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本土音乐文化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arkman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传统音乐文化是我国灿烂艺术文化的瑰宝。在朱玉江博士的《交往音乐教育论》中指出:“西方音乐知识因其‘科学性’被奉为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而本土音乐因此被排除在学校音乐教育之外,选择什么样的价值观和文化内容是音乐教育所面临和研究的重要问题”。西方音乐的普遍性及客观性,致使我国丰富的地方音乐文化在音乐教育中处于“边缘化”地位。2017年的高中音乐课程新标准,对民族音乐、传统音乐文化已明确加大了的重视:中国各地区、各民族的传统艺术形式,汇聚了中华文化的精华,是民族文化的根脉,理当成为音乐教育的重要的内容。基于音乐教育的现状和课改的要求,将本土音乐文化融入高中音乐教学,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探究和思考的重要问题。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笔者准备从如皋的本土音乐文化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实践开始,希望对当地的音乐文化传承能尽一己绵薄之力。
  关键词:本土音乐文化 高中音乐教学 如皋音乐文化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4-0109-02
  为顺应联合国倡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我国已于2004年正式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教科文组织,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意识已逐渐全民化。高中音乐课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学中对本土音乐文化的开发,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生活,激发探究音乐的兴趣,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继而产生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
  一、本土音樂文化在音乐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一)本土音乐面临“消亡”的危机
  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文化的全球一体化,我国已进入迅速发展的商品经济社会,随着地域特色和审美范式的趋同,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音乐文化受到极大的冲击,使传统艺术的地域性个性逐渐走向衰落。因此,众多专家和教育理论家纷纷投入到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的探索中来,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本土音乐文化、地域音乐文化等资源在教育中的应用与实践探究,已成为当今音乐教育界重点关注的课题。
  (二)国家政策的导向性引导
  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指出:“学校要依照国家教育部门的规定,实施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2014年,教育部颁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导纲要》:“高中阶段,重点要让学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感悟和体验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2017年,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丰富课程选择,形成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协同育人的美育格局”。
  足以见得国家加大对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视,大力支持本土音乐文化在教育中的应用,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积极响应国家新政策,全身投入对本土音乐的开发和在音乐教育中有效实践的探索中。
  二、在高中融入本土音乐文化教学的实践探索
  (一)对地方音乐文化的探究
  我国的传统民间音乐丰富多彩,源远流长,但因最初的口耳相传至今,已有大部分的精华、优秀文化流失,因此,作为一线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对当地传统音乐文化的探索和传承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搜集了大量的如皋地方音乐文化资料、建立资料库、走访当地社区、采访老艺术家、去县区文化馆获得关于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播资料和展演经验等,据现有资料显示,如皋地方音乐上溯宋代,下至现在,如皋本土音乐文化可分为:如皋民间歌曲、如皋民间歌舞、如皋民间曲艺、如皋民间戏剧戏曲、如皋宗教音乐等。其中如皋民间舞蹈《耥子灯》《莲湘》等已被收录编入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江苏卷》,《耥子灯》《倒花篮》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要将这些活态的优秀地方音乐文化更好的传承下去,重要途径就是将其有效的融入学校音乐教育,使其代代流传下去,同时也丰富了高中音乐教育。
  (二)课堂教学
