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础和核心。学生的阅读能力反映了阅读教学的水平,影响着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决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都是以知识为载体,运用多种方法,有目的、有计划,长期训练逐步形成的。因此,需要我们每位教师要更新观念,充分认识阅读教学的现实意义;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总结科学有效的方法教给学生。
关键词:学生 阅读能力 主体 阅读笔记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阅读教学包涵了语文知识的方方面面,承担着听说读写等诸种语文能力的辐射之源。从语文能力的整体性方面进行考察,阅读教学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工作能力,甚至终身。既然阅读这么重要,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初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更新观念,充分认识阅读教学的现实意义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语文教学则肩负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使命。教育改革家于漪老师在《积极改革才能开创语文教学的新局面》一文中指出:未来需要的是“有高度思想觉悟,能敏捷地接受各种新的信息,作出判断,作出正确的反应,能说会写,有一定的文化修养的人才”。不难想象,一个不会读书看报、不懂文章意蕴的人,将如何在社会中生活,更不要说该怎样去听说写作、为人类作出贡献了。21世纪更是高科技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如何及时领会、捕捉最新最有价值的信息,这将是衡量阅读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今天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培养出新世纪的合格建设者,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正确的人生观、高尚的道德情操,会有效地学习,有很强的阅读、表达、写作、运用能力,富有独立工作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二、阅读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欲想从根本上转变目前课堂上“老师唱主角,学生当配角”的局面,必须从教学目标的制定、学生成绩的考核,甚至教学活动的展开,都应让学生参与,使学生始终处于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状态之中。当然,学生作为有思维能力的学习主体,受知识水平、欣赏能力、情趣爱好、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影响,对同一篇文章的思想内涵、艺术形象等有不同的认识和感受,是很自然的。因此,教学不应求同过多,而应尽量引导学生用怀疑、发散的眼光,全方位地审视文章内涵,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目前,教师常常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思考、争论问题。名之曰“没时间”,这似乎成了教师教学的通病。究其实,是与不思进取、不愿放下“师傅”的架子或害怕一放而不可收有关。我们使用的语文课本,选文多为历代名家经典,内涵丰富,意蕴无穷。教师如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便可唤起学生无限遐想和广阔、深远的思维空间,增强其积极的创新精神。这样,阅读教学就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常学常新、欲罢不能的喜爱之情。
三、阅读过程中要善于提出问题和做好阅读笔记
阅读时的问题有两类:第一类是根据自己所具备的知识,针对书中的一些不正确见解,提出异议;第二类是因为自己具备的知识还不够,由于不懂而提出的问题。发现问题后,带着问题继续深入去阅读有关的书籍,进行深入地思考,阅读的收获就会更大。在阅读中发现问题,问题又推动更深入地阅读。这样勤于思考,抓住问题穷追不舍,不仅可以去继承作者提供的基本知识,而且有可能使你通过阅读发现新的知识,获得新的见解。阅读不能象录音机转录似的,原封不动地搬进头脑中去,而应当通过思考去“加工”所阅读的书,使学习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阅读结束后,要认真回忆一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自己都理解了吗?有什么新的发现?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对已经理解的内容要善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写在读书笔记上当然最好,以备今后使用。读一本书,要清楚了解它的梗概,抓住它的主要精神和主要问题,先把最重要的东西学到手,然后回顾一下,看自己解决了一些什么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对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最好用小本子记下来,以便以后解决。读到书中精妙处、关键的地方圈点勾画标志出来,加上批注,写出心得。对语言运用的传神处可用选择、删除、置换、调序等方法推敲、吟咏、比较优劣。使学生勤于笔录、博采广撷。不少学生阅读后以为懂了,就过去了,很少再认真地回味一下,或做点笔记,阅读效果差,这大概也是一个原因吧!
