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作文构思困境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jiash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语:构思是写作最关键的一步,如果不能顺利迈开这一步,就会陷入举步维艰的困境之中。张慕元老师不讲空话,不说套话,而是结合自身擅长写作的优势,设身处地从学生实际写作的情景出发,授之以渔,独创“提问式”作文构思法,能帮助同学们走出作文构思的困境,较好地解决“无话可说”的苦恼。
  
  【导 语】
  几年前,张老师看到武汉的公园都收门票,而不像许多城市一样免费开放,就想写一篇“呼吁武汉的公园也免费开放”的文章,可是,写些什么呢?
  张教师在纸上边构思边列出提纲,想到:这篇文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1. 公园为什么要免费开放?
  2. 免费开放有些什么好处?
  3. 不能免费开放的原因是什么?理由是否充分?
  4. 要如何免费开放公园?……
  针对以上每个问题,再列出几个回答的要点,然后加以整理、充实。然后根据写作的需要,精选出那些最重要、最值得一写的内容,作进一步的构思。随后正式动笔,“按图索骥”地写出来——
  张老师的这篇议论文(时评),后来就在《武汉晚报》头版上发表了:
  公园何日免费开放
  张慕元
  去年曾看到长沙免费开放公园的新闻,近日又看到宜昌免费开放所有公园的消息,作为武汉市民,自然也翘首盼望这样的新闻成为武汉的现实。
  其实,自从我市实行7时以前晨练免票、中山公园改建为“城市绿心”等举措以来,公园与老百姓的距离越拉越近了。但这些仍不免给人“犹抱琵琶半遮面”之憾。小小门票,钱虽不多,却是将市民与大自然隔离的一道屏障。
  开放公园,肯定会有人提出许多反对意见和种种困难,但这一切通过努力都是可能解决的。且不说国外的公园一般是免费的,就连国内越来越多的城市也做到了。别人能办到的事情,我们就办不到?更何况公园本来就是属于全体市民的。公园不是某个部门或单位的私家产业。我们在改造城市面貌中敢于投入大笔资金,护养几个公园的资金又何必吝啬呢?况且公园内还有收费娱乐项目。
  总之,如果说开放公园的道路上障碍重重,那恐怕是有人私心重重。不将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置于首位的话,要想迈开这一步,恐怕是有些困难的。
  (《武汉晚报》2001年5月16日)
  构思是写作的关键,那么,如何进行构思呢?如何展开思路呢?
  张老师的写作诀窍是:用“提问”构思作文,即对命题进行审思后,围绕命题提出几个要分析解决的问题,如上文列出的几个问题,层层推进,进行构思分析。张老师把这种作文构思的方法称为“提问式”作文构思法,具体步骤如下:
  一、准确审题
  这是作文的重要起点,审好题,犹如把好了方向盘,作文才不会偏航。试练习:
  (1)我能;(2)认识自己的特长;(3)欣赏自己
  二、确定立意
  这也是必要的准备工作,确定好写作方向,确立中心观点。
  三、分层提出要解决的问题——“五大提问”
  这是“提问式”作文构思法的核心。一般的命题,大致可以从五个方面提出问题,我称之为“五大提问”。构思时,就是要分析“五大提问”,尽可能多地从各角度思考并回答。这样,作文的思路就打开了,写作的方向也明确了,不仅有话可说,而且,越思考,内容会越发丰富。这“五大提问”就是——
  1. 为什么要×××?有几点理由?
  2. ×××的本质是什么?
  3. ×××的价值(意义或好处)有哪些?
   (以上是正面深入剖析)
  4. 是什么原因导致不×××?有哪几点?
   (这是从反面剖析,回答“反面原因是什么?”也可以使分析入木三分)
  5. 解决它的方法有哪些?
