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1-115-01
课堂提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目的、要求、情景等设置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形式。物理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课堂提问的作用,课堂提问的设计、实施和对学生答问的评价四个方面作一些探讨:
一、提问的作用
1、提问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反馈方式
通过提问所接收到的语言反馈信息。比其它形式的反馈信息具有简单性,具体性,即时性和简洁性,也是有效的。它可以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及时地调控教学程序,改变教学策论,使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为良好的教学效果做准备。
2、提问可以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
如果学生注意力集中,大脑中只有一个学习兴奋中心,听课效果就比较理想,学生在答问是注意力集中,而在听讲时有时散漫,教师光靠静讲,维持课堂纪律来保证学生的注意力是达不到要求的,而应以授课的内容来吸引学生,用一个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紧紧把学生的思维栓住,激发学习兴趣,赋予学习动机,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提问可以让学生和教师发现不足
对于一些重要的物理概念,一般水平的学生往往以为自己能复述就算懂了,其实不然。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针对概念提出一些题意明确清楚的实际问题,诱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克服盲目的自满情绪,这样对提高学习效率、突破教学难点很有用。特别是在学生一般认为理当如此的地方,可提出与常规看法相悖的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独特性和创新意识。同时引导学生对已经解决的问题深入探索。提问也可以发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不足,从而更好的备课、批改、辅导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课堂提问的设计原则
1、提问要有启发性原则
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提出的问题具有启发性,不是填空式回答,把一个完整的句子截成几段,教师问上半句,学生答下半句;也不是判断式发问,学生无须做多少思考,凭猜测便能正确回答,更不是搞“提灌式”,用问的方法去“灌”,直到学生钻进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圈子里,使之就范。
2、提问要突出重点
一堂课45分钟,不能都由问答式进行,也不可能对所有的问题都详细展开研究,提问的重点就是要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问在最需要、最值得问的地方,以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对于课堂中的同类问题不平均用力,尽量做到前详后略,提高课堂效率。
3、提问要有层次
系统而周密的课堂提问能引导学生去探索达到目标的途径。提问的层次性原则要求教师紧扣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分析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和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一系列问题,使学生的认识逐渐深入、提高。设计问题,在知识范围上可以由小到大,先设问,后反问,再追问,最后得出概括的结论,使学生把握思维的正确方向,提高概括能力;设问也可以从大入手,问题提得大,并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目的是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明确思维的方向及途径。随后,教师再提出一系列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一堂课往往就是这样的几个先小后大或先大后小的问题组合,构成一个指向明确、体现教学思路、具有适当思维容量的“问题链”,打通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有序地思考,获得知识,建立知识系统,掌握学习方法,得到能力的良性迁移。
三、提问的实施
1.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调动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体验参与和成功带来的愉悦。提问对应答人数要有量的要求,要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回答,特别要考虑中低程度学生的参与面,选择有利于发挥学生特长的时机让他们参与,更好地激发班级群体积极思维的热情。
2.提问要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课前设计的具有系统性、逻辑性的提问,根据学生答问的反馈信息,适当变通。对难以回答的问题采用分解、诱导的方法,把问题分成几个具有一定梯度的小问题;对回答不明确、不全面、不深刻的学生,可进一步追问;对离题的回答,要及时改变语言角度或改换提问方法,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思路去思考问题,使他们做出正确的回答。
3.提问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问题提出后,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然后指名回答。思考时间力求照顾到全体,以中等偏上水平的学生为标准。这样的标准,对于水平差一点的学生,虽有难度,但经过努力也可跟得上;对于水平高的学生,也不至因为节奏太慢而影响学习情绪。提问要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思考,切忌先指名再提出问题。
4.提问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主要内容。思路往往比结论更为重要。学生只有学会了思考,才能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
四、答问的评价
“目标、教学和评价”是现代教学观的三要素。在提问时,教师要自始至终细心观察学生的反应,慎重处理学生的回答,以不同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回答,及时矫正其认识缺陷。学生回答的不正确,不仅表明学生没有掌握这个内容,也反映了他们在学习上的具体困难,要尽量让学生“吃一堑,长一智”。在评价学生的回答时,要坚持表扬为主,时刻给学生以鼓励,即使回答完全错误,也应听他说完,再给予评价,或许他的这种思路在全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要努力去发现其中的积极因素,给予某一方向、某种程度的肯定。尤其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更要特别鼓励,消除他们思想上的惰性和心理上的障碍。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公正、热情,恰如其分。在评价学生回答时,教师也要有民主作风,让学生有插话、提问和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形成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
总之,课堂提问应以“启发式”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为指导,引导全体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学会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实现教学大纲提出的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的要求。
