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风渝韵尽涞滩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zh55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涞滩位于重庆市合川区东北部,有人曾道,它是“神仙也难涉脚的地方”。究其缘由,不仅因其坐落于鹫峰山上,三面都为悬崖峭壁,更大程度上还与涞滩的得名有关。嘉陵江左岸最大的支流——渠江,古称“涞江”,在鹫峰山的山腳下蜿蜒而过,而流经此处的涞江,中央遍布着一片大面积的滩石,水流湍急多有险滩,于是便有了“涞滩”。虽说涞滩因其险滩让神仙难以涉脚,却也凭借险滩因祸得福,成为渝北远近闻名的水码头。
  
  放滩拉滩助行船
  旧时,由于涞滩狭长又多险滩,下水船(即从上游行至下游的船只)不熟悉涞滩的暗礁与滩流,往往不会直接通行,只能停在涞滩上沱,毕竟“泾溪石险人兢慎”。这时便会请当地身经百战的驾长(也称“滩师”)来放滩,所谓的放滩也就是帮助行船过滩,此事似易实繁,放滩不光要求驾长驾驭船只的本领过硬,还务必要有经年累月的经验积攒,因此要达到“日日放滩如弄潮”的境界并非易事。
  上水船(即从下游行至上游的船只)也因其多险滩,不敢冒然逆流而上,从而停在涞滩下沱,等待当地的纤夫来拉滩。拉滩,即拖船上滩,最不可或缺的便是纤夫,拉滩纤夫的数量依船只的体量来决定,通常,小船只上滩需数十人,大体量的船只则需上百人。相比于放滩,拉滩十足是件苦力活,诗仙李白也曾感慨“拖船一何苦”。在唐代诗人张履程的笔墨里,再现了纤夫拉滩的场景,只见其“头先于足足不进,跋前踬后行迁延”,粗硬的竹缆套在背上、嵌进肉里,伴随着拉滩的不仅有号子还有血与泪。这一来二去,涞滩的码头常年都有过
  往船只在此放滩拉滩,码头渐渐滋生了生机,同时也繁衍了商机。
  古往今“涞”一“滩”镇
  涞滩古镇始建于北宋乾德三年(965),分为上、下涞滩,当地人把坐落在鹫峰山上的上涞滩称作上场(涞),位于山脚渠江西岸的下涞滩则被叫作下场(涞)。上下涞滩之间,因江流滩险,成为过往舟楫的停泊安顿之地。在滩与镇之间,不仅有古往今来的自然和经济功能需求,也有今生与来世的佛祖保佑。
  早在唐朝,涞滩就建成规模宏阔的鹫峰禅寺(如今名为二佛寺),名噪一时,香客如流。络绎不绝的香客往往从四面八方赶来,先是乘船至涞滩,登鹫峰山朝拜进香,事毕便下山离去,山脚下的涞滩便顺理成章地承担了要津的重任。到了宋代,恃舟楫之便,除了香客,货物也在此地流转,一时商贸繁荣,下涞滩在光阴荏苒中逐步演变成商贾云集的场镇。
  但随着商机的发酵,危机也在膨胀。一说是到了清代中期,匪猖盗狂,处于江边的下涞滩由于没有屏障的保护,在防范匪盗上并无优势。以致每遇匪盗侵扰之时,百姓除了跑到山里藏匿,别无他选。几次三番,山里场镇来回跑并非长久之计,于是有人提议在山上修寨子,这样就可以住在山里,既安全又省事,于是便成就了上涞滩。还有一说是由于清嘉庆四年(1799),为防御白莲教义军和农民起义军攻占涞滩,于是便顺着山势修筑城堡式山寨,渐渐地,居住在下涞滩的百姓纷纷搬到山上,因此形成了上涞滩场镇,也就是现在的涞滩古镇。
  白驹过隙,下涞滩仅存一条呈“丁”字形布局的老街了,往日欣欣向荣、商贾云集的景象早已一去不复返,只剩下那青幽可鉴的老街来见证它无尽的沧桑。好在上涞滩的风貌还算完善,现在保存下来的无论是清街民宅,还是祠庙宫寺,都别有一番风味。在上涞滩,尺度宜人的传统街区、穿斗式木结构小青瓦建筑群以及充满浓厚山乡气息的场镇氛围,无一不在撩拨人们产生久住不归的情愫。
