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艺术是一个整体。“新课导入”仅是其中的一个环节,但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是课堂教学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怎样的新课导入是好的,是成功的呢?我在教学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积累了一定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新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导入基本上要符合以下几个要求。
一、趣味性
导入新课要注意趣味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与学统一性的起点,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从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认识事物过程中产生的良好情绪。这种心理状况会促使人积极寻求认识和了解事物的途径和方法,表现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旺盛的探究精神。激发兴趣就是要使學生智力活动始终在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作用下,在情绪高涨的氛围中进行,把学习看作是一种精神享受,因而能自觉积极地学习。
我在讲“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和意义”一节时,上课伊始,我说:“现在正值改革开放,经济大潮之际,假定我们地区在新疆合资办个制糖厂,需要200名技术干部。当务之急,是需要培训人才。请你们各抒己见,派人到什么地方去学习制糖技术。”学生发言热烈,有主张去广州、深圳的,有主张去东北吉林的。一个值得讨论的趣味问题,很快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把他们引入新课要解决的内容。通过比较新疆、 广州、吉林制糖原料的异同,统一认识。我小结道:“凡是主张去广州、深圳的都欠妥当。但是他们为什么会犯错误呢?因为他们对地区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还不了解。我们要接受教训引以为戒,就必须研究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新课在学生们高涨的情绪中,自然而然地展开。
二、针对性
新课导入时要注意针对性。要揭示教材的主要内容,要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
我在讲“大陆漂移假说”时,是这样导入新课的:课前在教室前面挂好世界地形图,并将剪好的各大洲轮廓图准备好。上课后, 我说:“现在全球的陆地分为七大块,有一个问题,请大家边看边思考。”说着就把剪好的南美洲的轮廓图先放在该洲的位置上,然后将它逐渐向非洲的西海岸移动。学生们表现出惊奇的神态。“可以合在一起。”终于有学生情不自禁地喊了出来。“是的,但这种吻合绝不是巧合,这一现象是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发现的。以后,他通过调查研究,积累大量的论据,终于在1912年提出了‘大陆漂移说’。简介这个假说,是今天这堂课的一个主要内容。”
又如讲“等高线和地形图”时,我一上课就在黑板上挂了一张等高线地图,然后提问:“这是某地的地形图,你知道哪里是山峰,哪里是盆地?选择怎样的路线上山是最佳的?”学生表示惊愕。我接着取出地形模型说:“这张图上反映的地形就是这样的。”学生们争着观看模型,兴趣很高。我接着说:“我们不可能处处都带上地形模型。但是只要能看懂等高线地图,就能知道各地地形的情况。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等高线地图的画法和判读。”
上述的新课导入借助教具和演示,点明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讲清楚课堂教学的目的,为讲授新课作了铺垫。
三、新颖性
导入新课的材料要新颖。老生常谈的材料固然有用,如麦哲伦航海等等,但新颖的富有时代性的信息,更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引人入胜。例如讲“时区”问题时,可以这样导入新课:“9月24日凌晨2点27分 ,奥委会主席在蒙特卡洛宣布了有幸举办2000年奥运会的城市。为什么一定要在半夜里宣布呢?这一时刻 ,北京是几点钟?怎样计算这个时间差呢?今天我们一起把它算出来。”材料越新颖,越是大家关心的事,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参与的兴趣越大,效果越好。
四、直观性
新课导入时要注意直观性。教学时教师要用直观教具或打比方的方法来讲解,把抽象的、远离身边的事物,不易理解的地理事物用模型或示意性的教具或通过音像教学表现出来。如讲“地球上的五带”时,我上课后就拿出三球仪,学生们立即被吸引住了。我简单介绍后,就开始操作,并说,这节课就要观察地球是怎样围绕太阳转的,搞清楚地球上的五带以及它们的成因……学生们异常兴奋,注意力高度集中,教学活动进入高潮。又如讲《新疆》一章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教室里响起了“库尔班大叔,你在哪?”的欢快乐曲声,多媒体播映着浩瀚的大漠,白雪皑皑的冰峰雪山的景观,维吾尔族青年男女穿着漂亮的服饰,塞外的奇特风光,这些图像把学生带到了远隔千山万水的祖国边疆,使学生如置身于西域的特殊环境之中。曲终情不尽。在这种氛围中,我提问:“歌曲是哪一个民族的?”“他们生活在哪个省级行政区?”然后点明:“本课的学习任务就是了解这片遥远而又神奇的土地。”这一切都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大大减轻了理解教学内容的难度,紧紧抓住了学生。
