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100年前,在一个春寒料峭的寒夜里,他诞生在苏北平原的古邳大地上;25年后,他遍体鳞伤,高唱《国际歌》,将一腔热血洒在长江岸边的北固山麓。他,就是曾在20世纪30年代初任红十四军代理军长兼政委的李超时烈士。今年是李超时烈士诞生100周年和牺牲75周年。缅怀先烈,追忆故人,我们深深感到,李超时烈士忠于党、忠于人民,为了共产主义理想而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与山河同在,和日月共辉!
投身革命即为家
李超时,又名李振华,1906年2月1日出生于邳州市岱山乡柴庄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李超时的青少年时代,中国正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黑暗时期,军阀混战,外侮不断,民不聊生,特别是家乡中贫苦农民的悲惨生活,深深地刺痛了他那幼小的心灵,奠定了他求知向上、救国救民的志向。
1925年,19岁的李超时离开家乡,考入了省立徐州第十中学。徐州“五省通衢”,津浦、陇海两大铁路干线在此交汇,是江苏北部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较早活动的地区之一。李超时在校期间,除了认真学习外,还结识了陈亚峰、郭子化、解慕唐等一批进步青年。他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阅读《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新青年》等马克思主义著作和进步书刊,积极致力于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在此期间,李超时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先后担任了共青团徐州地委学运委员、学运书记,参与领导了徐州市的学生运动。
1926年10月,在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中,北伐军所向披靡,攻占了武汉、九江、南昌,北伐战争取得了重大胜利。一时间,武汉成了国民革命的政治中心,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在武汉成立了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党组织决定动员一批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到武汉军校学习。李超时遂于1926年12月毅然离开徐州,不远千里,奔赴武汉,由正在北伐军工作的徐州籍共产党员郭子化推荐,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学习。此时,主持武汉军校日常工作并兼任政治总教官的是著名的共产党人恽代英,在恽代英同志的教育帮助下,李超时刻苦学习军事知识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加坚定了革命志向,于1927年2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5月,反动军官夏斗寅发动叛乱,率部进攻武汉。李超时和军校学生被编入中央独立师,在叶挺的指挥下讨伐夏斗寅。战斗中,李超时能打善战,英勇机智,受到了恽代英同志的赞扬。7月,武汉形势紧张,汪精卫即将叛变革命,武汉军校学生提前毕业,大部分被编入教導团,由叶剑英同志率领去广东,其余被派回原籍从事革命活动。按照党组织的安排,李超时肩负重任,踏上了返乡革命的征程。
1927年冬的邳州大地,国民党反动统治虽已建立,但与南京、徐州等城市相比,力量相对薄弱。李超时回乡后,立即派人到徐州同党组织接上关系,在家乡发动群众,积极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他一身工人打扮,走街串巷,和工人、农民促膝谈心,宣传革命道理。在李超时等人的努力下,仅仅几个月时间,邳州的局面迅速打开,到1928年春,邳州已发展了40多名党员,成立了中共邳县特别支部,李超时任书记。
由于李超时具有较强的领导才能和开辟新区的经验,1928年7月,中共江苏省委调李超时到东海地区开辟工作。东海县东靠黄海,陇海铁路横穿中部,工人和盐民众多。李超时到东海后,立即与在省属东海中学学习的共产党员惠浴宇取得联系,建立了中共东海特支,李超时任书记,宋绮云任组织委员,惠浴宇任宣传委员,领导东海、赣榆、灌云、沭阳等县党的工作。在东海特支和李超时的领导下,东海地区的党组织发展很快,不久,中共江苏省委先后批准将东海特支改建为东海县委、东海中心县委,仍由李超时任书记,杨光銮为组织部长,惠浴宇为宣传部长。
