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民族地区旅游可持续扶贫研究分析

来源 :今日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job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扶贫是当下国内扶贫攻坚计划的重点。民族地区因地处偏僻,条件艰苦,更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下的重要一个组成部分。旅游业的发展对地区经济的带动作用,也已成为偏远地区脱贫致富的一个重要途径。与传统的政策扶贫相比,旅游扶贫可以将民族地区的风土人情在保护的同时予以原味呈现,既不破坏当地现存的生态环境,又能快速增加地区农民的收入水平,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本文主要探讨乡村振兴战略下民族地区借助旅游产业挖掘地区特色、实现旅游+、生态+的旅游综合效应,实现区域开发与产业配套升级,改善农民生活水平,达到脱贫致富的可持续发展举措。
  我国幅员辽阔,少数民族众多。从地域分布上看,民族地区多集中在地理位置偏远的山区或辽阔的草原地带,特殊的地理位置及交通、通讯等现代化技术和产业的欠发达,导致当地经济上处于相对贫困状态。欠发达地区的现实情况同时对当地的地理环境、原生态地质地貌的保存也起到了积极作用,民族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文均保存较为完整,并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资源。
  一、民族地区发展旅游是扶贫振兴的有效途径
  (一)民族地区旅游项目投入成本低,见效快
  民族地区旅游项目的开发和运营,凭借的是地方的特色风土人情,自然环境与特色地貌是开发旅游业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例如喀斯特地貌、湿地、梯田等等,是在中原地区比较少见的环境形态。再加之少数民族从种植、居家生活的迥异于汉族的生活习惯与风俗,也成为实现旅游业发展的明显优势。上述情况,是民族地区本身原有的地方特色,无需进行大力的投入与改造,原生态是民族地区旅游的一个标签,因此,相较于其他产业的发展,民族地区开展旅游业的投入相对要低。好的环境资源就可以吸引旅游资源,见效相对于农业种植和生产加工等行业,见效迅速而且不受季节影响。
  (二)最大程度保护当地原生态的自然环境
  民族地区旅游项目的开发,以地方特色的自然环境为基础。民族地区基本以农业作为赖以生存的产业基础,本身对自然条件的破坏非常有限。发展地区旅游行业,是进行第三产业的服务升级,无需另行建设厂房、工地等破坏自然水土的工业行为,因此较好的保护了当地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同时,农户收益的提高有助于他们进一步扩大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具有促进作用。
  (三)充分利用当地剩余劳动力,解决就业
  在民族地区,传统发展下的种植行业需要的人力物力较少,其他产业的短缺发展,导致当地相当部分的劳动力属于闲置状态。旅游行业属于第三产业,属于人员密集型服务产业,发展旅游业,需要当地从吃穿住用行几个最基础的角度出发进行筹备。任何一方面的推动,无疑都需要大量的人力作为支持。伴随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配套设施将不断完善,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到民族地区发展与生活。因此,民族地区旅游项目的发展,极大解决了当地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扩大民族地区生活圈。
  (四)优化区域产业结构
  民族地区原本以农业种植为主要产业。在发展民族地区旅游项目的同时,地区产业发展获得了选择性的再次调整。各地区将结合自身特点,按照旅游人群的兴趣出发,对特色产业进行偏重发展。例如种植业,可以扩大种植面积,对种植品种的选择也趋于单一。当地温泉资源丰富,则可大力发展疗养养生产业。
  二、民族地区旅游特色资源形态
  (一)特色自然生态资源
  民族地区多为原生态的自然环境,远离中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直接影响了当地地貌特点。草原风情、森林峡谷、湿地、溶洞等,个别地区已申请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北张海口市张北天路草原,绵延300余公里,林草覆盖率高,沿线风光优美,具有梯田村落和历史遗迹等优美景观,中国“66号”公路即为对此地的美誉。
  (二)特色农业生态旅游资源
  民族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也影响了种植产业的发展,区别于中原地带,民族地区大规模的原生态茶园、梯田、盐田,形成了风景秀美的差异化种植产业。
  (三)民族特色节日与地区特色相结合
  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及风俗习惯,具有明显区别于汉族特点。傣族的泼水节、苗寨风光、黎族歌舞活动等,均可依托当地特色民族特点,呈现多元化旅游发展态势。
  三、民族地区旅游扶贫项目可持续发展受到的因素制约
  (一)缺乏旅游产业宏观规划,景区式旅游景点呈现,导致“看点”不多游客有限
  民族地区通常是一个较大范围涵盖不同的村镇隶属。各個行政区划的管理和农户的观念意识不同导致民族地区内部的旅游资源发展同样存在不均衡的情况。仅有个别区域村寨将旅游文化作为重点开发,这样导致游客到来只能到景点看景,旅游体验不多,大部分时间荒废在交通途中,驻留时间短。
  (二)传统文化保护力度差,核心旅游价值未有效开发
  民族文化的发展得益于村寨和自然资源的实体保护与文化的传承。随着大规模的外出务工,村寨人群逐渐减少,经济化市场化氛围加速了民族地区的城镇化进程,也影响到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带有浓厚民族特点的乡土文化在这种发展氛围中慢慢缺失,民族区域的核心人文内涵失去成长的土壤与根基,旅游价值逐步降低。对民族地区核心文化价值的重建迫在眉睫。
  (三)资金缺乏,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无法满足旅游发展需要
