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化语境是理解人类交际中话语的认知基础,话语与文化语境处于一种辩证关系中,话语反映文化,同时受文化语境的设定。言语行为作为话语的建构方式,同时也会受到文化语境的设定。汉语恭维语是一种极富中国文化特色的言语行为,恭维语的恰当运用与理解必定受到汉语文化语境中诸多因素的文化设定。
关键词:文化语境;文化设定;恭维语
中图分类号:H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2
一、文化语境之说
“语境”是语用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语用学研究的基础,它和言语行为的相互作用构成语用学的中心内容。“语境”从字面意义来看,就是“语言环境”,即语言的使用环境。语境信息在语言理解中具有较大的影响。虽然语言学家定义语境的因素不尽相同,但是这些定义没有本质的差别。简言之,语境影响着言语交际活动,它是决定词或话语确切含义的语言方面和非语言方面的各种因素的总称,也就是说,语境可分为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
“语境”这一术语的起源,可以追溯至波兰籍人类语言学家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早在1923年,他就提出了“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和“文化语境”(context of culture),这一对概念都属于非语言语境的范畴,前者指言语交际活动发生时的具体语境,后者指活动参与者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文化情景。美国语言学家爱德华·霍尔(Edward Hall)于1981年提出了“语境文化”的概念,揭示不同文化对交际语境有着不同的依赖程度,不同文化中的交际行为的过程和方式因而也各异。
在我国,胡壮麟(1994)认为,“语境”可以分为三类:“语言语境”(linguistic context)、“情景语境”(situational context)和“文化语境”(cultural context)。语言语境即言语交际活动中语言内部的环境;情景语境,也称上下文语境是指交际活动产生时事件的性质、参与者的关系、时间、地点、方式等;文化语境是指说话人所在的言语社团的历史文化、社会传统和风俗人情。胡壮麟认为文化语境可看作是最高层次的语境,即交际活动所涉及的文化社会背景。社会文化生活中的每一个侧面都会反映到语言中来。
因此,在某些言语交际活动中,对言语行为的理解除了借助语言语境和情景语境意外,还得联系文化语境。本文以汉语恭维语为语料,结合中国的社会文化语境,从性别差异及权势关系两方面论述文化语境对恭维语的文化设定。
二、汉语文化背景下的汉语恭维语
恭维语是人类日常交际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言语行为,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言语交际活动现象。美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恭维语就是一种符合“人性最深刻的原则”的言语行为,它能表示对听话人优点的欣赏,因此能在交际中获得听话人的好感,使交际双方心理和情感上的距离缩短,从而建立或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简单地说,恭维语具有维持、协调良好人际关系的言后行为及言外行为作用(locutionary force and illocutionary force),被称为社会交际的“润滑剂”。
另一方面,恭维语的使用不是一个随意的言语行为,它受到语境及言语行为参与者的性别、年龄、社会关系等诸多因素影响,是一种复杂的言语行为。有效恭维及其成功应答构成了人们言语交际能力的一个方面。每个民族都有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语言,不同的语言受到各自文化的影响,其恭维语因此也具有本民族特有的表现模式、内容及功能,同时也遵循不同的语用文化原则。
汉语恭维语是一种极富中国文化特色的言语行为,据贾玉新(1997)的调查,汉语中恭维语的功能主要集中在:(1)使对方感觉良好;(2)欣赏;(3)利用他人。“利用他人”是中国文化中恭维语的一个主要的功能,在贾玉新的调查中占第三位,这也是汉语恭维语独特的语用功能。
