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情”成就育人梦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ton88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生活表明:人的任何认识和动机都是在一定的情感推动下完成的。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爱憎的人。任何人在接受信息时都是有所选择的。教育信息也不例外。学生对于教育信息的筛选,通常是通过两类过滤系统进行的:一类是理智性过滤系统。另一类是情感性过滤系统。主要用以分析发出教育信息的人是否值得尊敬和信赖,是否与自己在情感上易于沟通。受教育者如果认为教育者是值得自己信赖的师长朋辈,便容易接受其发出的教育信息。“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德育要达到既定目标,就离不开教师的一片真情。
  一、营造情境氛围,以情育人
  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首先要晓之以理,提高道德认识,但说理不是抽象的、空洞的说教,更不是冷冰冰的训斥,必须寓理于情。著名教育艺术家黄家灿认为:“理是可以治病的良药,情是药外带着香甜味的糖皮。无情,理难以下咽;无理,情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只有两者紧密结合才能增强教育效果。”
  记得初为人师时,接到的是全校纪律最松弛的一个班。每次上课,刚平息这边的波兴浪涌,不防那边又烽火再起。留下调皮捣蛋的学生谈话,很多人几乎是异口同声:“我知道上课要专心听讲,要遵守纪律,可才一会儿就忘了,做不到了。”针对这种情况,我觉得要营造一种扣人心弦、感人肺腑的动人情境,寓理于情。让学生在紧张、严肃的气氛中受一次生动的纪律教育。课前,我找来了《我的战友邱少云》的录相带和课文录音磁带。上课铃一响,我开门见山地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紧张的战斗录相片。录相一开始,同学们立即被那硝烟弥漫的战斗场面所吸引。他们看到了呼呼蔓延的火苗,听到了茅草燃烧的毕毕剥剥声。不一会儿,一团烈火把邱少云整个儿包住了,同学们几乎都屏住了呼吸,全神贯注地看着影片……观看完毕,我趁热打铁:为什么邱少云能忍受烈火烧身的痛苦?到生命最后一息,不挪动一寸地方,不发出一声呻吟?同学们似有满肚子的话要说,纷纷议论开了!是的,邱少云崇高的精神和英勇形象深深地教育了同学们。自那以后,同学们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二、关心理解尊重每一个学生,以情感人
  在我们的教育对象中,有好生,也有暂时处于落后的学生;有守纪律、听话的孩子,也有调皮的令人头疼的孩子。不过,好生差生都是我们的学生,都是祖国的花朵。我们不能对学生有任何偏心。小学生可塑性大,智力发展有迟有早,好中差是相对、暂时、易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差生与好生是可能相互转化的。我们要关心、理解、尊重每一个学生,善于长善救失,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一位同学都茁壮成长。
  有一位学生穿着很邋遢,上课经常不带课本,不记笔记,不交作業,做鬼脸,骂同学。学习成绩很差,许多人看不起他。但我对他进行细心观察,发现他象棋下得不错,智力不差。我便给班上买来四副象棋,组织了一个象棋小组,要他担任组长。他兴趣很浓,集体荣誉感大大增强,我进而引导他好好学习,并经常对他进行耐心的个别辅导。后来他成了一个遵守纪律、成绩优良的好学生。
  三、倾注满腔的爱,以情动人
  著名的语文学家、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认为,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教育学生,首先就要爱学生,要倾注满腔的爱。教师对学生的爱更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有人把感情比作教育和被教育者之间的纽带。教师用亲近和信任来沟通同学生之间的感情联系,通过爱开启学生的心扉,使之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这就是通过“动之以情”来达到“晓之以理”。只有感情融洽,才能使道理如久旱之甘霖点点滴滴滋润孩子的心田,通情而达理。
  为建立一种和谐、友好的师生之情,我把自己当成学生的朋友。把自己成长经历中的某些感想以同辈之间谈心的形式细致地讲给学生听;对大多数学生改用昵称,以此表达对他们的喜爱;给学生的评语,不是单纯地写一些套话给家长看,而是改用第二人称写给孩子们自己去品味,对他们的长处充分给予肯定、进行褒奖,用遗憾与叹惜表达对他们的期望。不久,学生也能陆陆续续地写一些小纸片和我谈心了。对老师,由原来的敬畏变得特别亲近、友好。老师寄托在他们身上的希望,他们不但铭记在心,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实际行动上。有一位学生父亲重病,家境贫困,几次中途辍学。我买了礼品去看望她父亲;她交不起学费,我给她垫交了;她父亲动手术,需要一笔钱,我通过学校领导发动全校师生捐款……她父亲手术顺利,这一切深深感动了她。她学习更勤奋,表现更积极,毕业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中学……
  是的,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著名雕刻家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教育离不开爱。离开了爱,不能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就会造成学生的“感情饥饿”、“感情隔膜”。教师、学生、教育内容,这三要素就不可能协调、融洽。因此,教师教育学生、必须自己充满真情,令学生动情,育人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是人们日常工作生活重要的知识和工具,如何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让广大农村小学学生掌握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和学习方法,成为广大教师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效果  我在边远农村小学从事教师工作30年,所带班级的学生家长不识字、家庭贫困的占40%以上。他们只顾生活劳碌,很少关心孩子的学习。而且60%以上学生是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负责生活,家庭教育完全没有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许多新的教学模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趣味教学有着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成为学生非常喜欢的教学模式。运用趣味的教育教学模式,有效的搭建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化学课程是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和动手操作能力的一门学科,需要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借助于各种实验来直观的表现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更加轻松的了解化学,假如采用更加趣味的化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人们对教育的不断重视,强化学生核心素养在小学教育中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对小学数学来说,小学教育是学生学习阶段的一个基础教育,它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深厚的基础,而小学数学是一门逻辑性、科学性的学科,如果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没有培养好的话,学生今后的学习就会很困难。基于此,本文探究了小学数学教育中强化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帮助学生培养数学的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小学数学的
◆摘 要:初中化学说不难也不难,说难也难,真正的分水岭就在化学用语。尤其又以化学方程式为甚。从教初中化学多年来,在这个问题上,不断探索,不断积累,终于渐渐悟出:分散难点、扎实基础、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对于突破这一难点,颇有成效。  ◆关键词:化学方程式;初中化学;策略  化学方程式作为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教学内容与知识构成部分,在进行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中,应更加初中对于化学方程式的教学设计,以促进学
小学数学课程是提高小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是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课程,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决定着小学生课堂的学习质量与效率。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将成为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因此,不断反思当下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不断汲取新时代的先进思想和先进教育理念,紧紧围绕小学阶段学生的生活实际与认知经验,展开有效的教学活动,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一、多媒体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一切有条件和能够创造条件的学校,都应使用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在学科课程中的有效运用能促进变式教学,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  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就是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为一体,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程改革标准的不断深入和推进,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于数学课程的学习需求,因此,小学阶段数学教师应该打破传统的数学教学思维,不断的创新和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升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教师要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调动学生对于数学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减少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厌学心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拓展学生的
小学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启蒙时期,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转化思想是数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从未知领域通过数学元素之间的因果联系向已知领域延伸,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解决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转化思想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开发智力,培养数学能力,提高数学应用意识,还为学生的后继学习和未来发展乃至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为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活跃、抽象逻辑思维较为薄弱的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