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明朝,封建统治愈趋黑暗,手工业商品经济的发展孕育出新的资本主义因素,整个封建文化价值体系开始动摇。一些清醒的士人文人明显意识到这个不可遏制的历史趋势,用文学作品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明代各方面社会生活的风俗画卷的同时更流露出浓重的忧患意识和感伤情绪,并对社会发展做出的不同程度的的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封建末期;社会变化;思考探索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339-01
明朝,古老的中国封建王朝已逐渐透露出晚年的光景,封建统治愈趋黑暗腐朽。特别是明中叶以后,社会经济结构开始发生细微而缓慢的变化。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孕育出新的资本主义因素。随着市民阶层日益壮大,传统伦理纲常已无法行之有效得对社会加以威慑和控制,程朱理学遭到要求个性解放的启蒙思潮的挑战,动摇了整个封建文化价值体系。
一些清醒的士人文人明显意识到这个不可遏制的历史趋势,《三国演义》《水浒传》《牡丹亭》《西游记》等明代文学作品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明代各方面社会生活的风俗画卷的同时更流露出明代文人们浓重的忧患意识和感伤情绪,并对社会发展做出的不同程度的的思考与探索。
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市民阶层壮大,市民的愿望和幻想借助通俗文学样式开始获得更富近市色彩的表现。《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们主要勾当之一便是打劫来往客商来谋取钱财,实现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大称分银的对世俗生活享受的人生理想。市民阶层追求的审美是雄浑壮烈、豪迈奔放的壮美和张扬的英雄行为与自我意识。梁山好汉用暴力反抗暴力,但他们也常常伤害了无辜的百姓,如第六十六回,他们攻陷大名府,柴进找着吴用下令“休教杀害良民”时,城中将及伤损一半,被杀死者五千余人,伤者不计其数。在《水浒传》中类似的滥杀无辜场面还有不少。好汉们沉湎于痛苦的反抗与复仇而无暇仔细区分正义与不正义的界限,但这种极端的行为似乎让他们更像是“市民英雄”。而另一方面市民的成分是复杂的,市民有时渴望自己能像好汉们那样无法无天,有时又意识到自己毕竟还是一介需要保护的弱者。另外,《水浒传》比《三国演义》更贴近现实生活,有更多的细节描写和心理刻画。其中犷汉夹杂粗野俚俗,在描写李逵上最为突出,富有生活味和人情味。还有关于具有民族特色的风俗画面,世俗人情,家庭生活的描绘更多的体现了市民阶层的情趣。
明朝处在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在政治上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之一。特别是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统治者骄奢淫逸,贪官污吏大量搜刮人民财产,人民生活贫困,阶级矛盾尖锐。在明代文学作品中,一方面《三国演义》将刘备塑造成一个仁义爱民、宽以待人的仁君形象,拥刘反曹。另一方面,资本主义萌芽使封建专制统治开始松动,上层政治分崩离析,《三国演义》描写的封建统治集团内部斗争,长期分裂割据,人民遭受深重苦难是这一时期的折射。在明代小说中总是出现的大量的政德败坏人物,如暴政的曹操,优柔寡断的袁术,懦弱无能的刘表等。社会上反封建压迫和封建专制主义的市民斗争和农民起义不断兴起。施耐庵看到封建专制的官府黑暗“官逼民反”,呼唤“替天行道”,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的民主要求。商品经济发展,整个社会特别是市民阶层金钱意识与日俱增,金钱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急剧上升,造成一种竞逐财利的社会氛围。在这种社会氛围下,礼崩乐坏,纲纪松动,如《水浒传》中潘金莲毒杀丈夫;毛太公赖下了猎户解家兄弟的大虫却声称是自射得,反诬二解,将其送官府下狱并欲置之于死地……
程朱理学在明代思想上占统治地位。提倡“存天理,灭人欲”,将封建伦理道德神圣化、神秘化,成为广大人民身上的精神桎梏,表现在根深蒂固的传统的知恩图报,廉洁正义,孝悌忠义的荣辱观念。《水浒传》中从小受到严格家庭教育的宋江就是典型的形象。然而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使社会意识形态发生了质的变化,人们物质和精神的欲望节节高涨,思想意识必然从旧道德规范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程朱理学越来越受到怀疑甚至是挑战。王阳明提出“心即理”,明心即明理。心学强调自我灵明,自我觉醒使长期被蔑视摧残的思想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水浒传》中武松手刃潘金莲,血溅鸳鸯楼及宋江对阎婆惜,杨雄对潘巧云的血腥手段正是市民阶层“快意恩仇”思想的反映。心学对人的情欲乃至个性的肯定,承认情欲的合理性,注重世俗生活。《金瓶梅》在一定程度上对西门庆对色和货的追求的肯定和认同,表现出了强烈的个人主义倾向。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一个人欲横流,天理覆灭的社会。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价值系统遭到挑战。
明代小说题材总体上从帝王英雄逐渐转向描写寻常百姓的生活,关注现实小人物的悲欢离合。无论是从内在精神还是到审美形式,都越来越趋向世俗化、个性化、趣味化。文人们通过作品对社会问题及发展不断提出困惑和忧患,进行深刻的反思与批判,并且气势恢弘地构思社会变革的蓝图。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从明代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窥见明代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思想发展及处在时代变革中的人们的面对理想与现实的曲折探索和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脉络。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作者简介:孙婷(1990-),女,浙江湖州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9级本科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
[2]吴晓玲.漫谈天都外臣序本忠义水浒传[N].光明日报,1983,8,2.
