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通过对建筑设计师安藤忠雄设计理念与手法的分析以及对其几个具体设计作品的鉴赏,介绍与展示了建筑师在建筑空间设计中对自然素材与几何语言的运用,并感受他通过独特的设计思维呈现给人们的别致的视觉体验。
【关键词】 建筑;安藤忠雄;自然真实;几何图形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日本由明治维新而开始了现代化进程,其建筑保留了承袭自中国唐代的古典风格,也开始了对西方的现代建筑风格的学习。随着时代发展,在对自身传统的维护和对西方模仿学习的共同作用下,日本的许多建筑师在国际建筑设计领域中异军突起,并且广泛地获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日本建筑师的设计也成为了国际建筑发展潮流中的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
安藤忠雄,即是这股力量中一位传奇而又难得的建筑师。他并非科班出身,在进入建筑设计领域前是个司机和拳手,他用拳击比赛的奖金游览世界各地时,打开了他艺术和智慧的建筑设计天赋。经他亲手打造的建筑,是实用的,其建筑形式与将要生活在那里的人们统一起来。他规划的建筑空间,是富有表现力的,结合了国际化的现代感和传统的日式审美意识。他营造建筑时赋予自己的使命,是努力使房屋回归与自然的统一。他用几何造型作为画笔,把许多自然元素联合勾勒成为一个引人入胜的世界。他的作品是抽象的,但同时也向人们反映出了一种“真实与自然”。
一、安藤忠雄的建筑手法与理念
安藤忠雄的建筑设计有三个方面特点:1.建筑体运用的材料纯粹而朴素;2.运用简洁的几何图形营造出丰富的建筑空间;3.建筑与自然的结合,这不是一种单纯的自然植被与建筑的结合,而是通过人为的刻意的安排,将各种自然元素引入建筑中,形成独特的情感体验。
安腾忠雄将材料作为他设计的出发点。诸如混凝土、木材、钢材、玻璃等传统建筑材料都是他所使用的建筑素材,但是他的建筑中突出的是材料本身带给人们的真实感与材料自身的可靠性。混凝土作为安藤建筑作品中的主角,它是一个有着多样性的奇妙角色,初始的它是柔软而富于变化的存在,你可以自由地塑造它,然而在时间的参与下它慢慢地成熟起来,变得硬朗、朴素。对于此,就如神话故事中女娲赋予泥人生命一般,安藤也赋予混凝土以灵魂,这灵魂是几何图形,是一种秩序美。安藤无疑是一位清水混凝土大师,在他的眼里,混凝土是一种可靠、真实、精致的表现,他乐于把混凝土看作是一种明朗安宁的无机材料,赋予它一种优雅的表达。安藤建筑中的混凝土多数是大面积裸露,然后被塑造得光滑无比,几何造型结构的混凝土体块带给东方人生硬的感觉,但是那种被建筑工艺塑造后的平整光滑所体现出的干净纯粹,往往会带给西方人一种陌生感与神秘感。安藤建筑中的混凝土材料运用,是不是就像那本《菊与刀》描述的那样——呈现出一个内在的日本和一个外在的日本?
