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物理学史和物理背景是物理学的重要组成内容,物理教学中加强物理学史和物理背景的教学,有助于学生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物理学史;物理背景;综合素质
物理学史融入物理教学的直接理论依据——教育重演论,教育重演论(Recapitulation theory of education)为物理学史融入物理教学的作法提供了直接的理伦依据。该理论认为,“现代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对人类文化发展过程的一种认知意义上的重演,即现代人的认知发展是对其祖先认知水平长期演化过程的浓缩”。因此,只有在相应的文化背景中“身临其境”地学习才可能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从这个角度来看,物理学史已成为物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物理教学不光要教授物理知识,更要把相关的历史背景介绍给学生。
一、物理学史和物理背景有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它向着物质世界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探索物质世界及其运动的规律,而规律的得出,并非教科书编写的那样,教科书里是物理学发展的浓缩,只记录成功的理论,失败、曲折的过程则没有被写入。而实际上物理学史是丰富的、曲折的、全面的,它使学生意识到物理学家也会犯错误,也是平常人,并不那么高大上,他们只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潜能选择方向刻苦钻研而已,物理学史把物理学发展的曲折过程告诉学生,把物理学家全面的人格特征展现给学生,包括他们的远见与狭隘、高尚与人格缺陷等多方面的信息。“读史可以明智”,这让学生意识到科学家与我们每个人一样是不完美的,他们之所以成功,最大程度上在于他们的坚信和坚持。以此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培养学生坚定的意志品质。物理学史和物理背景是一块蕴藏着巨大精神财富的宝地,这块宝地很值得我们去开垦。
二、物理学史和物理背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如果拨开历史而只讲纯粹的物理知识。学生也许能掌握这些物理知识,但仅此而已,学生并不知道定理或定律是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境下产生的,也不了解产生的过程中出现过什么问题,科学家当时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采用了什么方法解决问题,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得不到完善。
如果教師能够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课堂上“重演”, 通过物理学史和相应的背景在物理教学中的渗透,让学生对科学家的精神、科学发现的过程和方法产生“欣赏”的体验,可以促进他们对物理学价值进行再认识,有助于学生科学精神的形成。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发展的、动态的眼光,意识到物理学还远未达臻完美,物理学本身的发展就充满了怀疑、批判和超越。只有打开这个缺口,学生才有可能在学习和探究物理的过程中形成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进而培养创造力并发展个性。
通过物理学史的介绍,学生可以学到一些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众多的物理学史中,有很多的事例可以让学生体会。如在介绍牛顿第二定律实验史实中,可向学生介绍实验条件设计中的科学方法——控制变量法,实验环境的等效法——平衡摩擦法,实验数据处理的科学方法——图象法;在介绍伽俐略生平时,可介绍其从科学现象的一般观察→提出假说→运用数学和逻辑的手段得出特殊推论→通过物理或理想的实验对推论进行检验→对假设进行修正和推广等。让学生掌握方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是教师的最终目的。
三、物理学史和物理背景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审美能力
费曼指出:“干物理得有鉴赏力。”在西方,一些物理学家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一个人未读过莎士比亚的著作,会被认为没有教养;但一个人不知道牛顿、爱因斯坦的理论,却被看作没有文化。”
物理学的美是简洁的、深邃的、含蓄的,它的美表现在基本物理规律的简洁和普适性。物质世界的真与美从来就是统一的。物理学家常常把美学原则应用于真理的探索过程中,整部物理学发展史都体现着物理学家对简单性、对称性以及和谐性的美学追求,他们所有的发现和发明,也都无一例外地、深刻诠释着物理学美的特质。物理学家们对宇宙规律所呈现的简单性、对称性以及和谐性,具有强烈的美学信念。
四、新课程理念下将物理学史融入物理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
传统教学重视知识的传递,却往往忽视了学习欲望的培养,导致学习后续动力不足,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物理学史恰可以弥补其不足。根据马斯诺的“需要层次说”,“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最高层次的需要,自我实现者与常人的区别是自我实现者能更经常地产生“高峰体验”。物理学史中有大量物理学家自我实现的事例,通过介绍这些事例,可以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分享科学家的“高峰体验”,激发学生“自我实现”的主观愿望,潜移默化地使其学习动力得到了加强。
曾经有一次“教育学”的培训学习,当教师在讲“教育”这一概念时,首先从中国几千年发展史中提出几个论述教育的观点,再提出国外发展史中对教育的若干看法,然后从中国的各种观点中提炼出共性东西,再从国外观点中提出共性东西,最后合二为一概括出课本中“教育”的概念。这样的描述,让人对教育这一概念印象深刻,产生一种进一步研究的愿望。试想如果这节课由教师直接提出教育概念,说出书上有关教育的定义,再找几条理论来验证一下,那么对“教育”这一概念是不会有什么印象与感觉的。我们的物理教学也应是这样,旁征博引,把科学史上每一次发现的历史背景、社会条件、科技发展等方面做一描述,给学生创设一种情景,让学生在更为接近客观事实的研究环境中了解知识、掌握知识,那样做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养成学生良好的科研态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课程改革赋予物理学史许多新的教育功能,将物理学史和物理背景融入物理教学,是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有效整合,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郭奕玲,沉慧君。物理学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物理学史;物理背景;综合素质
