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到来,计算机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国初中教学也增加了信息技术课程。然而当代青少年对互联网的兴趣大多在于网络游戏、网上聊天等,没有发挥信息课程的真正意义,我们应该通过该课程让学生具备获取、传递、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良好认知,将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学习结合起来,为其之后的学习道路打下基础。本文就如何提高初中信息课程教学效率,提供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
引言:
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由于技术适用性强、变化快、社会时代清晰等特点,因此其教学方式决不能一味地沿袭传统教学方式,而应开创其独特的教学方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一、抓住学生真正的学习兴趣
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性质和特点,学生很容易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抓住机会,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系形成真正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鼓励学生前进的每一步,唤醒学生的每一个困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能够不断在兴趣的激励下取得进步。
例如,在教学“计算机操作系统”时,由于学生初次学习计算机,对此充满了好奇心,在学生对老师所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后,许多学生会改变桌面背景、设置屏幕保护、改变桌面图标等等,如果老师因为这样而批评学生,学生就会感到很扫兴,一旦失去了学习的乐趣,就说不上学习的效果。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要多鼓励他们,可以就此邀请一些同学上台来展示他们的“作品”,通过这样的方法是因为,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加亲近,上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不仅可以让彼此学到更多的东西,而且会加深讲解的学生的印象,促进更好地学习。当然,也要用柔和的语调对学生强调随意操作的危害,让学生了解更多计算机的相关知识。
二、开展小组学习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存在着差异,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中出现的个体差异主要是由各个方面的差异形成的,如最早的学习条件、理解能力、运用能力等。只需为他们提供适当和及时的帮助,并满足一定的时间和条件,所有学生都可以实现信息技术课程中提出的基本需求。但是,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和学生基础知识和接受能力的差异,再加上许多学校目前课堂容量大,学习设施不完备,采用课堂学习形式的条件很难让学生达到很好的水平,因为一个老师不能同时照顾有需要的学生,而普通学校也没有为信息技术教师提供帮助,因此,教师可以开展小组学习的形式,促进学生共同学习。
例如,老师在课前向学生公开课堂内容和重点,让学生设定准确的目标,大多数时候,学生上机自主学习和实践。在遇到困难时,可惜开展小组讨论,学习好的同学可以帮助学医有困难的同学,互相帮助,共同完成课堂任务。他们不仅可以在课堂时间内保持这种学生关系,而且可以将这种关系延续到课下,这样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就会大大拓宽。
通过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缓解老师的教学压力,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使他们更容易学进去,而且促进了同学关系,一举多得。
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造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情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首先,创造问题情境最重要的因素是问题设计。在我们国家的传统教育中,我們经常看到这样的互动:“是吗?是。有吗?有。对不对?对”,这种互动看似学生融入了老师的教学活动,但实际上,很多学生听不懂老师在说什么,他们只是下意识的跟大家说一样,这样的课堂互动在课堂上并不少见,学生只需回答“是”或“否”,学生则完全不会思考。这样缺乏深度的互动,不仅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而且影响教育效果。教师在提出问题的同时要与所创造的情境保持一致,不能太死板。第二,问题一定要情境化,初中信息课老师在制定课堂内容时,时刻保持情境与问题的重合,使不会出现两者分道扬镳的情况。第三,着眼于步骤和环节之间的问题。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由内而外地按照方法完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逐渐让学生去思考,而不是简单、机械地学习知识。
例如,在Excel的教学过程中,在讲解完相关知识后,让学生从最简单的制作“成绩单”入手,学生学会了算平均分、总分等技巧,可以让学生将“成绩单”转变为“优、良”的计算方法,这样的话怎么能快速完成呢?这时,老师可以就这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大部分的学生会想到手动更改,然而这种办法效率低下;有的学生会想到按照最初的总分排序,再把不同层次的排名填上去。最后老师要首先肯定善于动脑筋的学生,鼓励他们结合所学知识,并对他们进行最后的讲解。
通过这种方法,首先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结合所学知识,活学活用,促进课堂效率。
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时,既要注重培养初中生的发现问题能力,又要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学生所探究的结论不一定准确,而且很多时候,学生可能要经过多次尝试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当一个问题研究失败时,学生很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失去信心。因此,教师必须集中注意力在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上,遇到问题要学会通过不断的尝试和努力去解决问题,教师也要及时引导学生,让他们能够独立分析失败的原因,保持他们对学习的信心。
例如,在学生学习了用Excel制作成绩单后,让学生回忆所学知识,尝试用相同的方法制作“班费开支表”,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学习,在充分实践后,老师可以邀请学生上台演示,老师只需要归纳总结即可。学生借此找到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不仅有利于克服教与学的难点,而且使学生容易掌握教与学的重点。在实践中,形成学生独立创新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
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巩固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结
总的来说,由于教育没有具体的方法,所以要以掌握方法为重点,综合运用到教育实践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尝到成就的乐趣,这是教学新方法的关键。只有这样,信息技术课程的知识才能不断更新,根据现代教育理论的特点和需求,以及学生与时俱进的需求,设计出更加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大强.加强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祖国:建设版,2013:315-316.