建筑其实就是几何形态的空间有目性的排列与堆叠。然而“三角、圆、方”这几个世界上最简单、最基本的几何形状,在安藤忠雄的世界中被作为“灵魂”一般的存在注入到了他的建筑中。安藤建筑中的几何形态的组织与发展被归纳成了三种标志性的方法:第一种是运用直线的方形作为基本体做出譬如重复、旋转等基础的构成变化,然后将他们通过线型路径进行联系。第二种是运用圆作为平面基本型,进而让空间呈现出弧面的柱体、椎体或球体。第三种则是圆形与方形的结合。在方圆结合中有时会做出偏重,使得其中一种几何形占据主导地位,有时又会让它们的比重均衡。这些或曲或直或者曲直结合的建筑表现手法造就了安藤建筑的简洁的几何外观,但是这种简单而又形态多样的几何构成方式又造就了安藤建筑丰富的内部空间。安藤忠雄的建筑是“含而不露的体验式”建筑,外观的纯粹、一目了然与需要亲自进入才能体验的丰富内部空间形成对比。
建筑被树立于自然环境中,其本身也是自然环境的一个部分。安藤忠雄希望建筑能够与自然产生有机的结合。在安藤的建筑作品中日月、风云、光线、阴影等自然现象都被刻意地引入到建筑之中,融合成为建筑的一个部分。简洁的几何语言构成的建筑体加入了富有变化性的自然元素,他正是希望以此强化置身于建筑里的人们对自然的体验。关于自然与环境,安藤忠雄有一个观点:“我的建筑只有在它所处的地理环境中才能成立。对我而言,如果把替琉球做的建筑用到神户或者反过来,都是一件非常失礼的事。建筑不是件活动的东西,应当重视它与邻近事物的关系。”(1)
二、安藤忠雄的建筑作品赏析
这是一位在当下的建筑设计领域有着强烈的影响力的建筑大师,他的设计作品数量丰富并且多数都极具知名度,他获得过普利兹克奖,该奖项可以算得上是建筑界的“诺贝尔奖”。在住宅、文化设施、宗教场所等诸多类别的建筑中都有安藤忠雄的杰作。在他多年的设计生涯里,他的作品始终保持着一贯的设计风格。在此,我们通过了解安藤忠雄各类型的部分代表作品来感受这位建筑大师对建筑的诠释。
(一)“住吉的长屋”
安藤忠雄的成名作位于大阪住吉区的东邸,被称为“住吉的长屋”,这件作品于1975年进行设计,1979年获得日本建筑学会年度大奖。
“长屋”是日本京都大阪的一种比较普遍的住宅形式。“住吉的长屋”是替换了一排长屋其中的一个木构建筑,是三栋连排的长屋的中间单元。建筑体与隔壁房屋之间的距离实际上只有0.18米,占地约14坪(日本面积单位,1坪约等于3平米),宽约3.5米、全长约14米、高约6米,共2层。改造后,平面上分成三等分,中央被设置成一个庭院。
在平面布局上,建筑师将空间平均分成了三个相等的空间,前后各两层,中间上空并且开放无顶。上层前后两个空间之间用桥连接,桥无遮盖(图1)。这正是建筑师典型的方形几何形态布局的开始。将连续整体的矩形空间做出不连续的矩形分割,使得在如此狭小的范围里,空间得到了放大,住户拥有了四个相对独立的私密空间和一个公共活动空间。然而在周围都是传统建筑的环境中,这样一座外观迥异的体块,应该是会带给人们许多的诧异与不解。安藤忠雄在东京大学建筑系给研究生们上课讲到这座建筑时是这样说的:“我切掉部分长屋,插入表现抽象艺术的混凝土盒子,将关西人常年居住的长屋要素置换成现代建筑。这看似容易实际并不简单。无论多么小的物质空间,其小宇宙都应该有其不可替代的自然景色,我想创造这样一种居住空间丰富的住宅。”[1]137 作为建筑体最主要的材料之一的混凝土,安藤忠雄将其做出了精细的处理,在施工中将混凝土表塑造得十分光滑,加上混凝土浇筑模板留下的充满秩序感的凹洞,建筑空间中呈现出一种柔和安静的稳重。
在街道上看这栋建筑,会让人们感觉这只是一个孤单的水泥盒子。然而这恰恰是建筑师对于建筑与环境的仔细考量。闹市中的住宅需要的是一定程度的私密性,临街的立面处理正是实现了这样一种感受(图2)。然而当人们置身其中,就会发现其中的不同寻常丰富,上空的天井将天空毫无保留地收入室内,明媚的光线使得天井呈现出与建筑面积不相符合的大。前后四个封闭的空间于接近地面处开有小窗,它们通过左右建筑之间的缝隙可以通风。一个外面看起来封闭的空间,实际上与自然的光和风之间没有隔离,这是建筑师对于人工的自然的一种设计理念的体现。
对于“住吉的长屋”批评的声音是有的,如有的人认为“这似乎是个不好用的住宅”。“住吉的长屋”的天井在雨天也许是一个小麻烦(图3),但是透过天井投进庭院、房间、墙壁、地面的缕缕光线、丝丝流动的空气、光与风带来的宁静安逸,难道不正是如今身处喧闹都市的我们向往的所在吗?
