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自己,激发生命动力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_x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日趋整合和渗透,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关注学生心理,也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教学言行时刻对学生心理产生着影响。所以,教师自身的心理调适、心理成长不仅关乎其身心健康,也对学生健康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如何促进教师心理保健,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杭州下城区从2005年采取工作坊式的培训来促进教师心理保健,至今已开展了11期,笔者在此呈现近期的一次工作坊,请专家和同行给予指导和建议。
  
  一、确定工作坊的主题
  
  此次工作坊决定以“爱自己”为主题开展,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1.从理论的角度出发,笔者通过多种理论的学习,发现很多理论都试图找出导致来访者心理问题的一些核心信念,而这些核心信念都涉及到自我认识、评价。各种治疗技术都努力去疏通这些信念,使来访者的整个人格面貌随之发生改观。
  2.从生活实际和笔者咨询经验的角度考虑,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抱怨:“我的身体越来越差,经常头晕”,“领导对我不公平,同事也各自为政”,“老师的收入太少”,“生活总是不顺”,“我没有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想辞职”,“总是会感到不安、担心”等等。这时候,不管从表面上看各自的问题是什么,如果咨询时间是有限的话,我会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引导到“爱自己”上,“爱自己”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发生奇迹般的变化。
  因此,这次工作坊的选题是“爱自己”。这对于心理健康良好的和欠佳的老师来说,都具有促进成长,开发自我潜能的意义。
  
