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小学朗读教学存在着重整体轻阶段、重技巧轻实践、重朗读轻引导等方面的问题,我们要从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合理编制导学案、训练朗读方式、丰富评价语言等方面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成效。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朗读是用普通话大声吟诵文本,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将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过程,又称为品味阅读。阅读是学生个体思维、情感参与活动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情感受到熏陶、思想获得启迪、审美得到提升。朗读既不是教师用自己的理解去替代学生的体验,也不是让学生去死记硬背所谓的“标准答案”,是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让他们亲身从文本中获取信息、聆听声音、感悟生命的过程。
一、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农村小学落后的教学设施得到改善,受课改的春风沐浴,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得到了改变。但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与新课程的标准尚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重整体轻阶段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各个阶段的朗读目标是有区别的,第一学段的学生尚处于由幼儿向小学的过渡阶段,目标要求是学读,让教师读,学生在模仿中学用普通话朗读。第二学段的学生是自己练习读,要求用普通话朗读。而农村小学朗读教学中,教师却忽略了此阶段性的要求。
(二)重技巧轻实践
阅读本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在阅读中理解、体验、感悟,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而农村小学中,语文教师受应试观念的影响,重技巧轻体验,教学生用什么语气读,用何种感情读,方法说了一堆,却不愿意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导致学生出现“千人一面”的情况,毫无特色。
(三)重朗读轻引导
部分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体验,教师放之任之。由于小学生的知识储备、身心发展尚不够成熟,如果缺乏教师的有效引导,想不通时教师不帮忙,学生表达不出时教师不启发,他们就会漫无目的,毫无方向。
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1)依纲据本,根据新课标制定教学目标。教师应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各学段学生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第一学段强调的是学用,第二学段强调的是用,第三学段强调的是能用,从正确、流利、有感情这三个层面要求学生。
(2)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制定教学目标。由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发展存在不平衡,教师切不可搞一刀切,要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遵循从由低到高、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来制定不同的语文朗读教学目标。
(3)目标要具有可操作性。部分教师在出示的朗读目标过于空泛,缺乏操作性,如流利地朗读课文,其标准是什么?在《我们爱你啊,中国》一文中,教者给出了具体的目标:朗读时“正确”细化为“读音正确、吐字清晰,不加字、不漏字、不错字”,“流利”细化为“重音准确、语速快慢得当、停连合理、节奏轻重缓急适当”,“有感情”被细化为“通过朗读诗歌,激发学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合理编制导学案
导学案的编写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自主思考、合作探究、自我测评、学习反思等环节。
(1)编写原则。导学案的编写要以问题的形式呈现,设计的问题不可过易,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亦不可过难,学生百思而不得其解,就会丧失学习信心。教师应遵循由易到难的顺序,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教师在阅读指导中,要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解题的思路,让他们尝试自己去解决问题。
(2)重点设计学习活动。教师通过问题指导学生阅读,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如在《最后的姿势》学习中,阅读第2—7自然段,画出描写地震到来时房屋变化的句子,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谭老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做出这样选择的?画出描写环境、地震场面的句子,读一读,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读读描写谭老师的句子,抓住关键词,说说谭老师是个怎样的人。
(三)掌握朗读方式
(1)掌握朗读技巧。教师要利用教研活动研讨朗读技巧,实现对文本的再创造,要从语速的快慢、语音的轻重、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等几方面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
(2)方式要灵活多样。教师要丰富朗读形式,既有全班齐读、个人朗读,也要有分组朗读、分角色朗读。全班朗读要避免平调无停顿、无节奏的问题,要通过教师示范,对学生进行读后指正,逐步改变学生不规范的读法。在学习童话、戏剧等作品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性格特点、表演和朗读能力,安排学生扮演角色,将他们融入作品之中。对于学生来说,虽然富有挑战性,但经过讨论琢磨、补充完善,能逐步融入角色,把握作品中的人物性格,从而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
(四)丰富评价语言
首先,评价的语言要有激励性。要鼓励学生,能从目标要求对学生施以积极性的评价,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但并不等于夸大优点、掩盖缺点。其次,评价要有指导性。教师评价要具体详细,有利于学生逐步掌握朗读技能,切不能以“你读的不错”等语言简单概括。最后,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教师评价不要一味以自己的感受来评价学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基于学生层次、朗读能力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评价,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取得进步。
总之,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我们语文教师要正确处理好“讲”与“读”的关系,因地制宜地开展朗读教学,让他们在读中体验、感悟,更好地理解文本。
参考文献
[1]吕丽萍.语文朗读指导中存在的误区及解决对策[J].科学教育,2007.