李超时在东海工作了一年时间。在这期间,李超时和党组织发动群众,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对敌斗争。1929年初,新浦汽车公司资本家凭借权势,包揽乘客,抢黄包车夫生意,卡断了工人的生路。李超时发动新浦黄包车工人开展反包揽斗争,并组织海州、大浦、板浦、南城等地黄包车工人游行示威。国民党政府对工人斗争进行镇压,逮捕了200多名工人。李超时又发动被捕工人家属到国民党衙门前“要亲人”、“要饭吃”,迫使国民党当局全部释放被捕工人,取得了这场斗争的胜利。1929年初夏,云台山区的山霸强行霸占山林,不准贫苦农民上山砍柴拾草,李超时组织农民“扁担会”举行暴动。数千农民挥舞红旗,手持大刀利斧,肩扛扁担,占据了云台山区,同国民党反动武装灌云县常备队对峙。“扁担会”后又收缴地主的枪支,发展了1000多人的队伍。虽然“扁担会”最后在国民党军队的镇压下失败了,但党领导人民群众举行的反抗斗争,却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驰骋通海逞英豪
由于李超时对东海地区党的活动的卓越领导,推动了东海地区革命形势的发展,也引起了国民党政府对这一地区的重视。1929年6月,国民党政府派出大批军警前往东海镇压人民的反抗,李超时被列为“通缉要犯”。在此险恶的形势下,中共江苏省委决定调他到通海地区工作。
通海地区东靠黄海,南接长江,与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相临,包括南通、海门、启东、东台、如皋、泰兴、靖江等县,交通方便,经济文化也较为发达。早在大革命时期,党就在这里发动群众,建立了工会、农会等群众组织。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这里的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建立起农民武装,于1928年举行了“五一暴动”,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李超时到达通海地区后,按照省委的指示,立即和南通县委书记刘瑞龙取得了联系,成立了中共通海特委,李超时任书记,刘瑞龙等任委员。1929年11月,李超时和刘瑞龙到上海参加中共江苏省第二次代表大会。会议期间,李超时和刘瑞龙向省委汇报了通海地区的斗争形势。此时通海地区的红军游击队和农民武装已发展到了2000多人,他们不断出击,摧毁国民党地方政权,打击地主武装。省委和中央军委决定将通海地区的红军游击队和农民武装统一整编,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并抽调一批军事干部加强红十四军,同时任命何坤为红十四军军长,政委由董畏民(后由李超时)担任,薛衡竞任参谋长,余乃诚任政治部主任。
1930年2月,李超时主持召开了通海地区所属各县县委书记会议,传达省第二次党代会精神,研究通海地区政治形势和工作方针,并主持起草了《通海政治状况和党的工作路线的决议案》和《游击战争行动大纲》。会后,李超时和何坤一起对通海地区红军游击队进行了整编,将通海地区的红军游击队编为红十四军第一支队,将如泰地区红军游击队编为红十四军第二支队。4月3日,通海特委和红十四军军部在如皋西南乡贲家巷召开了有数万军民参加的大会,宣布红十四军正式成立。在何坤、李超时的领导下,红十四军广大指战员主动出击,英勇战斗,先后攻克了南通东乡四扬坝、四甲坝、靖江长安市、高家庄、卢家庄、西来庵等敌据点,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地方武装,红十四军声势大震。4月16日,红十四军军长何坤在攻打如皋老户庄时,不幸中弹牺牲。5月,省委任命政委李超时为红十四军代理军长。
当时由于军长何坤的牺牲,部队士气受挫。李超时果断地决定将部队从通海地区转移至如泰地区休整,并将一、二支队改编为第一、二两个师,不久又将启东大队扩编为第三师。与此同时,李超时加强了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健全了各级部队的政治机关,并规定政治部的任务除了加强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外,还要发动群众,扩大红军,进行土地革命。经过整编的红十四军提高了战斗力。6月中旬,国民党军队对红十四军一师活动的地区进行“八路围剿”。李超时指挥部队伏击敌一路,将敌先头部队一个连大部歼灭,迫使其它各路敌军慌忙撤退。8月3日,李超时亲自指挥,发动数万农民配合,在国民党“苏北剿共总指挥部”驻地黄桥举行总暴动,围攻黄桥镇。虽然最后暴动失利,但却给予敌人很大的震慑。9月,由于国民党军队加紧进攻,再加上红军内部出现叛徒,在敌强我弱、敌众我寡的形势下,红十四军损失严重,被迫化整为零,分散进行游击活动。