  谈及久住,曾经生活在涞滩古镇的先民为了这“长久之计”,倾注百般心血,挖空万分心思,可谓是“内外兼修”。在古代,房屋建筑多采用木结构,容易失火,避火防火必然少不了。在涞滩古镇内,街巷的一隅摆放着开凿于清代同治年间的大石缸,称为“太平缸”。太平
  缸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消防设施,用来盛放消防用水,以备不时之需。眼前的太平缸不同于故宫的吉祥缸(同为古代消防设施),并没有采用青铜材料来铸造,而是利用一块完整石料凿成了一个长方形石缸,与周遭环境相融,同时又古朴大方。石缸大概两米长、半人高,一侧还刻有“大清同治元年”的字样。除去消防功能,太平缸被称作艺术品也毫不为过,在其缸体上布满了花鸟走兽、人物典故的浮雕,栩栩如生。此外,潮湿的青苔攀上了局部浮雕,石料冷静的质感与青苔柔软的触觉相辅相成、恰到好处。
  在涞滩古镇,对内,依太平缸保内安;对外,则靠瓮城御外敌。
古城墙

  独瓮城之风貌
  继在上涞滩顺应地势修筑山寨后,为了防止太平军入川和云南李永和、兰大顺起义军攻城,同治元年(1862),在当地名门望族戴延珍、戴延灿兄弟二人的集资下,又加修了瓮城,强化了涞滩古镇的防御体系。古时,城市主要的防御体系是在城门外修建方形或半圆形的护门小城,方者称为方城,圆者形似瓮器,亦称瓮城。涞滩瓮城是重庆地区目前唯一完好的军事防御性堡垒建筑,戴氏兄弟当初在修建前可谓是经历了千思万虑。究竟怎样的工事能在最大程度上抵御外敌?戴氏兄弟想到了咽喉要塞——山海关,它凭借一座瓮城,便可“危楼高耸锁辽东,依然赫赫唱大风”,于是便效仿明朝开国军事统帅徐达建造山海关瓮城的模型,为世人留下了誉满天下的涞滩瓮城。
  初临涞滩,仰观瓮城,门洞上方的“众志成城”四个大字仍旧苍劲有力,下面刻的“同治元年壬戍岁季夏月建立”也依稀可辨,经过无数风雨的洗礼,由半米条石砌成的瓮城看起来的确有些斑驳,但不足以消除对它无尽的好奇。穿过中寨门,这才算走进了瓮城。半圆的形状似弦月,因此瓮城也称作月城,呈现在眼前的瓮城长约40米,半径约30米,有小半个足球场那么大。涞滩瓮城总共设有八道城门,据当地的老人讲述:这瓮城八洞(即八道城门),四明四暗。在明处的四道城门是视野开阔且“十”字对称,是车马以及人行的要道;在暗处的四道城门则为半封闭式,集中体现了“国有利器,不示于人”的道家思想。何来此说?原来这四道半封闭的城门主要的功能是储藏,除了藏匿兵器粮草,还为军队提供藏身之处,所以又称作“藏兵洞”。当外敌攻入瓮城时,关闭四处明洞,断敌兵退路,四处暗洞里的屯兵们持续不断地向瓮城内部扔炮射箭,使外敌进退两难,解决攻城敌兵实乃瓮中捉鳖,好不畅快。   其实,这瓮中捉鳖并非纸上谈兵。一说瓮城刚竣工那年,自称“白莲教”的一帮人马前来劫寨,大约有两千余人,来势汹汹。实际上这两千余人并非什么白莲教,就是一群地痞流氓老土匪,想来分一口涞滩的“肥肉”。在攻城前,土匪头子张二肿让先遣队伍来打探消息,结果惊喜地发现,主城和瓮城并没有兵马驻守,只有两个扫地的老头子,便贸然冲进瓮城。正当先遣队伍沾沾自喜,准备进一步攻内城之时,说时迟,那时快,四道城门顷刻间紧闭,这瓮城内噼里啪啦烧起了火药柴草,炮声
  四起,烟雾缭绕,先遣队伍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此时,在藏兵洞里等待多时的屯兵们一拥而上,还没等张二肿的先遣队伍反应过来,就都被活捉了,可谓是关门打狗、瓮中捉鳖。
  享涞滩之风味