[2]徐虹.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3]张鑫.高中语文朗读教学实践策略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8(10).
[4]肖玲.中学阶段朗读教学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8).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朗读是用普通话大声吟诵文本,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将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过程,又称为品味阅读。阅读是学生个体思维、情感参与活动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情感受到熏陶、思想获得启迪、审美得到提升。朗读既不是教师用自己的理解去替代学生的体验,也不是让学生去死记硬背所谓的“标准答案”,是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让他们亲身从文本中获取信息、聆听声音、感悟生命的过程。
一、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农村小学落后的教学设施得到改善,受课改的春风沐浴,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得到了改变。但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与新课程的标准尚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重整体轻阶段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各个阶段的朗读目标是有区别的,第一学段的学生尚处于由幼儿向小学的过渡阶段,目标要求是学读,让教师读,学生在模仿中学用普通话朗读。第二学段的学生是自己练习读,要求用普通话朗读。而农村小学朗读教学中,教师却忽略了此阶段性的要求。
(二)重技巧轻实践
阅读本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在阅读中理解、体验、感悟,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而农村小学中,语文教师受应试观念的影响,重技巧轻体验,教学生用什么语气读,用何种感情读,方法说了一堆,却不愿意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导致学生出现“千人一面”的情况,毫无特色。
(三)重朗读轻引导
部分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体验,教师放之任之。由于小学生的知识储备、身心发展尚不够成熟,如果缺乏教师的有效引导,想不通时教师不帮忙,学生表达不出时教师不启发,他们就会漫无目的,毫无方向。
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1)依纲据本,根据新课标制定教学目标。教师应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各学段学生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第一学段强调的是学用,第二学段强调的是用,第三学段强调的是能用,从正确、流利、有感情这三个层面要求学生。
(2)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制定教学目标。由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发展存在不平衡,教师切不可搞一刀切,要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遵循从由低到高、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来制定不同的语文朗读教学目标。
(3)目标要具有可操作性。部分教师在出示的朗读目标过于空泛,缺乏操作性,如流利地朗读课文,其标准是什么?在《我们爱你啊,中国》一文中,教者给出了具体的目标:朗读时“正确”细化为“读音正确、吐字清晰,不加字、不漏字、不错字”,“流利”细化为“重音准确、语速快慢得当、停连合理、节奏轻重缓急适当”,“有感情”被细化为“通过朗读诗歌,激发学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合理编制导学案
导学案的编写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自主思考、合作探究、自我测评、学习反思等环节。
(1)编写原则。导学案的编写要以问题的形式呈现,设计的问题不可过易,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亦不可过难,学生百思而不得其解,就会丧失学习信心。教师应遵循由易到难的顺序,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教师在阅读指导中,要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解题的思路,让他们尝试自己去解决问题。
(2)重点设计学习活动。教师通过问题指导学生阅读,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如在《最后的姿势》学习中,阅读第2—7自然段,画出描写地震到来时房屋变化的句子,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谭老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做出这样选择的?画出描写环境、地震场面的句子,读一读,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读读描写谭老师的句子,抓住关键词,说说谭老师是个怎样的人。
(三)掌握朗读方式
(1)掌握朗读技巧。教师要利用教研活动研讨朗读技巧,实现对文本的再创造,要从语速的快慢、语音的轻重、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等几方面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
(2)方式要灵活多样。教师要丰富朗读形式,既有全班齐读、个人朗读,也要有分组朗读、分角色朗读。全班朗读要避免平调无停顿、无节奏的问题,要通过教师示范,对学生进行读后指正,逐步改变学生不规范的读法。在学习童话、戏剧等作品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性格特点、表演和朗读能力,安排学生扮演角色,将他们融入作品之中。对于学生来说,虽然富有挑战性,但经过讨论琢磨、补充完善,能逐步融入角色,把握作品中的人物性格,从而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
(四)丰富评价语言
首先,评价的语言要有激励性。要鼓励学生,能从目标要求对学生施以积极性的评价,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但并不等于夸大优点、掩盖缺点。其次,评价要有指导性。教师评价要具体详细,有利于学生逐步掌握朗读技能,切不能以“你读的不错”等语言简单概括。最后,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教师评价不要一味以自己的感受来评价学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基于学生层次、朗读能力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评价,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取得进步。
总之,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我们语文教师要正确处理好“讲”与“读”的关系,因地制宜地开展朗读教学,让他们在读中体验、感悟,更好地理解文本。
参考文献
[1]吕丽萍.语文朗读指导中存在的误区及解决对策[J].科学教育,2007.
[2]徐虹.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3]张鑫.高中语文朗读教学实践策略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8(10).
[4]肖玲.中学阶段朗读教学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8).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