  众所周知,民族地区乡村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生产力总体水平较弱,部分偏远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尚处于发展阶段。以道路交通为例,崎岖的盘山路段或没有平坦的路况的深山中,游客连进入景区都是个问题,发展旅游业更是无从谈起。
  目前来看,民族地区乡村的服务基础设施比较简陋或者缺乏,无法洗浴甚至没有卫生间的情况经常出现,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游客的心情和景区的对外形象。
  四、民族地区旅游可持续扶贫发展的对策探讨
  (一)政府资金、技术、人才、规划等多方政策扶持与引导、加大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民族地区的扶贫,起源于该区域经济发展能力和条件都比较薄弱,无法运用市场机制进行自主性旅游资源开发。也就是说,自身底子薄需要政府外力的强力支持。在民族地区这种支持是全方位的,不仅体现在资金投入方面,更表现在旅游产业的带动、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旅游人才的吸纳、旅游名片的打造、旅游利益的分配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既是规划提出者,项目管理者,又是帮扶者,还是地区名片的代言人,更是弱势农户的保护者。也只有政府承担起这些职责,从资金、技术、人才、规划等各方面给予政策引导和倾斜,才有民族地区旅游项目的发起和建设。
  在实践中,政府可以引入创新机制,使用PPP等项目管理方式,吸引社会上的闲散资金和建设者、开发者、运营者,不断提高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来共同发展多元化的扶贫旅游产业。
  (二)构建全区域性质的旅游示范区域,开创旅游产业集群优势发展新局面
  民族地区的旅游发展,目前多为“点”式发展,极大的浪费了旅游者的时间成本。要发展可持续的扶贫旅游项目,必须进行旅游广度和深度的转型升级,即构建全区域性的旅游示范基地,将每家每户、十里八村、农田庄家、沿途风光、居家生活、节庆娱乐等方面,从地域、到风土人情、到日常生产、生活,从地理环境到人文环境、心理建设方面,全部纳入到旅游格局中来,提倡:区域全局发展、全产业融合、全居民参与、全季节旅游、全程服务的产业发展理念。
  同时,要充分发挥“旅游+”的综合旅游增值效应,结合当地特色,例如农业重点县,开展“旅游+农业”的发展模式;民俗和乡土气息浓厚或者有历史名人故居等地区可采用 “旅游+文化”的发展模式;靠近大海或者森林、村庄的可采用“旅游+生态”的发展模式。通过与地方特色结合,形成一村一景,村村有特色的的旅游产业集群,提高旅游者的兴趣及旅游黏性,加快农民增收。
  (三)打造民族地区特色文化与品牌
  民族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特色民族文化资源,56个民族之间的文化和表达方式千差万别,提炼和发掘民族特色文化内涵,营造地区独一无二的人文色彩,是打造地区旅游名片、树立地区旅游品牌的重要方式。各民族地区可以结合自身文化特点,从古村落等传统建筑、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依托民族文化节日等方式,形成村寨独居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
  (四)提高区域服务人员素质,提高游客旅游体验满意度
  民族地区在保持原味乡土文化的基础上,要多吸收和借鉴先进地区的旅游发展经验,民族乡土文化不代表不能和现代生活方式接轨,要从游客角度出发,将卫生、服务、交流方式、旅游体验感受等方面进行细致的处理和规划。对待游客提出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和改进,促使地区旅游品牌美誉度的提升。
  五、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也成为扶贫重点关注的对象和地区。为实现消除贫困的目标,国家积极推进发展乡村旅游这一发扬地区優势的利民工程。民族地区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具备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旅游业的发展实现了财富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的转移,也间接上促进了民族地区其他配套产业的发展与升级(资金、硬件设施、信息沟通及交通运输等)。民族地区旅游业结合当地生态资源为主,最大程度的保护了地区环境特征,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并且旅游业发展相对投入较少,却可以极大的带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很多欠发达的民族地区,他们甚至将旅游业作为当地唯一的支柱产业,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我国经济欠发达的民族地区以新疆、西藏、云南、贵州等省份集中,已经开展了大批的特色旅游资源。民族地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可以通过构建全区域示旅游范区,充分发挥旅游与其他各产业充分结合的综合效益,结合民族地区特点打造品牌价值,形成具有地区特色文化的可持续旅游发挥项目,促进地区脱贫致富。
  (作者单位: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其他文献
一、引言   当今我国社会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而如何提升国民素质,并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学校教育体系渐趋完善,其中,丰富多彩的素质教育也在日益普及和发展,由此,一种由学习和旅游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研学旅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此,本文将以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发展情况为主题进行探讨与