  优秀的音乐文化传承的途径很多,而最行之有效的就是学校教育,借助教育的平台,寻找有生命力的传承人、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本土音乐文化的教育和传播。基于高中生的年龄层次和知识水平特点,高中生完全有能力做好本土优秀音乐文化的传承,因此,在高中的音乐教学中融入本土音乐文化的开发与探究,是行之有效的,它将大大推动传播的速度。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重视课堂效率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方面。高中生的智力水平相对提高,对知识的理性认知已逐步加深,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和了解本土音乐文化,更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其音乐背后的文化内涵。
  比如在课堂教学中,笔者选用了如皋地区的《梿枷号子》,教师哼唱后,由学生竞猜是如皋地区的哪种民歌体裁、出现在哪种场所等,初步感受后,教师拿出“道具”——民间的梿枷(一种手工农具,多用竹子制成,常用于拍打麦穗或菜籽类的农作物,使之脱粒),由某一学生尝试做劳动时拍打的动作,其他学生跟随其动作,用如皋方言、一领众和的形式齐唱《梿枷号子》,让学生在模拟劳动场景中,身临其境的感受本土音乐的行腔和韵味特点,掌握“号子”这一民歌体裁的特点和作用,激发学习本土音乐的兴趣和热情,热爱家乡的音乐文化。
  《审美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中,曾批判音乐教育中人文性缺失,仅关注技术教育层面,而应更多关注音乐所承载的社会文化、伦理道德、风俗礼仪及对学生的长远人生影响。宗教音乐,是构成多元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世代传承下来的重要艺术形式。如皋地区是宗教的汇集地,包含佛教、道教和儒教,民间亦建有寺庙,其中较为著名的是定慧禅寺、灵威观等。教师在这一音乐文化教学设计时,以“我看如皋的宗教音乐”为课题,让学生以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分组对如皋宗教音乐展开探究。由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展示和生成性成果展示等,学生在自主活动与实践探究中,互助协作,共享资源,总结科学的学习音乐方法,理性认知如皋宗教的特点,形成对家乡的文化自觉,从而有效的传承我国宗教音乐文化。   (三)课外活动
  教育部指出,要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多元支撑,深入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活动。结合音乐学科和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一些传承本土音乐文化的专题课外活动是可行而又有必要的。
  大卫·埃里奥特的《关注音乐实践——一种新的音乐教育哲学》一书中指出:“音乐是人类多样化的实践活动”,2017年的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也提出了:“强调音乐实践,开发创造潜能”的基本理念。让高中生在音乐实践中体验、感受、表达和创作,更能加深学生对本土音乐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的理解。如皋的“莲湘舞”源于一个古代女子莲湘的故事,风格独树一帜,集歌、舞和戏曲杂技为一体,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2007年如皋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莲湘舞”便被列入其中。在高中的音乐教育中,开展“家乡的《莲湘舞》”主题活动也是策应国家新课改的重要举措。选择高中一年级,以班级为单位,分为策划阶段、实践阶段和展示阶段,以竞赛的形式完成本次主题活动。策划阶段:主要选出负责人、商讨活动计划和活动内容、分组等;实践阶段:各组负责人组织有效的采集信息、问访社会相关人士、收集道具、节目的编排等;展示阶段:各班级面向全校展演各班的实践成果(包括静态的图文展示和动态的活动展示等)。学生听过音乐实践的全过程,实现人人参与、各显其长、合作分享,从而深入了解到家乡的优秀民间艺术文化——莲湘舞的相关特点和艺术价值,感受其丰富的内涵,领略其既有北方的豪情,又有南方的细腻的风格特点,尊重历史的民俗民情,感受如皋人民的朴实与善良的品格。并通过学生的改编,加入快板、朗诵等形式,丰富音乐文化的形式;在活动中推选出优秀作品,面向学校和社会展示、公演,传承和发扬优秀的本土音乐文化,学生从而获得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设立学习本土音乐文化的社团活动
  传统音乐文化不仅灿烂丰富,而且形式多样,如皋地区的音乐文化包括了歌舞、器乐、戏曲等形式。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选课程、组建社团,由相关老师组织活动。
  四、开设弘扬本土音乐文化的特色课程
  在地区音乐文化中,甄选出较为经典的音乐文化精髓,作为学校的特色课程开展。如“木偶戏”是如皋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选择其中一个班,先尝试开设“木偶戏”特色课程作为实验,请民间相关艺术传承人来校讲学,师生共同学习,并将实践结果面向全校及社会予以展示,效果良好,便可以在全校推广此类特色课程。
  世界上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文化形态,本土的音乐文化是各民族的身份象征。在高中教育中融入本土音乐文化的开发和实践,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最有效的手段,对推动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有着重要的意義。
  参考文献:
  [1]朱玉江.交往音乐教育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
  [2]李会娟.平川地区的音乐文化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传承与实践[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其他文献
