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得听过这样一首小诗:“我不是你的影子,但我与你亲密无间;我不是机器,但我全心全意听命于你;对成功的人来说——我是功臣;对失败的人来说——我是罪魁祸首;成功和失败——对我毫无差异;培训我——我会为你赢得全世界;放纵我——我会毁掉你的终生;我到底是谁?——我平凡得让你惊奇。”其实,“我”就是习惯。
从教十余载,经常为提高课堂效率绞尽脑汁,为什么有的学生能学得那么出色,而有些学生却总显得力不从心?经过多年来的观察、调查,我终于发现关键在于习惯的差异。
以往太高估学生的自觉性了,却忘记了:“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过程,是严格训练、反复强化的结果。”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好习惯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严格的训练才能养成的,只有让他们在体验中适应,适应过后才是意志,才是习惯。正所谓“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现代控制论创始人、美国“神童”数学家N·维纳,在回忆父亲对他早期学习习惯的严格训练时说:“代数对我来说没有什么困难,可父亲的教学方法,使我们的精神不得安宁,每个错误都必须纠正。他对我无意中犯的错误,第一次是警告,是一声尖锐而响亮的‘什么’,如果我不马上纠正,他会严厉地训斥我一顿,令我‘再做一遍’。我曾遇到不止一个能干的人,可是他们却最终一事无成。因为这些人学习松懈,得不到严格纪律的约束。我从父亲那里得到的正是这种严厉的纪律训练。”父亲严格的训练,终于使维纳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了誉满全球的科学巨人。
为此,我和学生们商议,决定先从以下几个习惯入手,进行“强制”培养。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有了显著的提高,学习成绩自然也更上一层楼。
● 重视理论学习的习惯
国家新的课程纲要已将信息技术列为正式课程,并将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归纳为以下四点。①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操作等。②信息能力:能够快捷有效地获取信息;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准确地处理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③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独立自主的学习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并且有意识地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④信息道德: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由此可见,虽然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但其理论知识也不容忽视。理论探究也是学科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引起学生对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视。就目前的理论学习而言,大部分学生对信息技术存在某种误解,仅看到了计算机的工具性作用,认为只要会用计算机就大功告成,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表现出不屑的态度。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基础知识薄弱、知识点记忆困难等一系列问题都成为后续学习的阻碍。
因此,培养学生重视理论学习的习惯就显得迫在眉睫。为此,我和学生约定,理论学习如果不过关,我们就暂缓实践课的学习,学生静下心来,扎扎实实地上起了理论课,竟也觉得非常有趣,而且事实证明,在之后的上机实践课上,用理论指导实践,学习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 做好课堂笔记的习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信息技术课每周只有一课时,根据记忆规律:上课45分钟,学生只能记住75%,如果48小时后再测试则只能记住10%。由此不难解释,为什么上节课明明学生学得那么好,可这节课一复习提问就会发现已经忘记很多了。于是我想起了课堂笔记,记课堂笔记应该可以弥补这个不足。
为此,我和学生约定,尝试记课堂笔记,要求:①有一个独立的信息技术课堂笔记本。②记重点难点。③记书上没有的、教师补充的内容。④记教师在黑板上列出的提纲、图解等。
开始我每节课都尽量做详细有趣的板书,课后还会把学生的笔记本收上来批改,时间久了,学生已经习惯记课堂笔记了,也知道了如何记课堂笔记,而且我们还共同归纳出了记笔记的一些技巧。这样不仅听课效率大幅提高,复习提问时也是有问必答,争先恐后。
● 善预习、勤复习的习惯
众所周知,课前预习、课上专心听讲、课后认真复习是提高学习成绩的三个重要环节。
我和学生约定,每周抽出10分钟预习新课,开始时,学生往往忘记了自己的承诺,于是在授课中,我便问一些与预习有关的问题,并高调赞扬乐意回答问题的学生。回答问题的学生在课堂中充分表现了自己,尝到了预习成功的喜悦,自信心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也高涨了,还带动了其他学生,日复一日,学生们几乎都养成了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的这句话已流传千年,其中的含义自不必说。我和学生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某节课我讲了五个知识点,所有学生都表示记得很牢固了。但一周后我忽然要求学生把这节课的知识点默写下来。能完全默写下知识点的12个班近800人中只有59位同学,40%的学生能记住4个知识点,绝大多数同学只能回忆起2~3个知识点。实验结果让学生大吃一惊。