期刊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医疗设备行业运行进程逐渐加快,在这一现状下,各个领域对于医疗设备的品质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我国和国外医疗器械生产以及研究相比较来讲,仍然有着一定的差距,基于此,要想增强医疗器械销售企业的竞争实力,提升管理效率,就需要加大对公司内控制度的建设力度,结合医疗器械销售公司内控制度实际运行情况来制定相关的对策,希望可以以此促进该类企业的稳定运行。  本
期刊
本文主要从心理学角度探讨认知风格与人格气质类型对大学生冲动性购买的影响。在研究方法方面,该项目没有采取一般的问卷调查法,而是采取了科学客观的模拟情景投射法的实验方法,避免了社会称效应的出现。对于认识风格和人格气质类型的测量,使用CSFT图MFFT20以及使用陈会昌修订编制的《气质调查表》。结果发现,气质类型对大学生网络冲动性购买有影响,但是认知风格的影响较不显著。  一、引言  冲动性购买的研究从
期刊
本文以现今国家大力推行的大学生创业创新团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选取大学生初次创业较为青睐的创业模式:“微创业”为分析主体,通过问卷调查和综合分析的方法对广州华商职业学院大学生“微创业”团队研究发现:现行大学生“微创业”团队财务管理意识薄弱,对创业创新的发展经营理念也处于初始阶段,未能结合自身特点建立与创业模式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架构,极大阻碍了创业团队的发展。为更好促进大学生“微创业”发展,文章论述了大
期刊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近年来,我国人民群众的传统生活方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与改变,其中,阿里巴巴、京东以及亚马逊等一系列大型跨境电商企业的出现,有力地宣告了全新电商时代的到来。现阶段,从我国零售业的发展情况来看,电商模式已经成为了零售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所占据的比例也在逐年扩大,成为了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同时,伴随着市场的发展,近年来,垂直电商模式逐渐出现,作为新兴的电商零售模式,垂直电
期刊
一、襄阳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襄阳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已有2800多年历史,自古以来就是军事和商业重镇。作为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和湖北西部生态文化旅游中心城市,襄阳地区为湖北省的经济建设和旅游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不仅仅得益于襄阳地区的地理优势,更得益于中小企业对襄阳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助推。襄阳地区的各类企业中,中小企业占据了主要的市场地位,绝大多数
期刊
互联网经济在我国经济领域中崭露头角,展现出巨大的吸引力,也引领着全球经济走势。跨境电商作为新的贸易形式逐渐影响着每个国家的贸易发展,而跨境电商发展需要借助专业的电商平台,因此跨境电商贸易平台的商业模式也引起了广大关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境贸易的成长速度也随之加快,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比也越来越大,经济发展前景很是乐观,我国近几年也更加重视对外贸易的发展。  一、我国跨境电商下贸易平台商业模
期刊
农村经济是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好坏可作为衡量综合国力的标准之一。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寻找适应社会主义发展的农村经济管理模式,确保农村经济上层次、上水平就显得至关重要。文章结合实际,着重就现阶段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谈了一些看法和认识。  一、农村经济管理应注重的十个方面  一是村级事务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方面。重点是村级事务是否严格遵守了民主议事程序,有无独断专行,
期刊
笔者简单阐述了预算管理含义、预算管理核心、预算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关系。分析现今大型企业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的不足之处,从而分析以预算管理为核心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优势,如何建立以预算管理为核心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措施。  一、预算管理概述  预算管理是一种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现在各个大型企业中应用较多的预算管理是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全过程、多方位、全员参与编制并实施的预算管理方案。预算管
期刊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也取得突飞猛进的进步,商品经济在新时代下影响力不断提升,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平台也不断显现,改变了传统的营销方式文章。文章通过阐述电子商务对市场营销创新性发展的影响,提出了电子商务时代拓宽市场营销的具体路径。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平台不断发展,拓宽了市场营销范围。在某种程度上,积极推动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站在电子商务角度而
期刊