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表演与语文教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作为语文老师就更应该放开手脚,多搞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让他们在活动中受到最好的训练。
【关键词】语文教学;表演;想象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表演与语文教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它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只要给学生表演舞台和机会,就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一、表演能使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得更快、更深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如果在教学中,合理地安排表演,就会使学生的兴趣大增,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而我在课堂表演教学尝试后发现这是一个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的有效方式。必修课本中的《鸿门宴》是一篇讲述楚汉争霸时期刘邦项羽会面的文言文。由于文言文课堂教学时较多地采用疏通文字、理解文章、翻译内容等老套形式,所以一二篇文言文上下来,学生往往会对这种“八股文”式的课堂教学失去兴趣。为了使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寻觅情趣,获得意趣,调动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我便决定尝试让学生以大组为单位,进行“模拟表演”,即:不是直接表演课文情节,而是可以改变课文内容,模拟某种生活情境,再做间接的表演。各组学生接受任务后,便毛遂自荐,出演项羽、刘邦、张良、范增等角色,其他同学积极主动配合。要进行课堂表演,学生首先就必须要知背景、明主题、熟内容。人物性格的内涵是与特定的背景相联系的,因此要明确人物的性格,就要理清背景、主题和内容,清楚作者塑造形象的用心。除此之外,一些动作、语言变化(如语气、语速、词语等)和神情变化都必须要求认真准备才能与知识性相连接。而学生受表现欲的驱使,往往会充分投入地挖掘文章信息。学生会反复熟读文章内容,仔细揣摩,力求自己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话语都能准确地反映出人物的性格,从而获得大家的认可。
比如在《鸿门宴》的表演过程中,学生们斟酌台词、语调、语速、轻重,力求准确地传达出角色的心理活动,并且辅之以神态、动作、突出角色的个性。如樊哙这个人物,学生欣东玉从肖像、行动、语言三方面进行刻画,“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刻画了一个勇士的形象,“侧其盾以撞”“拔剑切而啖之”向项羽示之以威,表现了他一心为主,勇猛过人的特点,接下来义责项羽,辞严义正,说得项羽哑口无言,显示他有勇有谋,又劝刘邦逃走,充分显示了他的谋略。要做到表演如此出色,学生课前一定好好研读了课文,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这正是传统课堂教学难以做到的。同时,学生们的思维也得到拓展,整堂课下来学生注意力集中,并且对文章的内容有了较鲜明的感知印象。
二、表演能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挥出来
课堂表演有着很高的教学价值,它组合了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参与,调动和调节着以情感需要为核心的一切心理、生理因素,把认识与创造的追求和体验、张扬个性与健全人格统一起来,尤其能够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正如曹禺老先生所说:“学生参加演戏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演戏里的人,就必须理解他们的思想与感情,要具备活泼生动的想象,也要有一定的表演能力。”“课本剧可以启发学生的潜在的智力,使他们对听课、读书发生兴趣……”基于此,再加上上一堂模拟表演教学的成功,我便和学生抱着寓学于乐的态度投入了课本剧这一新形式教学的尝试。
还是必修课本中的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这是一篇哲理意味浓厚的散文,要十七八的少男少女理解一个瘫痪的人的心理,理解死亡这是相当困难的。但我们通过课本剧改写课本,表演课本。女主角将母亲的隐忍表现得淋漓盡致,命悬一线仍牵挂着那个苦命的儿子和年幼的女儿。观众无不为她出色的演技而惊叹,一阵又一阵自发的掌声回旋在教室里。这时我们有理由相信孩子们真的读懂了文章。虽然演示者和作为观众的学生都还是没有脱稿,但主管形象思维的右脑得以极度兴奋,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话语和表情动作,大大缩短了课本与读者之间心灵的距离。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轻松、愉快、乐观的良好情绪,不但能使人产生超强记忆力,而且能活跃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心理潜力,从而提高了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
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提供用之不尽的学习源泉,而课堂表演则是挖掘这两者的场所。许多人误认为语文学习的目的是会认一些字、会解一些词、会写一些常用的文章,在语文考试时靠记忆背诵得一些分。其实,语文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理想的境界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而课堂表演无疑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都极大地得到加强和提高,课堂表演使学生由模仿走向了创造。学生大都能以文章内容为中心,挖掘其内涵、外延,积极地变换角度或另辟蹊径。在编演过程中,大量的语言实践是激发语感,唤起想象与联想的最佳机遇,抓住这个机遇,久而久之便能够磨砺出奇思异想和应对事变的机智魅力来。学生在表演方面有如此丰富的想象力和惊人的创造力。这也为学生写作文时带来了很大的益处。
三、表演可以使师生间形成融洽关系
由于在课堂表演中,学生大都是心甘情愿,以积极的态度,一板一眼地进行活动的,其中没有外在的压力,也没有老师的强迫。所以在教室里,学生多了自由的思想、自由的想象,多了自由的发挥。教师也多了一张舒心的笑容,多一份对学生的理解,多了一种对学生全面理解的途径。师生在课堂中表现出了无比的亲和力。
在活动中,老师不再是站在讲台上板起面孔授课的先生,而是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是随时可以给学生帮助的拐杖,不仅是良师更是益友。学生不再是对教师敬而远之,而是与老师共同讨论、共同研究。师生在活动中都感受到了愉悦,语文的学习也就突破了师生原来的界限了。在活动中,一些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声中看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重新认识了自我,树立了信心,在语文课堂上能集中精神,积极地表现自我。学生封闭的心灵敞开了,交流的机会也渐渐多了。师生之间沟通的机会多了,误解也会更少了,由此也便能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