  在涞滩,如果朴实的山乡氛围让你流连,那浓郁的生活气息则会令你驻足。在涞滩古镇上,每家每户门前不仅有个大石缸,还有个竹编圆口大簸箕。青竹编织的簸箕早已泛黄,表面也早已被时光磨去毛躁,触感光滑舒适。在这平坦敞亮的簸箕里,盛放着艳阳天般明媚的阴米。
  阴米的“阴”与其制作过程——“阴干”有关,是一种极具地域特色的食物,川渝、两湖地区的百姓都对其情有独钟。粉白的糯米上木甄子蒸熟后,颗颗饱满,晶莹剔透,空气里都弥漫着香香甜甜的味道。蒸熟后的糯米会被一应倒入圆口的大簸箕中,快速铺平,开始二度加工,也就是借助自然的温度以及湿度对其进行阴干,在阴干的过程中还要反复将抱在一团的熟糯米一一掰散,以免结块。当糯米开始安安分分地躺在簸箕里,呈现粒粒分明的状态时,阴米就成型了。此刻的阴米,透着熟糯米诱人的香气,因为失水,少了几分黏软质感,变得独立不黏人,同时,又多了几分独有的浓郁,原来,正因为失水,阴米将糯米的精华全都浓缩、囊括其中,连营养也是满分。
  因此,涞滩人待客,筵席上必定少不了阴米制作的美味,阴米炖猪肚、阴米鸡汤等系列菜肴甚是常见。但在百姓靠天吃饭的年代,家家户户的粮食储备并不充盈,待客之日能让客人吃顿饱饭就已经心满意足了,阴米的发明恰恰就来源于一个温情待客的故事。话说有一年风调雨顺,一个地主家的长工殷氏在交租后还剩半斗糯米,却一直留着舍不得吃,平时只靠红薯玉米来充饥。某日,有个穷书生上京赶考,因盘缠用尽,连着几日都未进半粒米,晕倒在殷氏门前。善良的殷氏赶忙将这不速之客抬到里屋,把积攒多日的糯米舀出来,做成香喷喷的糯米饭款待,让他能够在自家吃个饱饭。书生恢复体力,谢过殷氏后便继续赶考。他走后甄子里还剩下两碗糯米饭,殷氏自己舍不得吃,想着积攒下或许还可以解他人的燃眉之急,于是便把剩下的糯米饭倒入锅中,用文火慢慢烘干,然后放入小瓷坛子里密封起来。到了第二年,书生考取功名当了官,重返殷家,送来礼品表示感谢。热情的殷氏想要款待客人,无奈没有上好的主食,突然间想起去年密封的糯米,于是取出糯米简单烹制后便端上了桌,书生品尝后大加赞赏。慢慢地,这种烹制糯米的方法就流传开来,源于殷氏的发明,人们给这种糯米取名为“殷米”。随着地区间百姓的争相效仿,阴米的制作方式也在进一步演变,从最初的文火烘干到现在的自然阴干,名字就由“殷米”演变为“阴米”,但始终不变的是阴米待客的那份满满的温情。阴米,暖脾暖
古镇街景

  胃,暖的更是人心。
  纵巴渝之风情
  若涞滩的阴米暖了人心,那古镇的架香会则聚了人心。
  架香会,古已有之,在川东、川北地区尤为盛行。如今,将架香会完好传承下来的地区已寥寥无几,涞滩古镇却是传承的典范。涞滩古镇的架香会,每年农历八月的初一到三十较为集中,除此之外便是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也就是观音诞辰当日。在众多佛祖诞辰中只选择观音诞辰,是因为架香会与观音菩萨息息相关。
  架香会期间活动繁多,风情独特,其中最惹人注目的便是架香童子舞。架香童子舞又被当地人称作“童子拜观音”,起源于佛教的观音庙会,是一种为了纪念观音而举行的舞蹈祭祀活动。这还要从“妙庄王火烧白雀寺”说起。话说妙庄王有3个公主,小公主妙善极具慧根,其实是传说中的观音菩萨。她从小便常住白雀寺,一直想皈依佛门,但妙庄王极力反对。成年后,一心向佛的妙善不顾父亲的阻拦皈依佛门,妙庄王一气之下便放火烧了白雀寺。妙善因其观音的身份浴火重生,但住在白雀寺里的500个无辜的和尚却全被活活烧死了。火烧白雀寺不久,妙庄王身上长了500个脓疮,无人敢医,身体每况愈下。正当无药可救之时,妙善于心不忍,给父亲托了个梦,说要想痊愈,只有重建白雀寺并给那500个无辜和尚超度亡魂,妙庄王在梦中连连应诺。梦醒时分,脓疮开始好转。之后,他兑现了梦中的承诺,重建白雀寺,超度亡魂,还组织了架香队去朝拜观音。后来,人们为了消灾减病,齐心协力组建了架香队,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为家人祈福消灾,渐渐地,架香队就演变成了架香童子舞。