红十四军最后虽然失败了,但何坤、李超时等红军将士流血牺牲、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却永远被这块大地上的人民所铭记。他们以小击大,以弱击强,驰骋在江海平原上,播下了革命火种,为抗战时期建立苏中抗日民主根据地奠定了群众基础,为江苏的解放和中国革命的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碧血尽洒北固山
红十四军失败后,李超时于1930年10月奉命回江苏省委汇报工作,接着担任了省委外县工作委员会委员,后又担任了省委巡视员。11月,李超时代表省委到浙江温州巡视浙南特委的工作。他和浙南特委的领导一起深入各县调查研究,检查工作,提出指导意见,圆满地完成了巡视工作。
30年代初的上海,由于白色恐怖严重,再加上党内的“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党的地下工作条件十分艰苦,被捕牺牲的同志日渐增多。在此严重的局势下,李超时以大无畏的英勇气概坚持斗争,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1931年6月,李超时又奉省委的指示,赴徐州、海州地区,巡视中共徐海蚌特委的工作。26日,李超时乘火车离开上海,其妻子吕继英因怀孕两个月,体质虚弱,同行回家乡调养。上火车不久,李超时夫妇即被国民党特务跟踪。火车到镇江后,李超时、吕继英夫妇刚下火车即被特务截住,被拘禁在镇江轮船码头附近的万全楼旅馆内。李超时乘看守的特务防备疏忽,迅速销毁随身所带的文件,拉着吕继英夺门而逃,不幸被赶来的大批军警抓捕,关押在国民党镇江公安局看守所。
在审讯室里,面对敌人的威逼和老虎凳等刑具,李超时正义凛然,怒斥敌人。敌人疯狂地向李超时施用各种酷刑,皮鞭、香火、老虎凳等各种各样的刑具轮番使用,但李超时坚贞不屈,只字不吐。敌人对李超时无计可施,又将魔爪伸向吕继英,将吕继英打得遍体鳞伤,但也一无所获。敌人见严刑没有作用,企图用亲情来软化他们。一天,敌人将李超时、吕继英夫妇带到一间房间内,让夫妻二人相会,并派特务在外窃听。吕继英看到戴着镣铐、全身血肉模糊的丈夫,十分心痛地问:敌人是怎样折磨你的?李超时坚强地回答:这些不要问了。酷刑吓不倒我!在死亡的威胁面前,李超时鼓励妻子要坚强,说如果能够获释出狱,要把孩子生下来,把他抚养成人,教他做党的人。1932年2月2日,吕继英在狱中产下一男婴。她给儿子取名铁城,以此告诫儿子:要不忘铁窗之苦,不忘杀父之仇;要继承父亲的遗志,与广大人民一道,众志成城。
面对李超时夫妇的铮铮铁骨,敌人无计可施,只得将他们交付国民党江苏省临时军法会审处审理。敌会审处处长亲自审讯,并让曾是李超时部下的叛徒到庭指认。一见叛徒,李超时怒不可遏,拖着沉重的镣铐,拿起审判台上的砚台砸向叛徒……
1931年9月19日夜,受尽酷刑、宁死不屈的李超时,被敌人押向了長江岸边的北固山麓。步出牢房之前,李超时知道自己最后的时刻已经到来,他镇定地向同牢的难友告别:“我就要牺牲了,但党的事业是不会完结的,革命的烈火是扑不灭的,共产党一定胜利!你们活着的同志一定要坚持斗争下去!”在走向刑场的不归路上,李超时一路高呼:“共产党万岁!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并昂首高唱《国际歌》。
李超时将他那一腔热血洒在了北固山麓,将自己年轻宝贵的生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给了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在李超时烈士牺牲多年后,当时的中央组织部部长陈云同志在延安接见李超时的战友惠浴宇时,曾对李超时的牺牲表示深切的哀悼,并关切地询问李超时的妻子吕继英的情况。
今天,离李超时诞生之年已相距100年,离烈士牺牲之年也已有75年了,李超时烈士曾为之奋斗的这片土地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烈士的遗愿已化作宏图。江苏大地上的7400万人民正在党中央和省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两个率先”,为建设和谐江苏而努力奋斗。
青史千秋留英名,精神永存励后人。在革命的征途上,李超时等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和英雄气概已成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我们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责任编辑:邹宏仪
100年前,在一个春寒料峭的寒夜里,他诞生在苏北平原的古邳大地上;25年后,他遍体鳞伤,高唱《国际歌》,将一腔热血洒在长江岸边的北固山麓。他,就是曾在20世纪30年代初任红十四军代理军长兼政委的李超时烈士。今年是李超时烈士诞生100周年和牺牲75周年。缅怀先烈,追忆故人,我们深深感到,李超时烈士忠于党、忠于人民,为了共产主义理想而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与山河同在,和日月共辉!