   (这是递进式分析,回答“怎么办”的问题)
  为了便于掌握,我们可以将以上五大提问的名称简化为:
  1. 为什么;2. 本质是什么;3. 价值是什么;
  4. 反面原因是什么;5. 怎么办(怎么做)
  对这五大提问的每一个问题进行分析、解答,就是深入进行作文构思了。作文构思其实并不神秘,也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事情。提出问题,解答问题,谁还不会呢?围绕这样简单的几个问题进行构思,就可以化难为易,化模糊为明晰了。
  这五大提问与过去作文教学中要学生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来写议论文有很大的区别。一是过去的“三分法”过于粗糙、简单、死板,五大提问的指导却较具体,涵括了作文构思的几个关键角度,便于展开思路;二是“是什么”不包含在五大提问之内,这是因为,在话题作文中往往不需要谈论它,因为话题一般是通俗易懂的,往往无需阐释;况且同学们常常谈不好这个内容,主要是因为这需要较强的概念解释能力,甚至是下定义的能力;写不好反而会吃力不讨好。比如,对上述话题(2)“认识自己的特长”,有学生对“特长”的解释是——特长就是自己的独特的个性……这显然是错误的,还不如不写。所以,只有在必要的情况下才去分析、写作;三是五大提问中已经暗含了构思技巧和作文结构安排的引导。如“本质是什么”就是要深入挖掘到事物的本质,才会有独到的见解,作文才具有深刻性。“反面原因是什么”就是要进行正反分析,形成对比,使观点更加鲜明,内容更丰富,更有层次性,结构也更清晰。
  四、深入思考,分列要点——“二层列点”
  五大问题提出后,再要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解答,在后面写出几个观点(的关键词),作为第二层构思,我将其称为“二层列点”。在正式写作文时,所列的几个观点就可以作为文章的分论点。比如,在练习选题(1)“我能”的构思时,一位同学对“我能”提出了两个问题:①“我能”的价值是什么?②它的本质是什么?再进行分析,对于前者列出的要点是:①(价值是)让人衰落后能重新奋起;②(价值是)可以战胜挫折;③(价值是)挑战未来、挑战命运。对于后者,也列出二个要点:①(本质)是有胆量的表现;②(本质)是有识的表现。他当堂构思,随后围绕这几点深入阐述,作文《我能,是一种胆识》写得很成功(见后面的附文)。列点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五大提问”的分析、解答的过程。列出的要点越充分,说明这方面的思考越深入,可写性就越强,也就有可能将文章写得比较充实了。
  五、广泛联想,配加论据
  人们常说,事实胜于雄辩。二层列点之后,不仅要进行分析阐述,还要佐以精当的事例,以增强说服力。所以,在要点后还要再思考、联想,加上能证明观点的名言、名人名事等等,简记在后面。例如:欣赏自己——①有利于激发自信心(事例)拿破仑不因身材矮小而自卑………②有利于自我实现——(事例)毛遂自荐,建功立业……
  六、选择定稿,谋篇布局
  上述“五大总纲”并非都要写进作文中,作文也不可能面面俱到。面面俱到了,反而是蜻蜓点水。所以,只须选择自己最拿手,思考最深入,最有话可说,最易出新意的方面进行写作。一般二三个方面就已足够了。再加以调整布局,好作文将呼之欲出了!
  比如,上述的那一位同学在构思作文《我能,是一种胆识》中,在草稿上也提出了“为什么要说我能”的问题,二层列点的构思中,也列出了几个原因要点。但感觉到这几点都很肤浅,构思不够成熟。于是,将其放弃。同时,他发现自己对“我能”的本质分析很深刻,想到的论据也很多,就决定重点写这二点。对于“我能”的价值是什么,虽然也列出了三点,但为了写好“我能”的本质,便略写这三点。作文如下:
  我能,是一种胆识
  ①“我能”,多么嘹亮的声音,像春雷扫过大地,像海燕掠过天空,像海浪击过长石,有鲜花绽放之形,有长虹贯日之神。那一刻,连造世主都要感慨:“啊,人竟然是如此有胆识的东西〔教师修改:灵杰〕!”
  ②南非前总统曾说过:“人类最伟大的光芒不是永不衰落,而是衰落后能重新升起。”而这种升起的力量又源自何方,当然是“我能”的人生态度。“我能”是挫败者面对现状的愤懑,“我能”是挑战者面对未来的呐喊,“我能”是平庸者面对命运的发泄,“我能”是一切激情的续写,是一种慑人心魂,让所有人为之打动的胆识与力量。
  ③能说出“我能”的人首先要有“胆”。一个无胆之人是一个十足的孬种。毛遂向平原君将自己推销出去,希望以自己的能言善辨说服楚王;刘邦看着皇帝坐轿走来,大胆说出:“我也能做那样的人!”;贝多芬固然耳聋,但他以他坚强的毅志力向命运说“我能”,创作出一首又一首扣人心弦的交响曲;富兰克林站在楼顶上,在一次次巨大的雷声下试验他的避雷针,向自己的身体极限发出了挑战。这些人,向自己,向国家,向生命坚定不渝地说“我能”。从此他们宝贵的生命里就激荡着一种不平凡的情感。而我们呢,当我们即将迎来新生活挑战之时,是否扪心自问:我是否拥有那样的胆量与体魄?
  ④能说出“我能”的人还应该有“识”。他们不是毫无目的的莽撞出击,而是踌躇满志的雄魂铁胆。不自量力的行为是一种不科学的态度。荆轲刺秦王,穷图匕见,事未成人先死,只留下“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感慨;赵括纸上谈兵,兵没国亡,没想清楚自己究竟有何才干,便匆匆挂帅,一次又一次中敌人的计谋,殊不知,他身后是一阵又一阵的叫骂〔教师修改:他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的只是人们的嘲笑和痛惜〕。这两个人虽然看起来浑身是胆,但我们却只能给他们画上问号:这种胆量能叫高瞻远瞩的胆识吗?
  ⑤生活常常把我们放入一个死角,让我们自己攀附着爬出,而我们究竟攀附什么,当然是“我能”这种从内心里喊出的胆识,一种无法从理性中获得的力量!
  ⑥那么,让我们像火炉里炼出的钢铁一样,用炽热的激情大喊:“我能!”
