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饮酒赴雅集,今日兰亭空一人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f0121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日乍现,发觉时已是暮春,不知是否还有人留意春日瑰丽的曼妙时光。
  在我看来,中国古代最伟大与随性的文集,莫过于这场让所有人倾醉倾倒又为之迷恋与痴狂的曲水流觞。
  而这杯温黄酒盛在檀木盒中,在历史与文学的过去中漂荡了许久。上游曼舞下的桃瓣,是江南盛放之后的满园春色。那样的情怀令人彷徨,但它却美得渐行渐远。
  这种让所有文人向往的,在意料之中却又在情景之外的洒脱,又要到哪里去找呢?
  现在的人们早就沉睡在大都市的灯红酒绿与霓虹晚霞之中,不知寒暑,有几人醒来?我问了问身旁之人,竟无一人知晓那暮春的雅集,甚至连“觞”这个字都无从知晓。
  可问起《兰亭序》,那是家喻户晓。人们记得它,也许是周杰伦的一次纸扇清摇,只是因它有名,而不是有魂。因名而记,这种想想都可笑。可现实给予我们的就是如此,却也是无可奈何的。
  我有几个朋友也学书法,但并不热爱书法。其中有人在行草行楷方面更胜于我,可他们对于古典之触感却是一丝一毫都没有,只是照猫画虎。
  我曾经与四五个志同道合的人在云南游玩,寻到一处山峻水清、树荣草盛的秘境。那里有一条小溪向山脚淌去,蜿蜒曲折,如曲渠一般。我们便叫成年人买来土酒,放到从村子里借来的木盘中,置于中游(因为找不到尽头)。我不知古人是如何做到的,我们的木盘总是被溪中的棱石碰翻。尝试了十几次,只成功寥寥几次。我们实在作不出诗,象征性地润湿嘴唇,虽未痛快饮酒,却也留下了情怀。
  村中外出打工的几个年轻人看到此景,他们于是在背后嘻笑指点。我们也不理睬,依然乐在其中。我们的文集与雅怀,与古人相比自是相形见拙,但我们依然期盼着有一份情怀让我们浸润自己的灵魂。
  这比起今日那些有钱有权,占有着贵重雅物的土豪,却是多了他们所不能及的东西。
  柴静曾经这样评价野夫:“这个年头处处都是精致的俗人——不是因为不雅,而是因为无力,无情怀,没有骨头。”还好“礼失,求诸野”,遗失的道统自有民间传承,江湖还深埋了奇人隐者,诗酒一代。
  但也看见过大腹便便、油嘴肥肠的秃顶中年人,在茶馆中用紫铜香炉点着香,抿着上等的茶与大红袍,戴着串佛珠,笑谈今年又赚了几百万。
  这却已然不是可笑,而是让我汗毛直立了。
  大街上四处都是这样的俗人,他们的“雅”不在于自身言行与气质,只需别人看他有品味,有所谓的情调就心满意足了。
  人们能将这种“雅志情怀”包装成所谓的有格调,实在让我痛心。而那雅集却像是昨日之事,我们就像喝醉酒的人,也确实因头痛而忘却了离愁。
  但世上却也有许多人拥有雅怀。
  野夫与苏家桥一行人喝到酣处,学魏晋中人裸体上街散心头热,恰路遇一些机关门前挂着的木牌,就去摘下,抬着一路狂奔,找了个角落扔下。有次扔完发现木牌上赫然大书“人民法院”,觉得这个还是不惹为好,便又嘿咻嘿咻地抬回去挂上。
  而这也只是诸多事务中小小的一件,却依然能感受到那种洒脱。
  他面粗而雅细。在郑世平的家庭中,父亲并没有保护家庭,他的职责是抓捕地主及儿子。母亲也是在暮年投入长江,翻遍浮尸无果。
  我曾读过一篇散文,作者与他人有机会共赴蘭亭,有的人身穿晋服却接着电话,手拿事先准备好的诗稿,无人在意与明了所谓雅集流觞到底意味着什么。
  三月上巳日,人们水边饮宴、郊外游春,从西周便开始传承,是否断在我们手里?