一、趣味性
导入新课要注意趣味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与学统一性的起点,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从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认识事物过程中产生的良好情绪。这种心理状况会促使人积极寻求认识和了解事物的途径和方法,表现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旺盛的探究精神。激发兴趣就是要使學生智力活动始终在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作用下,在情绪高涨的氛围中进行,把学习看作是一种精神享受,因而能自觉积极地学习。
我在讲“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和意义”一节时,上课伊始,我说:“现在正值改革开放,经济大潮之际,假定我们地区在新疆合资办个制糖厂,需要200名技术干部。当务之急,是需要培训人才。请你们各抒己见,派人到什么地方去学习制糖技术。”学生发言热烈,有主张去广州、深圳的,有主张去东北吉林的。一个值得讨论的趣味问题,很快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把他们引入新课要解决的内容。通过比较新疆、 广州、吉林制糖原料的异同,统一认识。我小结道:“凡是主张去广州、深圳的都欠妥当。但是他们为什么会犯错误呢?因为他们对地区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还不了解。我们要接受教训引以为戒,就必须研究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新课在学生们高涨的情绪中,自然而然地展开。
二、针对性
新课导入时要注意针对性。要揭示教材的主要内容,要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
我在讲“大陆漂移假说”时,是这样导入新课的:课前在教室前面挂好世界地形图,并将剪好的各大洲轮廓图准备好。上课后, 我说:“现在全球的陆地分为七大块,有一个问题,请大家边看边思考。”说着就把剪好的南美洲的轮廓图先放在该洲的位置上,然后将它逐渐向非洲的西海岸移动。学生们表现出惊奇的神态。“可以合在一起。”终于有学生情不自禁地喊了出来。“是的,但这种吻合绝不是巧合,这一现象是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发现的。以后,他通过调查研究,积累大量的论据,终于在1912年提出了‘大陆漂移说’。简介这个假说,是今天这堂课的一个主要内容。”
又如讲“等高线和地形图”时,我一上课就在黑板上挂了一张等高线地图,然后提问:“这是某地的地形图,你知道哪里是山峰,哪里是盆地?选择怎样的路线上山是最佳的?”学生表示惊愕。我接着取出地形模型说:“这张图上反映的地形就是这样的。”学生们争着观看模型,兴趣很高。我接着说:“我们不可能处处都带上地形模型。但是只要能看懂等高线地图,就能知道各地地形的情况。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等高线地图的画法和判读。”
上述的新课导入借助教具和演示,点明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讲清楚课堂教学的目的,为讲授新课作了铺垫。
三、新颖性
导入新课的材料要新颖。老生常谈的材料固然有用,如麦哲伦航海等等,但新颖的富有时代性的信息,更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引人入胜。例如讲“时区”问题时,可以这样导入新课:“9月24日凌晨2点27分 ,奥委会主席在蒙特卡洛宣布了有幸举办2000年奥运会的城市。为什么一定要在半夜里宣布呢?这一时刻 ,北京是几点钟?怎样计算这个时间差呢?今天我们一起把它算出来。”材料越新颖,越是大家关心的事,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参与的兴趣越大,效果越好。
四、直观性
新课导入时要注意直观性。教学时教师要用直观教具或打比方的方法来讲解,把抽象的、远离身边的事物,不易理解的地理事物用模型或示意性的教具或通过音像教学表现出来。如讲“地球上的五带”时,我上课后就拿出三球仪,学生们立即被吸引住了。我简单介绍后,就开始操作,并说,这节课就要观察地球是怎样围绕太阳转的,搞清楚地球上的五带以及它们的成因……学生们异常兴奋,注意力高度集中,教学活动进入高潮。又如讲《新疆》一章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教室里响起了“库尔班大叔,你在哪?”的欢快乐曲声,多媒体播映着浩瀚的大漠,白雪皑皑的冰峰雪山的景观,维吾尔族青年男女穿着漂亮的服饰,塞外的奇特风光,这些图像把学生带到了远隔千山万水的祖国边疆,使学生如置身于西域的特殊环境之中。曲终情不尽。在这种氛围中,我提问:“歌曲是哪一个民族的?”“他们生活在哪个省级行政区?”然后点明:“本课的学习任务就是了解这片遥远而又神奇的土地。”这一切都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大大减轻了理解教学内容的难度,紧紧抓住了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