然而,不同文化群体的人对恭维功能的认知可能不同,而且同一句恭维用于不同的语境中,其表达的意义和发挥的作用亦有可能不同。因此,要确定一句恭维语的功能,必须依据文化语境和现实交际中双方的关系来具体分析。
三、文化语境对恭维语的文化设定
话语反映文化,与文化关系紧密。话语同时又是言语行为的表达方式,也就是说,言语行为同样与文化关系紧密。我们已经讨论了文化语境涉及的因素,它包含了说话人所在的言语社团的历史文化、社会传统和风俗人情。任何一个语言使用者都属于某个特定的言语社团,每个言语社团都有长期形成的历史、文化、风俗和价值标准,而这些必然反映在该言语社团的共同话语中。既然话语作为言语行为的语言表达方式,那么言语行为也可以反映文化,同时也应该受文化语境的制约,即文化语境可对言语行为产生文化设定。
文化设定是什么?文化语境从哪些方面设定言语行为?何刚(2004)对此作了一些阐释。他认为言语行为的文化设定是对言语行为和文化语境合适性的探讨。人不仅是自然时空的存在,而且是一个文化空间的存在,其言行很大程度上都是被文化设定的。文化语境对言语行为的设定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系统的。它主要体现在权势关系,性别差异等方面。
(一)性别差异的设定
语言中的性别差异,是语言使用者出于社会、文化、习俗等方面即文化语境的考虑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语言现象(陈明芳,贺莉君,2005)。男女两性分属不同的言语行为群体,受文化語境影响,两性的话语差异除了表现在语音、语义和词汇语法三个语言层次上以外,其言语行为的方式、模式或策略的选择必定受到文化语境的设定,才能实现与文化语境的合适性。
从汉语恭维语的三个主要功能来看,在中国文化语境下,社会对女性的外貌、穿着打扮、发型等方面的恭维并不占主导地位,而是更注重于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才能等方面。男性受到的恭维主要来自对能力和所有物的积极评价,因为对于男性来说,自我价值的实现体现在能力被他人肯定及欣赏,这样的恭维就会使他们感觉良好。不同于西方的是,在许多场合,男性对女性长相、身材、穿着和打扮的恭维是不合适的,否则就会有“不太正经”的嫌疑。当然,较亲密的女性之间可以恭维彼此的外貌。例如:如果一个在中国学习汉语的美国男子不了解汉语的文化语境,按照美国的交际方式用“你是个挺性感的(sexy)姑娘”来恭维他见到的中国女孩,中国人一般是不会轻易接受,因为这样的恭维并没有让对方感觉良好,也没有表现出对对方的欣赏,反而是一种轻薄。我们再看下面的例子:
1、跳舞时,一位男士对一位刚认识的女士说:“你不是学英语,而是学跳舞的吧!”
2、一位第一次见到朋友妻子的男士对该朋友说:“你小子娶到这样的老婆可真有福气呀!”
3、(宝钗)因见林黛玉在做剪裁,因笑道:妹妹越发能干了,连裁剪都会了。”(《红楼梦》二十八回)
4、一位女士请男同事帮忙修电脑,一会就弄好了,该女士说道:强人,拜你为师吧。
以上4例恭维语的功能都体现了说话人对对方的欣赏,并会使对方感觉良好。在汉语文化语境下,由于男女两性各自不同的性别角色,说话人言语行为就会有某些倾向性特征。同性之间往往倾向于直陈式恭维,如例2,例3。异性之间则往往使用隐含式恭维,这样的方式不显唐突,同时也表达了说话人对被恭维对象的欣赏,听话者因此感觉良好,从而愉悦地接受,如例1,例4。也就是说,性别差异这一文化语境因素会对恭维语这一言语行为产生一定的文化设定。
(二)权势关系的设定
社会交际中,权势关系(power relation)是一组非常常见的互动角色关系,也是特殊文化语境的重要因素。在这样的语境中,言语行为会受到权势关系的设定或制约。何刚指出权势关系对特定行为的设定主要表现在:行为的顺序、容忍度、可磋商度及磋商方式。
以恭维语为例,在中国文化语境中,如果交际双方社会地位相等,说话者对听话者的恭维基本都出于真心的欣赏,权势关系的设定力较弱,说话者可选择的恭维话题、方式或策略的范围就较宽。如果交际双方不是平等的社会地位,权势关系对该言语行为的设定力较强,常常是下级(尤其是男性)对上级的能力和成就进行恭维,其目的主要是表达对上级的欣赏,以取得上级的好感,更甚者是利用这种好感以利于自己事业的发展或提升。例如:
5、两个职务级别相同的人下棋,输的人说:想不到你还挺厉害的嘛!
6、两位女性同事隔了一段时间见面,甲对乙说:一段时间没见,我发现你越来越漂亮了!
