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在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好认识冲突策略是老师们都在一直努力的探寻着问题。本文主要论述认知冲突的有关理论,分析“激发认知冲突”策略在初中科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认知冲突 初中科学 课堂教学 策略
在发展和摸索有效课堂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和学的方案,都是紧紧围绕一个主体“学习到底是什么”。根据现代教育心理学知识,学习的本质是建构性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已掌握的知识与正在学习的知识之间不断的交织和影响产生能够产生冲突和革新自身经验体系的过程。因此,学生需要建立科学的知识框架,能够优化思维模式,发展能力,最终有效的完成教学课程任务,促进学生自身的科学素养得以提升。初中科学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天文、环境等知识,它的知识框架建立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要想有效的解决这一难题,就必须让学生真正的融入到科学世界中,探寻科学的奥秘、感受科学的魅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而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是一个非常高效的策略。
一、相关概念论述
1.科学概念
科学是属于教学课程的基本单位,是科学知识理論中重要部分之一。初中科学概念是涉及到各科的科学知识和基本单位,是在教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和探索科学知识和奥秘的基础。深入的理解概念,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分析和掌握知识理论。进行初中科学概念传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引导其建立概念架构,完善存在缺陷的概念。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纠正他们作物的认识,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新概念。
2.认识冲突概述
所谓认识冲突,就是个体自身所拥有的认识建构在现实实践中出现与实际情况相悖时,个体在心理上产生的矛盾和疑惑。当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习新的知识与自身具有的认识建构之间出现不相符时产生的一种排斥,这是由于学生在接受新的知识之前,自身已拥有一些想法,即各式各样的原有的认知建构;因此,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学习时,就会用自身原有的认识建构来理解新的知识,如果用原有的认知建构不能解释新知识时,就会出现认知冲突。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科学合理地利用这种认知冲突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在科学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学习不能是没有想法的盲目的学习,因此,在日常的学生和生活中要多思考、多观察、多分析。在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积累知识,这可以成为以后学习新的知识点的铺垫。但是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有些老师的教学想法和方式对于学生的科学知识的学习有着负面的影响。
1.目前,初中开展的科学教学课程重点放在科学概念的知识本位上,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没能充分的引导学生运用感性认识去理解科学实质。而就学生来说,在教学课程完成后,学生也只是知道了一些科学知识概念和一些有关的公式,并没有深入的理解科学知识的运用,没有把科学知识与生活实践很合的结合在一起,只是知道其概念不知其本质,这对学生后期知识的学习产生了影响。
2.科学这门学科涉及到的理论知识是非常丰富而又繁多的,所以掌握科学所有的知识理论并不是件小事,更不用说深刻理解它们了。在进行科学教学过程中,有些老师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一味的给学生灌输知识,让学生课下通过记忆和练习来掌握科学理论知识,课程进度快,学生接收到的知识也很多,但是这与科学课教学目标相去甚远。科学课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逻辑思维模式以及观察能力等方面,这种“填鸭式”教学不符合现代教学目标。
3.科学课程的学习是比较偏重实践的。有一些老师在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也重视到探究活动对培养学生感性认知的作用。但是由于老师的课程活动组织不完善到位,活动设置的不合理,就无法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无法真正意义上理解知识。
三、“激发认知冲突”策略在初中科学中的应用
在使用认知冲突策略时,老师的逻辑严谨、思维清晰,深刻的理解科学知识理论的本质。同时老师在实行策略前要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如何,根据学生对科学知识认识和理解上的错误和偏差,针对性的制定科学合理教学活动和内容来设置冲突,并和学生一起来解决冲突,从中学习和理解知识,这才叫真正地学习。
1.设置单独交流和小组活动,了解学生认识程度
要想认识策略有效的实行,就要清楚地知道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认识的程度,因此,最合适的办法就是对学生科学概念的理解进行分析。不同的学生对于相同的事物和知识理解是各有不同的,认识自然也是不同的,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给给予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认识和想法。可通过小组活动的开展,学生们进行合作学习,从而让学生充分的交流和讨论。譬如:科学课程内容中的《牛顿第一定律》;在学习这章知识前,大对数的学生对其理解是根据自身的生活经历,他们认为物体能够运动是由于力的作用。由此,老师在课程讲授之前,让学生自发地组成各个小组来进行讨论和分析“运动和力之间的联系”,小组讨论结束后对其认识进行阐述。根据小组阐述的认识来看,大部分学生都认为物体能够运动是由于力的作用,而有小部分学生认为物体能够运动不是力产生的作用。对此,可以发现学生之间对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由此认识冲突被激发出现。然后老师要让小组活动继续进行,让他们用生活中实际案例和身边现有的材料工具来进行实验,来检验自己的认识。如,学生的实验可以在课桌上有布和没有布的两种状态下进行,推动小车在两种状态下的滑行情况,然后进行对比和分析。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小车滑行出去之后,在没有任何助推的情况下,依然能够继续前行,这就表明物体的运动是不需要有力的支持。通过合作交流,取得的成效是非常显著的,学生通过这样的实验和学习交流发现自身认识的不足。
2.运用科学实验,制造认识冲突
进行科学实验能够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科学神奇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激发学生在经历实验前后的认知冲突,促进学生迅速的融入到科学世界学习中去。譬如:在学习饱和溶液这章内容时,帮助学生理解其深意,在其“在适当的温度条件下;在适量的溶剂中;无法继续溶液某种溶质”这三个条件限定,可以进行三个不同的实验:
【关键词】认知冲突 初中科学 课堂教学 策略
在发展和摸索有效课堂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和学的方案,都是紧紧围绕一个主体“学习到底是什么”。根据现代教育心理学知识,学习的本质是建构性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已掌握的知识与正在学习的知识之间不断的交织和影响产生能够产生冲突和革新自身经验体系的过程。因此,学生需要建立科学的知识框架,能够优化思维模式,发展能力,最终有效的完成教学课程任务,促进学生自身的科学素养得以提升。初中科学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天文、环境等知识,它的知识框架建立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要想有效的解决这一难题,就必须让学生真正的融入到科学世界中,探寻科学的奥秘、感受科学的魅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而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是一个非常高效的策略。
一、相关概念论述
1.科学概念
科学是属于教学课程的基本单位,是科学知识理論中重要部分之一。初中科学概念是涉及到各科的科学知识和基本单位,是在教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和探索科学知识和奥秘的基础。深入的理解概念,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分析和掌握知识理论。进行初中科学概念传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引导其建立概念架构,完善存在缺陷的概念。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纠正他们作物的认识,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新概念。
2.认识冲突概述
所谓认识冲突,就是个体自身所拥有的认识建构在现实实践中出现与实际情况相悖时,个体在心理上产生的矛盾和疑惑。当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习新的知识与自身具有的认识建构之间出现不相符时产生的一种排斥,这是由于学生在接受新的知识之前,自身已拥有一些想法,即各式各样的原有的认知建构;因此,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学习时,就会用自身原有的认识建构来理解新的知识,如果用原有的认知建构不能解释新知识时,就会出现认知冲突。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科学合理地利用这种认知冲突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在科学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学习不能是没有想法的盲目的学习,因此,在日常的学生和生活中要多思考、多观察、多分析。在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积累知识,这可以成为以后学习新的知识点的铺垫。但是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有些老师的教学想法和方式对于学生的科学知识的学习有着负面的影响。
1.目前,初中开展的科学教学课程重点放在科学概念的知识本位上,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没能充分的引导学生运用感性认识去理解科学实质。而就学生来说,在教学课程完成后,学生也只是知道了一些科学知识概念和一些有关的公式,并没有深入的理解科学知识的运用,没有把科学知识与生活实践很合的结合在一起,只是知道其概念不知其本质,这对学生后期知识的学习产生了影响。
2.科学这门学科涉及到的理论知识是非常丰富而又繁多的,所以掌握科学所有的知识理论并不是件小事,更不用说深刻理解它们了。在进行科学教学过程中,有些老师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一味的给学生灌输知识,让学生课下通过记忆和练习来掌握科学理论知识,课程进度快,学生接收到的知识也很多,但是这与科学课教学目标相去甚远。科学课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逻辑思维模式以及观察能力等方面,这种“填鸭式”教学不符合现代教学目标。
3.科学课程的学习是比较偏重实践的。有一些老师在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也重视到探究活动对培养学生感性认知的作用。但是由于老师的课程活动组织不完善到位,活动设置的不合理,就无法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无法真正意义上理解知识。
三、“激发认知冲突”策略在初中科学中的应用
在使用认知冲突策略时,老师的逻辑严谨、思维清晰,深刻的理解科学知识理论的本质。同时老师在实行策略前要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如何,根据学生对科学知识认识和理解上的错误和偏差,针对性的制定科学合理教学活动和内容来设置冲突,并和学生一起来解决冲突,从中学习和理解知识,这才叫真正地学习。
1.设置单独交流和小组活动,了解学生认识程度
要想认识策略有效的实行,就要清楚地知道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认识的程度,因此,最合适的办法就是对学生科学概念的理解进行分析。不同的学生对于相同的事物和知识理解是各有不同的,认识自然也是不同的,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给给予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认识和想法。可通过小组活动的开展,学生们进行合作学习,从而让学生充分的交流和讨论。譬如:科学课程内容中的《牛顿第一定律》;在学习这章知识前,大对数的学生对其理解是根据自身的生活经历,他们认为物体能够运动是由于力的作用。由此,老师在课程讲授之前,让学生自发地组成各个小组来进行讨论和分析“运动和力之间的联系”,小组讨论结束后对其认识进行阐述。根据小组阐述的认识来看,大部分学生都认为物体能够运动是由于力的作用,而有小部分学生认为物体能够运动不是力产生的作用。对此,可以发现学生之间对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由此认识冲突被激发出现。然后老师要让小组活动继续进行,让他们用生活中实际案例和身边现有的材料工具来进行实验,来检验自己的认识。如,学生的实验可以在课桌上有布和没有布的两种状态下进行,推动小车在两种状态下的滑行情况,然后进行对比和分析。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小车滑行出去之后,在没有任何助推的情况下,依然能够继续前行,这就表明物体的运动是不需要有力的支持。通过合作交流,取得的成效是非常显著的,学生通过这样的实验和学习交流发现自身认识的不足。
2.运用科学实验,制造认识冲突
进行科学实验能够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科学神奇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激发学生在经历实验前后的认知冲突,促进学生迅速的融入到科学世界学习中去。譬如:在学习饱和溶液这章内容时,帮助学生理解其深意,在其“在适当的温度条件下;在适量的溶剂中;无法继续溶液某种溶质”这三个条件限定,可以进行三个不同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