通过语文课堂表演教学的尝试,我认为我们在进行教学时,应多动些脑筋将我们的课堂变得生动,从而来调动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作为语文老师就更应该放开手脚,多搞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让他们在活动中受到最好的训练。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语文教学;表演;想象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表演与语文教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它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只要给学生表演舞台和机会,就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一、表演能使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得更快、更深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如果在教学中,合理地安排表演,就会使学生的兴趣大增,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而我在课堂表演教学尝试后发现这是一个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的有效方式。必修课本中的《鸿门宴》是一篇讲述楚汉争霸时期刘邦项羽会面的文言文。由于文言文课堂教学时较多地采用疏通文字、理解文章、翻译内容等老套形式,所以一二篇文言文上下来,学生往往会对这种“八股文”式的课堂教学失去兴趣。为了使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寻觅情趣,获得意趣,调动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我便决定尝试让学生以大组为单位,进行“模拟表演”,即:不是直接表演课文情节,而是可以改变课文内容,模拟某种生活情境,再做间接的表演。各组学生接受任务后,便毛遂自荐,出演项羽、刘邦、张良、范增等角色,其他同学积极主动配合。要进行课堂表演,学生首先就必须要知背景、明主题、熟内容。人物性格的内涵是与特定的背景相联系的,因此要明确人物的性格,就要理清背景、主题和内容,清楚作者塑造形象的用心。除此之外,一些动作、语言变化(如语气、语速、词语等)和神情变化都必须要求认真准备才能与知识性相连接。而学生受表现欲的驱使,往往会充分投入地挖掘文章信息。学生会反复熟读文章内容,仔细揣摩,力求自己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话语都能准确地反映出人物的性格,从而获得大家的认可。
比如在《鸿门宴》的表演过程中,学生们斟酌台词、语调、语速、轻重,力求准确地传达出角色的心理活动,并且辅之以神态、动作、突出角色的个性。如樊哙这个人物,学生欣东玉从肖像、行动、语言三方面进行刻画,“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刻画了一个勇士的形象,“侧其盾以撞”“拔剑切而啖之”向项羽示之以威,表现了他一心为主,勇猛过人的特点,接下来义责项羽,辞严义正,说得项羽哑口无言,显示他有勇有谋,又劝刘邦逃走,充分显示了他的谋略。要做到表演如此出色,学生课前一定好好研读了课文,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这正是传统课堂教学难以做到的。同时,学生们的思维也得到拓展,整堂课下来学生注意力集中,并且对文章的内容有了较鲜明的感知印象。
二、表演能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挥出来
课堂表演有着很高的教学价值,它组合了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参与,调动和调节着以情感需要为核心的一切心理、生理因素,把认识与创造的追求和体验、张扬个性与健全人格统一起来,尤其能够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正如曹禺老先生所说:“学生参加演戏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演戏里的人,就必须理解他们的思想与感情,要具备活泼生动的想象,也要有一定的表演能力。”“课本剧可以启发学生的潜在的智力,使他们对听课、读书发生兴趣……”基于此,再加上上一堂模拟表演教学的成功,我便和学生抱着寓学于乐的态度投入了课本剧这一新形式教学的尝试。
还是必修课本中的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这是一篇哲理意味浓厚的散文,要十七八的少男少女理解一个瘫痪的人的心理,理解死亡这是相当困难的。但我们通过课本剧改写课本,表演课本。女主角将母亲的隐忍表现得淋漓盡致,命悬一线仍牵挂着那个苦命的儿子和年幼的女儿。观众无不为她出色的演技而惊叹,一阵又一阵自发的掌声回旋在教室里。这时我们有理由相信孩子们真的读懂了文章。虽然演示者和作为观众的学生都还是没有脱稿,但主管形象思维的右脑得以极度兴奋,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话语和表情动作,大大缩短了课本与读者之间心灵的距离。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轻松、愉快、乐观的良好情绪,不但能使人产生超强记忆力,而且能活跃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心理潜力,从而提高了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
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提供用之不尽的学习源泉,而课堂表演则是挖掘这两者的场所。许多人误认为语文学习的目的是会认一些字、会解一些词、会写一些常用的文章,在语文考试时靠记忆背诵得一些分。其实,语文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理想的境界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而课堂表演无疑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都极大地得到加强和提高,课堂表演使学生由模仿走向了创造。学生大都能以文章内容为中心,挖掘其内涵、外延,积极地变换角度或另辟蹊径。在编演过程中,大量的语言实践是激发语感,唤起想象与联想的最佳机遇,抓住这个机遇,久而久之便能够磨砺出奇思异想和应对事变的机智魅力来。学生在表演方面有如此丰富的想象力和惊人的创造力。这也为学生写作文时带来了很大的益处。
三、表演可以使师生间形成融洽关系
由于在课堂表演中,学生大都是心甘情愿,以积极的态度,一板一眼地进行活动的,其中没有外在的压力,也没有老师的强迫。所以在教室里,学生多了自由的思想、自由的想象,多了自由的发挥。教师也多了一张舒心的笑容,多一份对学生的理解,多了一种对学生全面理解的途径。师生在课堂中表现出了无比的亲和力。
在活动中,老师不再是站在讲台上板起面孔授课的先生,而是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是随时可以给学生帮助的拐杖,不仅是良师更是益友。学生不再是对教师敬而远之,而是与老师共同讨论、共同研究。师生在活动中都感受到了愉悦,语文的学习也就突破了师生原来的界限了。在活动中,一些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声中看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重新认识了自我,树立了信心,在语文课堂上能集中精神,积极地表现自我。学生封闭的心灵敞开了,交流的机会也渐渐多了。师生之间沟通的机会多了,误解也会更少了,由此也便能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
通过语文课堂表演教学的尝试,我认为我们在进行教学时,应多动些脑筋将我们的课堂变得生动,从而来调动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作为语文老师就更应该放开手脚,多搞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让他们在活动中受到最好的训练。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