7、红玉笑道:愿意不愿意,我们也不敢说。只是跟着奶奶,我们也学些眉高眼低,出入上下,大小的事也得见识见识。(《红楼梦》二十七回)
8、一位顾客在家鞋店挑中了一双鞋,售货员说:您喜欢这双鞋就说明您眼光独到,穿在您脚上再合适不过了。
9、康熙拉着韦小宝,笑着对魏东亭说道:“东亭啊,这便是我整天对你提及的小桂子,多亏他帮朕想出来的主意,因此才救下苏克萨哈一命。”
韦小宝忙说道:“哪里是奴才的功劳,都是皇上英明神武,奴才只是耍些小聪明而已。”(《韦小宝传》第一章)
通过上述例子,我们发现在汉语语境下,恭维语的语言选择因权势关系的对等与否而不同。例5,例6中,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相等、权势关系对等,在这样的文化语境中,发话人直接地表达出对听话人能力或外貌的恭维,使对方感觉良好,实现了恭维语的功能。
如果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不相等、权势关系不对等,同样的恭维语就不能使用,否则只会造成交际失败,甚至会有更严重的后果。汉语文化语境是绝不允许例5,例6中的恭维语发生在下级与上级的交际中。权势较低者对权势较高者的恭维更应讲究语言选择,要表现出对权势较高者权威的认可及尊敬。例7中的红玉是一个奴婢,她没有直接地称赞王熙凤,而是使用含蓄的语言称赞王熙凤办事能力强、见识广,巧妙地实施了恭维言语行为,委婉表达了自己的意愿。例8中的售货员同属于权势较低者,顾客对她来说就是上帝。售货员直接恭维顾客的眼光,满足其乐于听到赞美的心理世界,为自己赢得销售业绩。例9中韦小宝与康熙的社会地位及权势关系相差更大,略有不同的是,本例中由高权势者康熙对低权势者韦小宝首先进行“恭维”,受汉语文化语境中权势关系的设定,韦小宝采用“卑己尊人”的弱化恭维策略,将“成就”顺应的转移到康熙身上,同时也肯定了自己的能力,很容易得到康熙的“青睐”。值得一提的是,权势关系不对等者之间的恭维尤其体现了汉语恭维语的第三个主要语用功能,即利用他人。
四、結语
文化语境是话语理解的重要因素,话语是在语境中呈现,在语境中生成意义。文化语境关于话语或言语行为的设定,是文化语境作用在言语行为上的体现,是文化的语用价值的体现。恭维语作为人类言语交际中一种常见的言语行为,在汉语文化语境下发生的恭维语,必定受到汉语文化语境因素的制约,如性别差异、权势关系。我们应深入挖掘文化语境的其它因素,以更好地解读包括恭维语在内的其它言语行为与文化语境的关系。
参考文献:
[1]陈明芳,贺莉君.文化语境对话语的制约[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05,(4):114-116.
[2]何刚.文化设定与言语行为——语用方式的文化解释[J].外语研究,2004,(5):7-11.
[3]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4]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5]索振羽.语用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关键词:文化语境;文化设定;恭维语
中图分类号:H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2
一、文化语境之说
“语境”是语用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语用学研究的基础,它和言语行为的相互作用构成语用学的中心内容。“语境”从字面意义来看,就是“语言环境”,即语言的使用环境。语境信息在语言理解中具有较大的影响。虽然语言学家定义语境的因素不尽相同,但是这些定义没有本质的差别。简言之,语境影响着言语交际活动,它是决定词或话语确切含义的语言方面和非语言方面的各种因素的总称,也就是说,语境可分为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
“语境”这一术语的起源,可以追溯至波兰籍人类语言学家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早在1923年,他就提出了“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和“文化语境”(context of culture),这一对概念都属于非语言语境的范畴,前者指言语交际活动发生时的具体语境,后者指活动参与者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文化情景。美国语言学家爱德华·霍尔(Edward Hall)于1981年提出了“语境文化”的概念,揭示不同文化对交际语境有着不同的依赖程度,不同文化中的交际行为的过程和方式因而也各异。
