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脑已逐步走进了许多家庭,初中阶段的学生对计算机基本操作已较为熟悉。《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在落实巩固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开设了信息技术基础选修课,以激发学生兴趣,进一步发展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探究的态度,掌握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发展信息技术素养、探究能力和培养创造精神。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普通高中设立信息技术新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能够适应新信息时代的步伐。但是,由于地区的差异、学生自身素质的差异,造成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新兴课程的学习和接受程度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对于一些城区学生而言,他们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知识,在学习这门课程时也容易上手,而对于一些农村地区的学生而言,“互联网”可能都没有接触过,更谈不上对“信息技术”的了解,这也就造成了这些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时有很大的困难。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没有以完成固定的教学任务为目标,而是将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动手能力作为根本目标,让学生学到真知识、真本领。
兴趣是学习的关键,兴趣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都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兴趣,但是如果课堂上还是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在教学中,对于较难掌握的内容,笔者采用学生边学边练,再引导的方法。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为此,我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利用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选择一些有趣的、有实际意义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数字地球的出现,扩展了人们的视野,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学生打开谷歌地球后,浏览世界各大景点、名胜山川,还有自己的学校、住所等,完成了他们极速“畅游世界”的梦想,感受信息技术最新的发展情况。
例如计算机程序绘制函数图这节课,我首先让学生回忆在数学课上老师是如何指导大家用描点法画出函数图像的;然后介绍计算机程序绘制函数图像的原理,使同学们知道计算机程序只是人类大脑的扩展和延伸;最后让同学们在学会用计算机绘制一种函数图像后,去尝试修改程序,逐个绘制出各种不同的函数图像,消除了他们对程序设计的神秘感和畏难情绪。
“任务驱动”让学生借力前行
对于刚接触计算机技术的学生来说,如果按照教材把对象、事件、控件等一大堆的概念放在前面讲,课堂上一下子引入大量的抽象名词、概念,就会削减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学生没有任何知识背景的情况下,要完全理解這些概念也比较困难。
因此,想要让学生领会这些抽象的概念,必须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从单一学习模式到多种学习模式转变。
在教学中,我以一个个鲜活的具体实例为切入点,并且在每个例子中适时、适量渗透一些相关的概念和知识,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渐地、很自然地去体会控件、对象、事件的概念。
在教学方式上,我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在上课前,首先分析每节课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这实际上也是给学生布置任务。我把总的教学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小目标,然后把一个个小目标细划为一个个较为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任务来实现总的教学目标。在设计这些任务时,根据学生的掌握知识的能力,从简单到复杂。
例如,在上日常生活中使用较多的电子邮件这节课时,我让每个学生自己申请一个电子邮箱,然后第一位发给第二位同学,第二位同学收到第一位同学的邮件后,加上自己的姓名和祝福词,再发给下一位同学,直到最后一位同学。这样的任务既具有操作性又具有趣味性,能更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的。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将对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产生积极的作用。因此,在任务设计时,我充分发挥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图像、声音、动画、文字等多种信息的功能,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探索实践,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如在教材第五章音频、视频、图像等多媒体信息加工的学习过程中,我让学生进行单个媒体的加工,然后再继续探索多媒体的加工。当同学们都完成了自己满意的作品后,他们的自豪感也油然而生。此外,我通过对著作权等相关法律的介绍,使同学们知道作品相关的知识产权应当得到尊重。
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和评价方式
在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同时,我根据本班的学生、学校的实际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总结出合适的教学方法,并运用于教学之中。
如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组成、病毒预防、计算机的用途等教学内容适宜用讲授教学法;而对于一些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都须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才能理解,适宜用媒体演示教学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给每节课制定出切合实际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学习在本堂课里完成教师预定的任务,达到预期的目标。
教师在进行教学任务设计时,要注重教学任务的实践性,尽可能的设计一些通过上机操作就能完成的教学任务的案例。比如在讲授音频信息加工这节课时,我让同学们录制一段自己的歌声,再到网络中找相关的背景音乐,用CoolEdit等声音处理软件进行合成,最后的作品都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学习操作计算机的过程中,单靠阅读教材和听讲是远远不够的,不实践就不能真正掌握它。学生通过上机操作,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感知认识,还可以增加对知识点的了解,真正地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学生的自我发现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教师营造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学生通过细心地观察,不断地思考,大胆地设想,勇敢地实践,得到了自己的发现,这种发现的效果比单纯教师知识的传授印象要深刻得多。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好处。
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及时地对学生的操作过程做出判断,找出问题,肯定成绩。
