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藏语里,“玉树”意为“王朝遗址”或“部落遗风”。为万山之宗,百川之祖。相传为格萨尔王建立的岭国所在地。从地理位置上来说,玉树处于康藏文化的交汇点上。有“玉树二十五族之角尖,卫藏三十九族之足底。上通卫藏,下接汉区,唐蕃古道穿境而过,长江、黄河出境东流”之说法。这里有文成公主庙——“沙加公主庙”;结古寺是九世班禅曲吉尼玛(1883-1937)圆寂之地;还是格萨尔王策马奔出的地方,当年的格萨尔王便是通过玉树赛马会一举夺冠,凭此登上部落首领宝座;而世界上最长的英雄史诗《格萨尔》也诞生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英雄史诗《格萨尔》是我国三大史诗之一,在藏族地区几乎家喻户晓、老幼皆知。它是藏族人民伟大创造力和智慧的结晶。
根据藏史记载,公元7世纪以前,藏族社会仍处于四分五裂状态。松赞干布结束了这种混乱的局面。史诗《格萨尔》的基本骨架,大约就是在7世纪中叶松赞干布统一这一地区后,由当时的民间艺人根据实际生活和英雄传说的素材构筑而成的。《格萨尔》一经产生,就受到广大藏族人民的喜爱。它广泛、持久地流传在青藏高原的藏族地区,甚至还流传到与藏族相邻的纳西族地区。藏族有一句谚语:“岭人口中人人都有一部《格萨尔》”。可见它在藏族人民中流传之广、影响之深。
这部史诗在公元13世纪之后,随着西藏归入元朝版图,逐渐流传到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等地的蒙古族中和土族之中。公元1716年,这部史诗的一部分蒙文版本首次在北京用木刻版刊印问世。它的出版,进一步加快史诗的流传速度,扩大了史诗传播的范围。
这部英雄史诗流传至今,越千年而不衰,主要依靠藏族的说唱艺人。藏族叫“仲垦”。他们对史诗的流传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是史诗的传播者、创造者,是当之无愧的民间艺术家。
史诗的主题极其简单明了,这就是为民除害。构成这个主题的内容有爱护人民;反对侵略;主张统一和平;颂扬热爱集体;任贤与能;藏汉团结;惩处叛徒7个方面。
《格萨尔》对人物的塑造,形象鲜明,栩栩如生。书中有100多个人物,却并无雷同。他们在外形、经历、志趣、性格上都各具特色。
《格萨尔》语言生动,史诗运用了大量藏族传统的民歌、谚语和格言;经过长期民间艺人的加工改造,贴切地运用于不同人物、不同事件和不同环境,因此,它就成为一种表现力极强而又寓意深刻的活的语言。
公元1776年以后,这部史诗的蒙、藏文版本通过不同渠道先后流传到了俄、德、法、英、不丹、尼泊尔、印度等国,并用十几种不同文字翻译出版了这部史诗的部分或片断,被誉为“东方的伊利亚特”。
英雄史诗《格萨尔》是我国三大史诗之一,在藏族地区几乎家喻户晓、老幼皆知。它是藏族人民伟大创造力和智慧的结晶。
根据藏史记载,公元7世纪以前,藏族社会仍处于四分五裂状态。松赞干布结束了这种混乱的局面。史诗《格萨尔》的基本骨架,大约就是在7世纪中叶松赞干布统一这一地区后,由当时的民间艺人根据实际生活和英雄传说的素材构筑而成的。《格萨尔》一经产生,就受到广大藏族人民的喜爱。它广泛、持久地流传在青藏高原的藏族地区,甚至还流传到与藏族相邻的纳西族地区。藏族有一句谚语:“岭人口中人人都有一部《格萨尔》”。可见它在藏族人民中流传之广、影响之深。
这部史诗在公元13世纪之后,随着西藏归入元朝版图,逐渐流传到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等地的蒙古族中和土族之中。公元1716年,这部史诗的一部分蒙文版本首次在北京用木刻版刊印问世。它的出版,进一步加快史诗的流传速度,扩大了史诗传播的范围。
这部英雄史诗流传至今,越千年而不衰,主要依靠藏族的说唱艺人。藏族叫“仲垦”。他们对史诗的流传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是史诗的传播者、创造者,是当之无愧的民间艺术家。
史诗的主题极其简单明了,这就是为民除害。构成这个主题的内容有爱护人民;反对侵略;主张统一和平;颂扬热爱集体;任贤与能;藏汉团结;惩处叛徒7个方面。
《格萨尔》对人物的塑造,形象鲜明,栩栩如生。书中有100多个人物,却并无雷同。他们在外形、经历、志趣、性格上都各具特色。
《格萨尔》语言生动,史诗运用了大量藏族传统的民歌、谚语和格言;经过长期民间艺人的加工改造,贴切地运用于不同人物、不同事件和不同环境,因此,它就成为一种表现力极强而又寓意深刻的活的语言。
公元1776年以后,这部史诗的蒙、藏文版本通过不同渠道先后流传到了俄、德、法、英、不丹、尼泊尔、印度等国,并用十几种不同文字翻译出版了这部史诗的部分或片断,被誉为“东方的伊利亚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