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护理管理中实施强化安全管理对护理质量及不良事件的影响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zhi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研究产科护理管理中实施强化安全管理对护理质量及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86例产科住院产妇,以入院顺序为依据,对86例产妇进行分组。2016年1月-2017年12月入院的产妇设为对照组(未实施强化安全管理),2018年1月-2019年6月入院的产妇设为观察组(实施强化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强化安全管理可以很大程度上控制护理差错,提高护理质量,临床产科应予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产科;护理管理;强化安全管理;护理质量;不良事件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6-0294-012
  社会的发展与医疗水平的提升加大了人们对医疗护理工作的要求,目前,减少医疗纠纷、促进患者恢复、提高护理质量已经成为医护人員不断追求的目标。产科是医院内部的特殊科室,具有突发情况多、服务对象特定、工作任务繁重等特点,产科的护理管理一直是院内的重难点问题。护理不良事件近年来在产科临床中时有报道,这不但会影响医院整体的医疗水平,还会引发医护患纠纷。安全管理是产科护理管理中的重要内容,相关人员应引起重视。本文主要分析强化安全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现作下述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9年6月我院产科住院产妇86例,以入院顺序为依据,对86例产妇进行分组。对照组:2016年1月-2017年12月入院,年龄最小20岁,最大39岁,平均(28.5±2.9)岁;孕次最少1次,最多4次,平均(2.1±0.6)次;产次最少0次,最多3次,平均(1.3±0.6)次。观察组: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入院,年龄最小20岁,最大39岁,平均(28.8±2.7)岁;孕次最少1次,最多4次,平均(2.2±0.7)次;产次最少0次,最多3次,平均(1.4±0.5)次。两组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对比。
  1.2 方法
  总结并分析产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以此为依据,实施强化安全管理,具体如下
  1.2.1组建安全管理小组:对产科护理人员分组,各组组长由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护士担任。利用护理记录、文献资料等内容制定安全管理制度,组内、组间成员应互相监督。
  1.2.2实施护士长安全管理责任制:护士长需要担负安全管理责任,定时巡视病房,检查护理记录,指出不规范的护理行为;对于典型护理错误,应在例会中加以说明。
  1.2.3加强护理人员培训:重点培训产科护理人员对护理不良事件的预防能力与处理技能,定期开展模拟训练,增强护理人员急救水平,提高其处理突发状况的能力。制定考核制度,不定期分析护理不良事件,纠正错误理念与不当操作。
  1.2.4提升护理人员服务意识:护理人员服务意识缺乏、护理观念落后是造成护患沟通不良的重要因素,安全管理理念要求护理人员转变传统思想,尊重患者主体地位。产科护理中,护理人员应积极与产妇沟通,时刻保持热情、亲切的态度,理解并满足产妇需求,提高产妇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促进护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1.2.5加强风险意识与法律意识: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务人员道德规范及实施方法”等内容,加深其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增强责任感。渗透“依法行医”的理念,帮助护理人员明确自身义务,指导其利用正当手段保护自我权益。
  1.3 观察指标
  (1)护理不良事件:评定标准[1]:0分,出现严重护理不良事件,延长产妇住院时间;1分,产妇发生需要进行包扎、缝合、止血的损伤;2分,轻微皮肤损伤,如捏伤、擦伤等;3分,操作中未出现任何损害。分值越低,不良事件越严重。
  (2)护理质量:自制护理质量评估表,评估项目包括处理问题能力、沟通能力、护理态度、护理操作。满分20分,分值越高,护理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SPSS21.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

±s)以t检验。P<0.05,表示两者结果比较差异显著。
  2 结果
  2.1两组护理不良事件评分对比
  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2.2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
  产科安全隐患较多,如医疗设备老化、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管理制度不完善等,本研究分析我院具体情况,发现护理人员是产科护理不安全因素的主要组分,所以,我院在护理管理中着重加强了护理人员的综合技能。研究认为[2],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是确保护理安全的前提,通过责任的明确划分与监督制度的不断完善,可以显著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又有研究表明[3],护理人员法律意识的增强,可在规范护理工作的同时,提高其工作责任感,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强化安全管理后,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明显改善,护理质量显著提高,凸显出安全管理的积极意义。
  总之,强化安全管理可以很大程度上控制护理差错,提高护理质量,临床产科应予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谢小霞,游红霞.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对妇产科不良事件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1):62-64.