在我国,胡壮麟(1994)认为,“语境”可以分为三类:“语言语境”(linguistic context)、“情景语境”(situational context)和“文化语境”(cultural context)。语言语境即言语交际活动中语言内部的环境;情景语境,也称上下文语境是指交际活动产生时事件的性质、参与者的关系、时间、地点、方式等;文化语境是指说话人所在的言语社团的历史文化、社会传统和风俗人情。胡壮麟认为文化语境可看作是最高层次的语境,即交际活动所涉及的文化社会背景。社会文化生活中的每一个侧面都会反映到语言中来。
因此,在某些言语交际活动中,对言语行为的理解除了借助语言语境和情景语境意外,还得联系文化语境。本文以汉语恭维语为语料,结合中国的社会文化语境,从性别差异及权势关系两方面论述文化语境对恭维语的文化设定。
二、汉语文化背景下的汉语恭维语
恭维语是人类日常交际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言语行为,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言语交际活动现象。美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恭维语就是一种符合“人性最深刻的原则”的言语行为,它能表示对听话人优点的欣赏,因此能在交际中获得听话人的好感,使交际双方心理和情感上的距离缩短,从而建立或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简单地说,恭维语具有维持、协调良好人际关系的言后行为及言外行为作用(locutionary force and illocutionary force),被称为社会交际的“润滑剂”。
另一方面,恭维语的使用不是一个随意的言语行为,它受到语境及言语行为参与者的性别、年龄、社会关系等诸多因素影响,是一种复杂的言语行为。有效恭维及其成功应答构成了人们言语交际能力的一个方面。每个民族都有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语言,不同的语言受到各自文化的影响,其恭维语因此也具有本民族特有的表现模式、内容及功能,同时也遵循不同的语用文化原则。
汉语恭维语是一种极富中国文化特色的言语行为,据贾玉新(1997)的调查,汉语中恭维语的功能主要集中在:(1)使对方感觉良好;(2)欣赏;(3)利用他人。“利用他人”是中国文化中恭维语的一个主要的功能,在贾玉新的调查中占第三位,这也是汉语恭维语独特的语用功能。
然而,不同文化群体的人对恭维功能的认知可能不同,而且同一句恭维用于不同的语境中,其表达的意义和发挥的作用亦有可能不同。因此,要确定一句恭维语的功能,必须依据文化语境和现实交际中双方的关系来具体分析。
三、文化语境对恭维语的文化设定
话语反映文化,与文化关系紧密。话语同时又是言语行为的表达方式,也就是说,言语行为同样与文化关系紧密。我们已经讨论了文化语境涉及的因素,它包含了说话人所在的言语社团的历史文化、社会传统和风俗人情。任何一个语言使用者都属于某个特定的言语社团,每个言语社团都有长期形成的历史、文化、风俗和价值标准,而这些必然反映在该言语社团的共同话语中。既然话语作为言语行为的语言表达方式,那么言语行为也可以反映文化,同时也应该受文化语境的制约,即文化语境可对言语行为产生文化设定。
文化设定是什么?文化语境从哪些方面设定言语行为?何刚(2004)对此作了一些阐释。他认为言语行为的文化设定是对言语行为和文化语境合适性的探讨。人不仅是自然时空的存在,而且是一个文化空间的存在,其言行很大程度上都是被文化设定的。文化语境对言语行为的设定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系统的。它主要体现在权势关系,性别差异等方面。
(一)性别差异的设定
语言中的性别差异,是语言使用者出于社会、文化、习俗等方面即文化语境的考虑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语言现象(陈明芳,贺莉君,2005)。男女两性分属不同的言语行为群体,受文化語境影响,两性的话语差异除了表现在语音、语义和词汇语法三个语言层次上以外,其言语行为的方式、模式或策略的选择必定受到文化语境的设定,才能实现与文化语境的合适性。
从汉语恭维语的三个主要功能来看,在中国文化语境下,社会对女性的外貌、穿着打扮、发型等方面的恭维并不占主导地位,而是更注重于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才能等方面。男性受到的恭维主要来自对能力和所有物的积极评价,因为对于男性来说,自我价值的实现体现在能力被他人肯定及欣赏,这样的恭维就会使他们感觉良好。不同于西方的是,在许多场合,男性对女性长相、身材、穿着和打扮的恭维是不合适的,否则就会有“不太正经”的嫌疑。当然,较亲密的女性之间可以恭维彼此的外貌。例如:如果一个在中国学习汉语的美国男子不了解汉语的文化语境,按照美国的交际方式用“你是个挺性感的(sexy)姑娘”来恭维他见到的中国女孩,中国人一般是不会轻易接受,因为这样的恭维并没有让对方感觉良好,也没有表现出对对方的欣赏,反而是一种轻薄。我们再看下面的例子:
1、跳舞时,一位男士对一位刚认识的女士说:“你不是学英语,而是学跳舞的吧!”
2、一位第一次见到朋友妻子的男士对该朋友说:“你小子娶到这样的老婆可真有福气呀!”