(二)大阪府立近飞鸟博物馆
安藤忠雄的这一作品从设计到竣工在1993年至1994年之间。博物馆的馆址位于日本大阪的山林中。在此建立博物馆是因为此处拥有数量众多的日本飞鸟时期的古代墓葬,因此博物馆的名字也被叫做“飞鸟”,而名字中的“近”,则大概出自一部叫做《古事记》的日本文学作品。
我们姑且从上帝的视角俯瞰这座建筑及其所处的环境(图4),它似乎是隐藏在了周围的山林中。安藤正是出于对自然的考虑,将建筑体依地势而建,建筑体本身的构成形式呈现出设计师特有的几何造型语言,然而这个几何构成体通过巧妙的曲直变化融入环境中。
它是一个文物展示场所,用作展示功能的建筑体空间大部分隐入地下,避免因整个建筑过于突兀地立在地面上而破坏与周围山林地势的协调感,同时隐入地下的空间又符合了整个博物馆的墓葬主题,可以让参观者对于古代的墓葬有着更直观的感受。“丰富的内涵、简洁的外在”——安藤在“住吉的长屋”中运用的处理手法在此又一次体现了出来。博物馆作为展馆的同时又是周围整个古墓群的中心,它需要成为一个辐射四周的起始点,给予参观者一个能够将视野投向周围的立足处。安藤遵循着地势的坡度,设计了宽大的广场,然而不同于传统的平整的广场的感受,他呈现出的是一个完全由台阶组成的广场,在缓缓而升的广场上屹立着一座方形的高塔。其台阶从南面的一处自然成型的池塘开始往北逐渐抬高,这个抬高的角度,安藤在设计时遵循了自然地势的坡度。抬高的广场上的方塔使得参观者能够在这个视觉中心拥有一种更高的视野。台阶中塔的位置能够使能参观者在拾级而上时,面对映入眼帘的逐渐长高的塔,不由自主地产生登高望远的冲动,亦能使他们内心中充满对时间和生命的敬畏与感慨。
看整个博物馆的平面,平整有序的台阶广场被一段细长的通道倾斜地穿过,从平面上看犹如在和谐的方圆中出现了一条无序的直线条。平面上的它是抽象的,而它的存在正是给人一个对于未知的探索冲动。这条通道两侧是高耸的墙壁,通道是缓缓向下的。当参观者走上台阶广场,在一片宽广中,对于在一侧突然出现的未知而深远,是否能感受到一种召唤的声音?你若跟随通道缓缓而下,当光亮重现时,才明白原来这未知的尽头所存在的是博物馆真正的入口。
安藤忠雄对于博物馆的设计考量包含了对自然的尊重,它含蓄地融入周围的自然环境中,迎合自然地势向上升起的宽阔的台阶层叠出一种秩序感,犹如时间的年轮不断推进。建筑师又运用其对几何造型语言的独特见解,在整体秩序的几何体重上安排了个异的对比元素,又正如人类的生命中那必然存在的突然与未知。
(三)“水之教堂”
安藤忠雄设计过的宗教建筑中,被誉为教堂三部曲的“风之教堂”、“水之教堂”、“光之教堂”,它们已然成为了日本乃至世界宗教建筑中极具代表性的存在之一。当人们说到安藤的宗教建筑作品时,这三者通常都被一并提起。然而在本文中,从对安藤不同类型的建筑作品的赏析角度出发,亦从个人的喜好角度出发,笔者选择了“水之教堂”。
在北海道东北处的群山环抱之中,“水之教堂”静静地躺在其中的一处开阔地上(图5)。不像那些传统的教堂建筑高耸的穹顶、厚重的墙壁,“水之教堂”表现出的是一种极具符号感的抽象空间,这座建筑的组成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在这片树林环绕的开阔地上,安藤首先呈现出的是一块90米长、54米宽的巨大的矩形水池,其中的水由附近的河流引入;紧邻着水池,安藤的极简的几何语言又一次呈现出来,两个立体的方块交错堆叠组成了“水之教堂”的主体建筑。据说这种交错堆叠形成的平面轮廓与立面轮廓几乎是一致的,站在它们中间感受其带给你的宁静与空灵也许正是一种理性的数学几何数据所产生的,但是有的时候人们真的只需要用内心去感受,而并不需要去探究理性的什么东西。然而,安藤并不是让他的水池和几何体就这么暴露在浓密的树林中,他又设置了一道“L”型的围墙,对水池和建筑体来了一个半包围。进入教堂需要先经过长长的围墙,当你行走在围墙外面时,你的眼里只有树林和风。在围墙的尽头你转身后,宽阔的水面以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方式被你所发现,这时你还只能见到建筑的一部分,在你完全看清它前,你进入到第一个空间——两个错位堆叠的方体上面的一个。在这里,安藤没有用他一贯的清水混凝土,这里是钢结构的玻璃房子,明亮的空间里有四个白色的十字架(图6),置身其中,环顾四面,仰望天穹,你会感受到其神圣和伟大。