  二、实施过程
  
  (一)热身环节:用一句话来介绍你的姓名
  目的:通过姓名的介绍,让成员间彼此有初步的接触,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也开始为这个“场”加温。
  指导语:我们来自不同的学校,有着不同的职务、职称,从事着不同的学科教学,在此,请每位老师用一句话来介绍你的姓名。注意不用介绍你的学校、学科、职称、职务等信息,在这我们只做我们自己。
  (二)准备环节:“最佳配图”
  目的:1.继续热身,为这个“场”继续提温;2.通过培训师的引导,让大家明白对于课程中大家的发言没有对错之分,自己心中的答案就是自己的最佳答案;3. 在成员间建立一种彼此支持、接纳的氛围。
  准备:每人一张配图。
  活动过程:
  1.每人发一张配图;
  2.请大家在两分钟之内,独立地将图中的事物两两配对;
  3.请全班交流如何两两配对,并说明自己的理由、想法。
  辅导过程:
  当老师们纷纷交流之后,培训师问:“正确的联法是什么?”有的老师迟疑,有的老师小声议论,有的老师回应:没有正确的。笔者顺接老师们的回应,说:“没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每人的联法就是自己的答案,是自己心中最佳的联法。如果这种种联法就是我们在课程中的发言、分享,又有正确错误之分吗?”……“是的,每个人的分享、交流都是自己独有的,哪怕是一样的感悟,那也是带有你个人色彩的,别人无法取代,更没有是非正误之分。”……“大家都认同这一点吗?让我们彼此看看其他学员,认同的话朝他点点头,用眼神、微笑告诉他:我接纳你,我支持你!”
  (三)活动:走秀
  目的:让学员认识到个体的独特性和价值,从而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人的存在,为下一环节“爱自己”打下铺垫。
  准备:音乐。
  活动过程:
  1.将全班分成人数相等的A、B两组。
  2.每个人都要以自己的姿势从这一点走到对面的那一点。比如,培训师做示范,并且要求每个人的姿势不能一样,也就是不能重复,如果前面有人走过了,你就不能用这个姿势走。当A组走的时候,B组监控,反过来,当B组走的时候,A组监控。如果有人重复,就要坚决地请他回去重新来过,也请当事人能自觉地接受团体要求,退回来重新走。当有人实在想不出的时候,我们大家都会耐心地等。
  3.培训师刚才用过的姿势不能再用。
  4.请A、B组自行决定哪组先开始。
  5.A、B组进行完之后,再进行一次,直到有老师明显感到有困难为止。
  辅导过程分以下几环节:
  1.关注特殊人群,如想退缩、逃避、耍赖的人,培训师问:
  “对刚才你在活动中的表现,你有什么察觉吗?”
  “在工作、生活中,你也是这样的吗?”
  “是什么让你这样呢?是什么想法、感受让你这样呢?”
  2. 培训师问全体:“如果这个团体少了一个人,走秀的姿势会少吗?”
  方法:先可前后四人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小结:如果团体少一人也行的话,那团体内的人永远不会知道少的这个人他会用什么方式来走。所以,每个人在一个团体中都有他独有的作用、特色,是别人不能忽视的,特别是自己不能忽视的。
  3. 培训师问:“在刚才众人都一时想不出什么走法的时候,大家的感受是什么?”(老师回答:紧张、害怕、兴奋等)“是不是大脑在快速地运转,好像自己还没想好,身体却已经开始走动,一种新的走法本能地反应出来。我想说的是,这种状态好比我们的潜意识状态。在潜意识里,我们仍然会有想法和感受,我们形象地比作心中的小孩。”
  (四)核心活动:“心中小孩”的冥想
  “心中小孩”(或称“内在小孩”)是一种疗法,是一种源于心理动力学的心理治疗技术,以提升来访者自尊与自我价值感、减少自怨自恨、增强自爱与自我抚慰的能力为工作目标。
  本次冥想的目的就是在潜意识层面促使老师们关爱自己。此环节分三步走:
  第一步,放松练习,为老师进入自己的潜意识打下基础。培训师轻柔、缓慢地说:“请每位老师调整自己的位置,让自己尽可能舒服地坐着。现在做三个深呼吸。吸气,然后呼气。呼气时尝试放慢一点。注意一下,在呼气的时候,肩膀开始放松。对了,把注意力放在肩膀上,每次呼气时它便会放松,再放松。同时每当肩膀放松时,你发觉整个身体,整个人,也渐渐地放松。再做一次,这次呼气更长一些。”
  (此时,绝大部分老师已自发地闭上了眼睛。对没有闭上眼睛的少数人,培训师提醒说:“可以试着闭上眼睛,让自己放松”。)
  第二步,在音乐背景下,培训师以轻缓、平稳的语气说:“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个小孩,他在无数个成长的日子里,默默地保护着我们,用他独有的方法,让我们获得父母的疼爱、关注,在我们有限的、世事复杂的空间里,获得最好的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渐渐忽视了他,我们更多地关注外部世界,我们希望自己努力而不能懈怠,完美而不能有瑕疵,成熟而不能稚嫩,要取悦他人、求得他人认可而不能关注自己,要坚强而不能软弱,要快捷而不能拖拉。在这种种来自他人或自己的要求中,心中小孩一直孤单地待在那里,他在不断地给我们输入能量,让我们更好地迎合外界,也期望着我们的爱护,因为他永远都只是一个小孩,他已经做了很多。
  被忽略了的小孩会变得顽皮,他会跟你玩“捉迷藏”,会趁你不注意的时候出来捣蛋,捣蛋时可能会让你觉得生活无聊、不愉快、缺乏活力;或许是总有种难受的感觉;或许是隐约觉得和人有距离,无法亲近,难以体会被爱或感动。他这样做是想要引起你的注意,希望你好好疼爱他。
  让我们来看着这个小孩的眼睛。看到他眼中的渴望,他想向你要什么呢?伸出你的双臂拥抱这个孩子。用爱和温柔抱紧他。告诉他你有多爱他,你对他是多么在意。尊重这个孩子的所有方面,如果他犯了错误,对他说“没关系”。向他保证不管怎样你都会在那里陪伴他。现在让那个孩子变得越来越小,直到他小得能放进你的心里。把他放在你的心里,这样每当你向下看的时候,你都能看到他的小脸正看着你,你能够给他无尽的爱。”(停留,空出时间让每位老师在潜意识层面与心中小孩充分交流)
  第三步,在全体交流冥想中老师们所看到、所听到、所感受的。
  (五)最后环节:写写对本次活动的感受
  目的:进一步强化课程带来的心灵成长,使其意识化。
  指导语:请老师写出本次工作坊的感受。
  