在选修课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分小组进行自我记录、评价,组长记录、评价,并结合学校的学分评定细则、学校科技节和各级的比赛平台等方式进行落实。
(责任编辑 徐世兵)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普通高中设立信息技术新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能够适应新信息时代的步伐。但是,由于地区的差异、学生自身素质的差异,造成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新兴课程的学习和接受程度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对于一些城区学生而言,他们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知识,在学习这门课程时也容易上手,而对于一些农村地区的学生而言,“互联网”可能都没有接触过,更谈不上对“信息技术”的了解,这也就造成了这些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时有很大的困难。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没有以完成固定的教学任务为目标,而是将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动手能力作为根本目标,让学生学到真知识、真本领。
兴趣是学习的关键,兴趣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都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兴趣,但是如果课堂上还是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在教学中,对于较难掌握的内容,笔者采用学生边学边练,再引导的方法。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为此,我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利用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选择一些有趣的、有实际意义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数字地球的出现,扩展了人们的视野,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学生打开谷歌地球后,浏览世界各大景点、名胜山川,还有自己的学校、住所等,完成了他们极速“畅游世界”的梦想,感受信息技术最新的发展情况。
例如计算机程序绘制函数图这节课,我首先让学生回忆在数学课上老师是如何指导大家用描点法画出函数图像的;然后介绍计算机程序绘制函数图像的原理,使同学们知道计算机程序只是人类大脑的扩展和延伸;最后让同学们在学会用计算机绘制一种函数图像后,去尝试修改程序,逐个绘制出各种不同的函数图像,消除了他们对程序设计的神秘感和畏难情绪。
“任务驱动”让学生借力前行
对于刚接触计算机技术的学生来说,如果按照教材把对象、事件、控件等一大堆的概念放在前面讲,课堂上一下子引入大量的抽象名词、概念,就会削减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学生没有任何知识背景的情况下,要完全理解這些概念也比较困难。
因此,想要让学生领会这些抽象的概念,必须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从单一学习模式到多种学习模式转变。
在教学中,我以一个个鲜活的具体实例为切入点,并且在每个例子中适时、适量渗透一些相关的概念和知识,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渐地、很自然地去体会控件、对象、事件的概念。
在教学方式上,我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在上课前,首先分析每节课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这实际上也是给学生布置任务。我把总的教学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小目标,然后把一个个小目标细划为一个个较为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任务来实现总的教学目标。在设计这些任务时,根据学生的掌握知识的能力,从简单到复杂。
例如,在上日常生活中使用较多的电子邮件这节课时,我让每个学生自己申请一个电子邮箱,然后第一位发给第二位同学,第二位同学收到第一位同学的邮件后,加上自己的姓名和祝福词,再发给下一位同学,直到最后一位同学。这样的任务既具有操作性又具有趣味性,能更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的。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将对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产生积极的作用。因此,在任务设计时,我充分发挥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图像、声音、动画、文字等多种信息的功能,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探索实践,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如在教材第五章音频、视频、图像等多媒体信息加工的学习过程中,我让学生进行单个媒体的加工,然后再继续探索多媒体的加工。当同学们都完成了自己满意的作品后,他们的自豪感也油然而生。此外,我通过对著作权等相关法律的介绍,使同学们知道作品相关的知识产权应当得到尊重。
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和评价方式
在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同时,我根据本班的学生、学校的实际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总结出合适的教学方法,并运用于教学之中。
如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组成、病毒预防、计算机的用途等教学内容适宜用讲授教学法;而对于一些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都须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才能理解,适宜用媒体演示教学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给每节课制定出切合实际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学习在本堂课里完成教师预定的任务,达到预期的目标。
教师在进行教学任务设计时,要注重教学任务的实践性,尽可能的设计一些通过上机操作就能完成的教学任务的案例。比如在讲授音频信息加工这节课时,我让同学们录制一段自己的歌声,再到网络中找相关的背景音乐,用CoolEdit等声音处理软件进行合成,最后的作品都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学习操作计算机的过程中,单靠阅读教材和听讲是远远不够的,不实践就不能真正掌握它。学生通过上机操作,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感知认识,还可以增加对知识点的了解,真正地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学生的自我发现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教师营造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学生通过细心地观察,不断地思考,大胆地设想,勇敢地实践,得到了自己的发现,这种发现的效果比单纯教师知识的传授印象要深刻得多。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好处。
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及时地对学生的操作过程做出判断,找出问题,肯定成绩。
在选修课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分小组进行自我记录、评价,组长记录、评价,并结合学校的学分评定细则、学校科技节和各级的比赛平台等方式进行落实。
(责任编辑 徐世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