  [2]张玉芬.妇产科医疗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管理对策[J].包头医学, 2016, 40(2):114-116.
  [3]张爱香.产科护理安全管理及防范[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 4(3):96-97.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了解延安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析各因素下健康素养水平差异,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有效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提高参考依据。方法:采用PPS系统抽样方法,在延安市抽取一县两区共21个乡镇,每个乡镇抽取3个居委会(村),每个居委会(村)抽取75个家庭户。用KISH表法,每户抽取1名15~69岁常住人口作为调查对象,全市共调查3780人。结果:调查对象健康素养水平为6.33%。男、女性居民健康素养水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在新生儿护理的过程中采取优质护理管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在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所接收的118例新生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所采取的护理措施不同分为优质组和常规组,每组分别为59例。优质组采取优质护理干预,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收集并对比优质组和常规组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几率以及家长的护理满意程度。结果:优质组的疾病发生几率4例(6.78%)显著低于
期刊
【摘 要】目的:观察在手术室腔镜器械管理中运用精细化管理手段的效果。方法:从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在我院手术室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选择200例纳入本次研究中,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所选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研究对象的例数均为100例。对照组手术室腔镜器械管理方式为一般化管理,观察组为精细化管理,对比两种管理方式对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精细化管理的护理效果更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临床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接诊的患者22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各有110例,研究组患者开展精细化管理,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管理,对比两组患者出现的管理差错事件、医院感染率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管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为2.72%、医院感染率为1.81%、患者对护理服
期刊
【摘 要】目的:对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并制定出有效的研究对策。方法:选取自2017年1月到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各类手术治疗的300例患者,通过随机抽样方法分成风险组和对照组,风险组患者给予风险评估管理,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管理方法。结果:风险组患者的手术风险情况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有明显的好转。结论:对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总结,并究其原因,制定出有效的管理对策,使手
期刊
【摘 要】目的:探究在医院工作中,开展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效果。方法:我院于2018年1月开展护理人力资源管理,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医院在职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探究在管理前1年(2017年1月~12月)以及管理后(2018年1月~12月)期间护理满意度、护士离职率。结果:管理前患者满意度为98.05%,较管理后99.57%低(P<0.05),管理前护士离职率为5.60%,较管理后
期刊
【摘 要】目的:研究普外科患者术后实施精细化护理,对其疼痛情况和感染情况的影响,为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减轻患者的疼痛度和感染率作参考。方法:选取就诊时间在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普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按照随机分配法则平均分为等量的两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除常规护理内容外,给予精细化护理管理,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前、术后的疼痛情况和术后感染情况。结果:两
期刊
【摘 要】目的:进行护理安全管理在中医病房风险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探究。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4月在我院中医病房收治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电脑随机的方式分为实验组(n=150)和对照组(n=150)。对照组仍旧采用医院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在常规性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期间护理满意度以及干预前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对患者进行一段时间护理后观察得到:实验组患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将眼科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进行集中处理的措施和效果。方法:眼科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进行集中处理,完善处理技术和流程,进行全面的消毒和维护。对比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理前后眼科手术器械的处理质量。结果:将眼科手术器械纳入到消毒供应室集中处理之后,手术器械的消耗率明显下降、消毒灭菌合格率明显提升,与之前相比出现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将眼科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
期刊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6-0315-01  骨质疏松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发病率高,多见于中老年人群,尤其是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易引起多种症状,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导致生活质量下降。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该病被重视起来,越来越多的卫生医疗机构都在关注在健康管理中,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什么是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osteopo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