因此,记笔记自然会使你专心去读,细心去读,用心去读。做笔记有利于积累资料。阅读总是与一定的学习目的联系在一起的,经过长期阅读和做笔记,就可以积累起符合自己需要的大量资料,弥补了头脑记忆的不足,因为头脑的记忆比起资料的记载,往往不够准确和持久。资料分门别类保管好,可以长期为学习和工作服务,只要不丢,不乱,没有“忘记”的问题。鲁迅说“无论做什么事,如果继续收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做笔记还便于随时复习或取用。笔记是平时阅读的成果,也应当说是书本中符合你需要的精华所在。一旦工作、学习需要,可以随时取用。需要使用某一部分知识,就可以把有关的笔记取出来,加以复习。有的学生阅读时,肯动脑筋,阅读时深受启发,有不少体会,但相信自己的记忆力,懒得动笔,到真要用时,不是连文章的出处都想不起来,就是由于时间紧迫,来不及看原文而感到十分遗憾。
关键词:学生 阅读能力 主体 阅读笔记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阅读教学包涵了语文知识的方方面面,承担着听说读写等诸种语文能力的辐射之源。从语文能力的整体性方面进行考察,阅读教学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工作能力,甚至终身。既然阅读这么重要,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初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更新观念,充分认识阅读教学的现实意义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语文教学则肩负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使命。教育改革家于漪老师在《积极改革才能开创语文教学的新局面》一文中指出:未来需要的是“有高度思想觉悟,能敏捷地接受各种新的信息,作出判断,作出正确的反应,能说会写,有一定的文化修养的人才”。不难想象,一个不会读书看报、不懂文章意蕴的人,将如何在社会中生活,更不要说该怎样去听说写作、为人类作出贡献了。21世纪更是高科技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如何及时领会、捕捉最新最有价值的信息,这将是衡量阅读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今天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培养出新世纪的合格建设者,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正确的人生观、高尚的道德情操,会有效地学习,有很强的阅读、表达、写作、运用能力,富有独立工作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二、阅读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欲想从根本上转变目前课堂上“老师唱主角,学生当配角”的局面,必须从教学目标的制定、学生成绩的考核,甚至教学活动的展开,都应让学生参与,使学生始终处于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状态之中。当然,学生作为有思维能力的学习主体,受知识水平、欣赏能力、情趣爱好、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影响,对同一篇文章的思想内涵、艺术形象等有不同的认识和感受,是很自然的。因此,教学不应求同过多,而应尽量引导学生用怀疑、发散的眼光,全方位地审视文章内涵,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目前,教师常常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思考、争论问题。名之曰“没时间”,这似乎成了教师教学的通病。究其实,是与不思进取、不愿放下“师傅”的架子或害怕一放而不可收有关。我们使用的语文课本,选文多为历代名家经典,内涵丰富,意蕴无穷。教师如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便可唤起学生无限遐想和广阔、深远的思维空间,增强其积极的创新精神。这样,阅读教学就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常学常新、欲罢不能的喜爱之情。
三、阅读过程中要善于提出问题和做好阅读笔记
阅读时的问题有两类:第一类是根据自己所具备的知识,针对书中的一些不正确见解,提出异议;第二类是因为自己具备的知识还不够,由于不懂而提出的问题。发现问题后,带着问题继续深入去阅读有关的书籍,进行深入地思考,阅读的收获就会更大。在阅读中发现问题,问题又推动更深入地阅读。这样勤于思考,抓住问题穷追不舍,不仅可以去继承作者提供的基本知识,而且有可能使你通过阅读发现新的知识,获得新的见解。阅读不能象录音机转录似的,原封不动地搬进头脑中去,而应当通过思考去“加工”所阅读的书,使学习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阅读结束后,要认真回忆一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自己都理解了吗?有什么新的发现?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对已经理解的内容要善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写在读书笔记上当然最好,以备今后使用。读一本书,要清楚了解它的梗概,抓住它的主要精神和主要问题,先把最重要的东西学到手,然后回顾一下,看自己解决了一些什么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对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最好用小本子记下来,以便以后解决。读到书中精妙处、关键的地方圈点勾画标志出来,加上批注,写出心得。对语言运用的传神处可用选择、删除、置换、调序等方法推敲、吟咏、比较优劣。使学生勤于笔录、博采广撷。不少学生阅读后以为懂了,就过去了,很少再认真地回味一下,或做点笔记,阅读效果差,这大概也是一个原因吧!
因此,记笔记自然会使你专心去读,细心去读,用心去读。做笔记有利于积累资料。阅读总是与一定的学习目的联系在一起的,经过长期阅读和做笔记,就可以积累起符合自己需要的大量资料,弥补了头脑记忆的不足,因为头脑的记忆比起资料的记载,往往不够准确和持久。资料分门别类保管好,可以长期为学习和工作服务,只要不丢,不乱,没有“忘记”的问题。鲁迅说“无论做什么事,如果继续收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做笔记还便于随时复习或取用。笔记是平时阅读的成果,也应当说是书本中符合你需要的精华所在。一旦工作、学习需要,可以随时取用。需要使用某一部分知识,就可以把有关的笔记取出来,加以复习。有的学生阅读时,肯动脑筋,阅读时深受启发,有不少体会,但相信自己的记忆力,懒得动笔,到真要用时,不是连文章的出处都想不起来,就是由于时间紧迫,来不及看原文而感到十分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