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更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的重要路径。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数学习惯的培养,促使其更为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升教学效果。基于此,本文将针对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习惯培养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策略,仅供各位同仁参考。
【关键词】一年级;数学教学;习惯培养;策略
1.借助媒体视频,培养学生主动听讲习惯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数学知识存在一定抽象性,他們对于数字、图形的认知积极性并不高。为此,在授课时,教师可引入媒体视频,通过对抽象数学知识进行转化,从而以更为具象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借助生动的视频内容,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培养他们形成主动听讲习惯。在选择视频前,教师应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理解能力等因素进行分析,选择适合的视频内容,增强媒体视频对学生的吸引力,提升教学效果。
例如,教授“分类与比较”部分的知识时,教师下载一些动画视频,在视频中:小熊和小老鼠在整理衣服,他们需要按照大小、长短等元素,将衣服进行分类并比较。小熊体型较大,需要穿长的裤子、上衣;小老鼠体型小,只能穿短的裤子和上衣。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被深深吸引到视频上,其主动听讲习惯也会渐渐养成,对其未来学习数学知识意义重大。
2.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认真思考习惯
在一年级阶段,学生心思活跃,在课堂上精力充沛,教师若未能对其进行有效引导,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将受到很大影响。鉴于此,在授课时,教师可依据学情、授课内容等情况,对学生提出一些讨论问题,以此促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思考中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教学质量。在分组时,教师应确保同组内学生的差异性、不同组学生的同质性,以此提升讨论效率。
以“我们身上的‘小尺子’”为例,在授课前,教师可按照学生的知识储备、思考能力,将其分为不同小组,而后为其提出讨论问题:“我们的课桌大概有多少厘米长呢?如果用‘拃’来量,每一拃大概是多少厘米?”而后,学生可结合问题在组内讨论。在学生讨论时,他们可以用眼睛目测、用手比划,并结合各类数据思考,进而构建一个浓厚的探究氛围,促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认真思考习惯。在讨论结束后,学生可结合思考结果进行发言,教师可对其发言进行补充、总结,以此提升教学质量。
3.设置多样作业,培养学生认真复习习惯
现阶段,很多一年级学生并未养成认真复习习惯,他们在放学后很少主动复习所学知识,导致其对知识的记忆、理解水平受到一定影响。为此,教师可从课后作业入手,设置多样化的课后作业,以此帮助学生及时复习知识,进而逐渐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结合作业情况,教师可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帮助他们完善知识漏洞,优化自身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在布置作业后,教师可从书面整洁、完成程度、正确率等方面检查,以此帮助学生养成认真复习习惯。
例如,在教授“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后,教师可设置如下作业:①65+24=? 23-16=?②假如熊大有87个玉米,分给熊二45个,又被光头强偷走12个,熊大还剩下多少玉米?通过设置多样作业,学生复习数学知识的效率将得到有效提升,其复习习惯也会在无形中得以养成。
4.总结
综上所述,在一年级阶段,正是学生形成优质习惯的关键时期,此时教师授课时,应对教学模式、内容进行深入优化,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展多元化教学,通过媒体视频、小组合作、多样作业等路径,切实培养学生优质习惯,提升授课效果。
参考文献
[1]甘红燕.一年级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1(10):153-154.
[2]杨富淇.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C]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华声卷1).2015.
新泰市宫里镇白家庄联办小学 山东新泰 271214
【关键词】一年级;数学教学;习惯培养;策略
1.借助媒体视频,培养学生主动听讲习惯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数学知识存在一定抽象性,他們对于数字、图形的认知积极性并不高。为此,在授课时,教师可引入媒体视频,通过对抽象数学知识进行转化,从而以更为具象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借助生动的视频内容,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培养他们形成主动听讲习惯。在选择视频前,教师应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理解能力等因素进行分析,选择适合的视频内容,增强媒体视频对学生的吸引力,提升教学效果。
例如,教授“分类与比较”部分的知识时,教师下载一些动画视频,在视频中:小熊和小老鼠在整理衣服,他们需要按照大小、长短等元素,将衣服进行分类并比较。小熊体型较大,需要穿长的裤子、上衣;小老鼠体型小,只能穿短的裤子和上衣。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被深深吸引到视频上,其主动听讲习惯也会渐渐养成,对其未来学习数学知识意义重大。
2.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认真思考习惯
在一年级阶段,学生心思活跃,在课堂上精力充沛,教师若未能对其进行有效引导,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将受到很大影响。鉴于此,在授课时,教师可依据学情、授课内容等情况,对学生提出一些讨论问题,以此促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思考中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教学质量。在分组时,教师应确保同组内学生的差异性、不同组学生的同质性,以此提升讨论效率。
以“我们身上的‘小尺子’”为例,在授课前,教师可按照学生的知识储备、思考能力,将其分为不同小组,而后为其提出讨论问题:“我们的课桌大概有多少厘米长呢?如果用‘拃’来量,每一拃大概是多少厘米?”而后,学生可结合问题在组内讨论。在学生讨论时,他们可以用眼睛目测、用手比划,并结合各类数据思考,进而构建一个浓厚的探究氛围,促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认真思考习惯。在讨论结束后,学生可结合思考结果进行发言,教师可对其发言进行补充、总结,以此提升教学质量。
3.设置多样作业,培养学生认真复习习惯
现阶段,很多一年级学生并未养成认真复习习惯,他们在放学后很少主动复习所学知识,导致其对知识的记忆、理解水平受到一定影响。为此,教师可从课后作业入手,设置多样化的课后作业,以此帮助学生及时复习知识,进而逐渐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结合作业情况,教师可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帮助他们完善知识漏洞,优化自身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在布置作业后,教师可从书面整洁、完成程度、正确率等方面检查,以此帮助学生养成认真复习习惯。
例如,在教授“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后,教师可设置如下作业:①65+24=? 23-16=?②假如熊大有87个玉米,分给熊二45个,又被光头强偷走12个,熊大还剩下多少玉米?通过设置多样作业,学生复习数学知识的效率将得到有效提升,其复习习惯也会在无形中得以养成。
4.总结
综上所述,在一年级阶段,正是学生形成优质习惯的关键时期,此时教师授课时,应对教学模式、内容进行深入优化,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展多元化教学,通过媒体视频、小组合作、多样作业等路径,切实培养学生优质习惯,提升授课效果。
参考文献
[1]甘红燕.一年级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1(10):153-154.
[2]杨富淇.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C]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华声卷1).2015.
新泰市宫里镇白家庄联办小学 山东新泰 27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