课堂提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目的、要求、情景等设置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形式。物理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课堂提问的作用,课堂提问的设计、实施和对学生答问的评价四个方面作一些探讨:
一、提问的作用
1、提问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反馈方式
通过提问所接收到的语言反馈信息。比其它形式的反馈信息具有简单性,具体性,即时性和简洁性,也是有效的。它可以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及时地调控教学程序,改变教学策论,使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为良好的教学效果做准备。
2、提问可以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
如果学生注意力集中,大脑中只有一个学习兴奋中心,听课效果就比较理想,学生在答问是注意力集中,而在听讲时有时散漫,教师光靠静讲,维持课堂纪律来保证学生的注意力是达不到要求的,而应以授课的内容来吸引学生,用一个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紧紧把学生的思维栓住,激发学习兴趣,赋予学习动机,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提问可以让学生和教师发现不足
对于一些重要的物理概念,一般水平的学生往往以为自己能复述就算懂了,其实不然。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针对概念提出一些题意明确清楚的实际问题,诱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克服盲目的自满情绪,这样对提高学习效率、突破教学难点很有用。特别是在学生一般认为理当如此的地方,可提出与常规看法相悖的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独特性和创新意识。同时引导学生对已经解决的问题深入探索。提问也可以发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不足,从而更好的备课、批改、辅导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课堂提问的设计原则
1、提问要有启发性原则
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提出的问题具有启发性,不是填空式回答,把一个完整的句子截成几段,教师问上半句,学生答下半句;也不是判断式发问,学生无须做多少思考,凭猜测便能正确回答,更不是搞“提灌式”,用问的方法去“灌”,直到学生钻进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圈子里,使之就范。
2、提问要突出重点
一堂课45分钟,不能都由问答式进行,也不可能对所有的问题都详细展开研究,提问的重点就是要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问在最需要、最值得问的地方,以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对于课堂中的同类问题不平均用力,尽量做到前详后略,提高课堂效率。
3、提问要有层次
系统而周密的课堂提问能引导学生去探索达到目标的途径。提问的层次性原则要求教师紧扣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分析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和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一系列问题,使学生的认识逐渐深入、提高。设计问题,在知识范围上可以由小到大,先设问,后反问,再追问,最后得出概括的结论,使学生把握思维的正确方向,提高概括能力;设问也可以从大入手,问题提得大,并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目的是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明确思维的方向及途径。随后,教师再提出一系列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一堂课往往就是这样的几个先小后大或先大后小的问题组合,构成一个指向明确、体现教学思路、具有适当思维容量的“问题链”,打通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有序地思考,获得知识,建立知识系统,掌握学习方法,得到能力的良性迁移。
三、提问的实施
1.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调动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体验参与和成功带来的愉悦。提问对应答人数要有量的要求,要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回答,特别要考虑中低程度学生的参与面,选择有利于发挥学生特长的时机让他们参与,更好地激发班级群体积极思维的热情。
2.提问要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课前设计的具有系统性、逻辑性的提问,根据学生答问的反馈信息,适当变通。对难以回答的问题采用分解、诱导的方法,把问题分成几个具有一定梯度的小问题;对回答不明确、不全面、不深刻的学生,可进一步追问;对离题的回答,要及时改变语言角度或改换提问方法,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思路去思考问题,使他们做出正确的回答。
3.提问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问题提出后,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然后指名回答。思考时间力求照顾到全体,以中等偏上水平的学生为标准。这样的标准,对于水平差一点的学生,虽有难度,但经过努力也可跟得上;对于水平高的学生,也不至因为节奏太慢而影响学习情绪。提问要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思考,切忌先指名再提出问题。
4.提问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主要内容。思路往往比结论更为重要。学生只有学会了思考,才能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
四、答问的评价
“目标、教学和评价”是现代教学观的三要素。在提问时,教师要自始至终细心观察学生的反应,慎重处理学生的回答,以不同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回答,及时矫正其认识缺陷。学生回答的不正确,不仅表明学生没有掌握这个内容,也反映了他们在学习上的具体困难,要尽量让学生“吃一堑,长一智”。在评价学生的回答时,要坚持表扬为主,时刻给学生以鼓励,即使回答完全错误,也应听他说完,再给予评价,或许他的这种思路在全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要努力去发现其中的积极因素,给予某一方向、某种程度的肯定。尤其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更要特别鼓励,消除他们思想上的惰性和心理上的障碍。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公正、热情,恰如其分。在评价学生回答时,教师也要有民主作风,让学生有插话、提问和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形成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
总之,课堂提问应以“启发式”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为指导,引导全体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学会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实现教学大纲提出的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