投身革命即为家
李超时,又名李振华,1906年2月1日出生于邳州市岱山乡柴庄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李超时的青少年时代,中国正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黑暗时期,军阀混战,外侮不断,民不聊生,特别是家乡中贫苦农民的悲惨生活,深深地刺痛了他那幼小的心灵,奠定了他求知向上、救国救民的志向。
1925年,19岁的李超时离开家乡,考入了省立徐州第十中学。徐州“五省通衢”,津浦、陇海两大铁路干线在此交汇,是江苏北部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较早活动的地区之一。李超时在校期间,除了认真学习外,还结识了陈亚峰、郭子化、解慕唐等一批进步青年。他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阅读《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新青年》等马克思主义著作和进步书刊,积极致力于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在此期间,李超时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先后担任了共青团徐州地委学运委员、学运书记,参与领导了徐州市的学生运动。
1926年10月,在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中,北伐军所向披靡,攻占了武汉、九江、南昌,北伐战争取得了重大胜利。一时间,武汉成了国民革命的政治中心,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在武汉成立了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党组织决定动员一批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到武汉军校学习。李超时遂于1926年12月毅然离开徐州,不远千里,奔赴武汉,由正在北伐军工作的徐州籍共产党员郭子化推荐,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学习。此时,主持武汉军校日常工作并兼任政治总教官的是著名的共产党人恽代英,在恽代英同志的教育帮助下,李超时刻苦学习军事知识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加坚定了革命志向,于1927年2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5月,反动军官夏斗寅发动叛乱,率部进攻武汉。李超时和军校学生被编入中央独立师,在叶挺的指挥下讨伐夏斗寅。战斗中,李超时能打善战,英勇机智,受到了恽代英同志的赞扬。7月,武汉形势紧张,汪精卫即将叛变革命,武汉军校学生提前毕业,大部分被编入教導团,由叶剑英同志率领去广东,其余被派回原籍从事革命活动。按照党组织的安排,李超时肩负重任,踏上了返乡革命的征程。
1927年冬的邳州大地,国民党反动统治虽已建立,但与南京、徐州等城市相比,力量相对薄弱。李超时回乡后,立即派人到徐州同党组织接上关系,在家乡发动群众,积极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他一身工人打扮,走街串巷,和工人、农民促膝谈心,宣传革命道理。在李超时等人的努力下,仅仅几个月时间,邳州的局面迅速打开,到1928年春,邳州已发展了40多名党员,成立了中共邳县特别支部,李超时任书记。
由于李超时具有较强的领导才能和开辟新区的经验,1928年7月,中共江苏省委调李超时到东海地区开辟工作。东海县东靠黄海,陇海铁路横穿中部,工人和盐民众多。李超时到东海后,立即与在省属东海中学学习的共产党员惠浴宇取得联系,建立了中共东海特支,李超时任书记,宋绮云任组织委员,惠浴宇任宣传委员,领导东海、赣榆、灌云、沭阳等县党的工作。在东海特支和李超时的领导下,东海地区的党组织发展很快,不久,中共江苏省委先后批准将东海特支改建为东海县委、东海中心县委,仍由李超时任书记,杨光銮为组织部长,惠浴宇为宣传部长。