于是我们又商议制定了复习计划,要求:①及时复习。学完新课,当天复习时间为5分钟,第二天复习时间为3分钟,第三天复习时间为2分钟。每节新课的总复习时间只需10分钟。②复习尽量对照笔记进行,既条理清晰,又亲切熟悉,复习起来,事半功倍。
复习计划的制定虽然是水到渠成,但复习计划的实施却不是一帆风顺,从我的提醒、督促、检查到学生的自我监督,再到习惯的养成……但无论如何,最终融会贯通、梳理整合、归纳总结能力的提高却让学生们心服口服,决心将我们的计划执行到底。
● 自我激励的习惯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旦遇到困难挫折,就会心灰意懒或自暴自弃,失去了继续努力和坚持下来的决心和勇气,轻易放弃了原本可以达成的目标。我认为这主要归咎于他们从小没有培养好自我激励的习惯。于是引导学生培养自我激励的习惯也成了我教学的一部分。我的做法如下。
1.注意及时激励学生
我的每届学生,即便是到了初三,上课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都很高,这让很多教师感到惊讶,问原因,我说这是因为从和学生相处的第一天起,我就把他们放在了心上,十几个班,近800人,我几乎能记清每个学生的名字,他们的努力,他们的进步,也总能得到我及时的建议、鼓励和表扬。这会让学生产生一种非常良好的自我感觉,也因为老师的激励,学生学会了自我激励。
2.鼓励学生自我表扬
有些学生完全依赖父母、教师的赞许,连怎样认可自己都不知道了。帮助他们的一个简单方法是指出他们做得正确的事,然后提醒他们从内心承认自己。我会告诉学生,当他们感觉疲倦、烦躁、懒惰的时候,就对自己说:“来吧,加把劲,我一定行!”告诉学生,当他们已经尽力,不管最后结果怎样,都应该在心里赞赏自己:“我真棒,我已经做了我应该做的,而且做得不错。我下次会做得更好。”
3.引导学生设定目标
有这样一句谚语:“一个确定的目标是成功的一半。”一个确定了目标,有奋斗方向的人,才不会在执行中迷失自己。善于自我激励的人必然有自己的目标,他会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前进。
我陪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使他们感到:我努力,我进步,我在向自己的目标靠近。
4.给学生做个好榜样
多年来,我讲课有这样一个习惯,不看课本,不看讲义,完全凭记忆,学生有不会的题目问我,我能直接说出他可以参考课本第几页第几行,学生觉得老师好厉害啊,向我讨教,我说:“人都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这是翻阅逾百遍,一切在心中。”于是好多学生也模仿我,熟读课本,学习效果不言而喻。
习惯的培养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习惯养成后的收获却是不可估量的。希望我的点滴经验能让更多的信息技术教师更加重视学生习惯的培养,培育出优秀的信息技术后备人才。
从教十余载,经常为提高课堂效率绞尽脑汁,为什么有的学生能学得那么出色,而有些学生却总显得力不从心?经过多年来的观察、调查,我终于发现关键在于习惯的差异。
以往太高估学生的自觉性了,却忘记了:“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过程,是严格训练、反复强化的结果。”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好习惯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严格的训练才能养成的,只有让他们在体验中适应,适应过后才是意志,才是习惯。正所谓“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现代控制论创始人、美国“神童”数学家N·维纳,在回忆父亲对他早期学习习惯的严格训练时说:“代数对我来说没有什么困难,可父亲的教学方法,使我们的精神不得安宁,每个错误都必须纠正。他对我无意中犯的错误,第一次是警告,是一声尖锐而响亮的‘什么’,如果我不马上纠正,他会严厉地训斥我一顿,令我‘再做一遍’。我曾遇到不止一个能干的人,可是他们却最终一事无成。因为这些人学习松懈,得不到严格纪律的约束。我从父亲那里得到的正是这种严厉的纪律训练。”父亲严格的训练,终于使维纳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了誉满全球的科学巨人。
为此,我和学生们商议,决定先从以下几个习惯入手,进行“强制”培养。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有了显著的提高,学习成绩自然也更上一层楼。
● 重视理论学习的习惯
国家新的课程纲要已将信息技术列为正式课程,并将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归纳为以下四点。①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操作等。②信息能力:能够快捷有效地获取信息;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准确地处理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③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独立自主的学习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并且有意识地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④信息道德: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由此可见,虽然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但其理论知识也不容忽视。理论探究也是学科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引起学生对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视。就目前的理论学习而言,大部分学生对信息技术存在某种误解,仅看到了计算机的工具性作用,认为只要会用计算机就大功告成,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表现出不屑的态度。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基础知识薄弱、知识点记忆困难等一系列问题都成为后续学习的阻碍。