进入下一个空间——第二个方体,是集会礼拜的场所,你会先经过一段楼梯,因为刚离开了明亮,你会感受到短暂的昏暗,像不像人生?有高低起伏,有明媚与昏暗。安藤的空间魔法总是会不断地利用自然元素使你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去领悟。经过了楼梯,就进入教堂的内部,此时,一种豁然的开阔展现在了你的面前,水在你前方完全延展开了,水面中屹立着一座十字架,你这时还是处在室内(图7),但是却犹如置身于整座山中。安藤的设计将你的视线延伸了,面前水池的深度是经过精心设定的,不同程度的风能让水面演绎出不同的波澜动态。宁静与空灵此时已然充满了你的心肺。
“水之教堂”,是水的主题。然而安藤忠雄独特的建筑手法将自然中的水、光、风都毫无缝隙地融合在了一起,他充分地尊重自然,也用心地安排自然,让建筑从自然中引入自然,他的建筑极具现代感,但却给人们带来熟悉与温暖,极具西式的几何构成语言却描绘出传统的诗意与禅境。
三、结束语
通过三个不同类别的建筑作品,可以看出安藤忠雄这位传奇而又难得的建筑师那独特而具有个性的设计语言,即使在对不同类型的建筑进行诠释时,他建筑语言的个性与特点还是那么鲜明地呈现在大众面前。他的作品通过对纯粹的材料进行朴素的处理来激发大众对自然的向往,他独特的几何语言构成了一个个能够将自然引入其中的建筑,而又让建筑回归于自然。他运用极具现代感的设计思维来引领大众向往自然,感悟自然。
注释:
(1)安藤忠雄在一个名为《建筑与地方特征》的演讲中所提出的观点。
参考文献:
[1]安藤忠雄.安藤忠雄论建筑[M].白林,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郑晓闽,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在职研究生、福建艺术职业学院美术系助教。
【关键词】 建筑;安藤忠雄;自然真实;几何图形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日本由明治维新而开始了现代化进程,其建筑保留了承袭自中国唐代的古典风格,也开始了对西方的现代建筑风格的学习。随着时代发展,在对自身传统的维护和对西方模仿学习的共同作用下,日本的许多建筑师在国际建筑设计领域中异军突起,并且广泛地获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日本建筑师的设计也成为了国际建筑发展潮流中的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
安藤忠雄,即是这股力量中一位传奇而又难得的建筑师。他并非科班出身,在进入建筑设计领域前是个司机和拳手,他用拳击比赛的奖金游览世界各地时,打开了他艺术和智慧的建筑设计天赋。经他亲手打造的建筑,是实用的,其建筑形式与将要生活在那里的人们统一起来。他规划的建筑空间,是富有表现力的,结合了国际化的现代感和传统的日式审美意识。他营造建筑时赋予自己的使命,是努力使房屋回归与自然的统一。他用几何造型作为画笔,把许多自然元素联合勾勒成为一个引人入胜的世界。他的作品是抽象的,但同时也向人们反映出了一种“真实与自然”。
一、安藤忠雄的建筑手法与理念
安藤忠雄的建筑设计有三个方面特点:1.建筑体运用的材料纯粹而朴素;2.运用简洁的几何图形营造出丰富的建筑空间;3.建筑与自然的结合,这不是一种单纯的自然植被与建筑的结合,而是通过人为的刻意的安排,将各种自然元素引入建筑中,形成独特的情感体验。
安腾忠雄将材料作为他设计的出发点。诸如混凝土、木材、钢材、玻璃等传统建筑材料都是他所使用的建筑素材,但是他的建筑中突出的是材料本身带给人们的真实感与材料自身的可靠性。混凝土作为安藤建筑作品中的主角,它是一个有着多样性的奇妙角色,初始的它是柔软而富于变化的存在,你可以自由地塑造它,然而在时间的参与下它慢慢地成熟起来,变得硬朗、朴素。对于此,就如神话故事中女娲赋予泥人生命一般,安藤也赋予混凝土以灵魂,这灵魂是几何图形,是一种秩序美。安藤无疑是一位清水混凝土大师,在他的眼里,混凝土是一种可靠、真实、精致的表现,他乐于把混凝土看作是一种明朗安宁的无机材料,赋予它一种优雅的表达。安藤建筑中的混凝土多数是大面积裸露,然后被塑造得光滑无比,几何造型结构的混凝土体块带给东方人生硬的感觉,但是那种被建筑工艺塑造后的平整光滑所体现出的干净纯粹,往往会带给西方人一种陌生感与神秘感。安藤建筑中的混凝土材料运用,是不是就像那本《菊与刀》描述的那样——呈现出一个内在的日本和一个外在的日本?