  三、课后反思
  
  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份能量,也有制约能量发挥的卡口。这些卡口可能就是从小到大生活给我们的伤害。这些伤害历练了我们的性格和能力,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一些限制,让我们的心多了一份伤感,少了一份激情;多了一份冷漠,少了一份温暖;多了一份沮丧,少了一份自信。这些限制缩小了人生舞台,淡化了个人风采,让我们以一个“小我”呈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教师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在学业和人格上影响着我们的下一代。所以,本次工作坊的核心目标就是引导老师爱自己,增加生命动力。在工作坊中,当教师关注“心中小孩”(即自我)时所感受到的温暖和柔情,当教师一点点打开生活中的疲惫、一点点放下各种面具所呈现出的坦然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是笔者预期目标的达到。
  由于受笔者的辅导功底限制,辅导的深度不够。如果能就冥想中所谈到的一些感受深挖一下,借助团体力量解决一些个人心理成长问题,这样就会让工作坊更有效果。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
  编辑/何 妍 舒 娟 终校/李益倩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重点介绍了一种常用的问题行为辅导方法——行为矫正法。主要包括强化惩罚法、代币法、行为契约法、认知行为矫正法等多种方法和技术。在对问题行为进行矫正时,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使行为发生预期的变化,综合考虑自身、家庭、社会等诸方面的因素,从而促进儿童良好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问题行为;行为矫正;儿童     一、 问题行为概述    问题行为(Problem Behavior)是儿童成长过程中出
期刊
自2004年11月第二届21世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论坛成功召开以来,全国各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了深入的发展,形成了许多经验和成果。为了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精神,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定于2008年11月上旬,在上海召开第三届21世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论坛。    一、主题与内容  主题:人文关怀 生命成长——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学校心理健
期刊
摘要:理情教育(简称REE)是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在学校情境中的一种应用,是一种预防性、教育性的心理辅导课程。本文对理情教育的理论基础、理情教育课程的内涵和实施进行了介绍,着重阐述了近年来对它的有效性研究,最后总结了理情教育对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理情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理情教育源于Ellis的理情行为治疗法(简称REBT),是REBT在学校情境中的一种应用。REE强调个体自我接纳
期刊
写这篇文字的时候,我和爷爷奶奶一起住在乡下。我从没和爷爷奶奶生活过。只是后来长大些了,爸妈会每隔一两年带我回老家看望他们。自我第一次见他们,爷爷奶奶就是头发花白的老人,这些年来,未曾变化。所以他们的年轻岁月,我也未曾有机会了解。只有爷爷柜子上那只印有“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杯子还盛着些许他年轻时的记忆。  青春在爸妈身上的流逝,我是随着自己的长大亲眼目睹的。也许自从有了家庭,有了孩子,有了大大小小
期刊
为切实推进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深入开展,提升石家庄市中小学心理教师的教育工作水平,2008年3月22日~23日,石家莊市教育局特邀请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特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学校心理学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钟志农老师为来自石家庄市24个县市区的四百余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一场以“真正的教育应该以‘心’为本——和班主任谈中小学生问题行为的心
期刊
摘要: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探寻3~9岁儿童同情心的发展特点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表明7岁是儿童同情心发展的一个转折点,8岁则是同情心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一个时期。3~9岁儿童同情心水平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溺爱性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总体同情心存在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3~9岁儿童;同情心;发展特点;父母教养方式    一、问题的提出    同情心是一种对他人的不幸产生共鸣及对其行动的关心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上海市学校心理辅导专职教师工作情况的调查和有关数据的分析,发现在心理辅导专职教师工作内容的安排和工作量的认定上,不同的学校之间有着较大的差距。目前上海市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上海市教委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有一定的距离。基于此,本文提出“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综合模式”,并建议有关部门尽快为学校心理辅导专职教师的工作职责认定、培训以及学校对心理辅导教师工作的考核认定,作
期刊
〔关键词〕女生青春期;性教育;童真    【活动背景】社会、媒体等方面的不良影响给青春期的女孩带来很多茫然和困惑。有些女生由于无知、好奇出现过早性行为。近几年来,少女堕胎呈现出让人吃惊的增长速度,以至于在全国各地都成立了专门的救助中心。应该怎样帮助她们看待性、情感和自己的身体,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活动对象】初二女生  【活动目的】  1.让处在青春期的女生了解这一时期的
期刊
〔摘要〕留守儿童因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和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局限性导致心理问题突出,情绪障碍就是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之一。辅导老师通过合理情绪疗法改变孩子的认知,重建合理信念,使孩子走出了情绪的困惑并得到良性发展。  〔关键词〕留守儿童;情绪障碍;合理情绪疗法;辅导案例    一、基本资料    李某,男,15岁,某农村中学初三学生,因情绪出现障碍,由活泼开朗变得闷闷不乐,内心充满矛盾前来求助。  
期刊
〔摘要〕高三复读生普遍存在较大的考试压力,焦虑程度较高。辅导老师在有限的咨询时间中,利用游戏的方法引导来访者自我对话,整合内在力量,较好地缓解了焦虑。  〔关键词〕高三复读生;心理辅导;考试焦虑    一个高三复读学生(化名敏)在楼梯间哭泣,老师把她带到咨询室。敏说自己非常压抑,去年高考失败过一次,不想再失败。她觉得对高考的恐惧,就像巨石一样沉重地压着自己。最近一段时间常常做噩梦,想放松,但就是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