  而公元前352年的暮春,从上游漂下的盛满黄酒的觞,好似迷失在了那桃园芳华的江南情怀中。
  在那纵诗美酒的年代,却只有十一人各成诗两篇,十五人各成诗一篇,而在这42个才华四溢的诗人之中,依然有16人未能成,各罚酒二觥。
  有人作出千古绝唱,万年名句,被世人景仰。
  这即兴赋诗饮酒的风雅是雅集的基础,若真为雅集,那飘逸情怀便为必然。
  想必王羲之也没想到千万年无人超越的妙言,在雅醉时竟是挥笔而成。
  昨日的兰亭,是否依然敞着那紫檀大门,又是否如《石渠宝续编》中所记述的“临流而弹,竹涧焚香,登峰远眺,坐看云起,松亭试亭,曲水流觞,相波钓叟 ,蓬窗富卧?”
  而我的梦里,兰亭依旧,却唯有王羲之一人围着曲渠张狂豪放地饮酒。他回头看了我一眼,笑了。他什么也没说,只是有点寂寞地笑着,把手伸给我。而我疯狂地奔跑,企图去触碰那双手,但它却又飘忽而去,怎么也够不着。
  我想,现在的兰亭仿得真像,而过去的一切都不复存在了。王羲之最爱的墨竹与白天鹅失去了野性,一切都那么合理。.
  到底是什么吞噬了这一切,是我们还是时间?
  随着漩涡消去,只留下《兰亭集序》。我想几十年后,是否还有人认识酒与诗,是否还记着那春日乍现的暮春,是否还拥有自由洒脱,拥有那样的散文与雅集?
  昨日饮酒赴雅集,今日兰亭空一人。
其他文献
乍暖还寒时节,北方的雾霾余威未尽。为了呼吸一口新鲜空气,也为了瞻仰一下赫赫有名的汉武大帝和他的两位爱将的长眠之处,我趁着周末闲暇,驱车前往兴平茂陵。  意想不到的是,眼看墓冢近在咫尺,我被却一场人山人海、喧嚷热闹的市集堵在了塬下,在斜风细雨的孟春寒意中,眼巴巴地望“墓”兴叹。  从塬下抬头望,长不见尾的临时摊点、密如蚁群的一排排车辆和赶集乡党们不惧风雨的热情,都让我心生不祥之感——看来今天的市集规
期刊
陈艳敏 鲁迅文学院第33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著有散文集“书之爱”系列丛书《书中岁月》《纸上情怀》,随笔集《读懂美国:行走在现实与书本之间》等。一地被撕碎的证书  孩子的爷爷和奶奶搬家入住新居,搬完后将钥匙给了我们,嘱托我们请小时工清扫一下房间。  那日我打开房门,看见搬空了的房间里除了堆积一些无用的杂物,还有一地撕碎了的荣誉证书,这一幕出乎我的意料,于是一下愣那了,直觉中有不解,也有惋惜,第一
期刊
邻家张伯家门口卧着一只狗,金黄的,肩上有几处明显的咬伤。凛冽的雨斜扫着,无情地打在它身上。我有些可怜它,正想投给它些许食物,却听到“嘎”的一声,张伯推开了门,差点踩到狗。  “这谁家的狗?”张伯看着我。  “不知道。”我看着那狗耷拉的尾巴,说道。  黄狗仰着头,用卑微而祈求的目光看着那高大的男人。  “咋,想让我把你留下?给你说,滚!”他吐了口唾沫,口水溅到黄狗的身上。  我有些生气——要不是我家
期刊
蝉声依旧,月色皎皎。  眼前的露天广场映着些清明的月色,竟显得有些凄凉。残存的旧色交相辉映,染在唱台早已泛黄的幕布上。  村口的声声密锣就着一抹霞光敲响了。早就听闻今日有人家要在村口放映一场露天电影。吃过晚饭后,我便闹着母亲同我一起去看电影。母亲当然明白我的小心思,我不过去凑凑热闹,顺便吃些零食罢了。  夜已渐深,许多萤火虫在丛丛的角落里跳起了舞,一缕缕银丝撒在路面上,似一场朦胧的初雪。  我与母