建筑其实就是几何形态的空间有目性的排列与堆叠。然而“三角、圆、方”这几个世界上最简单、最基本的几何形状,在安藤忠雄的世界中被作为“灵魂”一般的存在注入到了他的建筑中。安藤建筑中的几何形态的组织与发展被归纳成了三种标志性的方法:第一种是运用直线的方形作为基本体做出譬如重复、旋转等基础的构成变化,然后将他们通过线型路径进行联系。第二种是运用圆作为平面基本型,进而让空间呈现出弧面的柱体、椎体或球体。第三种则是圆形与方形的结合。在方圆结合中有时会做出偏重,使得其中一种几何形占据主导地位,有时又会让它们的比重均衡。这些或曲或直或者曲直结合的建筑表现手法造就了安藤建筑的简洁的几何外观,但是这种简单而又形态多样的几何构成方式又造就了安藤建筑丰富的内部空间。安藤忠雄的建筑是“含而不露的体验式”建筑,外观的纯粹、一目了然与需要亲自进入才能体验的丰富内部空间形成对比。
建筑被树立于自然环境中,其本身也是自然环境的一个部分。安藤忠雄希望建筑能够与自然产生有机的结合。在安藤的建筑作品中日月、风云、光线、阴影等自然现象都被刻意地引入到建筑之中,融合成为建筑的一个部分。简洁的几何语言构成的建筑体加入了富有变化性的自然元素,他正是希望以此强化置身于建筑里的人们对自然的体验。关于自然与环境,安藤忠雄有一个观点:“我的建筑只有在它所处的地理环境中才能成立。对我而言,如果把替琉球做的建筑用到神户或者反过来,都是一件非常失礼的事。建筑不是件活动的东西,应当重视它与邻近事物的关系。”(1)
二、安藤忠雄的建筑作品赏析
这是一位在当下的建筑设计领域有着强烈的影响力的建筑大师,他的设计作品数量丰富并且多数都极具知名度,他获得过普利兹克奖,该奖项可以算得上是建筑界的“诺贝尔奖”。在住宅、文化设施、宗教场所等诸多类别的建筑中都有安藤忠雄的杰作。在他多年的设计生涯里,他的作品始终保持着一贯的设计风格。在此,我们通过了解安藤忠雄各类型的部分代表作品来感受这位建筑大师对建筑的诠释。
(一)“住吉的长屋”
安藤忠雄的成名作位于大阪住吉区的东邸,被称为“住吉的长屋”,这件作品于1975年进行设计,1979年获得日本建筑学会年度大奖。
“长屋”是日本京都大阪的一种比较普遍的住宅形式。“住吉的长屋”是替换了一排长屋其中的一个木构建筑,是三栋连排的长屋的中间单元。建筑体与隔壁房屋之间的距离实际上只有0.18米,占地约14坪(日本面积单位,1坪约等于3平米),宽约3.5米、全长约14米、高约6米,共2层。改造后,平面上分成三等分,中央被设置成一个庭院。
在平面布局上,建筑师将空间平均分成了三个相等的空间,前后各两层,中间上空并且开放无顶。上层前后两个空间之间用桥连接,桥无遮盖(图1)。这正是建筑师典型的方形几何形态布局的开始。将连续整体的矩形空间做出不连续的矩形分割,使得在如此狭小的范围里,空间得到了放大,住户拥有了四个相对独立的私密空间和一个公共活动空间。然而在周围都是传统建筑的环境中,这样一座外观迥异的体块,应该是会带给人们许多的诧异与不解。安藤忠雄在东京大学建筑系给研究生们上课讲到这座建筑时是这样说的:“我切掉部分长屋,插入表现抽象艺术的混凝土盒子,将关西人常年居住的长屋要素置换成现代建筑。这看似容易实际并不简单。无论多么小的物质空间,其小宇宙都应该有其不可替代的自然景色,我想创造这样一种居住空间丰富的住宅。”[1]137 作为建筑体最主要的材料之一的混凝土,安藤忠雄将其做出了精细的处理,在施工中将混凝土表塑造得十分光滑,加上混凝土浇筑模板留下的充满秩序感的凹洞,建筑空间中呈现出一种柔和安静的稳重。