[3]伊永文.水浒传是反映市民阶层利益的作品[J].天津师范学院学报,1975,4.
[4]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0,11.
[5]郭绍虞.明代的文人集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关键词:封建末期;社会变化;思考探索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339-01
明朝,古老的中国封建王朝已逐渐透露出晚年的光景,封建统治愈趋黑暗腐朽。特别是明中叶以后,社会经济结构开始发生细微而缓慢的变化。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孕育出新的资本主义因素。随着市民阶层日益壮大,传统伦理纲常已无法行之有效得对社会加以威慑和控制,程朱理学遭到要求个性解放的启蒙思潮的挑战,动摇了整个封建文化价值体系。
一些清醒的士人文人明显意识到这个不可遏制的历史趋势,《三国演义》《水浒传》《牡丹亭》《西游记》等明代文学作品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明代各方面社会生活的风俗画卷的同时更流露出明代文人们浓重的忧患意识和感伤情绪,并对社会发展做出的不同程度的的思考与探索。
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市民阶层壮大,市民的愿望和幻想借助通俗文学样式开始获得更富近市色彩的表现。《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们主要勾当之一便是打劫来往客商来谋取钱财,实现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大称分银的对世俗生活享受的人生理想。市民阶层追求的审美是雄浑壮烈、豪迈奔放的壮美和张扬的英雄行为与自我意识。梁山好汉用暴力反抗暴力,但他们也常常伤害了无辜的百姓,如第六十六回,他们攻陷大名府,柴进找着吴用下令“休教杀害良民”时,城中将及伤损一半,被杀死者五千余人,伤者不计其数。在《水浒传》中类似的滥杀无辜场面还有不少。好汉们沉湎于痛苦的反抗与复仇而无暇仔细区分正义与不正义的界限,但这种极端的行为似乎让他们更像是“市民英雄”。而另一方面市民的成分是复杂的,市民有时渴望自己能像好汉们那样无法无天,有时又意识到自己毕竟还是一介需要保护的弱者。另外,《水浒传》比《三国演义》更贴近现实生活,有更多的细节描写和心理刻画。其中犷汉夹杂粗野俚俗,在描写李逵上最为突出,富有生活味和人情味。还有关于具有民族特色的风俗画面,世俗人情,家庭生活的描绘更多的体现了市民阶层的情趣。
明朝处在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在政治上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之一。特别是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统治者骄奢淫逸,贪官污吏大量搜刮人民财产,人民生活贫困,阶级矛盾尖锐。在明代文学作品中,一方面《三国演义》将刘备塑造成一个仁义爱民、宽以待人的仁君形象,拥刘反曹。另一方面,资本主义萌芽使封建专制统治开始松动,上层政治分崩离析,《三国演义》描写的封建统治集团内部斗争,长期分裂割据,人民遭受深重苦难是这一时期的折射。在明代小说中总是出现的大量的政德败坏人物,如暴政的曹操,优柔寡断的袁术,懦弱无能的刘表等。社会上反封建压迫和封建专制主义的市民斗争和农民起义不断兴起。施耐庵看到封建专制的官府黑暗“官逼民反”,呼唤“替天行道”,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的民主要求。商品经济发展,整个社会特别是市民阶层金钱意识与日俱增,金钱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急剧上升,造成一种竞逐财利的社会氛围。在这种社会氛围下,礼崩乐坏,纲纪松动,如《水浒传》中潘金莲毒杀丈夫;毛太公赖下了猎户解家兄弟的大虫却声称是自射得,反诬二解,将其送官府下狱并欲置之于死地……
程朱理学在明代思想上占统治地位。提倡“存天理,灭人欲”,将封建伦理道德神圣化、神秘化,成为广大人民身上的精神桎梏,表现在根深蒂固的传统的知恩图报,廉洁正义,孝悌忠义的荣辱观念。《水浒传》中从小受到严格家庭教育的宋江就是典型的形象。然而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使社会意识形态发生了质的变化,人们物质和精神的欲望节节高涨,思想意识必然从旧道德规范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程朱理学越来越受到怀疑甚至是挑战。王阳明提出“心即理”,明心即明理。心学强调自我灵明,自我觉醒使长期被蔑视摧残的思想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水浒传》中武松手刃潘金莲,血溅鸳鸯楼及宋江对阎婆惜,杨雄对潘巧云的血腥手段正是市民阶层“快意恩仇”思想的反映。心学对人的情欲乃至个性的肯定,承认情欲的合理性,注重世俗生活。《金瓶梅》在一定程度上对西门庆对色和货的追求的肯定和认同,表现出了强烈的个人主义倾向。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一个人欲横流,天理覆灭的社会。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价值系统遭到挑战。
明代小说题材总体上从帝王英雄逐渐转向描写寻常百姓的生活,关注现实小人物的悲欢离合。无论是从内在精神还是到审美形式,都越来越趋向世俗化、个性化、趣味化。文人们通过作品对社会问题及发展不断提出困惑和忧患,进行深刻的反思与批判,并且气势恢弘地构思社会变革的蓝图。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从明代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窥见明代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思想发展及处在时代变革中的人们的面对理想与现实的曲折探索和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脉络。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作者简介:孙婷(1990-),女,浙江湖州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9级本科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
[2]吴晓玲.漫谈天都外臣序本忠义水浒传[N].光明日报,1983,8,2.
[3]伊永文.水浒传是反映市民阶层利益的作品[J].天津师范学院学报,1975,4.
[4]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0,11.
[5]郭绍虞.明代的文人集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