因此,培养学生重视理论学习的习惯就显得迫在眉睫。为此,我和学生约定,理论学习如果不过关,我们就暂缓实践课的学习,学生静下心来,扎扎实实地上起了理论课,竟也觉得非常有趣,而且事实证明,在之后的上机实践课上,用理论指导实践,学习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 做好课堂笔记的习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信息技术课每周只有一课时,根据记忆规律:上课45分钟,学生只能记住75%,如果48小时后再测试则只能记住10%。由此不难解释,为什么上节课明明学生学得那么好,可这节课一复习提问就会发现已经忘记很多了。于是我想起了课堂笔记,记课堂笔记应该可以弥补这个不足。
为此,我和学生约定,尝试记课堂笔记,要求:①有一个独立的信息技术课堂笔记本。②记重点难点。③记书上没有的、教师补充的内容。④记教师在黑板上列出的提纲、图解等。
开始我每节课都尽量做详细有趣的板书,课后还会把学生的笔记本收上来批改,时间久了,学生已经习惯记课堂笔记了,也知道了如何记课堂笔记,而且我们还共同归纳出了记笔记的一些技巧。这样不仅听课效率大幅提高,复习提问时也是有问必答,争先恐后。
● 善预习、勤复习的习惯
众所周知,课前预习、课上专心听讲、课后认真复习是提高学习成绩的三个重要环节。
我和学生约定,每周抽出10分钟预习新课,开始时,学生往往忘记了自己的承诺,于是在授课中,我便问一些与预习有关的问题,并高调赞扬乐意回答问题的学生。回答问题的学生在课堂中充分表现了自己,尝到了预习成功的喜悦,自信心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也高涨了,还带动了其他学生,日复一日,学生们几乎都养成了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的这句话已流传千年,其中的含义自不必说。我和学生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某节课我讲了五个知识点,所有学生都表示记得很牢固了。但一周后我忽然要求学生把这节课的知识点默写下来。能完全默写下知识点的12个班近800人中只有59位同学,40%的学生能记住4个知识点,绝大多数同学只能回忆起2~3个知识点。实验结果让学生大吃一惊。
于是我们又商议制定了复习计划,要求:①及时复习。学完新课,当天复习时间为5分钟,第二天复习时间为3分钟,第三天复习时间为2分钟。每节新课的总复习时间只需10分钟。②复习尽量对照笔记进行,既条理清晰,又亲切熟悉,复习起来,事半功倍。
复习计划的制定虽然是水到渠成,但复习计划的实施却不是一帆风顺,从我的提醒、督促、检查到学生的自我监督,再到习惯的养成……但无论如何,最终融会贯通、梳理整合、归纳总结能力的提高却让学生们心服口服,决心将我们的计划执行到底。
● 自我激励的习惯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旦遇到困难挫折,就会心灰意懒或自暴自弃,失去了继续努力和坚持下来的决心和勇气,轻易放弃了原本可以达成的目标。我认为这主要归咎于他们从小没有培养好自我激励的习惯。于是引导学生培养自我激励的习惯也成了我教学的一部分。我的做法如下。
1.注意及时激励学生
我的每届学生,即便是到了初三,上课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都很高,这让很多教师感到惊讶,问原因,我说这是因为从和学生相处的第一天起,我就把他们放在了心上,十几个班,近800人,我几乎能记清每个学生的名字,他们的努力,他们的进步,也总能得到我及时的建议、鼓励和表扬。这会让学生产生一种非常良好的自我感觉,也因为老师的激励,学生学会了自我激励。
2.鼓励学生自我表扬
有些学生完全依赖父母、教师的赞许,连怎样认可自己都不知道了。帮助他们的一个简单方法是指出他们做得正确的事,然后提醒他们从内心承认自己。我会告诉学生,当他们感觉疲倦、烦躁、懒惰的时候,就对自己说:“来吧,加把劲,我一定行!”告诉学生,当他们已经尽力,不管最后结果怎样,都应该在心里赞赏自己:“我真棒,我已经做了我应该做的,而且做得不错。我下次会做得更好。”
3.引导学生设定目标
有这样一句谚语:“一个确定的目标是成功的一半。”一个确定了目标,有奋斗方向的人,才不会在执行中迷失自己。善于自我激励的人必然有自己的目标,他会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前进。
我陪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使他们感到:我努力,我进步,我在向自己的目标靠近。
4.给学生做个好榜样
多年来,我讲课有这样一个习惯,不看课本,不看讲义,完全凭记忆,学生有不会的题目问我,我能直接说出他可以参考课本第几页第几行,学生觉得老师好厉害啊,向我讨教,我说:“人都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这是翻阅逾百遍,一切在心中。”于是好多学生也模仿我,熟读课本,学习效果不言而喻。
习惯的培养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习惯养成后的收获却是不可估量的。希望我的点滴经验能让更多的信息技术教师更加重视学生习惯的培养,培育出优秀的信息技术后备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