摘要:仆人是服务类人群,在现实生活中为雇主提供服务,在戏剧的故事情节中,仆人为各自的主人提供服务。由于文化和经济制度的差异,使得中东方和西方的仆人在行事风格上存在很大差异,通过这些方面对比东西方仆人行为的差异,来探寻仆人这类形象在戏剧中的存在意义。  关键词:《西厢记》 《一仆二主》 仆人 对比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4-0146-02 
期刊
摘要:周昉所作的《簪花仕女图》以及李商隐《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的都是属于晚唐时期的艺术作品,虽然一个是绘画作品,一个是诗歌,但是二者在风格上是比较相近的。《簪花仕女图》所描绘的仕女形象以及画面所传达的氛围,与此诗中描寫爱情的忧郁幻灭感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具有天长地久的寂寞感。  关键词:晚唐 仕女 无题诗 寂寞感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7
期刊
陈庆红艺术简历  男,汉族,1973年12月生,贵州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遵义画院副院长,近年来参加全国性多次美展,作品入编多家美术刊物:  2017年《侗乡夜话》入选首届“白山黑水·美丽四平”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并被收藏。(中国美协主办)  2017年《侗乡秋雨》入选纪念叶浅予诞辰110周年“潇洒桐庐”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國美协主办)  2017年《苗岭夜话》入选“逐梦·威海卫”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
期刊
摘要:近年来,由于我国娱乐类综艺节目的泛滥和同质化现象愈演愈烈,不仅给观众造成严重的审美疲劳,而且也使我们的社会趋向过度娱乐化。在这种状况下,一类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的原创综艺节目以清新的姿态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中,并成功的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种原创文化类综艺节目以其独特的节目形式和厚重的文化内涵给观众带来别具一格的视听盛宴。本文以《上新了!故宫》为例,探究其持续走红的原因,对我国未来综艺节目的制
期刊
摘要: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人们的日常审美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受现代意识影响下的传统民族民间舞蹈而言,亦是如此,它是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蕴含丰富的文化底蕴。除此之外,还能够敏锐的对当下特定时代的审美意识进行反映。本文以青年编导陈伟科创作的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组参评作品《曼珠沙华》为例,探寻其所带的现代意识属性,以它的呈现探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发展。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经过岁月的
期刊
摘要:笔者曾有幸现场观摩过《水月》,那是一种从未体验过的观赏,安静的犹如置身于某种虚妙的宇宙空间中,隔绝于尘世之外,静得离谱,静得玄妙。  关键词:《水月》 美学 安静 虚妙 空间  中图分类号:J7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7-0079-02  一、《水月》之由来  《水月》之名,取自于一句佛偈:“镜花水月一场空”中“水月”二字,而该舞作的创作动机与创作
期刊
摘要:《桃花红杏花白》是一首左权民歌,由词作家刘麟、曲作家王志信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改编创作而成,这是一首地道的山西民歌,这首歌真实反映社会生活,富有山西民歌特色。这首作品自从问世以来得到了广泛传唱,受到了声乐界的喜爱和认可,由此成为了各种音乐会以及声乐比赛的必唱曲目。本文基于此條件下,考虑多数学生会涉及学习此首民歌,故文中具体论述了如何从技术和情感上把握整首歌曲的表演风格并希望鼓励学生在此首
期刊
摘要:现今正值信息化时代,现代文明日益发展,传统的扬州地方音乐面临着传承与发展上的危机与挑战。本文在对扬州地区音乐传承与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选例——扬州清曲,来剖探究扬州地方音乐未来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扬州地方音乐 传承现状 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7-0016-03  地方音乐来源于地方人民的生产与生活实践,它
期刊
摘要:“第二校园访学”是在校学生提升自身能力,开拓眼界,了解其他学校教学的重要途径。笔者作为“第二校园访学”项目的受益人之一,在国内外访学过程中,不仅拓展了自身的知识体系,还提升了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在不同平台、不同文化的环境中,促使了笔者从“小我”到“大我”的转变,增强民族文化感与使命感。  关键词:“第二校园访学” 舞蹈人才 培养  中图分类号:J7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中国古代传统美学发展到这个时期也发生了转折,魏晋玄学的产生给传统美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影响着人的审美的同时,也影响着这一时期乐舞的发展。本文将以《白纻舞》为例,浅析魏晋南北朝的美学思想对于乐舞的影响。  关键词:社会思潮 美学思想 魏晋玄学 《白纻舞》  中图分类号:J7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7-0077-02  在中国古代舞蹈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