  架香童子舞,顾名思义,均由还未及豆蔻之年的小姑娘组成,这是一种民风民俗浓厚的传统体育舞蹈。舞蹈由“拜门神”“朝正殿”“谢神”3个部分构成,总共108式,基本的舞蹈动作是以过堂、搭架、上香等内容来进行变化表演;舞蹈音乐则由“唱赞”“架香锣鼓”组成,道具有香架、香盘、香烛等。如此特别的舞蹈并非一朝一夕能成就的,能跳架香童子舞的小姑娘全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從六七岁开始就接受会首的训练。所谓会首,其实就是架香会组织的发起人,是架香会这个民间自发组织中的领头羊。每逢架香会前夕,架香会的所有成员都要聚集在一起,为更圆满地举办架香会出谋划策。
  待架香会的事务安排妥当后,会首会去纸杂铺定制架香会当天的主角——“架香”。架香的档次有高有低,但多数架香都是竹制或木制品。整体呈现七层四角宝塔状,每层四面都设有菩萨龛子,四周糊上画有菩萨画像的纸张或布料。在架香四周未糊纸时,活脱脱地像个竹架子,因此得名架香。每逢架香会,无论是香会成员还是其他民众,都会聚集在一起,共享佛门宴,共祈天下福。
  睹风貌、享风味、纵风情,何处不可,为何只荐涞滩?只因此地尽显巴风渝韵。
  【责任编辑】王 凯
其他文献
2016年1月1日,中国正式终结了实施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步入“全面两孩”时代。2016年12月,全国妇联发布了一项针对北京、辽宁等10省(市)21个市(区)0~15岁儿童父母的调查显示,53.3%的受访一孩家庭不想生育第二个孩子。  生育的正反馈  为什么现在中国人不愿再生育?调查的归因是,生育成本、经济负担、照料负担都极为沉重。这些情况表明,人们的生育基本上是一种受自然和社会环境调控的行为
近日,美国人口资料局推出了2016年世界人口数据表。该机构预测,到2053年,世界人口总数将达到100亿。展望未来,地球对人类的支持会不会在某个时候达到极限?我们能否一直有足够的食物和水资源,让每个人都开心健康地生活?答案肯定是不能。早在18世纪晚期,英国人口学家托马斯·马尔萨斯就在文章中这样写道:人口的负担已经远远超过地球的承载能力,迟早有一天,地球将因不堪重负而给人类带来毁灭。那么,人类数量为
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在天津通信广播电视厂诞生,从此,我国便拉开了彩色电视生产制造的序幕。第一台彩电开启彩色电视的新时期  天津通信广播电视厂是新中国成立后电视机研发生产的摇篮。1957年,国家决定发展电视广播业,并把研制电视接收机的任务交给了国营天津无线电厂—天津通信广播电视厂的前身。当时天津无线电厂的专家们在资料极其匮乏的情况下迎难而上,边学边干,终于在1958年,实现了
1988年3月10日8时56分,一个特殊的新生儿在“北医三院”诞生。那一刻,产房外已经站满了各大媒体的记者,产房内67岁的妇产科专家张丽珠教授正在亲自为这个初生女婴进行详细的检查。张教授首先观察婴儿外表是否正常,又对孩子全身进行了触摸式检查,最后,终于露出笑容。  这个女婴就是中国第一例试管婴儿,她的名字叫郑萌珠。张丽珠教授则是“中国的试管婴儿之母”,她怀抱孩子的瞬间定格,成为张教授最广为流传的照