物理学史融入物理教学的直接理论依据——教育重演论,教育重演论(Recapitulation theory of education)为物理学史融入物理教学的作法提供了直接的理伦依据。该理论认为,“现代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对人类文化发展过程的一种认知意义上的重演,即现代人的认知发展是对其祖先认知水平长期演化过程的浓缩”。因此,只有在相应的文化背景中“身临其境”地学习才可能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从这个角度来看,物理学史已成为物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物理教学不光要教授物理知识,更要把相关的历史背景介绍给学生。
一、物理学史和物理背景有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它向着物质世界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探索物质世界及其运动的规律,而规律的得出,并非教科书编写的那样,教科书里是物理学发展的浓缩,只记录成功的理论,失败、曲折的过程则没有被写入。而实际上物理学史是丰富的、曲折的、全面的,它使学生意识到物理学家也会犯错误,也是平常人,并不那么高大上,他们只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潜能选择方向刻苦钻研而已,物理学史把物理学发展的曲折过程告诉学生,把物理学家全面的人格特征展现给学生,包括他们的远见与狭隘、高尚与人格缺陷等多方面的信息。“读史可以明智”,这让学生意识到科学家与我们每个人一样是不完美的,他们之所以成功,最大程度上在于他们的坚信和坚持。以此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培养学生坚定的意志品质。物理学史和物理背景是一块蕴藏着巨大精神财富的宝地,这块宝地很值得我们去开垦。
二、物理学史和物理背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如果拨开历史而只讲纯粹的物理知识。学生也许能掌握这些物理知识,但仅此而已,学生并不知道定理或定律是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境下产生的,也不了解产生的过程中出现过什么问题,科学家当时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采用了什么方法解决问题,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得不到完善。
如果教師能够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课堂上“重演”, 通过物理学史和相应的背景在物理教学中的渗透,让学生对科学家的精神、科学发现的过程和方法产生“欣赏”的体验,可以促进他们对物理学价值进行再认识,有助于学生科学精神的形成。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发展的、动态的眼光,意识到物理学还远未达臻完美,物理学本身的发展就充满了怀疑、批判和超越。只有打开这个缺口,学生才有可能在学习和探究物理的过程中形成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进而培养创造力并发展个性。
通过物理学史的介绍,学生可以学到一些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众多的物理学史中,有很多的事例可以让学生体会。如在介绍牛顿第二定律实验史实中,可向学生介绍实验条件设计中的科学方法——控制变量法,实验环境的等效法——平衡摩擦法,实验数据处理的科学方法——图象法;在介绍伽俐略生平时,可介绍其从科学现象的一般观察→提出假说→运用数学和逻辑的手段得出特殊推论→通过物理或理想的实验对推论进行检验→对假设进行修正和推广等。让学生掌握方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是教师的最终目的。
三、物理学史和物理背景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审美能力
费曼指出:“干物理得有鉴赏力。”在西方,一些物理学家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一个人未读过莎士比亚的著作,会被认为没有教养;但一个人不知道牛顿、爱因斯坦的理论,却被看作没有文化。”
物理学的美是简洁的、深邃的、含蓄的,它的美表现在基本物理规律的简洁和普适性。物质世界的真与美从来就是统一的。物理学家常常把美学原则应用于真理的探索过程中,整部物理学发展史都体现着物理学家对简单性、对称性以及和谐性的美学追求,他们所有的发现和发明,也都无一例外地、深刻诠释着物理学美的特质。物理学家们对宇宙规律所呈现的简单性、对称性以及和谐性,具有强烈的美学信念。
四、新课程理念下将物理学史融入物理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
传统教学重视知识的传递,却往往忽视了学习欲望的培养,导致学习后续动力不足,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物理学史恰可以弥补其不足。根据马斯诺的“需要层次说”,“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最高层次的需要,自我实现者与常人的区别是自我实现者能更经常地产生“高峰体验”。物理学史中有大量物理学家自我实现的事例,通过介绍这些事例,可以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分享科学家的“高峰体验”,激发学生“自我实现”的主观愿望,潜移默化地使其学习动力得到了加强。
曾经有一次“教育学”的培训学习,当教师在讲“教育”这一概念时,首先从中国几千年发展史中提出几个论述教育的观点,再提出国外发展史中对教育的若干看法,然后从中国的各种观点中提炼出共性东西,再从国外观点中提出共性东西,最后合二为一概括出课本中“教育”的概念。这样的描述,让人对教育这一概念印象深刻,产生一种进一步研究的愿望。试想如果这节课由教师直接提出教育概念,说出书上有关教育的定义,再找几条理论来验证一下,那么对“教育”这一概念是不会有什么印象与感觉的。我们的物理教学也应是这样,旁征博引,把科学史上每一次发现的历史背景、社会条件、科技发展等方面做一描述,给学生创设一种情景,让学生在更为接近客观事实的研究环境中了解知识、掌握知识,那样做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养成学生良好的科研态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课程改革赋予物理学史许多新的教育功能,将物理学史和物理背景融入物理教学,是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有效整合,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郭奕玲,沉慧君。物理学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