[2]佟秀梅.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12-12.
[3]刘凯.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思考[J].课堂内外:教师版,2015:68.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
引言:
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由于技术适用性强、变化快、社会时代清晰等特点,因此其教学方式决不能一味地沿袭传统教学方式,而应开创其独特的教学方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一、抓住学生真正的学习兴趣
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性质和特点,学生很容易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抓住机会,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系形成真正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鼓励学生前进的每一步,唤醒学生的每一个困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能够不断在兴趣的激励下取得进步。
例如,在教学“计算机操作系统”时,由于学生初次学习计算机,对此充满了好奇心,在学生对老师所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后,许多学生会改变桌面背景、设置屏幕保护、改变桌面图标等等,如果老师因为这样而批评学生,学生就会感到很扫兴,一旦失去了学习的乐趣,就说不上学习的效果。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要多鼓励他们,可以就此邀请一些同学上台来展示他们的“作品”,通过这样的方法是因为,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加亲近,上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不仅可以让彼此学到更多的东西,而且会加深讲解的学生的印象,促进更好地学习。当然,也要用柔和的语调对学生强调随意操作的危害,让学生了解更多计算机的相关知识。
二、开展小组学习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存在着差异,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中出现的个体差异主要是由各个方面的差异形成的,如最早的学习条件、理解能力、运用能力等。只需为他们提供适当和及时的帮助,并满足一定的时间和条件,所有学生都可以实现信息技术课程中提出的基本需求。但是,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和学生基础知识和接受能力的差异,再加上许多学校目前课堂容量大,学习设施不完备,采用课堂学习形式的条件很难让学生达到很好的水平,因为一个老师不能同时照顾有需要的学生,而普通学校也没有为信息技术教师提供帮助,因此,教师可以开展小组学习的形式,促进学生共同学习。
例如,老师在课前向学生公开课堂内容和重点,让学生设定准确的目标,大多数时候,学生上机自主学习和实践。在遇到困难时,可惜开展小组讨论,学习好的同学可以帮助学医有困难的同学,互相帮助,共同完成课堂任务。他们不仅可以在课堂时间内保持这种学生关系,而且可以将这种关系延续到课下,这样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就会大大拓宽。
通过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缓解老师的教学压力,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使他们更容易学进去,而且促进了同学关系,一举多得。
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造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情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首先,创造问题情境最重要的因素是问题设计。在我们国家的传统教育中,我們经常看到这样的互动:“是吗?是。有吗?有。对不对?对”,这种互动看似学生融入了老师的教学活动,但实际上,很多学生听不懂老师在说什么,他们只是下意识的跟大家说一样,这样的课堂互动在课堂上并不少见,学生只需回答“是”或“否”,学生则完全不会思考。这样缺乏深度的互动,不仅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而且影响教育效果。教师在提出问题的同时要与所创造的情境保持一致,不能太死板。第二,问题一定要情境化,初中信息课老师在制定课堂内容时,时刻保持情境与问题的重合,使不会出现两者分道扬镳的情况。第三,着眼于步骤和环节之间的问题。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由内而外地按照方法完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逐渐让学生去思考,而不是简单、机械地学习知识。
例如,在Excel的教学过程中,在讲解完相关知识后,让学生从最简单的制作“成绩单”入手,学生学会了算平均分、总分等技巧,可以让学生将“成绩单”转变为“优、良”的计算方法,这样的话怎么能快速完成呢?这时,老师可以就这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大部分的学生会想到手动更改,然而这种办法效率低下;有的学生会想到按照最初的总分排序,再把不同层次的排名填上去。最后老师要首先肯定善于动脑筋的学生,鼓励他们结合所学知识,并对他们进行最后的讲解。
通过这种方法,首先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结合所学知识,活学活用,促进课堂效率。
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时,既要注重培养初中生的发现问题能力,又要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学生所探究的结论不一定准确,而且很多时候,学生可能要经过多次尝试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当一个问题研究失败时,学生很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失去信心。因此,教师必须集中注意力在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上,遇到问题要学会通过不断的尝试和努力去解决问题,教师也要及时引导学生,让他们能够独立分析失败的原因,保持他们对学习的信心。
例如,在学生学习了用Excel制作成绩单后,让学生回忆所学知识,尝试用相同的方法制作“班费开支表”,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学习,在充分实践后,老师可以邀请学生上台演示,老师只需要归纳总结即可。学生借此找到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不仅有利于克服教与学的难点,而且使学生容易掌握教与学的重点。在实践中,形成学生独立创新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
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巩固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结
总的来说,由于教育没有具体的方法,所以要以掌握方法为重点,综合运用到教育实践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尝到成就的乐趣,这是教学新方法的关键。只有这样,信息技术课程的知识才能不断更新,根据现代教育理论的特点和需求,以及学生与时俱进的需求,设计出更加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大强.加强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祖国:建设版,2013:315-316.
[2]佟秀梅.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12-12.
[3]刘凯.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思考[J].课堂内外:教师版,201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