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美的欣赏和创作,发展小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感,树立学生美好的思想。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指出:“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陶冶爱美情感。”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视渗透美育。
1 钻研教材,挖掘文中的美
新编小学语文教材选入的课文都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创造性和教育性。文章语言简洁,脍炙人口,字里行间都蕴含着潜在美。因此,这就要靠教师去提炼、挖掘,要借助教材中生动、鲜明的形象来感染学生,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如朱自清的《背影》,作者不把笔墨花在写父亲的肖像、神情上,而是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来立意、组织材料和叙事抒情。这样来感动读者的内心世界引起联想。这种含蓄而真诚的感情表露,正好拨动了读者的心弦,激发了读者的美感。因此我就抓住人情美来指导学生阅读,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意识,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再如《黄鹂和山雀》一文中有一句“小黄鹂把脖子伸得长长的,张开黄黄的小嘴叫着。”外形特征描写形象具体,紧密结合图意写出小黄鹂的可爱,能体会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独运,让语言文字的美与自然的美有机结合,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教育。
2 在默读课文中感受美、发现美
美育能够扩大和加深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可通过具体可感的形象去感染人。新编小学语文课文选的文章,多数文质兼美、充满着美的魅力。在默读中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发现文章中蕴含着各种美呢?我是这样引导的,在学生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再让学生默读课文,从中感受美、发现美,然后,教师再朗读课文,从而,进一步享受课文中的美。如我在教学《桂林山水》时,首先,我让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然后,我伴随着轻快的音乐范读了课文,读得轻松愉快、自然。学生听的津津有味,如同身临其境桂林的山山水水,心情十分舒畅、愉快。感受了大自然的美,也可使学生感受语言的形象美、情感美、节奏美和音韵美。
3 引导学生留意作品构思上表现的美
构思巧妙,其实就是作者心灵和思想对生活的感受和认识的过程。如《荔枝蜜》,作者以荔枝为题,但是却不写荔枝,而是写小时候的一件事,继而写蜜蜂怎样的勤劳,再以此来寄托自己对劳动者的情思。这就引发了读者的情,然后再展开联想,文章一下就完全陷入到审美情思中去了。教师在让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就可以指导学生欣赏认识美的本质,使学生学会审美,让学生自然而然在情感上、思想上得到美的熏陶。
4 在作文训练中表现和创造美
马克思曾经说过:如果你要欣赏艺术,那么,你应当是一个艺术上有教养的人。一个人的知识越丰富,艺术的修养越高,那么对美的感受和理解也就会越深刻。小学生好奇心强,教师必须去引导他们。特别是在作文训练中让学生去表现美、创造美。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多为学生提供创造美的机会。引导学生将阅读生活中积累的美感材料通过思维加工,铸熔在笔尖,创造出具有一定价值的文章,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如学习《挑山工》一课,学生被挑山工吃苦耐劳的精神所感动,而从中悟出哲理,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坚持不懈的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做下去,就一定能达到目的。在作文《我的老师》中,一个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教师形象跃然纸上。有一位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中写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我长大后也要当一名平儿的人民教师。”小作者不但抒发了对教师的崇敬之情,而且展示了新一代少年儿童的精神风貌和美好愿望。实现了美育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达到了在作文训练中表现美和创造美的目的。
总之,美育是优美的艺术形象和事物去影响人和感染人,使人们在情感、思想上得到熏陶,产生共鸣,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1 钻研教材,挖掘文中的美
新编小学语文教材选入的课文都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创造性和教育性。文章语言简洁,脍炙人口,字里行间都蕴含着潜在美。因此,这就要靠教师去提炼、挖掘,要借助教材中生动、鲜明的形象来感染学生,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如朱自清的《背影》,作者不把笔墨花在写父亲的肖像、神情上,而是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来立意、组织材料和叙事抒情。这样来感动读者的内心世界引起联想。这种含蓄而真诚的感情表露,正好拨动了读者的心弦,激发了读者的美感。因此我就抓住人情美来指导学生阅读,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意识,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再如《黄鹂和山雀》一文中有一句“小黄鹂把脖子伸得长长的,张开黄黄的小嘴叫着。”外形特征描写形象具体,紧密结合图意写出小黄鹂的可爱,能体会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独运,让语言文字的美与自然的美有机结合,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教育。
2 在默读课文中感受美、发现美
美育能够扩大和加深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可通过具体可感的形象去感染人。新编小学语文课文选的文章,多数文质兼美、充满着美的魅力。在默读中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发现文章中蕴含着各种美呢?我是这样引导的,在学生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再让学生默读课文,从中感受美、发现美,然后,教师再朗读课文,从而,进一步享受课文中的美。如我在教学《桂林山水》时,首先,我让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然后,我伴随着轻快的音乐范读了课文,读得轻松愉快、自然。学生听的津津有味,如同身临其境桂林的山山水水,心情十分舒畅、愉快。感受了大自然的美,也可使学生感受语言的形象美、情感美、节奏美和音韵美。
3 引导学生留意作品构思上表现的美
构思巧妙,其实就是作者心灵和思想对生活的感受和认识的过程。如《荔枝蜜》,作者以荔枝为题,但是却不写荔枝,而是写小时候的一件事,继而写蜜蜂怎样的勤劳,再以此来寄托自己对劳动者的情思。这就引发了读者的情,然后再展开联想,文章一下就完全陷入到审美情思中去了。教师在让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就可以指导学生欣赏认识美的本质,使学生学会审美,让学生自然而然在情感上、思想上得到美的熏陶。
4 在作文训练中表现和创造美
马克思曾经说过:如果你要欣赏艺术,那么,你应当是一个艺术上有教养的人。一个人的知识越丰富,艺术的修养越高,那么对美的感受和理解也就会越深刻。小学生好奇心强,教师必须去引导他们。特别是在作文训练中让学生去表现美、创造美。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多为学生提供创造美的机会。引导学生将阅读生活中积累的美感材料通过思维加工,铸熔在笔尖,创造出具有一定价值的文章,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如学习《挑山工》一课,学生被挑山工吃苦耐劳的精神所感动,而从中悟出哲理,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坚持不懈的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做下去,就一定能达到目的。在作文《我的老师》中,一个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教师形象跃然纸上。有一位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中写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我长大后也要当一名平儿的人民教师。”小作者不但抒发了对教师的崇敬之情,而且展示了新一代少年儿童的精神风貌和美好愿望。实现了美育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达到了在作文训练中表现美和创造美的目的。
总之,美育是优美的艺术形象和事物去影响人和感染人,使人们在情感、思想上得到熏陶,产生共鸣,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