期刊
浅唱低吟间,古人的悲欢离愁尽显;水袖翻飞时,不变的刻苦坚韧仍使观者震撼,更不必说那台步生莲,眉目婉转,说出了文字的惊艳,唱出了历史的沉喧。  戏,便在朱笔勾画,帘幕开合之际,携着让风尘修掩的沧桑,立在我们面前,待我们拂去那尘埃。只可惜,岁月蹉跎,原本鲜亮的漆彩到底是褪了颜色,再不复从前了。  展开一卷素纸,纸已泛黄,但墨色晕染着的句句辗转依旧在博大的文学宝库中绚烂。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
期刊
《一千零一夜》,读到剩下最后一个故事。  试着不在乎现实和虚构之后,我摇摇晃晃地从一个南方亚热带的梦里醒来,望向车窗外,竟然是一片沉静的雪域。  沉静的雪域,车厢里没有一点琐碎声音,窗边的人手里都拿着书,似乎是神话故事,又似乎不是。但我想,这种背景也许只能让人满怀敬畏地翻开创世纪。  乳灰色的天空,零星的禾草和苔,小型啮齿动物快速移动又消失,狐狸用少女般澄澈的黑色眼珠望向白色荒原上疾速奔驰的火车。
期刊
盛世丹青比不上你眼中的一抹细草。  绝代诗词比不上偶然回眸的弯眉浅笑。  流光溢彩的繁华都比不上记忆里青苔暗生的古瓦。  记忆里有一处地方,你觉得它吵闹,拥挤脏乱,甚至灰暗。也许你在别人的生活中看到了璀璨的城市,玲珑的精致,也许你看见了远方与诗,你想,你不喜欢这个地方。  但如果有一天,你无所事事地在街上闲逛,把自己裹在厚实的外套下。这是个寒冷的初春,春天已经来临,大地却没有苏醒。你把手插在口袋,
期刊
白樂桑  几十年来,我经常被问及“为什么学习汉语?”而我找到的答案就是:“我学习汉语就是为了有一天,人们问我,你为什么学习汉语。”  有的人追求相近、熟悉,倾向于走向熟路,也有人一直追求踏上陌生的、别人没走过的陆地,向往发现疏远的境界、新的视野。西方汉学家和汉语学习者当中是否第二类的比例较高呢?我在这个问题上给予肯定的回答。对第二类人来说,没有那种想要与旁人不同的挑战心理,没有想要看看不同世界的好
期刊
如果有来生,无忧亦无惧。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站成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随地扎根,慢慢生长。只要有不屈的信念,就可以长成参天大树。树不虚伪,可树也有感情,树也懂得人间温暖,它甚至比人类还要明白有些東西失去了,就不可能再回来。所以树很少有遗憾,它们的世界很精彩。可是人能为了一己私利,不顾任何重要的东西,甚至放弃它们。树在我们看不到
期刊
鲍鹏山  各位先生:  今天,在武训先生的塑像前,我们是来致敬的。  我们向武训先生致敬。  他自身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这个社会并没有给予他多少关爱和机会,恰恰相反,他饱受歧视和伤害。但他对这个世界报以满腔的爱,并用他微薄而伟大的力量给这个世界变好的机会。他给底层的孩子们受教育的机会。让他们拥有改变自己命运从而改变世界的才能。武训先生让这个并不美好的世界有了变美好的可能,同时也启示了我们责为何。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