在街道上看这栋建筑,会让人们感觉这只是一个孤单的水泥盒子。然而这恰恰是建筑师对于建筑与环境的仔细考量。闹市中的住宅需要的是一定程度的私密性,临街的立面处理正是实现了这样一种感受(图2)。然而当人们置身其中,就会发现其中的不同寻常丰富,上空的天井将天空毫无保留地收入室内,明媚的光线使得天井呈现出与建筑面积不相符合的大。前后四个封闭的空间于接近地面处开有小窗,它们通过左右建筑之间的缝隙可以通风。一个外面看起来封闭的空间,实际上与自然的光和风之间没有隔离,这是建筑师对于人工的自然的一种设计理念的体现。
对于“住吉的长屋”批评的声音是有的,如有的人认为“这似乎是个不好用的住宅”。“住吉的长屋”的天井在雨天也许是一个小麻烦(图3),但是透过天井投进庭院、房间、墙壁、地面的缕缕光线、丝丝流动的空气、光与风带来的宁静安逸,难道不正是如今身处喧闹都市的我们向往的所在吗?
(二)大阪府立近飞鸟博物馆
安藤忠雄的这一作品从设计到竣工在1993年至1994年之间。博物馆的馆址位于日本大阪的山林中。在此建立博物馆是因为此处拥有数量众多的日本飞鸟时期的古代墓葬,因此博物馆的名字也被叫做“飞鸟”,而名字中的“近”,则大概出自一部叫做《古事记》的日本文学作品。
我们姑且从上帝的视角俯瞰这座建筑及其所处的环境(图4),它似乎是隐藏在了周围的山林中。安藤正是出于对自然的考虑,将建筑体依地势而建,建筑体本身的构成形式呈现出设计师特有的几何造型语言,然而这个几何构成体通过巧妙的曲直变化融入环境中。
它是一个文物展示场所,用作展示功能的建筑体空间大部分隐入地下,避免因整个建筑过于突兀地立在地面上而破坏与周围山林地势的协调感,同时隐入地下的空间又符合了整个博物馆的墓葬主题,可以让参观者对于古代的墓葬有着更直观的感受。“丰富的内涵、简洁的外在”——安藤在“住吉的长屋”中运用的处理手法在此又一次体现了出来。博物馆作为展馆的同时又是周围整个古墓群的中心,它需要成为一个辐射四周的起始点,给予参观者一个能够将视野投向周围的立足处。安藤遵循着地势的坡度,设计了宽大的广场,然而不同于传统的平整的广场的感受,他呈现出的是一个完全由台阶组成的广场,在缓缓而升的广场上屹立着一座方形的高塔。其台阶从南面的一处自然成型的池塘开始往北逐渐抬高,这个抬高的角度,安藤在设计时遵循了自然地势的坡度。抬高的广场上的方塔使得参观者能够在这个视觉中心拥有一种更高的视野。台阶中塔的位置能够使能参观者在拾级而上时,面对映入眼帘的逐渐长高的塔,不由自主地产生登高望远的冲动,亦能使他们内心中充满对时间和生命的敬畏与感慨。
看整个博物馆的平面,平整有序的台阶广场被一段细长的通道倾斜地穿过,从平面上看犹如在和谐的方圆中出现了一条无序的直线条。平面上的它是抽象的,而它的存在正是给人一个对于未知的探索冲动。这条通道两侧是高耸的墙壁,通道是缓缓向下的。当参观者走上台阶广场,在一片宽广中,对于在一侧突然出现的未知而深远,是否能感受到一种召唤的声音?你若跟随通道缓缓而下,当光亮重现时,才明白原来这未知的尽头所存在的是博物馆真正的入口。
安藤忠雄对于博物馆的设计考量包含了对自然的尊重,它含蓄地融入周围的自然环境中,迎合自然地势向上升起的宽阔的台阶层叠出一种秩序感,犹如时间的年轮不断推进。建筑师又运用其对几何造型语言的独特见解,在整体秩序的几何体重上安排了个异的对比元素,又正如人类的生命中那必然存在的突然与未知。
(三)“水之教堂”
安藤忠雄设计过的宗教建筑中,被誉为教堂三部曲的“风之教堂”、“水之教堂”、“光之教堂”,它们已然成为了日本乃至世界宗教建筑中极具代表性的存在之一。当人们说到安藤的宗教建筑作品时,这三者通常都被一并提起。然而在本文中,从对安藤不同类型的建筑作品的赏析角度出发,亦从个人的喜好角度出发,笔者选择了“水之教堂”。
