作品里给你提供更多的视角。像卡塞尔文献展、威尼斯双年展等国际上重要的展览,架上的东西已经非常少。倒不是说它过时了,而是说可能由于今天这个社会是个科技时代、立体时代,平面的话语传递的信息相对有了局限性,大家选择这样一种方式可能与这个时代的审美价值有关。
在法国留学期间,我获得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艺术观念的转变,在十多年时间里,我只画了不到一百张画,却走过37个国家,看过几百个美术馆,也会写一些东西,这也是回来之后导致我策展的主要原因。
东方艺术·大家:您在法国留学期间有工作室吗?
田野:有的,不过也不能算工作室,三十多平米,还没现在我的卫生间大。当时没办法,是在一个车库区租的,画完就反过来放那,也没人会偷。后来就搬到公园里去画,露天创作会引来很多人围观,但围观的人太多又招来了警察,担心会有麻烦。后来公园也画不成了,就呆在家里画小幅的创作。
东方艺术·大家:现在工作室的租期是几年?
田野:签的是十年,但我估计坚持不到。通州未来也是北京一个重点的发展区域,通州运河边上要建一个新的CBD,据说华为第一楼也在那,离这儿不到两公里,这边随时可能会被拆迁。
东方艺术·大家:您在老家也有工作室吗?
田野:我是甘肃人,现在正在银川那边筹建田野美术馆,是政府批准的项目。规模不大,但是按国际标准做的。总建筑面积大概一万平米左右,展厅可能也就五六千平米,还有图书馆、咖啡馆、美术用品商店、办公室、艺术家创作的工作室等配套设施。已经开始建了,以后就是西部双年展的永久场地,我也已经申请改名成中国西部美术馆,不想做成个人的附庸风雅式,而是做成一个公共交流的平台,可以跟国外的对接。
东方艺术·大家:您面对目前的工作室满意吗?
田野:挺满意的。面积、装修都比较满意。
东方艺术·大家:对周围环境有什么要求吗?
田野:希望安静的,不要太吵,再一个不能扎堆,应酬太多了就没时间创作了。
东方艺术·大家:在北京做工作室最大的忧虑是什么?
田野:就是拆迁,你看附近那个小区盖的多漂亮,但很快就会拆到这里。不过也做好心理准备了。
东方艺术·大家:这要拆的话准备往哪搬,宋庄吗?
田野:这要拆了我准备去河北,燕郊那边。
田野:从法国回来后第一个工作室就在这, 2011年搬进来的。
东方艺术·大家:为什么选择在这边?
田野:当时大的空间都没有,我喜欢工作室的空间大一些,有时会做一些大的装置,这边的空间比较符合我的需求。另外,我的工作室并不单纯是一个创作的空间,也是一个交流的平台,我更愿意将它看成是一个小规模的美术馆。
除了收藏一些国内外艺术家的作品之外,也会为其他艺术家提供驻留和创作的空间。如去年就有两个法国艺术家在这边驻留了一个多月,我免费提供场地给他们进行创作等。非洲也有个野生动物保护基金会的办公点也放在这里,邀请艺术家去肯尼亚考察半个月时间,然后创作相关的作品等等。
东方艺术·大家:您是哪年去法国的?
田野:1998年,在那边待了十几年,回来是为了筹划西部双年展。
东方艺术·大家:刚去时候困难吗?
田野:当然困难了,当时是留学去的,法语也不会,在国内学了三个月就去了,两三年后交流沟通上才没问题。去了那之后也没画画,觉得哪都新鲜,卢浮宫、蓬皮杜,一个接一个的美术馆看。
在接受新东西的同时,我也对自己之前的经验和知识产生了怀疑。走进卢浮宫,几百年前的古典绘画已经很成熟了,你再画成那样有什么意义呢?再走进奥赛博物馆和蓬皮杜艺术中心,百年前印象派的光色实验和二战之后的后现代主义等等,会深深地感觉到自己在国内学到的很多东西整个都是跟时代脱节的,中间的跨度太大了。所以在那个阶段思考的比较多,动手的时候反而很少。
东方艺术·大家:这种思考的状态持续了几年?对自己之后的创作产生了哪些影响呢?
至少有两年。一开始试着做,会感觉每一条可见的路都被之前的大师走过了,已经无路可走了。但后来自己也慢慢意识到时代的进步对于艺术的影响,只有把握住社会与时代之间的关系,艺术才有可能进一步发展。
上个月我去洛杉矶当代美术馆MOCA看展览,展览中没有一张绘画作品,全是装置。现在是一個信息的时代,绘画所产生的视觉和社会功能很有限,当大街上到处都是移动终端的电子屏幕在充斥着我们的视野的时候,仅通过一幅绘画能够解决不同个体对当下的真实感触吗?显然不行。装置则尽可能在有限的作品里给你提供更多的视角。像卡塞尔文献展、威尼斯双年展等国际上重要的展览,架上的东西已经非常少。倒不是说它过时了,而是说可能由于今天这个社会是个科技时代、立体时代,平面的话语传递的信息相对有了局限性,大家选择这样一种方式可能与这个时代的审美价值有关。
在法国留学期间,我获得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艺术观念的转变,在十多年时间里,我只画了不到一百张画,却走过37个国家,看过几百个美术馆,也会写一些东西,这也是回来之后导致我策展的主要原因。
东方艺术·大家:您在法国留学期间有工作室吗?
田野:有的,不过也不能算工作室,三十多平米,还没现在我的卫生间大。当时没办法,是在一个车库区租的,画完就反过来放那,也没人会偷。后来就搬到公园里去画,露天创作会引来很多人围观,但围观的人太多又招来了警察,担心会有麻烦。后来公园也画不成了,就呆在家里画小幅的创作。
东方艺术·大家:现在工作室的租期是几年?
田野:签的是十年,但我估计坚持不到。通州未来也是北京一个重点的发展区域,通州运河边上要建一个新的CBD,据说华为第一楼也在那,离这儿不到两公里,这边随时可能会被拆迁。
东方艺术·大家:您在老家也有工作室吗?
田野:我是甘肃人,现在正在银川那边筹建田野美术馆,是政府批准的项目。规模不大,但是按国际标准做的。总建筑面积大概一万平米左右,展厅可能也就五六千平米,还有图书馆、咖啡馆、美术用品商店、办公室、艺术家创作的工作室等配套设施。已经开始建了,以后就是西部双年展的永久场地,我也已经申请改名成中国西部美术馆,不想做成个人的附庸风雅式,而是做成一个公共交流的平台,可以跟国外的对接。
东方艺术·大家:您面对目前的工作室满意吗?
田野:挺满意的。面积、装修都比较满意。
东方艺术·大家:对周围环境有什么要求吗?
田野:希望安静的,不要太吵,再一个不能扎堆,应酬太多了就没时间创作了。
东方艺术·大家:在北京做工作室最大的忧虑是什么?
田野:就是拆迁,你看附近那个小区盖的多漂亮,但很快就会拆到这里。不过也做好心理准备了。
东方艺术·大家:这要拆的话准备往哪搬,宋庄吗?
田野:这要拆了我准备去河北,燕郊那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