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合作教学是合作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合作认知,合作情感,合作技能与合作行为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体现与运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课堂;分组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使置身班集体中原本孤立的个体,在合作问题的“聚集”下,排除个体而群策群力,在合作中取长补短、团结协作。这种学习方式既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提高学习的效率,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交往技巧,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有着重大意义。
一、合理组建合作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优势,它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来。我把水平不同的前后四个同学分为一组,编好学号并选好组长。当需要进行分组讨论时,由组长负责,学生按不同的编号顺序进行讨论。讨论时小组内可以以一人为中心发言人,其他同学如意见基本相同,可适当补充;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质疑;如有不同观点可以反驳。这样通过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可以共同进步,并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合作小组分组时尽量不采用自由组合的方式,一般采用组际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方法,将学生按现有认知水平、语言表达能力、性别、个性特点的不同混合编组,以利于合作小组中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有助于每个学生能倾听不同的意见,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
二、分组合作数学教学的策略
(一)教师树立榜样,更新观念
教师对课堂形式的变革要有深刻的认知和感悟,进而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找准自己在课堂中的定位。在新课标的课堂中,教师越来越少地讲授知识,越来越多地激励学生自我思考,不再是课堂的领导者,而是学生学习的顾问和教学活动的参与者。
(二)教师提出问题,激励引导
教学时,教师对于学生完成任务的方式和方法和要达成的目标,要进行基本的讲解。比如,在进行小学数学第六册《年、月、日》的讲授时,就可以联系生活,告诉学生特殊的日期有特殊的名称和意义,让学生学会如何看日历,知道这个星期的每一天分别是几号。教学的开始,给出一个谜语:有个宝宝真神奇,身穿300多件衣,每天都要脱一件,年底只剩一张皮。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对组员的想法进行组内分析,得出一个结论,进行发言,阐述原因,待学生基本阐述后,老师公布正确答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日历。这样不仅突显了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还锻炼学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当中的能力。
(三)学生分组,提高合作效率
在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时要掌握两个要点:一是数量适当;二是分配得当。一是指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学生的人数不宜过多,这样进行讨论时,一些学生会没有机会参与,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也不宜过少,这样不能调动氛围,集思广益,分组合作得出的结论和想法会过于单一;二是指学生的分配问题,小组内的学生要有差异,这样才能取长补短。但是要坚持小组之间的无差异,这样才可以公平竞争。
三、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
合作学习就是要发挥班级全体成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在小组合作前的准备以及在小组讨论中所扮演的角色就显得非常重要。为了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不仅在设计问题方面需要综合考虑整个班级的整体水平,而且还需要循序渐进地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和鼓励。
四、挖掘教材,明确学习任务
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就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也就是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评价的标准等。当然,这些任务除了具有一定的合作价值外,还应该可以分解,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共同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学生既然有了明确的学习的任务,就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五、明确要求,适时讨论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讨论,有些问题学生完全可以通过独立思考就能解答,这就不必再通过讨论这一途径来实现。而有些问题虽然学生不能独立思考解答,但也不适于运用讨论的方法来完成,而是要通过实物演示、操作、观察或其他不同的教学手段来实现。因此,选择适当的问题和时机,提出明确的要求进行分组讨论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總之,合作学习是一种符合时代要求的学习形式,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将发挥积极的作用。充分挖掘合作学习的潜能,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在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健康发展。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小学数学课堂中分组合作学习研究方案课题(课题批准号:PL2016一163)成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课堂;分组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使置身班集体中原本孤立的个体,在合作问题的“聚集”下,排除个体而群策群力,在合作中取长补短、团结协作。这种学习方式既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提高学习的效率,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交往技巧,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有着重大意义。
一、合理组建合作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优势,它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来。我把水平不同的前后四个同学分为一组,编好学号并选好组长。当需要进行分组讨论时,由组长负责,学生按不同的编号顺序进行讨论。讨论时小组内可以以一人为中心发言人,其他同学如意见基本相同,可适当补充;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质疑;如有不同观点可以反驳。这样通过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可以共同进步,并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合作小组分组时尽量不采用自由组合的方式,一般采用组际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方法,将学生按现有认知水平、语言表达能力、性别、个性特点的不同混合编组,以利于合作小组中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有助于每个学生能倾听不同的意见,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
二、分组合作数学教学的策略
(一)教师树立榜样,更新观念
教师对课堂形式的变革要有深刻的认知和感悟,进而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找准自己在课堂中的定位。在新课标的课堂中,教师越来越少地讲授知识,越来越多地激励学生自我思考,不再是课堂的领导者,而是学生学习的顾问和教学活动的参与者。
(二)教师提出问题,激励引导
教学时,教师对于学生完成任务的方式和方法和要达成的目标,要进行基本的讲解。比如,在进行小学数学第六册《年、月、日》的讲授时,就可以联系生活,告诉学生特殊的日期有特殊的名称和意义,让学生学会如何看日历,知道这个星期的每一天分别是几号。教学的开始,给出一个谜语:有个宝宝真神奇,身穿300多件衣,每天都要脱一件,年底只剩一张皮。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对组员的想法进行组内分析,得出一个结论,进行发言,阐述原因,待学生基本阐述后,老师公布正确答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日历。这样不仅突显了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还锻炼学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当中的能力。
(三)学生分组,提高合作效率
在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时要掌握两个要点:一是数量适当;二是分配得当。一是指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学生的人数不宜过多,这样进行讨论时,一些学生会没有机会参与,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也不宜过少,这样不能调动氛围,集思广益,分组合作得出的结论和想法会过于单一;二是指学生的分配问题,小组内的学生要有差异,这样才能取长补短。但是要坚持小组之间的无差异,这样才可以公平竞争。
三、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
合作学习就是要发挥班级全体成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在小组合作前的准备以及在小组讨论中所扮演的角色就显得非常重要。为了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不仅在设计问题方面需要综合考虑整个班级的整体水平,而且还需要循序渐进地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和鼓励。
四、挖掘教材,明确学习任务
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就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也就是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评价的标准等。当然,这些任务除了具有一定的合作价值外,还应该可以分解,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共同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学生既然有了明确的学习的任务,就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五、明确要求,适时讨论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讨论,有些问题学生完全可以通过独立思考就能解答,这就不必再通过讨论这一途径来实现。而有些问题虽然学生不能独立思考解答,但也不适于运用讨论的方法来完成,而是要通过实物演示、操作、观察或其他不同的教学手段来实现。因此,选择适当的问题和时机,提出明确的要求进行分组讨论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總之,合作学习是一种符合时代要求的学习形式,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将发挥积极的作用。充分挖掘合作学习的潜能,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在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健康发展。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小学数学课堂中分组合作学习研究方案课题(课题批准号:PL2016一163)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