3、(宝钗)因见林黛玉在做剪裁,因笑道:妹妹越发能干了,连裁剪都会了。”(《红楼梦》二十八回)
4、一位女士请男同事帮忙修电脑,一会就弄好了,该女士说道:强人,拜你为师吧。
以上4例恭维语的功能都体现了说话人对对方的欣赏,并会使对方感觉良好。在汉语文化语境下,由于男女两性各自不同的性别角色,说话人言语行为就会有某些倾向性特征。同性之间往往倾向于直陈式恭维,如例2,例3。异性之间则往往使用隐含式恭维,这样的方式不显唐突,同时也表达了说话人对被恭维对象的欣赏,听话者因此感觉良好,从而愉悦地接受,如例1,例4。也就是说,性别差异这一文化语境因素会对恭维语这一言语行为产生一定的文化设定。
(二)权势关系的设定
社会交际中,权势关系(power relation)是一组非常常见的互动角色关系,也是特殊文化语境的重要因素。在这样的语境中,言语行为会受到权势关系的设定或制约。何刚指出权势关系对特定行为的设定主要表现在:行为的顺序、容忍度、可磋商度及磋商方式。
以恭维语为例,在中国文化语境中,如果交际双方社会地位相等,说话者对听话者的恭维基本都出于真心的欣赏,权势关系的设定力较弱,说话者可选择的恭维话题、方式或策略的范围就较宽。如果交际双方不是平等的社会地位,权势关系对该言语行为的设定力较强,常常是下级(尤其是男性)对上级的能力和成就进行恭维,其目的主要是表达对上级的欣赏,以取得上级的好感,更甚者是利用这种好感以利于自己事业的发展或提升。例如:
5、两个职务级别相同的人下棋,输的人说:想不到你还挺厉害的嘛!
6、两位女性同事隔了一段时间见面,甲对乙说:一段时间没见,我发现你越来越漂亮了!
7、红玉笑道:愿意不愿意,我们也不敢说。只是跟着奶奶,我们也学些眉高眼低,出入上下,大小的事也得见识见识。(《红楼梦》二十七回)
8、一位顾客在家鞋店挑中了一双鞋,售货员说:您喜欢这双鞋就说明您眼光独到,穿在您脚上再合适不过了。
9、康熙拉着韦小宝,笑着对魏东亭说道:“东亭啊,这便是我整天对你提及的小桂子,多亏他帮朕想出来的主意,因此才救下苏克萨哈一命。”
韦小宝忙说道:“哪里是奴才的功劳,都是皇上英明神武,奴才只是耍些小聪明而已。”(《韦小宝传》第一章)
通过上述例子,我们发现在汉语语境下,恭维语的语言选择因权势关系的对等与否而不同。例5,例6中,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相等、权势关系对等,在这样的文化语境中,发话人直接地表达出对听话人能力或外貌的恭维,使对方感觉良好,实现了恭维语的功能。
如果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不相等、权势关系不对等,同样的恭维语就不能使用,否则只会造成交际失败,甚至会有更严重的后果。汉语文化语境是绝不允许例5,例6中的恭维语发生在下级与上级的交际中。权势较低者对权势较高者的恭维更应讲究语言选择,要表现出对权势较高者权威的认可及尊敬。例7中的红玉是一个奴婢,她没有直接地称赞王熙凤,而是使用含蓄的语言称赞王熙凤办事能力强、见识广,巧妙地实施了恭维言语行为,委婉表达了自己的意愿。例8中的售货员同属于权势较低者,顾客对她来说就是上帝。售货员直接恭维顾客的眼光,满足其乐于听到赞美的心理世界,为自己赢得销售业绩。例9中韦小宝与康熙的社会地位及权势关系相差更大,略有不同的是,本例中由高权势者康熙对低权势者韦小宝首先进行“恭维”,受汉语文化语境中权势关系的设定,韦小宝采用“卑己尊人”的弱化恭维策略,将“成就”顺应的转移到康熙身上,同时也肯定了自己的能力,很容易得到康熙的“青睐”。值得一提的是,权势关系不对等者之间的恭维尤其体现了汉语恭维语的第三个主要语用功能,即利用他人。
四、結语
文化语境是话语理解的重要因素,话语是在语境中呈现,在语境中生成意义。文化语境关于话语或言语行为的设定,是文化语境作用在言语行为上的体现,是文化的语用价值的体现。恭维语作为人类言语交际中一种常见的言语行为,在汉语文化语境下发生的恭维语,必定受到汉语文化语境因素的制约,如性别差异、权势关系。我们应深入挖掘文化语境的其它因素,以更好地解读包括恭维语在内的其它言语行为与文化语境的关系。
参考文献:
[1]陈明芳,贺莉君.文化语境对话语的制约[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05,(4):114-116.
[2]何刚.文化设定与言语行为——语用方式的文化解释[J].外语研究,2004,(5):7-11.
[3]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4]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5]索振羽.语用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