在北海道东北处的群山环抱之中,“水之教堂”静静地躺在其中的一处开阔地上(图5)。不像那些传统的教堂建筑高耸的穹顶、厚重的墙壁,“水之教堂”表现出的是一种极具符号感的抽象空间,这座建筑的组成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在这片树林环绕的开阔地上,安藤首先呈现出的是一块90米长、54米宽的巨大的矩形水池,其中的水由附近的河流引入;紧邻着水池,安藤的极简的几何语言又一次呈现出来,两个立体的方块交错堆叠组成了“水之教堂”的主体建筑。据说这种交错堆叠形成的平面轮廓与立面轮廓几乎是一致的,站在它们中间感受其带给你的宁静与空灵也许正是一种理性的数学几何数据所产生的,但是有的时候人们真的只需要用内心去感受,而并不需要去探究理性的什么东西。然而,安藤并不是让他的水池和几何体就这么暴露在浓密的树林中,他又设置了一道“L”型的围墙,对水池和建筑体来了一个半包围。进入教堂需要先经过长长的围墙,当你行走在围墙外面时,你的眼里只有树林和风。在围墙的尽头你转身后,宽阔的水面以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方式被你所发现,这时你还只能见到建筑的一部分,在你完全看清它前,你进入到第一个空间——两个错位堆叠的方体上面的一个。在这里,安藤没有用他一贯的清水混凝土,这里是钢结构的玻璃房子,明亮的空间里有四个白色的十字架(图6),置身其中,环顾四面,仰望天穹,你会感受到其神圣和伟大。
进入下一个空间——第二个方体,是集会礼拜的场所,你会先经过一段楼梯,因为刚离开了明亮,你会感受到短暂的昏暗,像不像人生?有高低起伏,有明媚与昏暗。安藤的空间魔法总是会不断地利用自然元素使你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去领悟。经过了楼梯,就进入教堂的内部,此时,一种豁然的开阔展现在了你的面前,水在你前方完全延展开了,水面中屹立着一座十字架,你这时还是处在室内(图7),但是却犹如置身于整座山中。安藤的设计将你的视线延伸了,面前水池的深度是经过精心设定的,不同程度的风能让水面演绎出不同的波澜动态。宁静与空灵此时已然充满了你的心肺。
“水之教堂”,是水的主题。然而安藤忠雄独特的建筑手法将自然中的水、光、风都毫无缝隙地融合在了一起,他充分地尊重自然,也用心地安排自然,让建筑从自然中引入自然,他的建筑极具现代感,但却给人们带来熟悉与温暖,极具西式的几何构成语言却描绘出传统的诗意与禅境。
三、结束语
通过三个不同类别的建筑作品,可以看出安藤忠雄这位传奇而又难得的建筑师那独特而具有个性的设计语言,即使在对不同类型的建筑进行诠释时,他建筑语言的个性与特点还是那么鲜明地呈现在大众面前。他的作品通过对纯粹的材料进行朴素的处理来激发大众对自然的向往,他独特的几何语言构成了一个个能够将自然引入其中的建筑,而又让建筑回归于自然。他运用极具现代感的设计思维来引领大众向往自然,感悟自然。
注释:
(1)安藤忠雄在一个名为《建筑与地方特征》的演讲中所提出的观点。
参考文献:
[1]安藤忠雄.安藤忠雄论建筑[M].白林,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郑晓闽,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在职研究生、福建艺术职业学院美术系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