李超时在东海工作了一年时间。在这期间,李超时和党组织发动群众,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对敌斗争。1929年初,新浦汽车公司资本家凭借权势,包揽乘客,抢黄包车夫生意,卡断了工人的生路。李超时发动新浦黄包车工人开展反包揽斗争,并组织海州、大浦、板浦、南城等地黄包车工人游行示威。国民党政府对工人斗争进行镇压,逮捕了200多名工人。李超时又发动被捕工人家属到国民党衙门前“要亲人”、“要饭吃”,迫使国民党当局全部释放被捕工人,取得了这场斗争的胜利。1929年初夏,云台山区的山霸强行霸占山林,不准贫苦农民上山砍柴拾草,李超时组织农民“扁担会”举行暴动。数千农民挥舞红旗,手持大刀利斧,肩扛扁担,占据了云台山区,同国民党反动武装灌云县常备队对峙。“扁担会”后又收缴地主的枪支,发展了1000多人的队伍。虽然“扁担会”最后在国民党军队的镇压下失败了,但党领导人民群众举行的反抗斗争,却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驰骋通海逞英豪
由于李超时对东海地区党的活动的卓越领导,推动了东海地区革命形势的发展,也引起了国民党政府对这一地区的重视。1929年6月,国民党政府派出大批军警前往东海镇压人民的反抗,李超时被列为“通缉要犯”。在此险恶的形势下,中共江苏省委决定调他到通海地区工作。
通海地区东靠黄海,南接长江,与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相临,包括南通、海门、启东、东台、如皋、泰兴、靖江等县,交通方便,经济文化也较为发达。早在大革命时期,党就在这里发动群众,建立了工会、农会等群众组织。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这里的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建立起农民武装,于1928年举行了“五一暴动”,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李超时到达通海地区后,按照省委的指示,立即和南通县委书记刘瑞龙取得了联系,成立了中共通海特委,李超时任书记,刘瑞龙等任委员。1929年11月,李超时和刘瑞龙到上海参加中共江苏省第二次代表大会。会议期间,李超时和刘瑞龙向省委汇报了通海地区的斗争形势。此时通海地区的红军游击队和农民武装已发展到了2000多人,他们不断出击,摧毁国民党地方政权,打击地主武装。省委和中央军委决定将通海地区的红军游击队和农民武装统一整编,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并抽调一批军事干部加强红十四军,同时任命何坤为红十四军军长,政委由董畏民(后由李超时)担任,薛衡竞任参谋长,余乃诚任政治部主任。
1930年2月,李超时主持召开了通海地区所属各县县委书记会议,传达省第二次党代会精神,研究通海地区政治形势和工作方针,并主持起草了《通海政治状况和党的工作路线的决议案》和《游击战争行动大纲》。会后,李超时和何坤一起对通海地区红军游击队进行了整编,将通海地区的红军游击队编为红十四军第一支队,将如泰地区红军游击队编为红十四军第二支队。4月3日,通海特委和红十四军军部在如皋西南乡贲家巷召开了有数万军民参加的大会,宣布红十四军正式成立。在何坤、李超时的领导下,红十四军广大指战员主动出击,英勇战斗,先后攻克了南通东乡四扬坝、四甲坝、靖江长安市、高家庄、卢家庄、西来庵等敌据点,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地方武装,红十四军声势大震。4月16日,红十四军军长何坤在攻打如皋老户庄时,不幸中弹牺牲。5月,省委任命政委李超时为红十四军代理军长。
当时由于军长何坤的牺牲,部队士气受挫。李超时果断地决定将部队从通海地区转移至如泰地区休整,并将一、二支队改编为第一、二两个师,不久又将启东大队扩编为第三师。与此同时,李超时加强了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健全了各级部队的政治机关,并规定政治部的任务除了加强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外,还要发动群众,扩大红军,进行土地革命。经过整编的红十四军提高了战斗力。6月中旬,国民党军队对红十四军一师活动的地区进行“八路围剿”。李超时指挥部队伏击敌一路,将敌先头部队一个连大部歼灭,迫使其它各路敌军慌忙撤退。8月3日,李超时亲自指挥,发动数万农民配合,在国民党“苏北剿共总指挥部”驻地黄桥举行总暴动,围攻黄桥镇。虽然最后暴动失利,但却给予敌人很大的震慑。9月,由于国民党军队加紧进攻,再加上红军内部出现叛徒,在敌强我弱、敌众我寡的形势下,红十四军损失严重,被迫化整为零,分散进行游击活动。