古代的阿拉伯世界孕育出3个辉煌的大都会,也就是三大文化中心,即巴格达、开罗和科尔多瓦。有人也许会问,科尔多瓦只是一个中等城市,怎么能与巴格达和开罗这样的名都大邑相提并论呢?今天,笔者就为大家讲述这座城市的千年沧桑,重温它曾经的灿烂辉煌。明灯照亮中世纪  科尔多瓦位于西班牙南部,瓜达尔基维尔河擦城而过。早在古罗马时期,科尔多瓦就是伊比利亚半岛的重镇之一。然而科尔多瓦的飞黄腾达是在711年阿拉伯人到来
“别上来了!别上来了!挤不下了!”面对闻讯蜂拥而来的记者,《科学美国人》的主编—“发明大王”托马斯·爱迪生的老朋友俾契诙谐地说:“楼板快塌了!”  这是1877年12月7日在《科学美国人》杂志社楼上俾契的办公室里的一幕。  那么,这里发生了什么轰动性新闻,让记者们趋之若鹜呢?  只见一个30岁的小伙子把带有尖针和薄膜的圆头状的东西,放在一个锡纸的圆筒上,然后转动和圆筒相连的手柄。此时,这个装置就说
1986年8月25日11点11分,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从北京信息控制研究所发出,邮件的撰写者和发送者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以下简称高能所)的科学家吴为民,接收者是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位于瑞士)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杰克·斯坦伯格。这封电子邮件开启了中国科学家与国际科学界交流的新窗口,也为中国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之争  如果你通过搜索引擎查找“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发出时间”,结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由此开辟。70年前的那个“今天”,积贫积弱、百废待兴;70年后的这个“今天”,国富民强、百业俱兴。共和國艰辛探索,矢志不渝,攻坚克难,谱写了壮丽史诗,创造了人间奇迹。回望70年,一个个历史瞬间让人心潮澎湃,一个个高光时刻足以彪炳史册。为此,本刊记者集体采写“70年,70个瞬间”
如同每个生物一样,细胞也会有出生和死亡的生命周期。细胞的死亡有多种形式。现在,研究人员发现,细胞的死亡主要有3种形式:一是细胞的自然死亡,二是细胞凋亡,三是细胞焦亡。  人体细胞的种类、数量和寿命  人体细胞约有200余种,包括神经细胞、上皮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巨噬细胞、B细胞、T细胞、肌细胞、成骨细胞、肝细胞、肾细胞、内分泌细胞等。其中一些细胞又可以细分为很多种类,如内分泌细胞有甲状腺
显微镜的肇始—从詹森父子仨到沙伊纳  荷兰韦塞尔的米德尔堡城,有一位磨眼镜片的工人汉斯·玛顿斯·詹森。他有两个淘气的孩子,兄弟俩和父亲一样,也爱摆弄各种各样的镜片。大约在1590年的一天,父亲外出,兄弟俩又玩起了镜片。当他俩无意识地把两块镜片分别装在一根铜管的两头,并用它对着书看的时候,惊奇地发现很小的逗号竟有蝌蚪般大。他们再用它看对方的眼睫毛,竟有小木棍一般粗……詹森显微镜  不久,詹森父子仨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