  【评析】这篇习作由于熟练运用了“提问式”构思法,进行了充分而严谨的构思,所以,作文条理十分清楚,结构严密。作者抓住“我能”的价值和本质,深入分析,不仅见解独特,而且论证充分,论据也很丰富。文章气势足,说服力强。对二层列点的取舍得当,重点突出,详略得体。此外,语言也很生动。不足的是,分析还不很充分,第④段两个事例都是反面事例,显得单调,如果改写成先正后反,效果更好。
  【作者单位:武汉市第二中学】
  责任编辑:熊岭
其他文献
有一种期待,无须望梅止渴,却心旷神怡;有一种梦想,不见海市蜃楼,却精神抖擞;有一种执著,无关坚强信念,却斗志昂扬;有一种承诺,不用快马加鞭,却勇往直前。   它没有“天涯何处无芳草”的洒脱,亦没有“莫愁前路无知己”的潇洒,更没有“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的豪气干云,却能令你失败时展露微笑,黯然神伤时勃然奋发。  对,它就是——激情!  人生需要激情。有了激情,斗志才会高昂,潜能才会爆发!有
期刊
《高考大纲》“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中有“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明确要求。纵观1992~2007年的高考试卷,连续十五年的高考都考查了成语的运用。这就提醒着我们复习中不得不重视它,研究它。面对浩如烟海的成语,要想学好,既要练真功,还须运用技巧,善于巧学。笔者结合十多年高考的实例,归纳了成语复习中应注意的十个方面,以期对备战高考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把握关键语素    有许多成语,其构成
期刊
由《湖北招生考试》杂志社和《语数外学习》编辑部主办的“第三届全国高考科学备考名师论坛”语文组会议共举行了一天半。会议的内容是两位语文专家分别解读考纲和复习策略,讲解专题突破,省招生杂志社的一位专家讲析近年的招生形势和高考走势,并且提到了新课改下老师们应该怎样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大会还安排了参会代表进行经验交流演讲。专家们的讲解精彩独到,让参会教师获益多多。  作为一名参会者,我有很多感悟,下面主要
期刊
[意境类]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贫女  秦韬玉①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②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③,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①秦韬玉:唐代诗人,应进士不第,在宦官田令孜府中做幕僚。②时世,当代。俭,通“险”,怪异。③压金线:用金线刺绣。  (1)请概括出本诗所塑造的贫女的形象特点。  (2)
期刊
高考试题中,文言文翻译为主观试题,一般呈现2到3个小题,赋分10分,每道题都有3到4个采分点。如2007年湖北卷文言翻译题“门前植槐一株,枝叶扶疏,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的评分细则:  满分4分。“扶疏”“时”“哺”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译出大意给1分。“扶疏”可译为“茂盛”“繁茂”“茂密”等。“时”可译为“常常”“时常”“时时”“不时”等。“哺”可译为“给……吃”“让……吃”等。  在译出大意方面
期刊
体验“爱”与“恨”  ■王能光    题目展示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人向感情的高峰攀登,可以中途休息;从怨恨的险坡往下走,就难得留步了。(巴尔扎克《高老头》)  读了这段材料,你有什么感受呢?请把你的感受、领悟或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记录下来,自主立意,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思路引擎  一、 写作本题,首先得明确材料的含义  什么叫“向感情的高峰攀登
期刊
咏物诗:由物到志显理趣    [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1)在这首小诗中,作者所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2)本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及作用是什么?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指导]  这是一首咏物诗,阅读这类诗歌时应注意:  1、准确把握意象。古诗中常见
期刊
那一个个精心装扮的美丽句子如颗颗透明的玻璃珠,在叮叮当当的清脆碰撞声中,把某种情愫点点滴滴地传进我们的心怀。    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审题难度降低,不少考生作文立意大同小导,在这种情况下,要获得高分,语言表达至关重要。要使语言富有文采,赢得评卷老师的青睐,我们如何操作呢?    一、让语言具有哲理情趣    应选择的是那些高度凝炼、对比鲜明、形象生动、含蓄隽永的语言。饱含哲理情趣的语言必定见解不凡
期刊
【考点透视】  “理解常见虚词在文中的含义”是高考中的常考题型,这种题型在《考试大纲》中的能力层级为B级。近年来,经过一再简化,《考试大纲》规定了只需要考生掌握的18个常见文言虚词,即: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本考点强调“在文中”这一范围,只是考查同学们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并辨别文言虚词不同用法的能力。高考中对常见文言虚词用法的考查,是指能在阅读材料
期刊
进行诗歌鉴赏,首先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征,即要懂得“诗歌语言”,懂得诗歌对语言的变形。这是诗词鉴赏的基础。同时,也是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  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练性、跳跃性。中国诗歌多半是短小的抒情诗,一首诗里的词语数量并不多,蕴涵的意象却非常丰富。要借助非常精练的语言外壳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还要符合音韵的需要,诗歌非对语言进行变形不可。  诗歌对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