红十四军最后虽然失败了,但何坤、李超时等红军将士流血牺牲、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却永远被这块大地上的人民所铭记。他们以小击大,以弱击强,驰骋在江海平原上,播下了革命火种,为抗战时期建立苏中抗日民主根据地奠定了群众基础,为江苏的解放和中国革命的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碧血尽洒北固山
红十四军失败后,李超时于1930年10月奉命回江苏省委汇报工作,接着担任了省委外县工作委员会委员,后又担任了省委巡视员。11月,李超时代表省委到浙江温州巡视浙南特委的工作。他和浙南特委的领导一起深入各县调查研究,检查工作,提出指导意见,圆满地完成了巡视工作。
30年代初的上海,由于白色恐怖严重,再加上党内的“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党的地下工作条件十分艰苦,被捕牺牲的同志日渐增多。在此严重的局势下,李超时以大无畏的英勇气概坚持斗争,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1931年6月,李超时又奉省委的指示,赴徐州、海州地区,巡视中共徐海蚌特委的工作。26日,李超时乘火车离开上海,其妻子吕继英因怀孕两个月,体质虚弱,同行回家乡调养。上火车不久,李超时夫妇即被国民党特务跟踪。火车到镇江后,李超时、吕继英夫妇刚下火车即被特务截住,被拘禁在镇江轮船码头附近的万全楼旅馆内。李超时乘看守的特务防备疏忽,迅速销毁随身所带的文件,拉着吕继英夺门而逃,不幸被赶来的大批军警抓捕,关押在国民党镇江公安局看守所。
在审讯室里,面对敌人的威逼和老虎凳等刑具,李超时正义凛然,怒斥敌人。敌人疯狂地向李超时施用各种酷刑,皮鞭、香火、老虎凳等各种各样的刑具轮番使用,但李超时坚贞不屈,只字不吐。敌人对李超时无计可施,又将魔爪伸向吕继英,将吕继英打得遍体鳞伤,但也一无所获。敌人见严刑没有作用,企图用亲情来软化他们。一天,敌人将李超时、吕继英夫妇带到一间房间内,让夫妻二人相会,并派特务在外窃听。吕继英看到戴着镣铐、全身血肉模糊的丈夫,十分心痛地问:敌人是怎样折磨你的?李超时坚强地回答:这些不要问了。酷刑吓不倒我!在死亡的威胁面前,李超时鼓励妻子要坚强,说如果能够获释出狱,要把孩子生下来,把他抚养成人,教他做党的人。1932年2月2日,吕继英在狱中产下一男婴。她给儿子取名铁城,以此告诫儿子:要不忘铁窗之苦,不忘杀父之仇;要继承父亲的遗志,与广大人民一道,众志成城。
面对李超时夫妇的铮铮铁骨,敌人无计可施,只得将他们交付国民党江苏省临时军法会审处审理。敌会审处处长亲自审讯,并让曾是李超时部下的叛徒到庭指认。一见叛徒,李超时怒不可遏,拖着沉重的镣铐,拿起审判台上的砚台砸向叛徒……
1931年9月19日夜,受尽酷刑、宁死不屈的李超时,被敌人押向了長江岸边的北固山麓。步出牢房之前,李超时知道自己最后的时刻已经到来,他镇定地向同牢的难友告别:“我就要牺牲了,但党的事业是不会完结的,革命的烈火是扑不灭的,共产党一定胜利!你们活着的同志一定要坚持斗争下去!”在走向刑场的不归路上,李超时一路高呼:“共产党万岁!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并昂首高唱《国际歌》。
李超时将他那一腔热血洒在了北固山麓,将自己年轻宝贵的生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给了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在李超时烈士牺牲多年后,当时的中央组织部部长陈云同志在延安接见李超时的战友惠浴宇时,曾对李超时的牺牲表示深切的哀悼,并关切地询问李超时的妻子吕继英的情况。
今天,离李超时诞生之年已相距100年,离烈士牺牲之年也已有75年了,李超时烈士曾为之奋斗的这片土地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烈士的遗愿已化作宏图。江苏大地上的7400万人民正在党中央和省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两个率先”,为建设和谐江苏而努力奋斗。
青史千秋留英名,精神永存励后人。在革命的征途上,李超时等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和英雄气概已成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我们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责任编辑:邹宏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